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三大爷听到院外有人敲门。
“应该是老何回来了。”三大爷笑着说。
顿时,三大爷也就起身出去开门。
院门一开,也就看到了何保国。
何保国推着自行车,而在他自行车上放着一袋白薯。
不多不少,35斤白薯。
三大爷拿8斤全国粮票换的。
既然答应了,何保国也就给弄来。
之所以这大晚上的,也是为了避免一些麻烦。
虽说是粗粮,但35斤白薯也让人眼红。
当然,三大爷避免给了8斤全国粮票,所以,就是被街坊邻里知道,也不是多大的麻烦,
但能减少点麻烦对何保国来说当然也是好事。
“称一下, 35斤白薯。”何保国说,
“看你这话说的,你老何的为人,我还能信不过?”三大爷笑着说。
接着,三大爷也就把卸下了何保国车上的35斤白薯,接着又提着回家。
太晚了,何保国也没多聊,推着车去了中院。
回了家,何保国洗个脚也就睡了。
再说阎家,关起门来,三大妈却还是拿了秤过来。
称了下,重量没错。
“就说吧!老何不至于。”三大爷说着。
“称一下更放心。”三大妈说了句。
老两口一想到家里多了35斤粗粮,就都是乐呵呵。
这下,家里也能多存点粮了。
在这年代,吃饱饭就是最大的事,而家里有点存粮更是让人羡慕的。
现在,三大爷家就有存粮,只是还不多。
而三大爷两口子则想着让家里存粮能多一些。
饿过肚子,也就明白存粮的重要性。
毕竟家里的存粮多了,以后要是定量少了,又买不到高价粮,有存粮也好歹不会饿肚子。
以备不时之需啊!
有这想法的也不只是三大爷两口子,这年代可太多了。
要不是阎家是双职工,大人孩子都有定量,想家里存点粮可是很难的,没准还要邻里帮衬帮衬。
至于现在,三大爷家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小日子也能越过越好。
几天时间一晃而过。
今天过节,厂里放假1天,学校也是放假。
四合院里也就比往常要热闹。
过节了,家家户户也都吃的稍微好一点,
傻柱的媳妇一大早就去菜场割了半斤肉,中午做个红烧肉。
老易两口子打算包点白菜饺子吃。
至于何家,秦淮茹买了条草鱼,打算做糖醋鱼。
另外,何保国有点想吃茶叶蛋,也就打算煮点。
当何家要煮茶叶蛋的消息一传开,顿时,傻柱拿了4个鸡蛋来,二大爷家拿了5个鸡蛋来,三大爷家拿了3个鸡蛋来,老易……
当然,大家这不是送鸡蛋给何家,而是借何家的锅一起煮。
也不是第一次了,煮茶叶蛋,煮几个是煮,煮几十个也是煮。
而煮茶叶蛋要放料的,既然何家要煮几个茶叶蛋,大家也拿几个鸡蛋来,这也算占到便宜了。
对此,何保国也不介意让邻里占点便宜。
拿出家里的大锅,洗刷干净,冷水下锅。
因为一下子要煮的茶叶蛋多,所以,料放少了不入味。
看到何保国拿出不少料,就是傻柱看了都觉得太多了。
“爸,咱家自己煮几个茶叶蛋也就行了,别人来占便宜,你也不拒绝~~”
傻柱抱怨着。
“你个傻了吧唧的,别人麻烦咱家,不也欠了个人情,以后指不定就能用上。”
何保国淡淡说。
一个大院的邻居,人情往来,也是难免的,不能不合群。
虽说何家和贾家不来往,但也不能和大家都不来往吧!
至少也要拉拢住院里大部分人。
毕竟不管单位还是四合院里,都提倡个团结,讲究集体荣誉感。
邻里不一定能帮你,但难保不会坏你好事。
看傻柱不认同的样子,何保国也就懒得和他多说了。
没多久,特殊的香味也就传到了厨房外院子里。
最重要的是,何保国他也不差这点,
院子里的人都能闻到。
不少孩子都跑到何家的厨房外了。
对于茶叶蛋,院里众人都是知道。
但真正吃过茶叶蛋的,这院里也只有少数人。
鸡蛋就不是随便吃的,更别说是茶叶蛋了。
不夸张的说,茶叶蛋在大家看来比红烧肉也差不了多少了。
虽说鸡蛋没猪肉贵,但煮茶叶蛋也是要加入不少料的,这就不便宜。
“还是老何舍得啊!1年少说也会煮几次茶叶蛋。”
“也就他家茶叶多。”
“除了茶叶包,还要不少料的。”
“1斤茶叶蛋,我看比1斤生猪肉贵都是应该的。”
坐在院子里唠家常的几个大妈边闻着从何家厨房传出的茶叶蛋香味,边聊着。
一聊到茶叶蛋,这几个大妈也是兴致勃勃。
贾张氏,贾东旭,还有马荷花,也都在院子里,但脸色却都不怎么好。
刚才,马荷花拿着5个鸡蛋去何家,也想占点便宜,结果傻柱却说何家的锅煮不下了,然后还是何保国开口,也帮贾家煮1个。
这可就让马荷花越想越气,煮一个什么意思?
要是不煮,贾家还能有些话说,但何家煮茶叶蛋,也帮贾家煮了,虽然只有1个。这就让贾家不太好说了。
关键1个茶叶蛋怎么分?她吃?贾东旭吃?贾张氏吃?
她觉得还是给孩子吃吧!棒梗吃半个茶叶蛋,小当也吃半个茶叶蛋。
家里有孩子,大人也就不吃了,省下来给孩子吃。
然而,她是这么想,但贾张氏和贾东旭可不是这么想,尤其是贾张氏,嘴馋呢
闻着茶叶蛋的香味,让贾张氏不吃,她才不愿意。
煮个茶叶蛋也要不少时间,何保国来院子里透透气,也顺便抽支烟,厨房里有傻柱看着火,至于厨房外,一群孩子却没散了。
何保国也挺无奈,煮个茶叶蛋都是大事。
趁着今天过节,才想着煮几个茶叶蛋自家吃。
不过,何家现在也是人多,每人吃个茶叶蛋,何家煮的几个鸡蛋也就基本不剩了。
当茶叶蛋煮好了,也就开始分蛋。
例如之前二大爷家拿了5个鸡蛋来,现在也就拿5个茶叶蛋。
至于鸡蛋有大有小,大的当然都归何家了,这点,大家却都不说什么,也觉得是应该的。
马荷花也来挑了个茶叶蛋走。
剥了个茶叶蛋,何保国就吃了起来。
由于不多,何保国也只吃了1个。。
第83章 偷煤
轧钢厂,二车间。
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响着,不大声说话都听不到。
某台机器前,马荷花在学着钳工技术。
郭大撇子还是教了点最基础的技术,而马荷花也在努力学,她还想着能早点转正。
要知道,贾东旭在厂里时可是二级钳工,而马荷花进厂顶岗,却是从学徒工干起,工资可就差了不少。
要是马荷花的户口能转到城里来也就罢了,问题是现在还不能转。
毕竟她虽然是工人了,但只是学徒工,需要成为正式工才好迁户口。
所以,她也就需要尽快转正才行。
一旦转正了,也就从学徒工变成一级钳工了,地位提高一点不说,工资也就会从18元提高到27.5元,再就是能把户口迁到城里来。
只要她的户口迁到城里来,她孩子的户口也就跟着来,这么一来,贾家也就多了3个人有定量。
原来贾家也就贾东旭有定量,每个月的粮都不够吃,但如果家里4个人有定量,2个大人2个孩子,定量也就多了。
因此,转正对她来说也就尤为重要。如今,贾家也就靠她这点工资。
贾东旭残废了,现在又很颓废,在家啥也干不了,就吃喝等死。
贾张氏重操旧业了,又开始捡垃693圾,但好吃懒做的性子没改,每天靠捡垃圾也挣不到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