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李幼盛麾下的副师长廖耀湘,现在挂着的是少将副师长,未来会成为第九兵团中将司令。
但是这些军衔都是跟着他职务进行变动的,比如他担任第九兵团司令的时候,总不能还挂着一个上校的军衔,中将司令是他的职务军衔,因为他要担任第九兵团司令,所以临时给他一个中将军衔。
等到他哪一天不担任第九兵团司令了,他就又变成了上校。
而这个上校,就是他实际上的军衔。
简单理解就是,职务军衔相当于一次性的,是当初山城为了拉拢一批人使用的一种方法。
毕竟你拉拢一个师长,人家本身就是师长,你要还给别人一个师长的职务,别人干嘛要跟你混?所以给了你一个上将军长的职务,你虽然还是率领你那个一个师的部队,但是至少出门以后可以自称军长了。
而铨叙军衔则是实打实的,需要靠着军功来晋升。
“将消息通知弟兄们,大家都升官了!”
李幼盛对于这一份晋升还算比较满意,毕竟不是给自己一个职务军衔草草了事,而是实打实的晋升为陆军中将了,也算是在国军之中混出头了,虽然距离大佬们的一级二级上将还有些距离,但是以自己这个岁数已经很难得。
“这么慷慨?”
蒋雄看着晋升令,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他直接从上校迈入了少将的行列,也算是一名将官了,也是实打实的铨叙晋升。
“当然慷慨了,这一次估计不少人给我们说了好话,别忘了,我们救了七千名英军官兵,山城得考虑考虑如何向盟友方面交代。”
李幼盛说的确实没错。
这批英军在被救了之后,立刻向山城还有英军司令部发电表示感谢,并且在电报之中大力夸赞了李幼盛,毕竟他们可是亲眼看见突围后鬼子援军抵达,李幼盛率领几百名士兵断后的英勇场景。
所以英军一直格外关注李幼盛的情况,甚至带英本土的几个主流报纸也在宣传这件事,将李幼盛宣传成了英雄,英军救星等等。
并且还有带英的议员表示,应该要加强对华援助等等。
山城方面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兴奋了起来,他们一直想要国际上加大对他们的援助,于是也趁热开始宣传。
加上李宗仁这边也亲自发电,山城那边才会如此爽快的对新编二十二师进行了全体嘉奖。
不然按照山城那边的尿性,普通士兵基本上不会得到什么嘉奖,几个头头分一分差不多了。
看看前三次长沙会战之后的表彰就知道,那些真正立功的能参与表彰大会就已经算是一种表彰了,至于别的你就看看,那是别人的,不是你的。
而在李幼盛这边全体官兵都在陷入全体兴奋之中的时候。
山城那边的宣传机器也开始大规模的宣传这一次胜利,只不过每方势力宣传的方式都有一些不一样。
第 65章 三份报纸,三个说法
“号外,号外,号外,远征军扬我国威,域外解救友军,歼灭鬼子联队!”
“号外,号外,号外,远征军扬我国威,域外解救友军……”
小报童拿着报纸在大街小巷之中奔跑,不断地挥舞着手中的报纸,喊得声音格外卖力,想要有人多买他两份报纸。
远征军大胜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不少人都停下了脚步。
“报童,给我来一份,这个远征军是哪一支部队啊?”
报童一边接过钱一边回答道:“是我们国家组建的帮助英国人打鬼子的部队!”
“我们还帮助英国人打鬼子啊,我们自己都守不住,还帮别人守?”
这人嘀咕了一句之后,接着打开报纸。
第一眼就看见了山城那位的锃光瓦亮,接着就开始介绍起了这个远征军,还有远征军的作用。
“…… 远征军出国作战,为保护友邦之安全,同时也是保护我国国际公路通畅……”
“此次远征军在山城的领导下,歼灭敌之二一四联队全部之敌,缴获敌之联队旗……”
“…… 只要我们精诚合作,团结一致,必将在山城的带领之下,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一份报纸是山城的口舌,整个报纸内容除了提了几句远征军的战况之外,其余的就是宣传远征军为什么能打胜仗,因为是在英明神武的山城领导下才能打胜仗。
整个报纸宣传的内容,大部分人看了只知道是打了胜仗,如何打的,怎么赢的,谁赢得都不知道,反正就是锃光瓦亮的指挥下赢得。
“写的都是什么玩意,不会又是编出来忽悠人的吧?”
一个看完报纸的青年嘀咕了一句。
紧接着又有一个报童挥舞着报纸经过,不过这一次不是同一个报纸而是土木系控制的一个喉舌,叫做新湖北日报。
“号外,号外,远征军于仁安羌取得大捷,号外,号外,远征军于仁安羌取得大捷……”
听见仁安羌三个字,这个青年又来了兴趣,立刻叫停了报童。
“给我来一份报纸。”
这一份报纸内容要比上一份报纸资料要详细的多。
只不过照片上依旧还是有锃光瓦亮,但是却又多了几个人的照片,比如陈司令还有罗卓英,只是他们照片占据的篇幅要比锃光瓦亮小一些。
“…… 远征军在司令长官罗卓英的指挥下,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和日寇于仁安羌展开激战,成功营救被困之友军七千余人……”
这一份报纸上的内容要详细不少,介绍了战役发生的背景,还有战役的大致经过,但是大部分内容依旧是在吹罗卓英,讲的是罗卓英如何运筹帷幄,最后才取得胜利。
不过两份报纸看完之后,所有人只知道了一件事,是远征军新编二十二师打的仗。
至于其他的,他们一概不知。
“号外,号外,远征军新编二十二师在师长李幼盛率领之下,歼灭鬼子一个联队!”
“号外,号外……”
这个时候又有一个报童从这个青年身旁跑过。
这一次青年掏了掏兜里,已经没钱了,不过这个时候,身旁的一个人叫停了报童,购买了一份报纸。
青年眼巴巴地看着这人看报纸,踮起脚尖,勾着脑袋想要看一看。
这一份报纸上叫做南宁日报,这一份报纸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桂系的喉舌。
这年头国内是山头林立,派系众多,内部斗争十分激烈。
这种激烈的斗争从官场到军中,同样也蔓延到了新闻界。
基本上每一个军阀或者派系都会有自己的喉舌用来发声。
这些新闻报社,都是这些军阀或者是派系出钱开办,然后让心腹之人担任社长或者是总编。
报纸撰写的内容,也基本上都是有利于他们的内容。
所以就会经常闹出笑话,山城这边发表的内容和其他人发表的内容不一样,这就让看报纸的人根本看不懂发生了什么。
自相矛盾的言论,互相拆台的新闻经常会发生。
这也是后世一些公知吹嘘的所谓的言论自由,压根就是扯淡。
后世经常会有人拿着这个时代某些报纸内容来进行各种宣传,实际上压根不懂这些报纸背后的逻辑,没有大佬在背后支持,他们敢说这些话?
他们说的这些话,都是有人授意过的,言论自由?那些因为言论被枪毙,被白色恐怖的人和谁申冤?
“大哥,大哥,您报纸看完了吗?这一份报纸我没看过,我这有两份报纸,您挑一份我和您换着看?”
青年看见这人看完报纸,马上开口询问。
刚才踮起脚尖看的不清楚,只能扫几眼,看着报纸上介绍的很详细,他心里有些痒痒。
这年头报纸作用还挺多,包点东西,擦个屁股,引火什么的都用得着,一般的废报纸还有人专门回收。
“您看我用这一份山城日报和您换怎么样?”
青年晃了晃手中的青年日报,锃光瓦亮在照片之中格外显眼。
“狗都不看这玩意,用你手中另外一份换。”
“得咧,您拿好!”
青年是从四九城逃难来的,一瞬间家乡话就蹦跶出来了。
“四九城来的?”
“对,您也是?”
“差不多吧!你看着吧,我上班去了!”
话音刚刚落下,就听见防空警报声响起。
两个人立刻向着不远处的防空洞跑去。
“操蛋的鬼子!”
青年骂了一句,一边跑,一边继续看着手中的报纸。
入眼的就是一张帅气的军人照片,一个青年的将军照片,下面介绍着这个青年的身份。
远征军新编二十二师中将师长李幼盛。
“…… 远征军新编二十二师在师长李幼盛的带领之下于仁安羌解救被困之友军……”
“…… 其中六十六团在团长谢蔚云率领之下阻敌第二一三联队增援,与鬼子在仁安羌高地展开白刃战,双方苦战一个多小时,歼灭日军一千余人,四团在团长蒋雄率领之下和日寇其余残敌激战仁安羌,毙敌一千余人……”
“敌之援军在我军撤退出包围圈之前来犯,师长李幼盛亲率三百余人和敌血战,确保战役之胜利……”
第66章 愤怒的鬼子
“敌之援军在我军撤退出包围圈之前来犯,师长李幼盛亲率三百余人和敌血战,确保战役之胜利……”
“最终歼灭日寇三千余人,经战后确认,为日寇之二一四联队,自联队长以下,全部被新编二十二师击毙,缴获联队旗……”
“八嘎!别念了!”
缅甸仰光,日军司令部之中,日军最高指挥官饭田祥二郎直接将参谋手中的电报夺回来撕得粉碎。
“耻辱,耻辱,这是帝国之耻辱,是第十五军耻辱,是三十三师团耻辱!”
饭田祥二郎咆哮声哪怕在司令部外围的人也能够听见。
“帝国自开战以来,还未有过如此惨败,一个帝国联队,被华夏军队成建制消灭,你们让我如何向天皇陛下交代!”
此时的第三十三师团长甘粕重太郎正站在饭田祥二郎的身前。
饭田祥二郎的口水已经将他的头发喷得湿漉漉。
但是即便如此,甘粕重太郎也不敢抬起头,只能够不断地鞠躬道歉。
“你的任期正好也要到期了,帝国会派人来接替你,准备好回大本营认罪吧!”
饭田祥二郎说完之后,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用手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累,实在是太累了。
先是第五十五师团师团长竹内宽被活捉,现在又是二一四联队被全歼。
自从他担任第十五军司令官以来,就没有睡过一天好觉。
竹内宽被活捉的事情影响刚刚压下去,现在又有一个联队被全歼,而且还是一个主力联队。
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整个军队的士气都会低迷。
同样这件事也会让鬼子行动变得投鼠忌器。
以前别说一个联队了,就算是一个大队都很难被敌人全歼,所以鬼子经常会以大队为单位的出动。
现在一个联队被敌人全歼,代表着敌人拥有成建制消灭一个联队的能力,难道说以后鬼子部队出动,都是一个旅团一个旅团的规模?
“司令官阁下,请再给我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