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徐老爷朝着黄管事看了一眼,而后微微点头。
黄管事便开口说道:“想必他是在担心这书号的问题吧?此等造福民生社稷之事,自然是越快越好,我会向文书上报,尽快批一个名额下来。”
陆掌柜大喜,起身朝他们拱了拱手道:“两位老爷如此关怀民生,实是我袁山县百姓之福,在下代天外来客谢过二位了。”
“这润笔也收下吧,他一介学子,生活有诸多不易,我等自然不能坐视。”
俗话说,穷秀才,富举人。一个秀才能去给人画插画,家境必定是十分贫寒的。
陆掌柜推辞不过,只能接了。
待陆掌柜离开之后,黄管事说道:“徐兄,你为何要帮他批书号?”五十两银子换一幅画已经足够了。
“能将我家小姐描绘的如此真实,纵使他的要求再高一点,老朽也无所谓了。我家小主人看见这画,心中必然欢喜。去世之前,小姐将严祭酒的名贴给了我,去办个县里的书号,还是绰绰有余的。”这徐老爷叹了口气。
他家老爷是嘉佑十六年的进士。因为他无心官场,便回到家乡来做一个富贵闲人。
他家小姐是老爷的第一个孩子,老爷喜爱非常,于是将她带在身边,亲自教她读书识字,也不愿以世俗眼光来苛责她。
小姐六岁之时,夫人又产下一子,却因血崩之症而离世。老爷痛不欲生,因两个孩儿需要照顾,他只能强打精神。他心中疼惜这两个生母早逝的孩子,之后再未娶妻,一心只想好好抚养他们长大。
在小姐十六那年,她跟随老爷一起出外游玩,途中遇到一个落魄书生倒在路边,已经快要饿死了。
他家老爷心善,将人救起之后,考校了这书生学问。老爷见他是个可造之材,便起了心思收他为徒,将他带回府中细心教导。
他家小姐天性烂漫,和老爷一样爱读书,时常出入书房之中,听老爷讲课。日久天长,她在和这书生相处之时,两人渐生情愫。他家老爷虽觉于理不合,但也乐见其成,就做主将小姐许给这书生,结两姓之好。
两人成婚一年后,那书生进京赶考,此时小姐已经有了身孕,便安心在家待产。孰料这书生竟一去不回,再没有音讯。
小姐痛苦不已,生下孩子不久后,便毅然上京寻夫。经有心之人带路,她直接去了一处宅院,那里正在举办婚宴。于人群中言笑晏晏,举杯畅饮的那人,正是她那杳无音讯的丈夫。
小姐当场便要和他断绝关系,没想到被家丁押了下去,关在一处柴房里。后来她才得知,原来这人上京赶考,不幸落榜,在寺庙散心之时,意外救了来上香的佳慧县主的女儿。
那女子对他一见钟情,非他不嫁,县主夫妇无奈,便允诺了这件事。现在他家小姐这一闹,几乎全京城上下都等着看县主家的热闹了。
最后,那县主夫妇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她女儿装大度,把他家小姐迎回去做了贵妾。那阵子,无论是谁提起县主女儿,都要赞她有容人之量,堪为大妇之表。
可怜他家小姐,一个好端端的正室夫人,竟遭贬妻为妾,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不已。
他也不知道他家小姐到底是怎么同意的,只知道那事之后,她就再也不会笑了。他家老爷因为这事,终日郁郁寡欢,只说是自己识人不清,害了女儿,于三年前撒手人寰。
就在不久之前,小姐也因病去世,她死前最后的愿望就是回乡安葬,并且要求小少爷在此守灵三年方可回京。
那本《绣娘传》也不知是何人所作,影射的就是这件事。可怜他家小姐一死,就有那心黑之人污蔑她的名声,书中将他家小姐描述成不守规矩,不知礼仪,与人私奔的妇人,还格外突出公主的深明大义和书生的温柔多情。
徐管家在他家小少爷书房看见时勃然大怒,不知是谁这般恶毒,将此书给了他家小少爷。
可是小少爷却说:“这书中插画上的女子好像阿娘,徐爷爷,我想阿娘了。”
徐管家看着白白嫩嫩的小少爷含着眼泪看着自己,心里忍不住狠骂了负心郎薄情汉一顿。
但小少爷自小姐离世后,终日茶饭不思,身形日渐消瘦。徐管家见他日日捧着那几页插画,终究是不忍。于是他寻了多方关系,才得了这一幅画,比插画上的人更肖他家小姐。
希望小少爷看了,心里能够高兴一些。
第22章 寇家静静初登场
徐管家抱着画回到寇府。
寇府老爷讳寇闵,在当地是有名的善人。他不像有些人那样得了权势便横行乡里,而是铺桥修路,广行善举。
周围的百姓们对他很是敬重,即使寇家老爷人不在了,也不曾在佃租上有过短缺。
“徐管家,您可回来了。小少爷今儿中午醒来后,便一直叫嚷着要找您,我们怎么哄都哄不住。”来人是个圆脸小厮,他一脸着急,想来已经在门口等候已久了。
“小少爷在哪,我这就去。”徐管家很着急,这孩子从京城过来,身边也就一个他还略熟一些。小姐死之前,将院里的所有仆人都放了身契,说是为小少爷积点福报,但徐管家知道,小姐是信不过那里的人,怕他们暗害了小少爷。
“小少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让进。”
徐管家走的很快,那圆脸小厮必须三步并做两步走才能赶上他。
“扣扣扣!”徐管家敲了敲门,“小少爷,我是徐爷爷啊,快开门。看徐爷爷给你带什么东西回来了?”
门里边传来一个声音,“真的是徐爷爷吗?”那声音怯怯的,听上去应该是个胆小的孩子。
“是啊小少爷,你把门打开看看就知道了。徐管家是不会骗你的。”
门被悄悄拉开一条缝,一个白白嫩嫩扎着童子髻的小圆脸露了出来。他一看真是徐管家,立刻将门打开,扑在徐管家怀里哭了起来。
“我还以为……徐爷爷也像……阿娘一样,不要……不要钰儿了。”钟离钰下午不见徐管家,心里慌得很。他不喜欢不认识的人在他身边,于是他把自己关在房里,捧着那几张阿娘的画像哭了很久。
“小少爷这么乖,徐爷爷怎么会不要你呢?不止是我,大家都喜欢你呢,你看。”
被徐管家点到的人立马露出大大的笑脸试图讨好小少爷,不知是不是他们笑得太灿烂,反而起了反作用,让钟离钰更害怕他们了。
徐管家牵着钟离钰的小手来到房里,拧了帕子小心地帮他擦脸。
他年纪比老爷还大一些,这一辈子都未曾娶妻生子,私底下,他早已将小姐和少爷当成自己亲生的孩儿了。
也是他的运气,寇家一家子都是良善的,小姐和少爷从来就没有把他当下人看待过。只可惜啊,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现如今这个家只剩下少爷和小少爷了,就算让他倾尽全力,他也要护得小少爷周全,不让其他人欺负他!
“小少爷,你是不是很想你阿娘?”
“嗯!”钟离钰点点头,在那个地方,只有他娘对他最好了,其他的人都是坏人。
徐管家将放在桌上的木盒打开,将画取出,然后缓缓展开在钟离钰面前。
钟离钰看了,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的溜圆:“这是我阿娘吗?好漂亮啊!”
他记忆中的阿娘很少笑,脸上的表情总是淡淡的。她喜欢穿素衣,身上的颜色很少,她有时候就像是外面匠人雕的冰人一样,周身满是化不开的冷漠。
这上面的阿娘,穿着一身红衣裳,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两颊还有和他一样的小窝窝。他果然是阿娘的孩子,和阿娘长得一模一样的!
徐管家看着钟离钰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心里松了一口气,欣慰极了。
其实这才是小姐原本的样子啊,那么一个讨喜的孩子,到了京城后却像是变了一个人。
早知道当初就当那个人死了,不要去找他,寇家也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
徐管家将画挂在书房里,钟离钰本来是不情愿的。他希望徐管家能把画挂在他房间里,让阿娘天天看着他睡觉。
徐管家却说:“小姐生前最重视小少爷你的学问了,就让你阿娘在书房看着你读书写字吧。”
钟离钰扁了扁嘴,他觉得徐管家似乎是在暗示他,他这几日没有好好背书。他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阿娘,在心里发誓,明天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了。
徐管家摸着钟离钰的小脑袋,在心中念道:老爷,您看见了吗?我已经将小姐和小少爷一起接回来了,您可以安心啦!只要再等少爷回来,咱们一大家子人,又可以团聚了。
……
甘州府外官道上,一匹马儿飞快地跑过,四蹄奔腾而起,扬起无数的尘土。
在昏黄的夕阳照射下,马背上坐着的人,背影看上去显得格外苍凉,似乎又带着些许的悲壮。
他是回去奔丧的。
犹记三年前的那个雨夜,他也是一个人骑着快马,飞驰在回家的路上,那次,死去的是他爹爹。
这次,则是他的姐姐。
寇静不明白,为何这世间所有令人悲伤的事情都发生在他家。
也许正应了那术士所说,他命中带煞,出生即克母,害得爹爹失去爱妻,姐姐失去慈母。
那术士本想将他化走,可爹爹和姐姐都不肯。那术士只能无奈走了,走前他留了一句话,“此子命格刚硬,你们硬要留他,小心留出祸根来。”
爹爹和姐姐是不信的,但又怕那术士做了什么手脚,便带着他去普贤山灵光寺找了住持大师圆心。圆心大师一见他,便说他命格阳气大盛,需要取个女名方可压制住。
于是他爹给他取名为静。
爹爹和姐姐待他极好,虽然经历幼年丧母,但他们一家三口也是其乐融融的。
可是这些年,家中却连遭祸事,先是他自己在上京赶考的路上遇到贼人,侧脸被划了一刀,再无缘科举。
之后,又是他爹爹,于壮年之时郁郁而终。
现在,又是他姐姐因病而逝。下一个,该轮到谁了呢?
寇静想到这里,脸上的神情愈发冷峻。原来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经过四年的军旅生涯,早已经蜕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了。他身上有着由战场打磨出来的煞气,看一眼就足以叫人胆寒了。
也许,像他这样的人,早就应该在沙场上守土卫疆,而不是心存侥幸留在他们身边,最后却害了一个又一个。
若是楚辞在这里,得知他的想法一定会说:骚年,封建迷信要不得!什么天煞孤星,克父克母之类的话明摆着就是术士骗人的手段,信了才是傻子呢!
第23章 没钱汉子难
再说楚辞这边,他既和陆掌柜谈好题集之事,便放下心中大石。他回到张府,看见张文海正伏案苦读,时不时还捶一把酸痛的脖子,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当时既然说了回来之后要教张文海打五禽戏,那就不应该食言。楚辞让张文海鸡鸣时分起床,到他的院子里来。
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张文海自然不会起不来。反而是楚辞,等张文海敲门后,他才打着呵欠打开门。
“你穿这么厚干什么?脱了脱了。”楚辞一看,这张文海穿着几件棉服,外面披着一件狐裘大衣,手上还捧着一个小手炉。
“这……可如今外面寒气逼人,将衣裳脱了,受风寒怎么办?”张文海表示不太想脱。
“那你还学不学了?这戏叫做五禽戏,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打着五禽戏时,身体里会散发一股热量,将你体内的汗液逼出,到时候衣服太多排不出去,这才会受风寒。”楚辞板着脸,一副说教的样子,张文海马上怵了,手脚利落地把自己扒得只剩中衣。
“呃,也不必穿这么少,把这件长衫穿上吧。”楚辞扔给他一件外衣,让他穿上。
张文海接过又飞快地往身上套,就这么几秒钟的时间他已经受到了冷空气的毒打。
楚辞让张文海跟着他做热身动作,摆摆手臂踢踢腿,转转脖子扭扭腰,看起来十分像幼儿园阿姨在带小朋友做早操。
张文海跟着做这些怪异的动作,时间长了,居然也觉得没那么冷了。
“好了,咱们出去吧。”楚辞打开门,一阵寒风迎面而来,两人齐齐打了个哆嗦,但为了不在对方面前丢脸,还是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这东西靠的是悟性,我不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你,你直接跟着我打,时间长了就会了,最要紧的是模仿到位。”当初楚辞学时,那老头也是自己打自己的。
“是。”张文海又有些紧张了。
楚辞站在前方,动作如行云流水,看上去十分美观,张文海尤如蹒跚学步的小孩子一样,笨拙地跟着比划。但渐渐的,他似乎也体会到了其中的奥义,动作越做越好了……
到吃早餐时,张文海都还有点小兴奋,他对楚辞说:“楚兄,明日我还去找你,你再教我打那个五禽戏,我觉得打完身体都更加舒畅了。”
你以为修仙呢吗?楚辞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还不是因为他平常不大动弹,今日突然适量运动了一会,将身上那些僵硬的部位放松了,才会觉得舒畅。
饭毕,二人来到书房。
楚辞翻了一下学习计划,发现该学九章了。对古代文人来说,数学好像挺难的。幸好出的题也更加简单,楚辞粗略地过了一遍记忆,发现大概也就是小学五六年级的水平。
“张兄可会背九九表?”
“会的,家父曾经教过,但我已有多年未曾背诵。”在张家还没有机会科举前,张父是把他当未来的商人培养的。后来去了书院,因为他其他方面都比别人要差一点,所以在那些方面花的功夫更多。
县试里虽然也有九章题,但基本上都是先生平时讲过的,只需将题目背下来即可。
“那行,我现在出几道题,你把它做出来。”楚辞在纸上写了二十道口算题,把它递给了张文海。
张文海接过后,看着题目很老实地开始背诵。他背的是小九九表,从九九八十一起,背到二二如四止,背出一题,填上答案,下一题又是这样,循环往复,直到做完为止。
看来古代还真不重视数学,好像除了专门的技术人才之外,其他人对于数学都是一知半解的。在前朝时,甚至算学根本就不列入科举项,还是本朝太祖硬加上去的,当时也让很多读书人发出“一道九章毁我半生所学”的感慨。
如今经过了这么多年,大家也渐渐体会到了算学的好处。往日一个账房先生就可以将人玩弄于鼓掌之上,现在只要上过学的,基本上都学过一点《九章》,《五曹》,《孙子》之类的算学著作,由于《九章》普及最广,人们习惯将科举中的算学称为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