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 第104节

  “不,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先将我们的要求提出来,我们需要二十万远征军去支援印度,我想山城那边肯定会找理由拒绝,然后再狮子大开口!”

  “这个时候我们再让史迪威去和李宗人见面,最好还能去和李幼盛见一面,这样着急的应该是山城那边!”

  “万一山城真的要倒向鬼子,我们也还能扶持李宗人的桂系,而且目前华夏内部抗日的情绪很高,山城那边也不敢投降!”

  “嗯,确实如此,不过这五个美械师先答应下来,印度那边局势已经刻不容缓了,需要出兵,不过……”

  罗瘸子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一下。

  “让山城先组建五个师的部队,进入缅甸换装,换装后即可开赴战场!”

  罗瘸子担心山城拿了钱和装备之后不办事,提出了一个要求。

  这和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候要求一样。

  “经济援助的话,答应他们之前提出的五千万无息贷款,不过要求还是一样,需要购买我们的产品。”

  史迪威得到罗瘸子的回复之后,并没有觉得什么意外,只是让他觉得意外的是,让他找时间和李宗人和李幼盛接触。

  当史迪威看见需要山城出兵二十万的时候,他就知道了原因。

  山城有没有二十万部队?

  但是二十万嫡系部队抽调出来很难。

  山城那边不会派出非嫡系部队,并不是因为李幼盛让山城提高了戒心,而是有没有李幼盛,山城都不会派出非嫡系部队。

  原因也很简单,这二十万部队要换装。

  这些装备在山城眼中都是自己的东西,如果派出去的部队是非嫡系部队,那么相当于白白送了一大批物资给其他人。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在 1944 年,国内还有数百万各种武装的情况下,山城会喊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口号,动员大量知识青年去当兵。

  这些知识青年入伍之后,就被编入了山城的嫡系部队之中,然后这些士兵入伍之后,换掉了前线的嫡系部队,让这些嫡系部队可以组建第二批远征军,继续从英美那边换到更好的装备。

  后世有人洗白说,当时国内兵源不足,豫湘桂大溃败损失了五十万部队等等理由。

  实际上就是山城不想这些杂牌军获得先进装备,从而威胁他的地位,将一批批国家宝贵的知识分子丢到了战场上当炮灰。

  史迪威将文件收拾好了之后,第一时间再一次拜访了锃光瓦亮。

  当锃光瓦亮听见需要二十万部队的时候,立刻摇头道:“史迪威将军,你应该也知道我们华夏战场的情况,二十万部队很难抽调出来!”

  “二十万部队的装备都由我们负责,不过我们有一个要求,必须要到缅甸或者印度地区换装,现在缅北地区还是安全的,通过胡冈谷地,可以进入印度,那边会准备好武器弹药!”

  山城这边拒绝在史迪威的判断之中,史迪威清楚现在情况紧急,所以将底牌直接说了出来。

  “除此之外,我们还答应你们五千万美元的无息贷款,可以用于购买各种武器装备,包括飞机等重武器,除此之外……”

  看着史迪威开出来的条件,锃光瓦亮十分的心动。

  不过他觉得这件事可以继续谈一谈。

  “十万,最多十万人,我最多能够抽调出十万的精锐部队,协防印度!”

  “那从别的地方调集部队呢?比如桂系?”

  史迪威试探性的询问了一句,这句话一出,锃光瓦亮的脸上的笑容肉眼可见的消失。

  但是面对史迪威,锃光瓦亮不会轻易的发火,而是思索了一下开口道:“第五战区需要防御皖西、鄂北、豫南等地区,责任重大,部队有限,很难抽调出兵力!”

  “那别的战区呢?”

  史迪威强忍着自己的怒火开口道,他很清楚此时国军有多少兵力,至少有五百万人,就算在蜀地这个地方,都有五十多万的兵力在整训训练,他说没兵?

  “其他战区情况复杂,不易抽调兵力!”

  锃光瓦亮一直死咬着十万的兵力不松口,让史迪威无可奈何,再谈了一些其他事情之后,迅速的离开。

  不过锃光瓦亮在史迪威离开之后,脸色肉眼可见的阴沉了下来。

  他听见了他最不想要听见的一句话,老美看起来要和桂系接触了。

  “派人盯着史迪威,看看他最近都和什么人接触!”

  实际上不用锃光瓦亮派人去盯着,史迪威根本没有隐藏自己的行踪。

  从锃光瓦亮这里离开之后,就直接去了国军最高指挥部之中,桂系核心成员小诸葛在这里担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

  两人的见面甚至都没有瞒着何长官,相谈甚欢的进入了会议室之中。

  当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锃光瓦亮在日记之中狠狠的骂了一顿史迪威,又骂了一顿小诸葛对洋人谄媚。

  但是他知道,绝对不能让桂系和老美搭上线。

  山城很清楚,整个军中能威胁到自己的就是桂系,如果老美支持桂系,那么自己以后的日子就不会好过。

  在史迪威和小诸葛见面的当天晚上,就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商量从哪里抽调出二十万的嫡系部队。

  不过此时嫡系除了蜀地的三十多万之外,其余的都分散在各个战区之中,想要抽调回来需要时间。

  而蜀地的这三十万,锃光瓦亮绝对不会轻易调动,这是他最后的底牌,比如第十四军,七十九军等等。

  “征兵吧!”

  沉默了良久之后,最终何长官给出了一个提议。

  “征兵?征来的那些新兵有多少战斗力?”

  何长官看了一眼锃光瓦亮道:“这一次征兵不同以往,以前是都是普通百姓和民夫,这一次我们可以征青年知识分子!”

第169章 十万青年十万兵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山城这一次征兵进行得虽然十分仓促,但是宣传工作做得却十分好。

  第二天各大报纸就开始宣传这个口号,标题就是知识青年从军。

  “…… 鬼子即将穷途末路,我们必将迎来胜利,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反攻的号角已经吹响……”

  这一份宣传口号在民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特别是在知识青年之中,不少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甚至连西南联大这些大学之中,也有不少学生在讨论着是否要去当兵。

  不过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很快都被老师们给压了下来。

  但是依旧还是有一小批人,选择放弃学业,毅然从军。

  从口号发出去第一天开始,山城和蜀地的征兵处就开始有大量青年涌入,加入军中。

  这让山城有些意外,他们以前征兵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报名,甚至需要他们挨家挨户地去搜查、抓人,也就是俗称的 “抓壮丁”。

  现在居然有一大批人踊跃参军,让山城那边觉得自己好像又行了,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宣传。

  原本计划是征兵十万,这一次直接翻了一倍,干脆一次性征二十万。

  同时山城那边也答应了老美的要求,决定再一次组建远征军,这一次不是援助缅甸,而是援助印度。

  不过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山城并没有将指挥权交出去。

  远征军指挥官依旧是罗卓英,参谋长是史迪威,同时上面不再建立联合指挥部,远征军和英军单独作战,可以配合作战,但是英军没有权利指挥远征军。

  同时这一次远征军入印作战,罗卓英和史迪威也要跟随大部队一起进入印度地区。

  这是山城担心,远征军入印之后,再冒出一个和李幼盛一样的人,将远征军吞掉成为自己的私军。

  李幼盛的第七军也被编入了这一次远征军之中。

  其中也明确了戴安澜的新编二百师,余韶率领的新编九十六师和刘伯龙的新二十八师归属于第七军。

  同时暂编第七师、第八师和第九师的编制也确定下来,将它们也划分到了第七军之中。

  现在李幼盛麾下的第七军拥有六个师的编制。

  其中暂编三个师的编制是临时编制,随时都可以取消,但是山城在远征军入印作战的名单之中,(这三个师)是属于正规军,不像新一团、新二团、独立团这种编制,都不存在于文件之中。

  这么做也是李幼盛强硬要求的,免得到时候和英军扯皮。

  同时山城这一次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给了李幼盛一个远征军副司令的位置,同时李幼盛的第七军拥有独立作战的权利。

  除了这个副司令的位置是山城主动给的,其余的东西都是李幼盛之前争取来的。

  “山城那边最近在扩军,口号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李鹤清这边将一份电报递给了李幼盛。

  这电报是李幼盛要求的,每天收集山城那边的信息汇报过来,自己要随时知道山城那边的情况。

  听见这个口号,李幼盛眉头皱了皱。

  这个口号他记得是 1944 年才提出来的,怎么现在就已经提出来了?

  “怎么了?”

  李鹤清看着李幼盛皱着眉头,不由得询问道。

  “没什么,就是觉得有些不对!”

  李幼盛指了指山城的宣传口号:“这些知识青年都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不应该上战场!”

  “这些人要是全部都牺牲了,打赢了小鬼子,我们想要发展,难啊!”

  李幼盛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出现带来的变化。

  心中是有一些慌乱的。

  因为这支青年部队之中,出过不少人才。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叶铭汉和邹承鲁,除此之外,西南联大一共有接近八百人报名。

  他们报名的时候是在 1944 年,训练完毕之后,已经到了 1944 年底左右,半年多之后鬼子就投降了,也没有经历过什么残酷的战争,很多人都在鬼子投降之后就退伍,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

  现在是 1942 年,未来还有不少恶仗要打,比如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还有豫湘桂大溃败。

  一旦这些士兵被调入这些战场之上,会有大量的伤亡,可能很多未来的科学家,甚至院士,因为李幼盛这个小小的蝴蝶翅膀牺牲在了战场之上。

  “鹤清,你上过大学,你在西南联大那边有熟人吗?”

  李幼盛记得李鹤清是一个大学生,而且在四九城上的大学。

  “有,我有一些老师转移到了西南联大。”

  “能联系到他们吗?”

  西南联大那里的学生,是目前国内最宝贵的财富,李幼盛需要想想办法将他们保留下来,不能因为自己,让一些人牺牲在战场之上。

  “少司令,您打算怎么做?”

  “这样,你和你们的老师联系一下,如果有人愿意当兵的,可以让他们来我们这里当兵,正好我们这里需要一些军官,英军的火炮还有别的装备,需要一些有知识的人来操作。”

  “算了,你发完电报之后亲自去一趟,那些想要当兵的,你能带回来多少带回来多少,其余的不要管!”

  李幼盛想了个办法,目前自己能做的就是用这个办法抢一些人回来。

  说完之后,李幼盛又写了一个名单,这些是李幼盛知道的从西南联大出去当兵的一些学生名单,都是后世成为院士的人,这些人李幼盛不希望他们出事。

  “这些人是重点关注的名单,如果他们想要当兵,无论用什么办法,都将他们带回来!”

  “去吧,越快动身越好。”

  “少司令,那你身边怎么办?”

  “我这边我自己能解决!”

首节 上一节 104/1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