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戏腔都不会,你懂毛线京剧 第253节

  它们会在夏国年轻一代人的心中,慢慢的消亡。

  直至有一天……

  当人们提到国粹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戏腔歌就是戏曲全部了。

  所以……

  对台戏看似是向小园和王清俞的对台戏!

  但实际上,也关乎着京剧圈和戏腔圈的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是梨园行的大佬,还是像叶青儿这种实力不错的戏曲演员,都义不容辞的这加入到向小园的阵营中……

  ………………

  其实,还有一小部分人。

  并非是老院长邀请。

  而是向小园亲自邀请。

  因为这些人,曾经在向小园的围脖中留言表示过愿意为对台戏出一份力。

  比如……

  【梅派第四代传人桑云英:向老师,虽然我今年才18岁,还在学习中,

  但对台戏我愿意代表梅派出一份力,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对台戏,向老板能给我安排个龙套角色。】

  【老生演员,谭派第七代传人谭星辰:向老板,我学艺不精,但还是希望能代表谭派,为京剧做点什么。

  对台戏若是有龙套角色,还望让星辰做点什么……】

  这些名派传人。

  或许现在的本事,已经远远不如他们的祖师爷。

  但他们依旧没有放弃这种传承……

  ………………

  夏国,393仙城第二高中,高二三班的一个教室中。

  学生们的目光还停留在讲台上黑板上。

  下一刻,教室的门被打开。

  班主任一脸笑意的冲着教室里一个长相过分清秀的男生摆了摆手。

  “桑云英,你出来下……”

  而后。

  这个曾被班级学生,嘲笑为“娘们”的男生,珉起嘴。

  轻轻起身,走出了教室。

  婀娜的样子,再次引得教室里的其他学生一阵窃笑。

  他们哪里知道。

  这个平时总是不经意间,透露出女人风情的“娘们”。

  是梅派艺术的第四代,也是梅派第四代唯一的男旦传人!

  桑云英!.

039 娘娘腔的学生,加入对台戏!(求全订)

  对于这些高二三班的学生来说。

  他们只是依稀知道,桑云英是唱戏的。

  京剧这东西,成年人都不怎么了解,何况是这帮孩子?

  戏曲里由男性扮演女性角色,都属于旦角范畴。

  纵观历史,男旦由来已久,汉代有男优所扮的女娥,至魏出现了男扮女装的《辽东妖妇》,隋代男扮女装蔚然成风,唐代的参军戏里出现了以男扮女的优伶。

  男旦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称谓,只是性别代名词,不是单独的行当,也非专门的艺术形式。

  以前所有艺人都称伶人,也没有特殊标称。

  早先时候,戏班的伶人,尤其是少年男伶旦角。

  还有一个被人唾弃的称呼,叫像姑。

  因为他们除了唱戏,还会为了讨好达官显贵,供人消遣。

  旧时戏子被誉为下九流之一的行当,多多少少和上述所提到的,大概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曾经,男旦曾经被视为戏曲糟粕文化,一度被取消。

  后来,戏曲这一传统文化再次得到弘扬。

  而男旦这一独特的艺术,也再次回归戏台。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

  当下的戏曲,似乎都在随着时代浪潮,被许多年轻人所遗忘。

  更不用说男旦这一艺术了。

  而现在,戏里的女性角色,更多的也是由女性角色扮演。

  而当桑云英从学校老师口中得知,自己被当下风头正盛的向小园向老板邀请重现同光十三绝。

  稍作犹豫后,他还是点了点头,同意了……

  回到教室收拾东西,桑云英的心里还在思考着这件事。

  说真的。

  即便是之前在向老板的围脖下留过言,但此时的桑云英心里,颇感意外和惊喜的同时,心里也有不小的压力。

  朝夕相处的同学,只知道自己是个唱戏的,但到底唱得是什么。

  怕是在这帮人心里,自己唱得东西,和那些戏腔流行歌曲是一样的吧?

  桑云英平时在班里的成绩不过是中游。

  偶尔背后嘲笑他娘娘腔,其实桑云英并未觉得如何。

  以前的时候,桑云英心里确实会觉得不舒服。

  直到他年长了一些,自己的师父曾对他说过一番话。

  雌雄不辨,这在戏台上是顶天的本事。

  他们越是这样说你,反而你在戏台上唱旦角的本事,越高……

  其实,桑云英更介意的是自己的本事没有学到家,有点给梅派丢脸了。

  曾几何时,梅派高居四名旦之首。

  梅祖,更是以一己之力,让梨园行的旦角,提高了不知道多少的地位!

  但现在,自己作为唯一的第四代(好诺好)男旦传人。

  差得太多太多了。

  而这,或许也是桑云英从来没有刻意提及自己除了学生外,还有梅派男旦唯一传人的最大原因则。

  而就在桑云英简单收拾完,直奔帝京京戏院。

  准备为两个月后的对台戏努力之后。

  这个学校,似乎并没有因为这样一个“¨¨娘娘々~腔”的学生离开,而掀起太大的波澜…….

040 背负骂名的谭家大少!(求全订)

  整个夏国的梨园行。

  不仅仅是梅派第四代唯一的男旦传人,桑云英。

  还有像是之前在向小园围脖中留过言的其他名派传人,譬如谭派的嫡系第七代传人谭星辰等等。

  也都陆陆续续接到了帝京京戏院老院长的通知。

  对于这些人来说。

  虽然他们毫无疑问,是名派的传人。

  但是这些年,在戏台上的口碑以及声誉,并不是太好。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要归结于戏迷们总是会拿这些传人,去和当初他们的老祖宗进行比较。

  比如会拿桑云英和梅祖比,谭星辰去和谭派的创始人谭祖相比。

  也正是如此,让许多戏迷,尤其是老戏迷怨声载道。

  393因为比起老一辈,这些传人实在太过不争气了。

  扮相、唱功、身段……

  别说能和当年的老一辈伶人相提并论,甚至连当初老祖的一半都难以相衡。

  因此,也就有了梨园行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

  这种吐槽,像是谭星辰自然也明白。

  一方面,现在梨园行的大环境和以前不同了。

  说的再简单点,以前老一辈。

  那戏曲就是自己的吃饭的本事,也是唯一活命的本事。

  因此,那个时候的伶人,甚至可以说是用自己一生去努力唱戏。

  今非昔比,别说现在梨园行的大环境远不如当初。

  何况现在的人,谁唱个戏还会如此拼命?

  谭星辰多多少少也明白,自己这样的想法怕也是个借口。

  远的不说。

  比自己年纪还要小上许多的向小园向老板,人家的戏为何能唱得这么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只是梨园行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

  不用说,向老板背地里,怕是付出了自己难以想象的努力。

  被戏迷嘲笑为“谭大少”的谭星辰,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想要唱好戏,可不仅仅靠着后天的努力就能唱好的。

  除此之外,唱戏这东西,需要太高太高天赋了!

  就像是武侠片里,高手收徒看根骨一般。

首节 上一节 253/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