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戏腔都不会,你懂毛线京剧 第127节

  还是彭彭直爽的问道,“小园哥,这段话……什么意思啊……”

  向小园笑着继续解释道,“说的就是喜欢戏曲,是人之常情,因为戏曲可以怡情畅性的关系。

  我呢,研究戏曲,侧重的是字,和嗓。

  字是戏曲的基础,嗓呢,则是戏曲发声的关键。

  没有字和嗓,这戏曲就不存在唱腔和声调,所以这字和嗓,相当于左右辅助君王共存的关系。”

  听完向小园的一番解释,这三人这才点点头。

  向小园继续道,“是以学者之初步,须先察嗓之有无,而奠方针。

  若有大嗓或小嗓,则择一学之。

  无大小嗓,则学武类,或不学。

  何以?

  盖比来倾迷戏剧者众矣,往往有深于艺者,独乏嗓,不能以其艺发诸口,是为嗜剧者一大恨事。

  余故谓无嗓不如不学,庶免郁悒之憾也。兹以嗓之种类掇列于后……”

  几个人又皱眉了……

  这一次,不用等他们开口,向小园主动道。

  “这段我就简单说了,意思呢,就是唱戏是要看天赋的。

  以前师父教戏,可是要挑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就像在合唱团,老师要听听你适合唱哪个声部。

 3.4 京剧也一样,先判断,如果你有大嗓或者小嗓。

  那么就选择其中一个学习。

  但如果没有呢,那就去学不太需要‘唱功’的行当,比如偏武打的行当。

  武生、武丑、武旦等都是可以的。

  或者干脆不学。

  为什么呢?

  因为对于痴迷唱戏的人来说,可能其他的本事,能通过后天学习达成完美。

  就唯独这嗓子如果开始就不占优势,靠以后的努力,也难以再提高。

  这将会成为唱戏人终生遗憾的事情。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觉得如果没有一副好嗓子,就不如不去学戏。

  以避免以后遗憾终生。

  现在呢,就把十二种嗓子,列出来……”

  向小园的一番话,直接把这三人给听傻了。

  尤其颠覆了作为歌手的艺星对嗓子的认知!

  唱戏的嗓子,竟然足足有十二种???!!!

  同样!

  向小园的话,也给观看直播的许多网友们带来不小的冲击感。

  你要说唱戏的大嗓小嗓,这个大家还知道。

  但十二种?

  于是今天刚开播没多久的向往。

  就迎来了第一波弹幕高潮…….

116 有菜又爱装!戏腔圈气炸了!(3更求全订)

  【豁!十二种嗓子,好家伙,不愧是国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我想问问戏腔大佬,你们戏腔有几种嗓子?】

  【我只知道真嗓和假嗓,真嗓偏本音,假嗓偏假声的发音方式,但好像不完全一样!】

  【现在的戏腔,不都是尖着嗓子么,这么一说,还真不是一回事。】

  【都说了戏腔不是戏了,也就一些没脑子的还在吹戏腔……】

  【………………】

  当然,弹幕中除了被震撼到的网友,更有一些依旧找着机会带节奏的戏腔圈的人。

  【就尬吹吧,能有这么多嗓子,你几张嘴啊?】

  【嗓子也能吹,笑死了。】

  【我们戏腔也有真假音啊,也有唱腔变化好吧!】

  【不就吊嗓么?现在学唱歌的都会吊嗓好吧,什么都能吹!】

  【吓死我了,还十二种嗓子,傻子说的话,其他傻子都信了!】

  【………………】

  相对来说。

  但看弹幕里,支持蘑菇屋嘉宾以及向小园的,似乎是少数。

  这其实有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多数喜欢戏曲的老人,都是用网络电视观看的直播。

  会发弹幕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

  这些嘲笑向小园的人,也没有想到。

  打脸来的这么快。

  直播中,向小园缓缓说道。

  “真嗓嗓有真假,曰阴阳,生末净丑系用真。

  旦角小生系用假。真嗓22其音沉宽而堂,假嗓其音尖细而脆,与真嗓之音,成对峙式,畴昔生唱,忌参假音。迩来无假音,则不完韵,此艺潮漩转故也。

  烟嗓烟癖,嗜者甚夥。未唱前,必狂抽数日,则精神焕振,运气有力,其嗓因之足顺,此种嗓颇多。

  酒嗓其癖同上,非酒不能唱。往往饮场有以酒代茶者,咸因平时之嗜好所致。

  饿嗓即馁腹唱。戏班所谓“饱吹饿唱”,因食后恐作呕,或气促,故宁不食,此种嗓最多。

  饱嗓即未唱前须饱腹之谓,与饿嗓相反。因腹不饱,则气不足;气不足,则嗓运用不自如也。

  静嗓此种嗓,戏班谓为养嗓。未唱前,须寡言静坐,以培其气而养其音,庶几无气竭音涩之疵耳。

  动嗓或谓溜嗓。戏班人每日必溜湾一次(即兜圈),则胸际开畅,丹气运匀,嗓音即无闷锁之病也。

  欲嗓即未唱前,必幽会或手yn一次,则嗓音即能润亮。此种嗓仅克救一时之急,苟戏长唱多,终必败劣。于嗓既无益,于身极有害。

  功夫嗓即每日早吊一次,晚吊一次,如是日不或辍,久之遂成一种功夫嗓。

  此种嗓,极难得,戏班谓为宝贵嗓。

  真嗓、假嗓、烟嗓、酒嗓、饿嗓、饱嗓、静嗓、动嗓、欲嗓、功夫嗓。

  以上十种嗓子,以各人身体与嗜好而定。

  但如果能学成功夫嗓,则此生无大虑矣……”

  向小园说的还是书面语。

  但比起之前难以理解的话显然这一次,三个年轻人都听懂了。

  本来以为是很过高深的嗓子。

  但似乎向小园这么一解释,这些嗓子又没有那么难以理解。

  而且。

  现在许多歌曲的唱法,似乎也和向小园所说的一些嗓的种类一致。

  尤其被众人熟知的,就是“烟嗓”。

  说白了。

  真嗓和假嗓,偏向于身体的发音特点。

  烟嗓、酒嗓、饿嗓、饱嗓、静嗓、动嗓、欲嗓偏向于嗜好习惯。

  至于功夫嗓,则更偏向于坚持练习后的成品。

  但你要说让这几个人练会这些嗓子。

  显然是不可能的。

  向小园也只是让他们了解一下。

  在思量了一会之后,彭彭主动开口,“小园哥,那还有两种呢?”

  向小园笑着继续解释道,“还有两种嗓,是伶人最害怕的两种嗓。

  一种叫左嗓。

  嗓音反逆支叉,格格不能入弦之谓,即无弦,亦不能成调。

  因唱时,即黄腔冒调,且别有一种刺耳之怪音。

  是种系天然之嗓,非人力所能挽回者。

  说白了,就是与伴奏乐器不合,不搭调。

  还有一种呢,就是倒嗓。

  也叫种嗓。

  系随人身发育而生,其早迟自十二岁至二十岁为限。

  此关为人人所不能免者。

  简单的理解,就是随着戏曲演员长大,嗓音变哑,不能发出圆润的声音。

  梨园行也有许多好苗子,小时候嗓子出类拔萃。

  但没过倒仓这道坎儿。

  所以,这也是戏班视为最可怜最可恨之事。”

  彭彭恍然,“相声里也有倒仓的说法!

  没想到京剧里,光是一个唱,就有这么多学问!”

  向小园摇摇头,“吊嗓……只是唱念做打中,唱里面的一个小学问。

  唱功中,吊嗓可只是基础。

  基础的唱,还需要分辨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圆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

首节 上一节 127/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