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戏腔都不会,你懂毛线京剧 第284节

  那个小孩双手一直抄在一只粉红色的绣绸暖手筒中。

  也就是风尘女子身边,才会有这样艳丽颜色的暖手工具。

  再者,虽然背景所呈现的季节是冬季,但一个孩子唯唯诺诺,而且刻意遮挡自己的手,很有可能这是一个伏笔。

  再者。

  这个孩子为什们会用帽子遮住大半个脸庞,很有可能(吗吗的)是因为男孩和艳红的关系。

  一个风尘女子,带着一个孩子。

  而且看样子,刚刚商人打扮的人,应该还是这个艳红的熟客。

  但是艳红却不惜得罪自己的金主,而且在之后,她不自觉的抱起孩子。

  用这种类似本能的方法,似乎在保护着孩子,以及自己除了风尘女另外一个身份的尊严创。

  王小宝大胆的猜测…….

115 大街上的猴戏!

  很有可能!

  这个孩子和艳红的关系——是母子!!!

  而这,又让王小宝不自觉的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又多了几分。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包括电影。

  不应该是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你摊在明面上。

  而是通过细节,或者其他一些巧妙的设计,让观众自己去细细品味!

  而这部电影,恰恰就做到了这点。

  不分散、有重点、含蓄、委婉……

  这部电影,如同一个宝藏一般。

  开始让更多的人,愈发期待了。

  和王小宝一般,看到这440里,许多人心里产生了许多期待和疑惑。

  这个孩子到底和艳红是不是母子?

  而在当时那个社会,风尘女子的孩子,断然是不好养活的。

  而这个孩子又会何去何从?

  而她们,又会和京剧,以及电影名字的霸王别姬,产生怎样的关系……

  很快!

  这些疑惑,就有了一点点的线索。

  那个年代,能如此热闹的,大概也就只有庙会了。

  艳红抱着那个孩子,穿越各类热气飘飘,油烟缭乱的小吃摊。

  (ccde)摆赌摊的,说书的,变戏法的,说唱数来宝的……

  人群热闹非凡。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阵熟悉的锣鼓声,开始变得愈发清晰起来。

  没错!

  正是唱戏的锣鼓经!

  一个洪亮的声音,压住了锣鼓经!

  “各位爷,多捧场了啊!!!”

  这个声音,自然也传到了艳红的耳朵里。

  她抱着怀里的男孩,来到围看热闹的人群中站定。

  人群中,赫然是一个京剧班子,正在唱戏!

  说是唱戏,其实是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在那翻跟头,耍把式。

  这些孩子,脸都画成了猴一般。

  彩旗翻飞,锣鸣鼓响。

  王小宝到底是个京剧的半吊子,并不清楚这些小孩唱得是什么戏。

  但旁边老爷子王康裕,可是再陌生不过了。

  这群孩子们,表演的是京剧里的“猴戏”!

  所谓猴戏是以孙悟空为主的故事戏曲化的总称。

  其中以京剧猴戏、绍剧猴戏最为著名。经过艺术家长期艺术实践,创造了大量精彩的猴戏剧目。

  如《安天会》、《狮驼铃》、《芭蕉扇》、《水帘洞》、《无底洞》、《豹头山》、《金刀阵》、《闹龙宫》、《三打白骨精》等。

  这些最能集中体现猴戏的艺术成就。

  刚刚喊话招揽客人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身子硬朗,看上去就像是一堵门神!

  看样子,他应该就是这个戏班的班主。

  而一个十二三岁的大孩子,所扮演的,便是那美猴王!

  至于其他的孩子,扮演的则是花果山上的猴子猴孙。

  场中,这个扮演美猴王的孩子,一连串的筋斗翻到场中心。

  而后,做了个美猴王瞪大眼睛的亮相!

  引来了一连串的叫好声!

  那位班主一般的中年汉子,挨个把脸涂的花花绿绿的孩子推进场。

  于是,这些小猴子们抓耳挠腮,围着刚刚大出风头的美猴王争相献宠。

  再次引得观众们一声声的叫好!

  这个时候,旁边抱着孩子看热闹的艳红,脸上也开始洋溢起了笑容.

116 炸起的美猴王!

  至于她怀里遮住大半张脸的孩子,则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怯怯弱弱的看着场中。

  表演继续。

  小猴子们,开始扑在地上,“叠罗汉”。

  这边才叠了三个小猴儿。

  被压在最底下,一脸机灵的小猴儿,眼珠子一转。

  随后稍微一用力,摆脱身上的小猴之后。

  直接起身,撒丫子挤出人群,就往外跑!!!

  “小赖子又跑了!!!”

  其他戏班子的孩子,大~声喊道。

  这个名叫小赖子的家伙,显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了。

  见此。

  本就如同门神的中年汉子,眉头一皱,神色更显得凶神恶煞。

  他拿着鼓棒,脸色铁青,大喝道,“好小子!

  我看你往哪跑,去给我追回来!”

  于是先前还在表演的猴群,一窝蜂的顺着小赖子逃跑的方向追去。

  整个唱戏的地方,一片大乱。

  见此,那名班主模样的汉子,拿着铜锣的手,赶紧面向观众,挤出笑脸不停的作揖道歉。

  “各位各位,包涵着点啊。”

  可就在这个时候,几个地痞模样的人,却闯进了场中。

  对着中年人还挂在手中的铜锣,就是一脚。

  “哐当”一声,把那作揖的汉子吓了一跳。

  “爷们儿、爷们儿……

  您高抬贵手……”知道戏演砸了的汉子,不住的作揖道歉。

  可那地痞,却不依不饶,一边推搡着中年汉子,一边破口大骂。

  “什么下三滥的玩意儿?!

  也敢在这露面?!”

  骂完也就罢了。

  领头的地痞抓住了汉子的衣领,看样子今天这件事,他们不准备轻易善罢甘休了。

  看到这里,老爷子王康裕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

  或许一些年轻人看不懂。

  觉得这几个找事的人,是不是脑子有病。

  又或者觉得,这样设计剧情,根本就是不合理。

  但事实恰恰相反。

  这才是那个年代卖艺认的写照。

  那个年代,不是所有的戏班子,都能在戏园子唱戏的。

  更次的,哪怕是想要摆摊唱戏,那也需要先到三教九流的地方先演一出,卖个好!

  如果是有真本事的,那才能在那个地方立足。

  但如果像刚刚,因为那个逃跑的小赖子,把这戏给演砸了。

  不管谁,别说是砸了你的摊子!

  就算是让你滚蛋,你也得夹着尾巴,灰溜溜的离开!

  演的好了,我们捧你,给你赏钱。

·· ··求鲜花··· ····

  演得不好,来这丢人现眼来了?

  挨揍,都是你活该的。

  而且在当时,还有很多类似这种地痞的地头蛇,会找茬,专门挑事。

  就好比踢馆子,当家的你得接招亮相,拿出本事!

首节 上一节 284/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