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娱乐圈的悠闲生活 第63节

只是这张照片所呈现出的柏拉图式美他却实在看不出来。

只是有些可笑。

算了,既然女儿不让删除就留着吧。

吃完午饭略作休息,俞冬青陪着女儿、丈母娘和小姨子去看马术表演,明翰文一个人跟着一帮刚认识的老哥们又扛着相机兴致勃勃去照相。

一早上没出去,早就心痒痒的。

今天他们主要去拍天鹅湖边的鸟。

湖边的鸟儿很多,每到草长莺飞时节,数不清的大雁、灰鹤、野鸭

等水鸟在此过往栖息,俨然鸟的天堂,库伦天鹅湖故得此名。

现在虽然已经是秋天,一部分大雁已经开始南飞,但湖里还有许多鸟儿嬉戏。

明翰文他们在岸边找好位置,支起三脚架开始拍摄起来。

拍摄鸟类是一个技术活儿,而且还要耐得住寂寞,你可能要守候很长时间才能等到一个按下快门的良机。

不过对于明翰文这些业余爱好者就没这么多讲究,看见自己喜欢的鸟儿,优美的姿态就咔嚓咔嚓拍个不停。

完了几个老头还凑在一起看对方拍的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明翰文在这个方面是个菜鸟,当然听别人多,自己说的少,不过还是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所拍的照片。

市退休老干部摄影协会的秘书长,姓吴,叫吴援朝,对于明翰文这个燕大退休教授还是比较尊重的,看着明翰文相机的照片,一张张帮他分析照片拍摄的优缺点以及拍摄注意事项。

“拍摄鸟类,主要有三种曝光模式,如果希望控制光圈,就是景深,就使用光圈优先,譬如这张。如果拍摄空中飞翔的鸟儿,最好选择使用快门优先......就就像这样。”

明翰文听的频频点头。

果然是玩摄影的资深人士啊。

吴援朝看着看着突然发现明翰文相机里照片一变,竟然出现了漂亮姑娘和一个可爱的小孩子,在花海里摆出各种POSS。

“这是小女儿,小姑娘是大女儿的孩子。”明翰文赶紧解释。

“你家姑娘可真漂亮.....”吴援朝赞了句突然感觉出什么不对劲:“老明,这照片不是你拍的吧?手法和你刚才完全不一样。”

“是我大女婿拍的。”明翰文实话实说。

“看来你大女婿也是摄影高手......”吴援朝感叹了句。

别的不说,你看他对光圈以及快门速度和ISO综合运用掌握的非常熟练,否则像今天这样的阴天,也拍不出这样色彩艳丽的照片。”

当看到最后一张河流照片的时候,吴援朝停下来,咦了一声。

“这张照片拍的好奇怪。”

第89章 水库边的拍片现场

一听吴援朝这么一说,旁边几个老头都好奇的凑过来,想看这张”奇怪“照片。

“我没看到什么奇怪之处啊?”一个胖胖的已经秃顶老头瞅了几眼感到疑惑。

“我看就拍的不行。”另个一瘦瘦的老头戴着老花镜仔细看了会,立刻发表自己的见解:“你们仔细看,这张照片色彩太暗淡,还有照片构图,河流、小路以及草地都成平行状,显得很呆板。”

听他这么一说,立刻有人附和:

“对,对,李局长说的很有道理,我看就很一般,不,拍的很糟糕,非常失败!”

这个李局长退休前是市里某局副局长,也是厅局级干部,现在又是协会协会副会长之一,他的话自然赢得有些人赞同。

明翰文一听有点不高兴,就算拍的不行也不至于这么说吧?于是反驳道:“我女婿说,这张照片视角很独特,所呈现出的一种柏拉图式美。”

“柏拉图式美?”

李局长的语气略带嘲讽:“明教授,我在业余时间也曾研究过西方哲学,柏拉图是肯定美是真实的存在,但在真实的美的存在中,许多现象的美又是说不清楚的。”

“可这张照片而言,你能说拍的美吗?怎么又能说是说不清楚呢?”

“李局长说的对!”

“李局长,你果然知识渊博,没想到对西方哲学还有研究佩服佩服。”

李局长听听微微有些得意但看到明翰文脸色不好看,于是又说道:“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明教授你可不要多意哦,相互交流就是畅所欲言嘛。”

正话反话都让你说了,我还能说什么?

明翰文感到有些郁闷。

吴援朝没有说话。

他退休前就是报社的摄影记者,这一行当已经干了几十年,懂得自然比这些业余爱好者多。

他已经看出这张照片的独特之处,但也不好坲李局长的面子,就过来打圆场说虽然这张照片拍的不算太好,但是别的照片拍的还不错。

他女婿毕竟还年轻嘛。

晚上吃饭时间明翰文回到住宿的地方,说起今天下午发生的事,俞冬青听了倒无所谓,但明媚有些不乐意。

“他们都是业余的,一帮门外汉懂什么摄影?我感觉姐夫拍的挺好的......姐夫,最近我在网上看到《Aperture》光圈杂志搞了一个摄影大赛,你干脆投稿得个什么奖项,看他们还怎么说?!

而《Aperture》总部位于纽约,1952年由一群摄影专家和爱好者所创立,是世界顶级摄影杂志之一。以服务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媒体和摄影使用者,并且和商业化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受业内人士推崇。

不过俞冬青反对。

“明媚,我只是拍着玩玩而已,参加什么比赛?好啦不说这件事了,爸妈,我们吃饭去。”

俞冬青一方面的确是对投稿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也很清楚,

自己这副照片是模仿原来那个时空里的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拍的作品,但自己的拍摄水平可远远没法和人家相比。

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不过明媚却记在心上。

“哼,你不让我投稿,我就偷偷的投,嘻嘻......“

在库伦淖尔整整玩了三天,到十月五号一家人才开开心心返回燕京。

出去玩是开心,但也累啊。

俞冬青决定在家里好好躺平两天,彤彤则跟着小姨继续到处疯玩。年轻人嘛精力充足。

结果第二天俞冬青又被张扬他们硬拽到上庄水库去钓鱼。

上庄水库位于海淀上庄镇,紧邻国家翠湖湿地公园,距离城区30公里,不算太远。

今天天气不热不冷,俞冬青也没啥心思钓鱼,坐在岸边的马扎上,将鱼线仍在水里,任由鱼漂乱动,自己坐在带靠背的帆布马扎上,眯着眼睛享受秋日的阳光,旁边还保温杯里泡着龙井茶。

张扬也是这样。

其实出来钓鱼也是散心,也是玩。

不像不远处如老僧坐定般的杜辉和刘益民,这两人才是真正的钓客。

咱什么话也不用说,就这么眯着眼睛坐着,就是一种享受。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声惊醒众人,俞冬青扭头看去,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群人在拍电影。

声音有些大,杜辉和刘益民很是不满,不过也没说什么,直接提着钓竿鱼桶走人,换了个僻静的地方又开始钓鱼陷入老僧入定。

俞冬青没有走开,他好奇的发现,好像不是拍流行的古装仙侠宫斗,也不是都市白领职场,看演员穿的衣着打扮,是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

怀旧电影?

好像还是校园题材。

这个时空和原来那个时空差不多,这种描写八十年代校园题材的电影比较少。

即便是青春校园片也是现代的,不是恋爱分手就是堕胎撕逼,要么就是打架车祸什么的,狗血的一笔。

想想自己上高中的时候,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卷子,哪有那么多破事?

俞冬青又注意到那个看样子像个导演的男人,戴着眼镜,三十多岁的样子。

看到俞冬青瞅着拍电影,旁边的张扬说道:“你看对电影感兴趣?我不知道有多久没进电影院了。”

“人家拍电影本来就不是给咱们这些中年男人看的,根据官方数发布的据,最近这几年30岁以下的人群多达近70%,占据大半人数,90后和00后这类人群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中流砥柱,年轻观众依然是这个市场的主力军。”

“得......”

张扬回了句,也看了看远处拍电影场景,又说道:“拍的是八十年代的故事?有点新鲜.....哎呦,赵国民竟然也来了!

赵国民?

可是这个时空里的老戏骨,能请他来演戏也不容易。

俞冬青立刻发现赵国民扮演的是老师,穿着一件白色衬衣,敞着扣子,里面是印着一颗红五星的背心,五星上面隐隐还有几个字,不过距离太远看不清楚。

好像是骑着自行车来抓偷偷跑来抓洗澡的学生,那辆二八大杠的加重自行车看上去让俞冬青倍感亲切。

虽然他上高中已经是九十年代,但也是每天骑着永久牌自行车上学放学。

俞冬青仔细看了这个片段,感觉演的还不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演的都很自然,校园的青涩感觉铺面而来。

“如果上演,去看看?”俞冬青心里想着。

第90章 给他股份!

国庆节假期很快过去,俞冬青又开始上班,不过一上班不是干活,而是直接吴兰请假。

“冬青,国庆七天你还没玩够啊?”吴兰讶然。

“不是这个意思。”

俞冬青讲起原委。

原来女儿现在在北二环附近的实验二小(德胜校区)上学,距离里老丈人家在后海燕子胡同不远,但是距离俞冬青现在居住的呼家楼有一段距离。

丈母娘还在教书,又不顺道没法接送彤彤,任务就落在老丈人明翰文身上。

现在老丈人又迷上摄影,一天扛着三脚架开着车在燕京城跑动跑向,小保姆还要做家务根本没时间去接送小孩。

于是俞冬青和岳父家人商议又去家政公司专门雇请一人接送俞彤彤上学放学。

但俞冬青有些不放心,自己也要尽奶爸的义务。刚好俞冬青有套出租的房子就在北二环路附人定湖附近,房租已经到期,俞冬青收回决定重新装修一番自己住进去,以后将呼家楼这套房租出去即可。

当然,这需要时间。

“国庆节我找了一家装修公司,今天下午准备过去签署合同。”俞冬青解释道。

听了俞冬青的话,吴兰同意了。

其实,你坐不坐班无所谓,只要能写出像《男儿当自强》这样的好歌即可。

既然事情说完,俞冬青就准备离开,吴兰却又突然叫住他。

“冬青。”

“嗯?还有事?”

“没.....没啥,你忙你的去吧。”

“那好,我走了。”

看着俞冬青离开办公室,吴兰陷入沉思。

这个俞冬青,简直太厉害了。

首节 上一节 63/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