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保国的日子过得安稳,每天按部就班上班下班,偶尔抽空教导女儿。
傻柱渐渐长大,性子愈发难管教,何保国看这小子也越发不顺眼。
前些日子让傻柱和雨水搬去后院住,说到底就是不想成天看着这小子在眼前晃荡。
虽说继承了原主的记忆,但何保国对傻柱兄妹实在生不出多少亲情。
哪怕朝夕相处这么多年,感情也淡得像杯白开水。
顶多觉得小雨水乖巧可爱,多照应几分罢了。
至于傻柱那小子,根本用不着他操心。
等过两年攒够钱,给傻柱说门亲事分家单过,也算对得起这声“叔“了。
倒是易中海还常来找他喝酒聊天,表面上看着亲热得很。
旁人瞧着都道他们关系铁,可各自心里盘算着什么,只有自己清楚。
原剧里何大清去保城后寄回来的钱,本是给傻柱兄妹的生活费,因着信任才让易中海代收。结果呢?
还有易中海后来怎么算计傻柱的?
要说这老易最会装模作样,何大清当年也是瞎了眼才信他。
何保国心里门儿清,管他平日里装得多慈善,反正这老小子就不是个省油的灯,绝不能深交。
至于现在维持着表面和气,倒也不算什么难事。
这天中午,何保国回家准备午睡,刚进院门就听见几个婶子在嚼舌根。
说是贾张氏又托媒婆给贾东旭说亲,今儿上午带着姑娘来相看,贾东旭特意请假在家。
可和上次一样,这事又黄了。
这回不光贾东旭没看上姑娘,人家姑娘也嫌他条件差,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听说贾张氏还说了些难听话,把媒婆气得脸都青了。
贾家屋里,贾东旭吃过晌午饭就回厂里了,只剩贾张氏在家生闷气。
上次那个姑娘贾张氏挺满意,觉得是块过日子的料,偏生贾东旭挑三拣四。
这次带来的姑娘,贾张氏自己都瞧不上眼,贾东旭看不上倒也正常。
可贾张氏急火攻心,嘴上没个把门的,这下彻底把媒婆得罪了。
要知现在说媒都得给媒婆好处,每次带姑娘来家里,贾家还得备桌像样的饭菜。
这么折腾几回都没成,贾张氏心里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
值得一说的是,贾东旭现在相看的都是城里姑娘。
这小子非说要找个漂亮的,可城里漂亮姑娘哪能看上他?
贾张氏急得直转悠,怕是过不了多久就得托人说农村姑娘了。
乡下也不是没有标致丫头,可贾家母子如今眼高于顶,瞧不上泥腿子出身的。
何保国把这些事听在耳里,面上半点不显。
他年前随身空间还会刷新三张新卡,就等着看能开出什么好东西。
到目前为止,空间产出的卡都挺实用。
要说何保国最想要的,还得是张穿越卡,能让他穿回现代去。
这年头的生活他是真不习惯,吃不好睡不香,娱乐活动没有,连上厕所洗澡都不方便。
简直就像从现代都市跌进深山老林,这日子过得……
提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
要是能选,他肯定头也不回地穿回去。
可他也明白,这念头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不现实。
如今就盼着年后娶个媳妇,生几个大胖小子,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些。
对傻柱和雨水,何保国自然不会完全撒手不管,可也懒得多费心神。
至少眼下,他心里压根没把这对兄妹当亲生儿女看待。
兴许日子久了能生出几分亲情,但至少现在半点没有。
……
南锣鼓巷就巴掌大的地方,媒婆们互相都认得。
前头两个媒婆给贾东旭说亲都黄了,这事早传得满胡同都是。
其他媒婆虽没直接把贾东旭拉进黑名单,可再给介绍对象时也得多掂量掂量。
贾家的条件本就一般。
老贾活着那会儿,家里确实宽裕,可老贾走得早,攒下的家底早让贾张氏败得差不多了。
等贾东旭长到能挣钱的年纪,贾家才慢慢缓过劲来。
可贾东旭进厂才几年?
如今就是个一级钳工,技术不算拔尖,工资也高不到哪儿去。
要说贾家现在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台缝纫机了。
家里有这玩意儿,外人看着总觉得家底厚实。
可实际上贾家买缝纫机的钱,大半是从老易那儿借的,还搭进去不少老本。
说是借钱,贾家却跟忘了这茬似的,从没提过还钱的事。
老易倒也沉得住气,愣是没催过。
贾东旭每月领了工资,先紧着自己花销,半分没想着先还老易。
这事把一大妈气得够呛,背地里没少嘀咕。
聋老太太却跟没事人似的,乐得清闲,反正不关她的事。
……
“师傅您歇着,我给您沏茶。”
鸿宾楼后厨,何保国刚迈进门槛,个瘦高个儿就端着茶缸凑了上来。
这是他新收的徒弟牛大勇,十六岁,比傻柱还大一岁。
人如其名,生得又矮又瘦,跟“大勇“二字半点不搭边。
不过这小子机灵,学厨也有悟性,何保国看着顺眼。
之所以收徒,倒不是真想带出个能手,主要是鸿宾楼里其他大厨都带着徒弟,他若没个徒弟在身边,倒显得不合群。
有了牛大勇在,何保国上班更清闲了,还能多个耳目打听消息。
按行规,学徒头三年就是打杂的命,端茶倒水挨骂都是常事,学本事得等三年后。
可何保国破例,刚收徒就教了牛大勇几手。
这小子感动得直抹眼泪,对何保国死心塌地。
其实何保国也没教多深,就指点指点刀工,教两道家常菜。
但比起其他师傅动辄打骂的做派,他这已经算菩萨心肠了。
老易和刘海中倒是收了好几个徒弟,尤其是刘海中,教得用心,徒弟个个出息。
老易就不同,除了贾东旭,其他徒弟基本放养。
何保国抿着茶,听牛大勇絮叨胡同里的新鲜事,偶尔应两声。
没多会儿,牛大勇就抱着土豆去案板前练刀工了。
刀工这玩意儿,全靠勤学苦练。
何保国自己也没少下功夫,如今这手刀工比原主还利索。
心情好时,他便多指点牛大勇两句,哪怕只是零星几句,也够这小子乐半天了。
“傻柱学厨那会儿倒刻苦,可惜天赋差了点。”
看着牛大勇切土豆的背影,何保国暗自琢磨。
若他肯用心教,牛大勇将来未必不能超过傻柱。
不过何保国连傻柱都没教全乎,更别说这半路收的徒弟了。
看了会儿,何保国转身跟其他师傅闲扯起来。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
年味儿越来越浓,街上到处是放小鞭炮的孩童,欢叫声能传出半条街。
轧钢厂早放了假,何保国也落得清闲。
今年三家约好一块儿过年,易家、何家加上老太太,凑在一起更添喜气。
老易起初还想叫上贾家,却被贾东旭婉拒了。要说贾张氏的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过是想蹭些便宜罢了。
关键还得看何保国的态度。何家与贾家虽是门对门,如今却势同水火。
何保国早放了话,绝不可能与贾家同桌吃饭。他与老易倒是交情深厚,老太太平日里也常照拂傻柱,甚至拿大宅子换了何家的小房子。
这顿年饭让何保国感慨万千,仿佛回到童年时光。
虽无电视可看春晚,却洋溢着暖融融的年味。
三家合办的年货极其丰盛,光是年夜饭就由傻柱操持出八道荤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这年头能摆上四道肉菜都算稀罕,八个肉菜简直令人咋舌。
席间何保国逐道点评菜品,只挑不足说——免得傻柱骄傲自满。
傻柱听得认真,虚心记下每个建议,这对提升厨艺大有裨益。
小雨水早先偷吃了蒸糖糕,这会儿撑得直打嗝,面对满桌佳肴竟提不起半点食欲。
老易特意备了好烟好酒,茅台刚亮相就引得何保国眼睛发亮。
这等名酒非同一般,1915年便在海外斩获大奖,两年前更被正式定为“国酒“。
解放前买瓶茅台至少得花半个银元,贵的要两银元。
去年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私营酒坊合并为国营厂,启用“工农牌“商标。
何保国记得茅台共有四个经典商标,除工农牌外,还有五星、飞天和葵花牌。
老易竟悄悄备了两瓶茅台,着实让人意外。
香烟也不含糊,带滤嘴的款式在当时属实罕见——多数烟没有滤嘴,抽起来又辣又涩,何保国为此还专门买过滤嘴配件。
老易拿出的烟一看就是高档货,这等烟酒开销绝非小数目,过年倒是让他破例大方了一回。
不过平日里老易也不算小气,只是爱摆点架子,但若能装一辈子,真真假假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