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娱乐圈的悠闲生活 第66节

八十年代校园故事?

俞冬青突然想起在国庆节在上庄水库和刘益民他们钓鱼,偶遇一个剧组拍戏,好像也拍的是八十年代校园故事。

当时俞冬青看了一会,感觉拍的挺不错。

难道是这部?

俞冬青顿时来了兴趣。

“明媚,电影叫什么名字?能不能让我看看拍摄的片子,我再决定?”

“片名叫《老师您好》,这样,我马上打电话问我学长!”

明媚说完掏出手机打起电话来,过了会才挂掉电话。

“我学长说了可以,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有空?”

“我天天有空。”俞冬青笑着回答了句:“明天下午吧。”

“你不上班吗?”

“马上就要离职的人,上什么班?”

....

.....

七棵树创意园。

位于朝阳QU东坝,这里原来是作为燕京工业时期十大工业片区之一,和隔壁的首创朗园两个园区曾是燕京纺织仓库和燕京土产仓库,末梢级的小道半截塔路因两个老库区的蝶变而逆袭。

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入驻的影视制作企业承担的影视剧后期制作产量就占到了全国近60%份额,产业集聚规模在国内遥遥领先。

而《老师,您好》剧组的后期制作也在这里。

当然资金窘迫,他们请不起诸如鼎盛佳和那样势力雄厚的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只是和一个家小公司签订合同。

导演王东生,白天黑夜守在这里,要对影片剪辑的监督和指导,包括录音、特效以及电影配音,同时和他在一起的是制片人李万,四十岁左右,他主要负责拉投资。

两人都是中戏出身,在学校都认识,李万比王东生高三届。毕业干了几年导演之后又转为制片人。

就在工业园对面一家小旅馆的房间里,两人正狼吞虎咽吃着方便面。外卖太贵,还是方便面实惠。

“东生,和你合作拍片,每次我都穷。”李万叹来口气:“卧槽,天天啃方便面。”

“这不能怪我吧?谁让你拉不来投资?”王东生白了他一眼。

两人快十年的交情所以说话都比较随便。

李万听了顿时瞪大眼睛:

“东生,你这没良心的,为了你这部片子,我可是动用了各种关系,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拉来六百万投资,老子自己还贴了一百万进去!”

“没办法,我拍电影就这样,不但让你赚不了钱还让你掏腰包。”王东生自嘲道。

“哎,你喜欢拍青春片就拍现代的,什么恋爱分手、堕胎撕逼、打架斗殴,怎么狗血就怎么来,全部用上保证能赚钱!可你非要拍什么八十年代的怀旧片!简直是孺子不可教也。”

李万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我拍不来。”王东生淡淡回了句。

王东生拍片已经十年,拍的电影并不多,都是小成本电影而且还都以怀旧为主,大部分都没赚到钱甚至有的还亏。

包括这部《老师,您好》许多投资方都不看好不愿意掏钱,王东生被逼无奈最后只好又找到好友李万。

李万看了剧本感觉还不错,于是决再拉兄弟一把,做起了制片人。

“好了,不说这个。”李万换了话题:“现在咱们账上资金不到一百万,真得节约着话,要不后期宣传费就没了。”

李万说完叹了口气。

电影宣传也很重要啊。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电影当然也怕无人问津。

一部宣传好的烂片,前期把大家忽悠到电影院仅仅两三天就能票房过亿,一部没怎么宣传的电影上映半个月无人问津,排片更是一挤再挤,最好提前下画票房也就仅仅的几百万,这就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性。

听了李万的话,王东生笑着安慰道说:“这不,我们在节约吗?啃方便面,还有我找了咱们的学妹明媚,帮忙搞定主题歌。”

“那首《少年锦时》我听过,传唱度很高,有利于提高咱们电影的知名度,而且曲子本身契合咱们拍的这部电影,不知道俞冬青要价多少?”

“人家写的还要人家唱,版权使用费外带演唱费用,至少30万吧?”王东生沉吟来下说道。

“卧槽!我只打算出10万!”李万瞪大眼睛:“要不找明媚干嘛?”

你这个吝啬鬼!你也尊重下别人的劳动成果好不好?

但想到李万其实是为自己省,这话也说不出口,只是叹了口气。

“算了,人家还愿不愿意接受咱们的条件呢。”李万喝完最后一口面汤,抹抹嘴站了起来。

“走,开工!”

俞冬青第二天早上去公司摸鱼了一早上,给一部电视剧编辑一段BGM,中午里就立刻驾车,先去中戏校园,接上明媚然后一起再去七棵树。

外面下起了雪,天很冷。

到了七棵树创意园,两人按照对方说的地址找到了这家位于东边制作公司,在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见到导演王东生和制片人李万。

果然是那天在水库钓鱼时候见到的那个导演。

不过俞冬青也没说这个,简单相互介绍和寒暄之后,他就提出要看片子。

王东生同意了。

打桌子上的电脑,王东生塞进一张U盘,笑着对俞冬青说道:“俞先生,音效还完全没处理好,只能算是半成品,别见怪啊。”

“没事,我只是随意看看。”

电影很快开始播放。

《老师,您好》

第94章 我要投资

电影一开始八十年代怀旧感扑面而来,些军绿色布斜挎书包,碎花衬衫,冰棒,收音机,玻璃瓶的汽水,老师搪瓷缸水杯.......

俞冬青越看越惊讶,突然发现这部片子拍的很像那个时空里于谦主演的《老师,好》。

这部成本据听说不到一千万的电影,票房大卖3.55亿,挣得盆满钵满,一扫德云社只拍烂片的名声。

其实《老师·好》从专业角度上看,并没有高超的电影语言,无论镜头、场景调度、配乐以及各种元素的融合,都并不十分出色。观众们甚至可以把它看作一部短小的电视剧。

但是。

影片在情节设置和氛围营造上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就让银幕焕发出蓬勃的亮色。

而这部电影恰恰也具备了这样的优点,而且电影里主角颜老师当然不是相声演员出身,而是老戏骨赵国民,在角色拿捏方面更胜一筹。

两个小时的电影,俞冬青竟然看完了。

“俞先生,怎么样?有兴趣吗?”王东生小心翼翼问道。

俞冬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如果我愿意唱,你们打算支付多少酬金?”

看到王东生要开口,李万抢先一步:“十万!”

连唱带写,就这首歌才值十万?

明媚在边上听着就感觉有点太那个了。

虽然她知道王东生通过她联系俞冬青的目的就是为了优惠点,但也不至于这么狠吧?

李万在边上立刻哭起穷来:.....不好意思,俞先生,这部本来是一个小成本电影,不瞒您说,现在电影市场不景气,这种小成本电影更难拉倒投资,就这我们资金还有缺口,还得去化缘.....所以。”

李万啰啰嗦嗦解释,俞冬青只是静静听着,等他说完以后突然问道:“你们还缺多少资金?”

李万楞了楞才说道:“差的也不多,也就一百来万吧......我会想办法保证如期让影片上映。”

俞冬青沉吟来了下才说道:“你们通过明媚找到我这里,我也不好多说......这样吧,我接受你们出的价码,不过你们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李万和王东生同时精神一振。

“你也不用去找投资了,我个人投资190万,再加上唱歌酬金凑个整数,200万,到时候盈利分成怎么样?”

这?

两人对望了一眼,顿时喜出望外。

天降大喜啊。

“我们同意!”李万立刻表态,心里也有点后悔。

早知道对方是金主,还不如再多报点数字呢。

俞冬青倒也干脆,说道:“那行,先让我看看你的财务账目。”

明媚一听急了。

叫了声姐夫赶紧将他拉出房间,低声说道:“姐夫,你真要投资?”

“你不是说你学长拍的这部片子会大卖,那现在投资岂不是个好机会?”俞冬青笑着反问。

“可是.....可是.....”

其实明媚心里也没底啊。

这万一亏来怎么办?自己不就坑了姐夫吗?

看到明媚这样子,俞冬青笑道:“你放心吧,我不是一时冲动,我投资与他们是不是你的学长没关系,只是觉得这部电影不错,值得投资。”

“那万一失败了呢?”明媚又问道。

“那就算买了个教训......我要看看自己的眼光到底行不行。”俞冬青淡淡说道。

两人又返回房间,俞冬青接过李万递过来的剧组账目,仔细看了看,现在影片总体投入资金730万,主要是一家叫做木荣影视公司投资400万,李万个人投资100万,还有其他个人和公司一共投资230万。

现在账面剩余资金只有80万!

80万够个屁啊.....

估计自己迟来几天,他们就没米下锅了。

俞冬青又看了看演员薪酬,都不高,最高的是扮演老师的赵国民,一名老戏骨薪酬竟然只有30万,看来是纯粹是友情出演。

“赵老师曾经和我有一面之缘,算是来帮个忙。”王东生解释道。

“行,我们签署合同,明天我就把190万打过来。”俞冬青合上财务账目本说道。

看到俞冬青如此干脆,王东生两人自然高兴,李万自己的包里翻出一份制式合同说是和其他投资人都是这么签的。

加上俞冬青投资190万,还有写歌唱歌价值10万,现在影片总投资为930万,按照剧组最初的分成协议,导演和制片人都没有固定报酬,各自拿将来票房利润的5%。

这样算来,俞冬青投资200万,最后拿到票房利润的19.35%。

俞冬青认真看了一遍感觉没啥问题,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对方又手忙脚乱找到剧组的公章,哈了好几口气才盖上鲜红大印。

双方立刻从买卖双方变成合伙人。

“俞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唱?”王东生当然没有忘记找俞冬青的最初目的。

俞冬青听了却沉吟下说道:“《少年锦时》虽然好听,但是我还有一首更合适的歌.....要不咱们用新的?”

首节 上一节 66/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