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27节

  人手不足的坏处很快就出现了,经常是倭人劫掠了船只或村庄后,水师的人才能接到消息,待赶去后,倭人的影子也见不到了。这样巡回作战的方式让水师的人苦恼不已,可见老祖宗说的,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这句老话有多准。倭人在海中就像是一只嗜血的鲨鱼一样,要想防住这些无孔不入的倭人是不可能的,他们只能日夜在这些海域巡逻,以防倭人做出更加丧心病狂之事。

  战争的紧张局势也影响到了整个南闽省的衙门,这些天里人心惶惶,就怕到时候战火一起,他们先被抓住祭了天。有靠山的如今都在写信想办法调动,没有靠山的只能苦着脸守在这里,平日里出行大家也都变得更加谨慎了,但凡身边的护卫少于五六人,他们都是不出门的。

  楚辞所在的漳州府在外围,若从地图上看过去,就像是南闽省的一只伸出去的脚一样,若说危险,他们这里便是首当其冲的危险之地。

  自从去年差点遇到风险,徐管家便很不放心楚辞的安危,阿铁兄弟几个,也由暗中护卫变成了明面上的护卫,他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保护好楚辞。

  其实楚辞出门的次数也不多,在年初正式接到朝廷和倭国宣战的消息后,一切与战事无关的事就不再开展了,包括今年的县试都取消了,以免人员流动过多,给倭人可乘之机。楚辞怀疑,如果两边的战线再拉长些,恐怕今年的会试都会取消。原因在于,大魏的国库恐怕负担不了如此庞大的开支了。

  楚辞除了在提学司衙门办公,撰写一下新教材外,就是在后院辅导几个孩子读书。这些孩子都熟悉他的性子了,读书时也经常会与他讨价还价,最认真的那一个,反而是后头加入的卢静姝。

  她当初被接回来之前,楚辞就召集家里的孩子开了个会,目的就是警告他们千万不能欺负妹妹。当初傅明安就曾经被两小敌视过,当然,他是个男孩,楚辞乐于看他们斗智斗勇。但是卢静姝不一样,她是个女孩子,更是个心思敏感的人,如果让她察觉到这几个小子的恶意,估计会很伤心。

  两小表情显得有些委屈,他们长大了,再不是以前那个七八岁的毛孩子了,又怎么会再因为嫉妒做出那种事情呢?小叔也太看不起他们了!

  楚辞忍俊不禁,温和地摸了摸他们的头,说道:“是小叔错怪你们了,看来你们已经能够当一个好哥哥,照顾好妹妹了。对了,你们几个也要记得不要随意进出静姝的卧房,现在咱们院子里只有一个女孩子,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几个人纷纷点头,男女七岁不同席的道理他们明白,就算是妹妹,也要遵守男女大防,不能让外人知晓后看轻妹妹。

  楚辞很是欣慰,看来他家应该是不会出那种喜欢钻姑娘卧房的宝玉了。只不过,刚刚那句话也提醒了他,院子里只有一个女孩儿到底是不方便的。

  他正寻思着怎么找一个年纪大点的姑娘来和她作伴,徐管家就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看着面前这个不苟言笑的小姑娘,楚辞心里有些发怵,她自己瞧着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能照顾好静姝吗?

  徐管家呵呵笑着保证,这丫头不止会照顾人,而且还有足以自保的武艺在身,有她陪着卢静姝,楚辞一点儿也不用担心。

  楚辞略带怀疑地看了这个名唤阿青的姑一眼,然后就得到了一个不太友善的眼神。楚辞尴尬地笑了笑,他其实就是想看看这个足以自保的武艺是什么样的,真没冒犯她的意思。

  阿青被派去帮静姝收拾房间之后,徐管家便将阿青的来历告知了楚辞,听完这段令人唏嘘不已的经历,楚辞叹了口气,怪不得他总觉得这姑娘身上带刺,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不带刺能行吗?恐怕早就被那群豺狼吞吃了。

  在叹息之余,楚辞又有些好奇,徐管家手底下到底收揽了怎样一群人呢?前有阿铁兄弟这样武艺高强,善于隐匿的汉子,后又有阿青这样的女子,更别说那些各自拥有不同能力的手下们了。

  同时,他也对他的“泰山大人”——寇老爷子产生了一丝丝的好奇,这位又到底是怎样的人,才能将徐管家这样的人收入麾下呢?还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并且半点不张扬。总觉得他和那些富贵闲人田家翁有很大的区别啊。

  卢静姝来了后,看见友善的众人和专门为她收拾出来的卧房,心里的忐忑总算全都消除掉了。她不是个娇生惯养的小姑娘,一来就自发的去给张虎打下手,要帮他择菜洗菜。

  张虎连忙拒绝,在他看来,小姑娘家家的,就应该和莺儿姐姐一样,快快乐乐的就行。

  被拒绝的卢静姝有些沮丧,直到楚辞将她带到书房说和大家一起做学问,她才似被一个巨大的惊喜砸中了一般,晶亮的双眼闪烁着快乐的光芒,问道:“可以吗?”

  “当然可以啊。”楚辞小心地摸了摸她的脑袋,“女孩子也要多学一点知识,才不会被人欺骗。”

  卢静姝激动地点头,她以前在居野山人那里,也是一样读书写字的。爷爷曾经告诉过她,说外面对于女儿家是比较苛责的,让她且不可以此为炫耀,免得引来旁人口舌。

  来到这里之后,卢静姝发现旁边住了好多人。她原本以为义父会因为他人的眼神不再教她,没想到他竟然会让她和这些考科举的哥哥一起做学问。学的也不再是那些对联诗词,而是四书五经这一类的科举用书。她像一颗干瘪的海螺一样拼命吸收知识养分来充实自己。

  其实,她原本对自己的命运是没有什么看法的,乡下人,谁家的女孩儿又是金贵的呢?她只不过比别人更辛苦一点而已。在她逐渐会读书写字后,她才明白她所处的环境是有多么的不公,就像被那无形的镣铐桎梏住一样,所有的教条礼仪,似乎都是为了女孩子设立的。

  现在,楚辞的一视同仁,让她感觉到,那镣铐似乎松动了一些。

  ……

  白天,楚辞办公教学,有时候还会去各地的县学上几节课,现在公务少了,他和学子们交流的机会就更多了。每逢他去上课,当地县学的师生就开心了,因为楚辞每次讲的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说的话也总是发人深省,无论是未经世事的学生还是涉世已久的先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启发。

  操起老本行的楚辞也乐在其中,因为条件的限制,能读到县学的学子基本上都是自发的想要学习的人,很少有那种不愿读书的出现。每次楚辞提问,下面的手都是举成一片的,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场景让那些先生心酸不已,怎么在他们的课上不这样呢?

  夜里,楚辞就开始整理居野山人的手稿,因这些手稿太过杂乱,很多都是随笔之类的东西,故而字迹也比较潦草,很是要花些功夫去辨认。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他差不多已经把东西整理出一半了,待全部整理好后,还要将篇目及内容编纂删改,这一步,他恐怕还要求助一下杜玉和他的先生们。

  居野山人留下的东西除了手稿之外,就是那副海图了。上面除了地形和一些符号外,一个字也没有,楚辞曾经判断这应该是倭人的军事布防图。所以当时一办完居野山人的后事,楚辞就找到了水师的人,想要求见他们的元帅祝威或者水师提督范举。

  这两个人一个地位最高,一个和楚辞最熟,除了他们之外,楚辞不敢将这东西轻易交给其他人。在他看来,倭人每次都能逃出生天,这里头必然有蹊跷,若是海图被泄露出去打草惊蛇,下次再想有这样的机会,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可是,这两个人都没有传消息说要和楚辞见面,也不知是下面人的消息没有递上去还是真的太过忙碌了。楚辞询问了三次之后,就不再寄希望于他们身上,而是准备另想办法见这两人。

  就在他准备另辟蹊径之时,范举突然伪装身份悄悄来到提学司衙门。

第391章 遗失的信

  “范大人?”楚辞看着被仆从带过来的人惊讶不已, 立刻起身相迎,没想到水师提督竟然会亲至提学司,并且还是这样一副打扮。

  “楚提学, 好久不见。”范举硬扯出一个微笑,眉眼之间布满愁绪,脸上也消瘦了许多, 显然是这段时间倭寇扰边之事让他大伤脑筋。

  “范大人请坐, 敢问您今天前来, 可是听说了楚某递上去的消息?”楚辞有些疑惑,他询问了三次都没有回应,怎的人突然就来了?

  范举脸上出现了一丝诧异,待听楚辞说明前因后果, 这诧异立刻转为怒火:“范某根本不曾听人禀报消息, 要是知道楚提学有事相商,范某绝对一刻也不会耽搁。”

  那年楚辞帮他缉拿水匪, 顺便牵扯出倭人的阴谋后,他很是得了一番嘉奖, 年度考评时政绩全是上上。他早已经把楚辞当成了一个优秀的谋士,也知道他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性子,会让人传话找他, 必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他。

  “那范大人今日找楚某,是为何而来呢?”既然不是听到消息过来找他, 那自然是因为别的事情了。

  一说到正事,范举立刻严肃起来:“是这样的,之前屠村的那伙倭人大多已经死了,但领头的那个还有之前摔下山崖的两个也侥幸活着。这次来,是因为我们在审问时遇到了麻烦, 这些倭人开始拒不配合,后来我们动了大刑,被逼急了后,这些倭人才终于开口了,可没说上几句,就变成叽里咕噜的倭人话了。”

  说到这里时,范大人有些狼狈:“你也知道,我们水师衙门都是一群大老粗,有些人官话都说不好,哪懂什么倭人话。现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也不好张榜请会说倭人话的到衙门来,万一那是个奸细,再和被抓的倭人来个里应外合就不好了。”

  楚辞点点头,他们的顾虑很有道理。

  范大人见他没有鄙视之意,心里宽松了不少:“所以啊,万般无奈之下,老夫就想起了楚提学你,上次你帮我们抓水匪时,老夫也曾听你说过倭人话。还请楚提学你帮个忙,去听一听那个倭人到底招了些什么,可否?”

  楚辞也有些尴尬了,他早该预料到的。他是很想一口答应下来,可他的倭语也只是半吊子,最基本的日常用语他是懂的,可倭人招供总不能说些“你好”、“再见”、“吃了吗”之类的话吧,他要答应了却听不懂,这才丢脸。

  可是人家大老远跑过来,若是拒绝了又怕别人想多,官场之上就是这么麻烦。楚辞一边吐槽,一边想怎么委婉开口才不让人觉得他在敷衍。

  范大人见他一时不说话,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楚提学,可是有什么……不方便的?”

  楚辞刚想点头把自己想好的推辞说出口,可是一个人影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范大人,不是楚某不想帮忙,实在是难堪大任,不过……”

  范大人原本心都提起来了,以为楚辞要拒绝,但听他话锋一转,便知他大概另有打算。

  “不过什么?”

  “不过我这里有个人大概能解范大人之忧。他对倭人之语有些了解,必定能听出倭人到底说了什么东西。”

  范大人将信将疑:“那么,此人现在何处呢?”

  楚辞笑道:“范大人应也知道他,就是省提学司的孟繁孟大人。”楚辞记得上次去时,孟繁曾说过,因他粗通倭人之语,还在倭人宴请巡抚时陪过席。读书人大多谦虚,和别人说一窍不通时,必定有所了解,和别人说粗通时,一定就是精通了,要不然那样的场面,提学司普通官员可没资格上席。

  “是他?”范大人道,“我们水师虽和那些文官不算熟络,但也是见过面的,原来他还有这本事。只不过,范某与他并无交集,这贸然上门,恐怕……”

  楚辞闻弦歌而知雅意,无需他多言,直接就铺纸磨墨,写了一封信给孟大人。他估摸着孟大人的作用应不止一次,恐怕两军作战时,也需要他在旁翻译。有了这个功绩,说不定孟大人的位置可以动一动了,就楚辞所知,他任现在的职位已有五年之久了。

  范大人将信收好,脸上的烦恼已经消失不见,他乐呵呵地拍了拍楚辞的肩,说了几句好话,表达亲近之意。说完,他便准备离开。

  楚辞微微一笑,刚想起身送客,突然又想起了他最开始想找范大人说的那件事。

  “范大人先别走,楚某之前托人给你带了话,为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还请大人稍作停留。”

  范举又坐了回去,他看见楚辞在书架里翻找了一会,然后拿出一卷图纸朝他递过来,范举接过后开始翻看,脸上的表情也由最初的漫不经心变得严肃起来。就连楚辞都知道这幅海图的代表了什么,在南闽周边巡海数年的范举又岂会不知道这个东西的重要性。

  “楚提学,这东西是哪来的?”范举将海图小心地贴身放好,恨不得立刻飞回衙门,马上领兵过去将倭人一网打尽。

  楚辞往门外看了看,确定没有人在附近后,这才压低声音说道:“这是在居野山人的遗物中发现的,这很可能也是他遭遇杀身之祸的缘由。”

  范举眼里闪过一丝狠意:“楚提学,你之前是让谁传递信息过来的。”他原本还不当一回事,但一想到这么重要的消息竟然延误了好些天,他心里头气就不打一处来。

  他倒没想到要责怪楚辞,因为对倭人宣战后,巡抚大人早就下了命令,所有官员必须严守阵地,无令不得随意出府,违者重罚。此举也是怕人心惶惶之下,会有官员提前卷包袱走人。

  相应的,地方百姓也不得随意走动,就算要离开县里,也必须拿着村正或里正出具的书信去县衙盖章才能离开。这般戒备之下,虽然给人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也举步维艰了。

  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也有人是比较自由的,一是水师的士兵和被征用的衙差,二是码头撑船摆渡的船夫,这些人也被征用船只运送军备粮草及各地衙门需要呈送的公文,大家如今都习惯用船只运送而不是利用驿站走那些既慢又险的山岭小道。

  楚辞拜托的就是溪县驻营统领关云,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居然没有将信息递上去。

  “这个关云!”范大人怒气冲冲地拍了桌子,“枉我平常看他一副忠厚样,没想到也是个偷懒耍滑的!这次耽误了大事,看我怎么收拾他!”

  楚辞没想到自己一句话竟会惹得范举震怒,连忙替他说了几句话,就他的观察来看,这位关统领其实也不像是喜欢偷懒耍滑的那种人。这次恐怕真有什么原因。

  “楚提学,你的意思我明白,我会调查清楚的,不过军令如山,若真是他延误军情,那也怨不得老夫心狠手辣!”这些日子水师被倭人玩弄的团团转,若是早点将这海图拿到手,一定能好好教训一下这些王八犊子!思及此,范大人更加生气了。

  楚辞点点头,不直接定罪就行了,按查出的结果来处罚是正当合理的。

  目送范举乘车远去,楚辞也在心里松了一口气,不然这个海图一直存放在他这里,真是让人伤脑筋,还要提心吊胆,生怕被人知道秘密,现在总算无事一生轻了。

  过了几日,楚辞接到了范大人的来信,信是一个水师的士兵送来的。信上将信息未传达一事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原来,并不是关云偷懒耍滑,而是在传递中途出了差错。

  那日楚辞找到关云后,就告诉他事关重大,需要立刻通知范大人或祝元帅。以关云的职位来说,刚好可以将书信递交到他们的手上又不被人怀疑。

  关云一直驻扎在漳州府,自然是知道楚辞的,听他这样说后,立刻就书信一封,让人送到被征用的渔船上去,因为他营地里的两艘战船和一艘巡航船轻易都不得离开,每日里还要去周围的海域巡逻。

  这渔船一去,信息就断绝了。关云只以为上面太忙没空见楚辞,所以才没有消息传下来,只能在楚辞来时婉言将他劝回去,说些上面太过忙碌的话来搪塞。

  范大人查明他没有说谎后,便又去彻查那艘渔船的消息,结果这一查之下,立刻震怒了。原来那艘渔船根本就没将书信送出去,还称是不小心遗失了。

  范大人心头火起,怎么其他的都不遗失,偏偏这一封会遗失呢?他又派人去搜查他的家,结果在他家里,发现了一些线索,他家的灶前堆了一些引火用的纸张,通过上面的字迹可以判断,这里大部分是老百姓的家信,其中还夹杂着几封官府的书信,估计是弄错了夹带来的。书信里有些甚至都是很久之前寄的,可见此人匿藏已久。

  这人这才慌了,连忙跪下求饶。范大人问他为何将这些书信藏起来,这人才支支吾吾道出真相,说这些东西有的引火用了,有的用来糊墙了。官差们听了抬头一看,果见周围的土墙上糊着一层层的纸张。

  看到这里,楚辞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了,竟有人能愚昧至此?要不是这次范大人彻查,恐怕大家至死都不知道,这个帮忙捎带书信的船夫竟会偷偷将这些信带回来。

  这些书信里,藏着老百姓们的喜怒哀乐,原本该被送达到亲人手上的,偏偏在这里化作了墙纸和烟灰。

  楚辞继续再往下看时,这人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说,曾经看过别人也是这样做的,只不过他们是把信丢了。他就想,这么好的纸丢了多可惜,回去糊墙糊窗户不是更好吗……

  别人也是这样做的?楚辞沉吟了一会,将阿铁叫进来,吩咐他去做一件事。他心里一直以来都有个疑问,也不知道能不能解开。

第392章 角度

  楚辞捧着阿铁拿回来的调查结果沉默不语, 看来他的猜想是正确的,问题果然出现在这些码头上。

  他一直都怀疑,不管是之前的水匪, 还是后来的倭人, 能够每次都逃脱水师的追捕, 一定大有问题。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的。

  阿铁的调查结果上显示,这些码头除了原来的三四座外, 都是在这四五年间建起来的。而码头建好后, 水匪们也就闻风而来了。这些水匪时而上岸骚扰海边的渔民,时而在海中劫掠商船,搞得人心惶惶, 百姓苦不堪言。

  可是他们却很少被抓住过, 往往是水师刚接到消息,他们就已经逃之夭夭了。现在同样的事情在倭人身上也上演了, 纵使水师的人布下天罗地网,在各条海道上严防死守,他们也能抓住机会逃脱掉,这很难说没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

  调查上还显示,无论是官府还是老百姓, 这些年里的公文和书信都有遗失的情况, 不过官府的公文遗失的少, 百姓遗失的比较多。也有人表示, 自己接到的信偶尔会有被人打开过的感觉, 但无论开口还是蜡封又都是完好的, 实在叫人难以捉摸。

  楚辞不由想起了某次寇静的来信, 中间也总感觉有少了的痕迹。而且上次运送朝廷嘉奖的某工部侍从曾经给他带了一封寇洵的信, 信上杂七杂八的扯了很多话,最后才开玩笑的加了句,说什么阿静一月四五封信是多了点,但念在他情真意切的份上,还请楚提学多多回信之类的。当时他看了只觉得好笑,他何曾一个月收到过那么多信?这寇洵就是爱夸张。

  现在回想起来,恐怕并非是他夸张了,而是自己根本就没收到过这些。那么这些遗失的信件去哪里了呢?

  楚辞不禁有了个大胆的猜想,他估计在这海上运输的公文和书信其实都泄露过,那些倭人就依靠这里头给出的信息制定出行计划,再加上码头的人和他们里应外合,如此他们才能轻易脱身。

  可是,码头里的人有那么大的能量吗?光是他们,就能轻易碰触到公文了吗?据楚辞所知,虽然从三四年前公文就由陆路改为了海路运送,但朝廷也并非直接就将公文堆积在船就不管的,每个衙门也都会派人押船,到了下一个地方就再交由其他衙门的人一级一级递送上去。若是严查下去,恐怕会牵扯出许多东西。

  楚辞想到这里,立刻铺纸给范大人去了一封信,将自己的猜测一一道来,希望范大人能沿着这条线索一直往下查,别再让那些人有可乘之机了。

  自从出了船夫事件后,范大人就派了专人往来省城与漳州府,楚辞的信只需递到他手上,不用再害怕中途失了消息。

  ……

  范大人那边还不知楚辞又准备给他送来一条重要的线索,他此刻正坐在水师大营里,和祝元帅等人面对面地讨论那张海图。

  自从拿到海图后,他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水师大营里,找到了正在调兵遣将的元帅祝威。他将海图拿出来的一刹那,祝威的眼睛也直了,回过神后就立刻问他这图是哪里来的?

  范举将内情一一道出,祝威不禁扼腕不已,没想到竟是这么一个愚蠢的东西,害得他们差点错失好时机。幸好这段时间海上巡防比较严,倭人不敢大动,恐怕他们现在还没机会转移,要不然这张用性命换来的海图恐怕就没有用了。不过,倭人此刻应也不知道海图已经落入了闽地水师的手里,距离居野山人离世已过半月之久,水师的人却半点动静也无,这难免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认为海图也许随着居野山人离世而变成了一个秘密。

  “祝大人,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将这幅海图上的各座岛屿和我们的比对一下,避免倭人使诡计,弄一副假的出来引君入瓮。这事就请祝大人您辛苦一二,下官还要去提学司借个人。”范举说道,他这个水师提督的职责是处理朝廷下发的命令和筹集士兵们的饷银之类的事,真正带兵打仗,还是要靠元帅祝威的。

  祝威点点头,复又疑惑:“去提学司借人?怎么,那姓楚的不肯来?”他的表情很明显,言下之意就是要不要他派几个人去把他绑过来。

  范举连忙摇头:“非也非也,楚提学已经给我介绍了一个人,就是提学司的孟繁,不知祝大人您可有印象?”

  祝威思忖了一会儿,然后眼睛一亮,叫道:“着呀!我怎么忘了他!前两年倭人使者从这边登岸宴请巡抚时,我还曾与他同桌吃过饭!此人倭语说的极好,就连倭人都赞叹不已呢!”

  范举笑得有些尴尬,心里暗暗吐槽,您老就不能早些想起来吗?现在做那事后诸葛亮又有何用,还连累他白跑了一趟。

  稍后,他就带着楚辞的信函去了提学司找孟繁,孟繁一听,便知楚辞是何意,一时心里感激不尽。面对范大人的请求,他也只是谦虚了几句,便一口答应下来。

首节 上一节 227/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