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戏腔都不会,你懂毛线京剧 第191节

  慢慢的,他的神情归于平静,气质也从刚刚的焦急恢复成之前的从容不迫。

  台下老戏迷估计是此时看戏正看得入神,没有发出什么动静。

  但观看直播的网友们,却不淡定了!

  【这就是眼的功夫么?】

  【和耍杂技的一样!刚刚我真怕诸葛亮的眼珠子飞出来……】

  【我觉得这不是最牛的啊,最牛的是这也太传神啊!从震惊,到焦急,到苦苦思索,再到现在的淡定,应该是想出办法来了吧!】

  【自然是想出办法来了,要么接下来的空城计怎么唱?】

  【这才是真真正正无实物表演吧!】

  【所以这就是京剧用手眼身法步,表现人物情绪的方式么?】

  【这演技绝了!在戏台上做出这样的神情,不仅丝毫不觉得尴尬,反而觉得特别有韵味!】

  【确实,眼珠子还能配合鼓点的,太逆天了!】

  【这演技,感觉比起电视剧里所谓的那些老戏骨们,也都是逆天的存在啊,更不用说那些面瘫的小鲜肉!】

  【我觉得京剧里的剧情也很棒啊,前面一直在铺垫,就等着诸葛亮唱空城计这波大高潮了!】

  【传统戏曲,本来就是清朝以前的剧作家写的啊,台词都很有考(好吗赵)究,更不用说剧本了!】

  【台上哪里是什么向小园,就是戏里的诸葛亮嘛,原来这就是京剧啊!】

  【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一出戏百味人生,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以前的老人这么爱看戏了!】

  【真的,感谢字幕大神的讲解,戏腔歌和这出戏比起来,真的弱爆了!】

  【不吹不黑,家里听了六十年的老人,说戏台上的向老板化境了,这才是角儿啊!!!】

  【………………】

  弹幕中,此时已经几乎没有人讨论什么“¨¨戏腔歌”了……

  ………有…

  而戏台上。

  微微点头,已然胸有成竹的诸葛亮吩咐道,“来~~~”

  身后,扮演琴童甲的紫枫妹妹脆生生的应了句,“有~~~”

  而诸葛亮羽扇轻点,“传老军们进见……”

  只是站在原地,并没有多余动作的琴童甲,喊道,“老军们进见~~~~”

  于是!

  黄小厨与何老师,终于上台了.

162 何黄上台,让人捧腹的方巾丑!(3更求全订)

  毕竟对于何老师和黄小厨来说,在这京剧行当里,他们只能算是外行。

  越是了解这个行当,就越是明白自己和台上名角儿们的差距。

  因此之前在后台的时候,他们还是挺紧张的。

  但毕竟这两人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听到台前的扮做诸葛亮的向小园开口,在后台其他戏曲演员的提醒下,两人便走出了后台……

  这两人一出现在戏台后!

  不仅戏台下的老戏迷们乐了,直播间的网友们更是绷不住了。

  只见台上。

  一高一矮,两个丑角相符搀扶着,步伐蹒跚的慢慢走上了台。

  从两人的鼻梁到双眼,都涂了一团白色。

  这就是京剧里的丑角了。

  对于丑角的妆容,其实很有讲究。

  而且化妆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行为的不同和差异,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脸谱

  如腰子型粉脸、圆形粉脸、枣核型粉脸、筝型粉脸、元宝型粉脸、丑老脸347、丑破脸以及碎脸、揉脸和象形脸等。

  其中最典型的是方巾丑,脸部中间用白粉勾画—幅“豆腐块儿”型的白粉脸。

  因此观众一看见这块“豆腐块儿”就知道这个演员是丑角。

  当然!

  之前就说过,在京剧里,丑角的地位非比寻常。

  梨园行一直就有无丑不成戏的说法。

  别看丑角搞笑,但其实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

  分为文丑和武丑!

  武丑又称开口跳,打戏为主。

  文丑分为官文丑、方巾丑、茶衣丑、巾子丑和彩旦等……

  而这里的,两位老军,就属于巾子丑。

  方巾丑,头上戴着一顶方巾,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

  一般是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包括儒生、书吏、谋士、塾师等各种身分职业,如《群英会》中的(ccde)蒋干、《乌龙院》中的张文远等。

  而茶衣丑扮演各种行业的下层劳动人民,因身穿短蓝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牛》中的牧童等。

  至于方巾丑,一般饰演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常常扮演一些性格诙谐的老人!

  由此,也能看到,京剧这个行当,是如何严谨了。

  而关于丑角的来历。

  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梨园行的祖师爷,唐玄宗就喜欢丑角。

  常在梨园化妆成普通百姓的模样。

  一国之君扮演丑角无论如何有损于大唐帝国的形象,为了遮掩皇帝的尊荣,特意设计了一块白玉挂在脸上,这就是夏国戏曲历史上丑角脸谱的来历。

  也是传说因为有这个原因。

  以前在戏班子里,丑角的地位要远高于其他行当。

  比如,以前的时候,其他行当不能随便做衣箱,丑角演员就可以。

  饭桌上,丑角演员不动筷,其他行当的演员不能吃饭等。

  至于丑角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

  说的是武大郎。

  却说当年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打死老虎之后,骑马游街。

  整个县的老百姓,都去目睹影响风采。

  可这武大郎个子矮啊,什么都看不到。

  于是他就爬到一家豆腐店的木架子上,踮着脚,伸着脖子往前看!

  当他看到受人追捧的打虎英雄,就是自己的弟弟武松之后。

  便喜不自胜,高兴的手舞足蹈。

  可那木架子并不牢固,可怜的武大郎便不小心摔了下去。

  木架也倒了!

  而木架上一块豆腐,不偏不倚,刚好砸在武大郎的鼻梁中间。

  于是。

  周围人都不再看打虎英雄武松,反而是去看滑稽可笑的武大郎了。

  从此“丑扮武大郎”时,鼻梁间便要画一块白斑,以示武大郎当年之形象。

  之后推而广之,凡是小丑都以白鼻梁为脸谱。故小丑脸谱(丑角脸)又称“豆腐块”。

  由此可见。

  戏曲这门艺术,因为历史的原因。

  其实处处都透着包括此类故事这样的文化和民间传说……

  ………………

  戏台上两位老军,本来就是戏台上负责插科打诨的丑角形象。

  再加上黄小厨与何老师终究是外行。

  这出戏里的老军,又不像彭彭和妹妹紫枫两个琴童,那样大多数都是站着。

  因此他们两人走的这几个台步,比起其他专业的演员,就有些蹩脚了。

  但毕竟他们的老军,在这出故事里,只是龙套。

  反而他们在戏台上的不熟练,看得老戏迷们更觉得滑稽……

  …………

  至于观看直播的网友们更不用说!

  和彭彭紫枫一样。

  舞台上、电视电影上,大家对于黄小厨和何老师可不陌生!

  但戏台上的两位,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而且,还是这种打扮!

  鼻梁和双眼中间,涂了一团白色油墨且不去说。

  偏偏这团油墨两旁,还描了几道猫须一样的轮廓。

  除此之外,两人还多了四捋花白的胡子,和红色的老兵马甲。

  这个形象,虽说之前在向往直播节目中见到过。

  但在戏台上再次看到,还是有莫名的喜感。

  可偏偏。

  刚上了台,黄小厨和何炯扮演的两位老军,就开始搞事情了。

  没走几步,前面黄小厨扮演的老军就摆着手埋怨,“司马兵到~~~”

  何老师扮演的另外稍矮一点的老军,则捧着自己心脏,怯生生接口,“心惊肉跳~~!”

  而这两句台词。

首节 上一节 191/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