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保国有点无语的看着老易。老易的小心思不少啊!
“老何啊!咱们院提倡的就是团结互助,现在光景不好,大伙日子都不太好过,要是各家的粮食集中起来,平均分配,也能共渡难关,你看怎样?”老易说着。
听着老易所说,何保国翻了个白眼,怕不是在想屁—吃。
你老易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团结一下?
也别说,这年代还是不少的。
如今,大家都讲究集体荣誉感,也都很团结。像现在是荒年,日子都不好过。
饿肚子的可是不少。
而老易这提议也并非就不可行。
就何保国所知,南锣鼓巷就有大院的人把粮食集中起来,平均分配,这就要不计较个人得失了。
毕竟你家粮食多,他家粮食少,集中起来平均分配肯定有人吃亏。
“老易,你这想法还是不错的,不过,还要老太太,老刘和老阎都支持才行,另外,咱们大院也有个别的刺头,不太好说话。”何保国说着。
不管怎么说,现在都是提倡个团结。
在院里要大家团结,出去了也不能说就不团结。而老易的提议也的确是团结了。
不过,何家肯定是吃亏。
毕竟何家定量多,而且何保国还是个厨子,厨子可不缺嘴。
所以,真按老易说的,何家就亏大了。
至于说让何保国不计较,不好意思,他可没这么高的觉悟。不夸张的说,这年代粮食就是命。
老易想的很好,但何保国知道很难完成。家里粮食少的肯定巴不得。
但二大爷家会同意?三大爷家会同意?贾家倒是会同意。
就是聋老太太也不太可能支持,因为这对老太太来说也不划算。虽然已经很晚了,但院里各家还没睡。
老易想了下,就先是去后院二大爷家。
这时,老太太也在二大爷家。
二大爷两口子都在家。
二大妈正和老太太唠喧,老易忽然来串门。刘海中和刘光齐也都颇为诧异的看向老易。
来了二大爷家,闲聊了几句,老就说起了院里各家粮食集中起来平均分配的事。
按老易的想法,院里十几家的粮食集中起来,然后按人数来分,成年比孩子多点,另外,每个月也留点余粮,如此一来,院里的余粮也会越来越多。
虽说有些人会吃亏,吃亏是福啊!就南锣鼓巷,已经有大院这么搞了。“这也体现了一个团结。”老易说着。
听了老易所说,二大爷两口子,还有老太太,再就是刘光齐,几个人是面面相觑。
老易也真敢想啊!
不过,老易就是在想屁吃。
真按老易说的来,老易就算有点损失,损失也不大。而老易却能得个好名声。
当然,也会有人恨老易吧!但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也正因此,老易才能这么来。
然而,哪怕老易是院里的一大爷,这么大的事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起码也要老太太,二大爷和三大爷都支持,才算成了大半。
现在,老易就想着说动二大爷和老太太。
“你说什么?我听不到。”老太太又开始装聋了。
只要是她不爱听的,也就装聋。
当然,老太太也的确是有点耳背,她有时候说听不到是真听不到。
刘海中心中是暗骂老易,真是没事找死。
院里粮食集中起来?
大锅饭?
平均分配?
老易倒是觉悟高。但刘海中可不支持。
是老易提出来,这事成了,好名声也是老易的,刘海中跟在后面能得到多少好处?而粮食来个平均分配,刘家可是亏了。
二大妈向老伴使眼色,却是担心刘海中脑子一热答应下来。
刘光齐也有点紧张,担心他爸答应一大爷说的。
虽然刘海中没什么文凭,就高小,也不是太聪明,但对于老易所说的,却不打算支持。
“老易,你说的这事我知道了,会考虑的,也会问问院里别人的意见。”
刘海中打着马虎眼。
直接拒绝不太好,传出去会被人说的,而老易没准还会扣大帽子。
所以,打打马虎眼,拖着。
不用说也知道,院里肯定有人支持老易,但也有反对的,反对的不好明说,但也有应对之法。
“还是一大爷你觉悟高,但这事重要,是要问问院里别人的意见。”刘光齐说。
“他一大爷,我家老刘会上心的。”二大妈说。
老易并不傻,看出老太太,二大爷和二大妈,都是不支持。
就是之前何保国嘴上说的好听,但想想何保国的反应,估计也不支持。不死心的老易又去了三大爷家。
“老易,还是你觉悟高啊!提出的是个团结大家的好办法,但是,我说但是啊,还是存在几点小问题~”三大爷和老易聊了许久,却是越聊越偏了。
什么?集中院里大家的粮食来平均分配?现在有几个小问题需要解决一下,解决这个问题又有几个难处··
你问三大爷支不支持老易的提议?这还用说?肯定支持啊!老易觉悟高,咱三大爷的觉悟也不低。
就老易这提议,在院里传开的可能性不说99%,那也是接近100%了,估计还会传到院外,三大爷公开反对,那他觉悟可就低了,格局也小了,让街坊邻里怎么看他?怎么说他?
团结是院里一直都提倡的,有些话就不要说。
至于三大爷提出的一些问题和难处,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只不过,老易这脸色怎么不太好?
何家,何保国两口子都要洗洗睡了,老易才从三大爷家走出。
何家,洗过脚,何保国躺炕上,也和秦淮茹说了。
对于老易的想法,秦淮茹也是不支持。
现在,何家日子还过得去,大人孩子都能吃饱,伙食也不算太差,时不时还有肉菜,要是按老易的提议来,何家就亏大了。
如果是秦淮茹自己,为了个好名声,她也能同意,但家里孩子多,她当然要为孩子考虑。
不说何雨水,秦淮茹可是给何保国生了5个儿子,何建设,何发展,何爱国,何为民,还有何跃进。
秦淮茹心中也在盘算着。
老易既然提出来了,肯定不会简单就算了,因此,秦淮茹也算计算计。
何保国根本就没放心上,就算老易的提议要成了,他也有办法给搅了。。
老易很是失望,他的提议虽然也得到了院里一些人的支持,但支持的声音还是不够。
毕竟把院里各家的粮食集中起来,再平均分配,且每个月还要留点余粮,这不是小事,要大家都同情才行。
虽然没人明着反对,但老易又不傻,知道不少人心里反对。哪怕不好明着反对,也能有各种方法。
总之,这事谈不拢。
对老易来说,这事要是成了,他可是不亏,能得了好名声,粮食方面,顶多也就损失一点,甚至都不损失。
毕竟有别的大院这么搞了,身为这四合院的一大爷,老易觉得他有责任,有义务,所以,也就提了出来。
可是情况显然并不乐观。
尽管有点不甘心,但老易他能怎么办?
他和何保国商量过,找过二大爷,也找过三大爷“三九三”。就差开个全院大会了。
而他有想过开个全院大会,但二大爷和三大爷觉得没这个必要,何保国也觉得用不着开大会。
所以,这事就拖着。
在家吃过中饭,何保国睡了个午觉才去上班。
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院子里也没多少人,秦淮茹在家带着孩子。
“淮茹,你家来亲戚了。”二大妈的声音在前院响起。
秦淮茹:?
走出家门,秦淮茹看向前院,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她二姨。
说起来,秦淮茹亲戚可不少,七大姑八大姨的。
至于她二姨,生活在农村,却不是红星公社的,而是另一个公社的,生活的村子离四九城可是比较远,而秦淮茹好几年没见过她二姨了。
关系也就不是太近。
此时,秦淮茹看着她二姨,衣着破旧,风尘仆仆,面有菜色。
和秦淮茹不一样,秦淮茹漂亮,而她二姨就比较普通了。
“二姨,你怎么来了?”秦淮茹笑着迎了上去。
何家对门,贾家的马荷花也好奇看着,一看就是秦淮茹的穷亲戚上门。
估计是来借粮吧!
现在城里的日子都不好过,而农村就更难了。听说有些村子的草根树皮都没了。
说起来,秦淮茹也接济过娘家,当然,不会太频繁,也不会一下接济太多,这不是她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此时,秦淮茹对她二姨也挺热情。
来到何家,秦淮茹她二姨也左看看右看看,而秦淮茹倒了杯热水来。还没喝水,秦淮茹的二姨就肚子‘咕噜’叫唤了,显然是饿着。
“2天没吃饭了。”秦淮茹的二姨有点尴尬的说。
毕竟也是亲戚,即使很少往来,但秦淮茹也还是去拿了2个窝头来。还是2个棒子面窝头。
看到棒子面窝头,秦淮茹的二姨也是眼一亮。如今在农村,棒子面可是好东西。
要知道,秦淮茹的二姨也很久没吃过棒子面了,上次吃还是上次。
“哎呦,你看你,还这么客气。”说归说,秦淮茹的二姨还是乐呵呵的接过吃了起来。
“二姨,你慢点吃,喝点水。”秦淮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