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第551节

  电话那头梅生嘿嘿一笑:“这话说的,我闺女那是走投无路了,才去向你这位大资本家取经。怎么,她惹你不高兴了?”

  “少来这套!”何雨柱哼了一声,“你们厂子那摊子事,水深得很,你让她来找我,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我现在一堆麻烦事还没理清呢。”

  “能者多劳嘛!”梅生打着哈哈,“再说,我还不了解你?你要是没点想法,能跟我闺女说那么多?还一开口就是一千万。说吧,你看上541哪点了?”

  “我看上它是个包袱,行了吧?”何雨柱语气带着调侃,“老梅,你比我清楚政策,也别跟我绕圈子。这事儿,你觉得有希望没?你上面通过气了没有?别我这边费劲巴拉把方案做好了,上边来个‘研究研究’,就没音了。”

  梅生的声音认真了些:“柱子,不瞒你说,这事儿确实有阻力。但大势所趋,厂子要活下去,几千人要吃饭,光靠等和补贴是不行的。你何雨柱能盘活这些厂子上面巴不得呢。”

  “没那么简单吧?”

  “话说你真能搞国内的公司?”

  “用不用我给你看看身份证?”何雨柱笑着道。

  “还得是你小子,奸滑似鬼!”对面梅生显然是愣了一下才开口。

  “滚蛋,你还敢骂我,信不信,我直接找别人去,让你闺女自己玩去。”何雨鑫笑骂道。

  “别,别,你看看你,连句玩笑都开不起了。”梅生也笑。

  “那咱说点正经的,你觉得合作谈成后,市场化运作,上面会不会派个啥也不懂的来指手画脚,如果会,那趁早拉倒。我宁可这一千万捐了,也不填这无底洞。”何雨柱接着道。

  “这个,没有先例,我觉得前期肯定有,怎么你小子怕了?”梅生道。

  “怕这个字我还真不认识,就是不想费那个功夫。”

  “这个事我回头跟我闺女说一下,看看具体什么情况,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我也给不了你准信。”梅生道。

  “那行,正好有些话我也没法跟我大侄女说,你就代劳吧。”

  “放心吧,我会把话说透的,他们既然要转型也该有这个心理准备,肯定是有落差的。”梅生道。

  “嗯,不愧是在特区待过的人。”

  “那也比不上你这个香江的大资本家。”梅生笑道。

  “有空来四九城坐坐,我设宴款待。”何雨柱发出邀请。

  “行,到时候我和老伍他们带一大家子去,我看你怎么款待。”梅生揶揄道。

  “一个连我还是能安排的。”何雨柱笑道。

  “知道你财大气粗,那我们组团去吃大户。”梅生道。

  “热烈欢迎!”

  “那就先这样?等我消息。”梅生道。

  “嗯,挂了。”

第397章 三晋行

  年关在四九城的爆竹声和家人的团聚中悄然度过。

  一九九零年的春节,何家格外热闹。

  何雨柱陪着何大清、陈兰香,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何耀祖和乐惠珍新婚燕尔,自然是众人打趣的焦点。

  何耀宗则抱着他的摄像机,声称要拍下“何氏家族春节纪录片”。

  何凝雪被他重点照顾,频频出镜,惹得何凝雪追着他满院子跑,说是侵犯了她肖像权,要何耀宗付钱。

  元宵节刚过,梅素昕的电话便打到了何家。

  “何叔叔,过年好!”

  “素昕啊,过年好,你那边谈得如何了?”何雨柱可不认为梅素昕只是打电话问候一下。

  “何叔叔,关于您上次提的合作方案,我们厂里开了几次会,也向主管单位做了初步汇报.梅素昕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怎么说,“大家反应很激烈。有支持的,觉得这是唯一的出路;也有反对的,认为条件太苛刻,担心,担心厂子被吞并,性质变了。”

  何雨柱并不意外,平静地问:“那你呢?你怎么想?”

  “我?”梅素昕深吸一口气,“何叔叔,我认同您的判断。靠厂子自己摸索,‘军转民’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我们需要资金,需要技术,更需要能打开市场的眼光和能力。这些,恰恰是您能提供的。只是,这第一步,确实很难迈出去。”

  “理解,涉及到几千人的饭碗和一辈子的习惯,谨慎是应该的。”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样,你带着你们的人去一趟香都,或者去冀东也行,都有我们的厂子,你们走走看看就知道了。”

  “不瞒您说,特区的电子厂和香都的汽车厂我都去了,我爸带我去的,说实话我很震撼,原来外面的技术已经发展到这个水平了。”

  “光你自己看不行,你还得带着其他人去看,现在虽然不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时代,可落后就要被淘汰,落后就要丢饭碗,这点一定要让他们认清楚。”

  “那我试试能不能说服他们吧。”

  “是一定要说服,最起码那些愿意接受改的一定要带上,不光是领导层,技术层和工人代表也要带,他们才是帮你说话的人。”

  “好。”

  “如果缺少差旅费你跟我讲。”

  “不用,不用,我们厂自己解决。另外我想邀请您来我们厂看一看,毕竟只有看过了您心里才有底。”梅素昕忙道。

  “也好,就三月下旬吧,天气暖和点,也给你们一些时间先看看外面。”

  “好!我等您消息!”梅素昕道。

  梅素昕也是个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不然也做不了厂长,几天后就带队出发了,第一站就是冀东,彩电厂、摩托车厂、电机厂包括黄河重工的工地也去看了,她是想让那些人知道合伙人的实力,显然效果达到了,而且超出预期。

  接着他们又去了粤省,不光是电子厂、汽车厂、冰箱厂,连部队的饲料厂、精工厂也都看了。

  参观了部队的厂,这些人的观念才有了一些大的变化,部队都跟外面合作办厂了,更别说他们这些已经被划出来,隶属于机械工业部的单位了。

  其实梅素昕是卡在了中间环节了,他要是直接报到最上面,搞不好直接就批了,因为是周白鸽的老爹在管。

  这中间有个信息差,何雨柱也不清楚他们归哪管,所以就没胡乱指道。

  要是他清楚的话,早就去周家了,哪用这么麻烦。

  三月末,北方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何雨柱一行,五辆黄河越野吉普开始了三晋之行。

  同去的只有小满、何耀祖夫妇、何耀宗和何凝雪,还有范虎带着的几个人,这年月路上并不是那么太平,尤其是开车。

  何大清、陈兰香没去,岁数大了,何雨鑫他们也没去,何雨鑫要去冀东,龚雪怀孕,钟楚红也怀孕去不了,几人都对不能跟着去很遗憾。

  他们的第一站是五台山。

  何耀祖开的那辆车上,乐惠珍坐在副驾,拿着小本子和相机,随时记录沿途见闻。

  何耀宗被赶去当了司机,何凝雪则是抱着他摄像机,一路不停地拍拍拍。

  到了地方,五台山还很冷,山上的寺庙还笼罩在薄雾中,香火的气息混合着清冷的空气。

  何大清和陈兰香没来,小满代他们进了几处主要殿堂,上了香。

  何雨柱也认真的拜了拜,他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很离奇,不信不行。

  车队离开五台,沿着初春略显颠簸的公路向隰县行进。

  车窗外,黄土高原的沟壑梁峁尚披着枯黄的冬装,只有零星几点耐寒的草芽透出些许绿意。

  何耀宗开着车,何凝雪抱着摄像机对着窗外,嘴里念叨:“这路可够受的,拍出来画面都得抖。”

  到了隰县小西天,何雨柱让范虎去联系了当地文化部门。

  听说有港商考察团,一位姓王的副局长亲自赶来作陪。

  进入千佛庵,讲解员着重介绍着明代彩塑悬塑的珍稀。

  王副局长在一旁补充:“何先生,我们这小西天,别的不敢说,这满堂彩塑的精巧和保存完好程度,在全国都是数得着的。”

  何雨柱仰头看着布满殿宇梁架、极尽繁复华丽的悬塑,点了点头:“确实巧夺天工。王局长,这些宝贝,防火、防潮、防蛀的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我看这殿宇有些年头了,维护上有什么困难吗?”

  王副局长叹了口气:“不瞒您说,经费一直很紧张。我们只能是尽量维持,深层次的保护和修复,心有余力不足啊。”

  何雨柱沉吟片刻,对身旁的何耀祖低语了几句。

  何耀祖会意,上前与王副局长交换了名片,并表示黄河集团可以考虑捐赠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小西天的文物保护。

  王副局长闻言,激动地握住何雨柱的手:“何先生,这,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我代表我们隰县,代表小西天,谢谢您!”

  离开小西天,车队北上去往大同。

  悬空寺的奇险,云冈石窟的恢弘,都让何家众人深感震撼。

  在云冈石窟,何雨柱特意请了一位资深研究员讲解。

  听着对方介绍着风化和水蚀对石窟的损害,何雨柱眉头微蹙。

  他再次示意何耀祖,以黄河集团的名义,向云冈石窟研究院捐赠了一笔保护经费。

  乐惠珍快速记录着,作为记者,她敏锐地察觉到何雨柱此举不仅是做慈善,更是在传递一种对文化遗产的珍视态度。

  她在笔记旁标注:企业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

  何耀宗则端着摄像机,不断调整角度,捕捉着佛像慈悲的眼神与岁月刻下的痕迹。

  他低声对何凝雪说:“这些画面,都是绝佳的素材,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何凝雪难得没有反驳,看着那些残缺却依然庄严的佛像,轻轻“嗯”了一声。

  转道南下,平遥古城的市井烟火,乔家大院的晋商兴衰,洪洞大槐树的根脉寻踪,关公故里的忠义精神,一路走来,何雨柱每到一处,在欣赏古迹、领略风光之余,都不忘与当地文化或旅游部门沟通,了解保护开发现状与困难,并以“港商何飞”或“黄河集团”的名义,捐出数额不等的保护资金。

  小满一直安静地陪在何雨柱身边,看着他和各地干部交谈,看着他为那些历经风雨的古迹担忧继而解囊。

  何雨柱一行人离开关公故里,继续南行,抵达此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历山。

  他们以港商投资考察团的名义,联系了当地的文化局。

  局长亲自接待,听说他们是来自香江的同胞,热情得不得了,不仅安排了专门的导游,还全程陪同讲解。

  一路颠簸十几个小时才抵达了历山上某处,上面已经没有路了。

  历山雄奇险秀,古木参天,传说中舜帝曾在此耕治。

  导游是位本地通,对历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了如指掌,讲得绘声绘色。

  “何先生,乔太太,你们看那边,那就是舜王坪,传说就是舜帝当年耕作的地方.”导游指着远处一片平坦的山顶。

  小满依偎在何雨柱身边,听着导游的讲解,望着眼前绵延的群山和苍翠的林海,眼中满是惊叹:“柱子哥,这地方真美,感觉空气都是甜的。”

  何雨柱握紧她的手,低声道:“说好了带你出来走走,这算是第一站。等以后,咱们把地图上标记的地方都走遍。”

  乐惠珍拿着相机和笔记本,不时记录,不时拍照。她以记者敏锐的视角,捕捉着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交织,更留意到一些年久失修的古建筑和石刻。“局长,这些石刻风化得很严重,还有那座庙宇的梁柱,似乎有些倾斜了。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否考虑加强一些保护措施?”她忍不住向文化局长建议。

  局长叹了口气:“乐记者说的是,我们何尝不想好好保护?只是地方财政困难,维护经费实在有限。我们也只能尽力做一些基础的看护。”

  何雨柱闻言,开口道:“局长,文化传承是民族的根本。我们黄河集团虽然主要做实业,但也愿意为保护祖宗留下的东西尽一份力。这次考察结束后,我们可以商议一下,设立一个专项基金,用于历山及周边区域的文物保护和修缮。”

  局长一听,激动地握住何雨柱的手:“何先生,这,这真是太好了!我代表垣曲,代表历山传承的祖宗文化,谢谢您!”

  何耀宗则完全沉浸在取景框里。舜王坪的辽阔,原始森林的幽深,崎岖古道的沧桑,都成了他镜头下的绝佳素材。

  他一边拍摄,一边喃喃自语:“太有画面感了,这种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壮美,完全可以融入到电影里。下一部戏,我一定要找个有这种底蕴的外景地!”

  何凝雪倒是没那么深沉的想法,她只觉得爬山路好累,但看到美景时又觉得一切都值了。

  她挽着乐惠珍的胳膊,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哪个角度拍照最好看,偶尔还调侃一下抱着摄像机不撒手的何耀宗:“二哥,你再拍,胶片都要被你用光了!”

首节 上一节 551/6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