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218节

  不过就小说这种文体的整体发展而言,如今国内的长篇小说整体上还是处于萧条状态。

  在这一点上,章光年和冯穆身为评委都非常清楚。

  在这个长篇小说刚刚复苏的时期,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问题。

  《芙蓉镇》的二元对立,《李自成》(第二部)的农民起义R军化,《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有情节为主题服务的嫌疑,《冬天里的春天》有大量意识流、蒙太奇手法,看过的许多人往往是云山雾罩,难以理解……

  想到《冬天里的春天》,章光年不禁有些为林朝阳感到遗憾。

  同样是意识流作品无论是从技法的角度看,还是从故事上看,《梵高之死》都明显要比《冬天里的春天》技高一筹,但最后却是《冬天里的春天》拿了奖。

  之所以会出现的结果,主要原因还是《梵高之死》的风格太过西化,用有些同志的话来说就是自由化。

  它讲的甚至不是中国人的故事,而是一个外国艺术家的故事。

  相比之下,《冬天里的春天》讲述的是某大型军工动力厂D高官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游击根据地查找暗杀自己妻子凶手的故事。

  小说通过对他回故乡三天之中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概括了四十年间的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这样的故事在评奖过程中无疑要比《梵高之死》更有优势。

  章光年不由得又想起了在最后的覆审阶段,十五位评审针对《梵高之死》展开的激烈讨论。

  茅盾文学奖的十五位评委都是中国文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谁想凭著官帽子和老资格压的其他人服气是不可能的。

  章光年当时恍惚间有种梦回当年的感觉,要知道就在前几年,也是差不多他们这群人。

  针对嗡嗡嗡结束后的文学创作是否应该真实地暴露和反映中国当代社会伤痕与现实和是否应该恢复“十七年”主流文学的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形成了惜春派与偏佐派两大阵营。

  这场覆审会议几乎可以说就是前几年那场大争论的翻版,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只能以投票来决定结果,可惜这次惜春派没能取得胜利,这届评委会成员当中,偏佐派人数占优,《梵高之死》只能被迫出局。

  可能是为了安慰他们这群惜春派,又或者是出于补偿林朝阳的心理,偏佐派又将《棋圣》拿出来讨论,他们一致认可《棋圣》的水平配得上一个奖项。

  章光年回想著当时的场面,心中仍旧有些不忿《棋圣》的立场和叙事角度明显是偏佐派的,他们如何能看不出偏佐派的心思。

  可这毕竟是林朝阳的作品,写的也确实很好,虽不及《梵高之死》那般超群拔类,但也丝毫不输给那几部已经决定了的获奖作品。

  因此最后他们几位惜春派的老同志也只能无奈的认下这个结果,只是心里少不了要咒骂几句偏佐派的无耻行径。

  这跟老师拿著孩子的前途要挟家长有什么区别?

  he~tui,下作!

  脑海中的回忆一闪而过,章光年的眼神放到台上,不由自主的就聚焦到了林朝阳的身上。

  《梵高之死》出局,《棋圣》同样能得奖,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他的认可呢?

  更何况,他还这么年轻!

  不光是章光年,在场绝大多数人看著台上的林朝阳内心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虽然是第一届举办,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茅盾文学奖已经是中国文学界的最高奖项。

  林朝阳以二十多岁的年纪能够站在领奖台上,任何溢美之词用到他身上都不过分。

  尤其是他身旁还站著一群中老年作家,在今年这样的氛围下,这些人仿佛都成了他的陪衬。

  “这小子得奖运真是旺啊!”李拓坐在台下,冲着身旁的王蒙感叹了一句。

  “不能说是‘运’没有出众的创作才华和作品做支撑,哪能总这么得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蒙只是在陈述事实,却让已经好长时间没写小说的李拓感到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失去了交谈的兴趣。

  兄弟的成功固然让他欣喜,可自己的失败更让他难以接受。

  没关系没关系,我只是把精力都投入到了电影上而已。

  主席台上,负责颁奖的嘉宾有评委会成员,也有文协领导和部委领导,获奖奖品依旧是三件套——奖状、奖金、纪念册。

  不同的是,这回的奖金可比以前获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的奖金厚多了,足足有3000元。

  茅盾文学奖的奖金来源是茅盾先生去世前所捐出的二十五万稿费,为了能够打造具有足够权威性的文学评奖活动,文协不惜砸下重金,每位获奖者都可以获得3000元奖金。

  本届茅盾文学奖共有七部获奖作品,奖金数额高达2万1千元,这几乎是茅盾先生遗产的1/12。

  如此重赏,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提升了茅盾文学奖这个新生奖项的名气。

  每人一摞厚厚的大团结放在托盘里,有些俗气,但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在这个人均收入水平还没破60元的年代,3000元的奖金相当于是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四五年不吃不喝的收入,可以说是天价奖金了。

  哪怕是一些收入不错的知名作家,也得一两年才能赚到这些稿费。

  现在得个奖就赚到了,这如何不让台上的几位作家高兴呢?

  作家也是人,也需要吃喝拉撒,得了奖金大家同样高兴。

  大家眉开眼笑,唯独林朝阳的表情波澜不惊,有记者用照相机将这个画面记录了下来。

  林朝阳倒不是故作矜持,只是他历来的稿费收入都很高,这点奖金很难让他激动起来。

  颁奖过后,众人依次进行了发言,然后又是周扬进行讲话,肯定了这次评奖的最终结果,称之为是“对社会主义新时期最初纪念长篇小说的一次检阅,大体上代表了现今长篇小说的成就”。

  大会结束后,在场六百多位文化界进行了大合影,颇费了一些周折。

  中午在海里用过餐后,下午还有座谈会,林朝阳成了众人的关注焦点之一,不管是作品和他本人都被评委以及出席嘉宾多次谈到。

  座谈会进行到一半,王蒙突然问巴金先生,“据说这一届最后的覆审名单有八部,这些天里大家都在讨论落选的究竟是哪一部作品,主任能否给我们解个惑?”

  王蒙之所以突然发问,也是在上午颁奖的时候被李拓蛊惑的,李拓一直在他耳边念叨著这个问题,王蒙心中也好奇,于是就趁著座谈会上评委们都在,问了出来。

  他的问题问完,本来气氛热烈的座谈会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巴金。

  这一届评奖七部作品获奖,数量是多了点,但也很符合文学界一直以来评奖的风格。

  但文学界最近私下里一直传言最后的覆审名单是八部,一共八部作品就淘汰了一部。

  所有人都在好奇,被淘汰的那个倒霉蛋究竟是谁,王蒙的问题也算是问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巴金先生见众人如此关注,不慌不忙的喝了一口面前的茶水。

  “这个问题……”

第309章 无冕之王

  第312章 无冕之王

  “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

  巴金先生抻了几秒钟说出这么一句话,让本来期待的众人倍感失望,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老同志见众人如此反应,耐心的解释道:“获奖结果公之于众是应有之义,但评奖过程是评委会的集体智慧,涉及到方方面面,不能尽数说与大家听。

  不过我想请大家放心,我们的评奖程序公平公正,绝没有徇私舞弊和滥用权力的情况,这一点我以我的人格来担保。”

  巴金先生说完之后,现场短暂沉默了数秒,这个时候坐在一众老前辈之中的刘昕武突然又接著王蒙的话问道:“最近有人传言说,评委会最后淘汰的那部作品是朝阳的《梵高之死》。”

  他的话音刚落,林朝阳明显能感觉到现场的气氛为之一滞,众人的眼神分了几个方向,集中投射过去。

  一是说出惊人之语的刘昕武,一是身为评委会主任的巴金先生,一是当事人林朝阳。

  林朝阳顾不得众人的目光,忍不住把眼神投向刘昕武。

  别看老刘这人老实巴交的,真是个闷声干大事的好材料!

  人家老同志的意思多明白,不让问,问了也不说,你还刨根问底,这不是找不痛快吗?

  在众人看来,刘昕武这个问题有点为林朝阳打抱不平的意味。

  在场的都是业界翘楚,大家都能看明白,林朝阳两部作品报送评奖,《梵高之死》在艺术成就上明显比《棋圣》高出一线,《棋圣》都可以得奖,那《梵高之死》为什么不可以?

  如果是考虑获奖作品太多,非要拿掉一部作品,也不该是《梵高之死》,这一点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的。

  这也就造成了文学界不少人现在一直在议论,这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还是以政治为导向,并非单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

  因此在刘昕武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在场也有不少人抱著看热闹的心理。

  “这个问题嘛……确实没办法回答。”巴金先生沉吟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采取了回避的姿态。

  老人家也清楚他这样的态度难免有些不近人情,转而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关心我们这一届评奖的细节问题,不如请靖之同志来谈谈我们的一些评奖原则吧。”

  巴金先生一句话,把偏佐派的大将的贺靖之给推到了前台。

  此举立刻引起了在场几个惜春派同志内心的激赞,事是你们偏佐派惹的,现在该是你们平事儿的时候了。

  几个偏佐派大佬则腹诽不已,恼怒于巴金的不讲武德,明明评奖结果大家都认可了,一受责备却只想著把同僚推出去挡枪。

  但巴金把贺靖之推出来还真不是胡乱推的,贺靖之除了有一层诗人的身份之外,他同时也是如今文化部的代尚书,位高权重。

  面对同行们的质疑,评委会坚持不回应肯定是不合适的,那只会显得心虚,可他们又没办法说的太透。

  让贺靖之来出面反而是个好选择,他的立场偏佐,但同时又有一层官方身份,透过他解释一下评奖的大致思路和操作,这样既可以平息众人的疑惑和不平,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件事的影响。

  被巴金推到台前来,贺靖之并未慌张。

  “关于评委会最后淘汰的那部作品究竟是哪一部作品,大家都很关心,按照正常程序,评委会确实不方便透露。

  至于是不是有些人猜想的是《梵高之死》,我们也没有办法回答,这是守则限制的。

  不过大家既然问了,我们要是什么都不说,好像又显得我们的评奖不够公平和公开。

  那我就来谈谈关于《梵高之死》这部作品为什么没有入选,大家觉得怎么样?”

  其实大家想知道的,无非就是《梵高之死》到底是不是被最后淘汰的那部作品,如果真的是的话,几可以说是本届茅盾文学奖最大的遗珠之憾。

  贺靖之虽然跟巴金一样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但他的意思也很明白,相当于是变相的回应了大家的想法,众人关注的目光一时之间都聚集到了他身上。

  “从艺术层面上说,《梵高之死》好不好?

  好!

  这一点我想大家都看得见,我们作为评委也不能否认。发表数年时间,不管是文学界的评价,还是读者的反馈都证明了这是一部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好作品。

  在评奖过程中,我们的诸多读书班成员、评委也都表达了对于这部作品的喜爱和认可。

  但为什么这部作品没有进入最后的获奖名单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我想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现在把《梵高之死》的署名换个外国人的名字,你会认为它是一部中国的文学作品吗?”

  贺靖之抛出的问题好像一记炸弹,把在场众人轰的愣在当场。

  有反应快的人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梵高之死》讲的是梵高这位外国艺术家的生平,无论是从故事背景还是创作风格上,都属于中国当代文学当中的另类。

  贺靖之只停顿了片刻,又接著说道:“我们茅盾文学奖评奖虽然没有设置前提,但默认的首先一定是面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重点是‘中国’两个字。

  入选的作品要突出民族特色、地域色彩,要刻画出时代风采,反映社会问题。

  如果单纯从小说的角度来说,《梵高之死》当然是一部极好的作品,但如果是要选出一部具有以上特点的优秀作品,这样的作品显然不是我们要选择的目标。

  希望我的解答能够让大家满意。”

  贺靖之说完话,在场众人还在消化著他这番话里的意味。

  林朝阳却在心中大呼了一声“雾草”,老同志好刁钻的角度啊!

  凭心而论,自己两部作品入围,林朝阳还没贪心到想两部作品都得奖,因为哪一部作品得奖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是得奖了。

  但相对而言,《梵高之死》从硬实力方面来说确实是应该比《棋圣》强一些的,因此外界的一些声音他也非常理解。

  现在这样的评奖结果里面,政治立场起了很大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

首节 上一节 218/4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