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当代》也是人文社的,这份在后世号称文学期刊界”四大名旦”的杂志今年才刚刚创刊“老李,你这厚此薄彼可不对。”林朝阳调侃道李曙光摇了摇头,无奈道:“《人民文学》说到底是文协王导的,文协已经决定从明年开始把它的发行权交给作家出版社了,以后跟我们人文社关系不大了。”
原来如此。
但这不是林朝阳关注的重点,“我是要把小说给《十月》,跟给《人民文学》还是给《当代》没关系。”
”《十月》又不多给你稿费。“李曙光说了一句。
见林朝阳不为所动,他又劝道:“朝阳,我也算是老编辑了,当编辑的弯弯绕我比你清楚。你还年轻,可不能上了有些人的当。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让你感觉欠了他们的人情,这样一来,以后你有稿子,就不好意思不想看他们了。”
我跟你说,你可千方不能这么想问题。作家写稿子,编辑审稿子,这是大家的分工你跟他们讲人情,他们可不跟你讲人情。你稿子要是不好,他们照样给你刷下来。”
当初刘听武来约稿diss李晓琳的时候不见烟火气,属于老隐蔽型李曙光跟他完全不是一个打法,上来直接奔著下三路去,可以说是毫无节操了。
他这些话要是让老刘听见,估计跟他拼命的心都有,不过李曙光这话倒不是完全信口雌黄。
作家嘛,归根结底还是靠作品说话,跟编辑关系再好也没用,反之亦然见林朝阳沉吟著不说话,李曙光也没有再劝,说道:“这样。你明天先去社里把合同重新签了,稿子的事以后再说。”
林朝阳点了点头。
第二天他特意请了个假来到人文社,重新签订了一份合同,然后立刻就领到了一份稿费单。
这些天《小鞋子》的库存已经卖的差不多了,这回要加印十万册,正好你今天来,把稿费领走。”
”小鞋子》卖的这么好?”林朝阳意外的说道确实不错。主要是你在读者群体的号召力大,从《牧马人》到《小鞋子》,再到《高山下的花环》每一部作品不仅是评价高,关键是受读者们欢迎,这一点是最难得的。”
李曙光在人文社多年,见了太多作家,许多人写的作品很好,评论界的评价也非常高,但一说到作品销量就一言难尽,出版社可能连稿费都赚不回来,跟这样的作家合作,出版社其实压力也很大林朝阳从一出道,作品就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连著几部都是如此,已经逐渐在读者当中形成了口碑和影响力。
以后只要不出意外,出版社跟他合作根本不需要担心赔钱的问题你翊本《高山下的花环》单行本还出吗?“李曙光惦记著问道交给战士出版社了。”
哦。”李曙光心中有些遗憾,但也理解这种情况领完了稿费,李曙光送林朝阳出门,还没走到楼门口,就见一个眉目和善的中年人站在门口他一见李曙光和林朝阳就上前来,热情的伸出了手,“这位就是朝阳同志吧?咬呀,果然是年轻有为,年轻有为。”
中年人的热情让林朝阳摸不看头脑,李曙光这才介绍道:“这位是《当代》的编辑祝昌盛。
林朝阳意味深长的看了李曙光一眼,说这俩人事先没有通气,他是绝不会相信的!
李曙光面对他的眼神,面色如常,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
林朝阳一个眼神之后世顾不上李曙光了,祝昌盛有点热情的过分,非得拉看他到《当代》编辑部坐坐。
林朝阳稀里糊涂的就被他拉到了位于人文社后楼的《当代》编辑部,这个时候的《当代》刚刚草创半年,人员还不多,但几乎都是人文社的精英相比(人民文字》这个抱养回米的丫买,人文社对(当代》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每期出刊前儿个月,都会由总编辑卫君怡召开编前会,由人文社的各个副总编辑、各个编辑部注任、编辑组组长都参加,自报准备提供什么稿件,可以说是举全社之力办《当代》。
当然了,人文社对《当代》的重视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今年7月(当代》创刊号上市发行,七万份杂志一销而空。到了第二期,销量达到了十一万份,并且供不应求,按照这个势头,《当代》几乎用不了一年时间便会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量级文学杂志。
《当代》现在是季刊,才出了两期就已经显露出名刊的潜力了,但编辑部的压力依旧很大。
说句不夸张的话,人文社可是中国文学的最高殿堂,倾全社之力如果办不好一份刊物,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当代》终究不可能永远都指望著人文社输血,过了这个阶段,它必须要独立自王,所以现阶段编辑部对于外来稿件可谓是求贤若渴祝昌盛把林朝阳拉进办公室,立刻受到了编辑们的热烈欢迎,大家甚至放下了手头的工作,一群人陪著他一个人聊天。
“真想不到,朝阳同志竟然这么年轻。”
“《牧马人》这篇小说写的真是有水平,我当时看完印象特别深刻,堪称伤痕文学巅峰之作。”
我特别喜欢你那部《小鞋子》,清新隽永,不落俗套,宛如一股夏日里的清泉。”
我看《高山下的花环》才是朝阳同志创作实力的体现,这部小说的出现可以说是打破了军事题材小说的常规创作模式,相当具有开创性。”
林朝阳恍惚间记得他与《当代》的编辑们相谈甚欢,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已经出了编辑部,身后还跟了个尾巴。
“朝阳,走啊!”祝昌盛催促道“去哪?“林朝阳楞楞的问道。
“取稿子啊!”
取稿子?
哦,对了,刚才他答应了把新写的那部小说给《当代》了。
送?当时我是咋答应的来著?
林朝阳唯一有印象的就是他沉醉于编辑们花团锦簇的赞美之中,大家说话可真好听啊!
老刘,对不住了!
林朝阳带著祝昌盛回了家,拿到了稿子,祝昌盛喜不自胜朝阳,稿子我先拿回去了,我尽快给你反馈意见。”
祝昌盛交代了一声就准备离开,正好跟下班回家的陶玉成撞了个对面,等祝昌盛走后,陶玉成问道:“那位同志是..”
“《当代》的编辑,来取稿子的。”
陶玉成宅异道:“你又写新小说了?”
“嗯,刚写完。”
“短篇的?”
“没,长篇。”
陶玉成闻言膛目结舌,记得前两个月林朝阳还在忙著写《天下第一楼》的剧本和彩排,这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怎么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呢?
震惊过后,陶玉成又对林朝阳说道:“朝阳,我有个朋友想来拜访拜访你。”
“谁啊?”
“李拓。”
李拓这个名字林朝阳不陌生,他跟陈健功聊天时听过这个名字,在《燕京文艺》和《十月》的编辑们嘴里也听到过这个名字。
他早年是燕京重型机械厂的工人,75年开始发表小说,今年刚刚凭借短篇小说愿你听到这支歌》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调到熟京文协成为一名驻会作家,据传言说,李拓这人很聪明,待人十分热情,很有个人魅力,在燕京文学界很受欢迎,连与一些不受主流待见的地下诗人们的关系也很不错,属于在燕京文坛很吃得开的人物。
李拓的妻子是燕京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张暖心,大舅哥又在中戏工作,跟他认识倒是不稀奇。
“什么拜访不拜访的,我听朋友和编辑也提过他,要不然明天我跟你去见见吧。”
林朝阳主动提出去见李拓,让陶玉成很有面子,“也成,明天下班咱俩去小西天儿,你们俩认识认识,他这人不错。”
“好。”
两人定下了明天一起去找李拓,林朝阳回到房间,将今天从人文社取回来的稿费交给陶玉书。
她面露讶异,问道:“这是什么钱?”
林朝阳把今天的情况说了一下,她面露惊喜《小鞋子》的印数稿酬开不多,只有八十块零点,但这象征的却是好兆头,只要《小鞋子》还在卖,那林朝阳就可以一直有收入,细水长流这段时间一连收了三笔稿费,也让陶玉书对买房子的信心越来越足了。
第二大,林朝阳下了班前往小西大,热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就坐落在这里李拓家任在电影学院旁边一条小胡同后的平房里,陶玉成看起来与李拓很是熟稔,来到他家门前不客气的推门而入,嘴上还喊著:“李拓,看看我把谁给你带来了?”
李拓家两间房,一间充当客厅、厨房和餐厅,另一间则是他和张暖心天妻俩的卧室,两人进门的时候,李拓和张暖心正在张罗做菜,见到陶玉成带著林朝阳到来,李拓异常高兴。
“朝阳同志,幸会幸会!”
寒喧了两句,李拓又把另一位正在他们家做客的客人介绍给林朝阳,是《中国青年》的青年编辑祝伟。
祝伟今天是慕名前来拜访,也是跟李拓第一次见面,李拓夫妻俩正要做饭招待朱伟。
见陶玉成带看林朝阳来了,李拓社紧让妻子张暖心再出去买点菜陶玉成不客气的说道:“我看这几个菜就可以了,买几个馒头回来就行。”
趁著张暖心出去买馒头的时候,几人聊了一会儿。
李拓想认识林朝阳,是因为最近看了发在《十月》的《天下第一楼》。
我以前看《牧马人》、看《小鞋子》,觉得这个许灵均小说写的真不错,跟许多苦大仇深的中国作家都不一样。
但最让我惊讶的还是《天下第一楼》,你这部剧本,色、香、味俱全,好看、真好看!”
李拓一坐下就夸起了林朝阳,林朝阳笑了笑说道:“我也是玩票而已,本来只是帮我爱人他们搞个学生话剧。”
“你这个玩票可不简单,把我们燕京戏剧界都镇住了!”李拓哈哈笑道。
一旁的祝伟在两人说话的时候一直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林朝阳,从去年到今年,许灵均这三个字好像一股旋风刮过中国文坛今天在他眼前的,便是这个笔名背后的男人,同样是文写小说、又写剧本,但祝伟觉得林朝阳的作品水准可比李拓高了不少,当然了,这话他不能直接说出来,李拓跟林朝阳聊看天,提到了他和妻子张暖心合作的电影剧本《飞吧,沙鸥》投稿给了《十月》,估计这两个月就会发表今年是中国女排热的元年,中国女排九月份第一次去香江参加业洲锦标赛,迎战东道主曾经的亚洲世界冠军日本女排,最终以3-1的成绩击败了日本女排,成就了邮平运动生涯的第一个巨大胜利,让全民都沉浸在女排终于击败日本的精神狂欢中,《飞吧,海鸥》的剧本讲述的正是关于女排的故事,故事本身当然是虚构的。
相比写小说,李拓对于电影的兴趣更加浓厚,也可能是因为妻子张暖心的缘故他今年还与张暖心合作写了一篇《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提出了“变革电影语言”
摆脱戏剧化,更加电影化”的观念,在国内电影行业引起了不小的影响。
李拓滔消不绝的聊看电影,林朝阳对电影创作了解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倒是陶玉成跟李拓聊得不亦乐乎。
等张暖心买完馒头回来,大家边吃边聊,李拓发现他的话题冷落了客人,又重新把话题拉到了文学上来。
“朝阳最近写了什么新东西没有?”
“刚写完一部小说,投给《当代》了。“林朝阳说。
李拓好奇的问道:“小说讲的是什么故事?还是延续你之前的风格吗?”
第124章 《父母爱情》
林朝阳思付著回答道:“故事还是有点温暖,不过风格有点不太一样,更加偏向意识流文学。”
李拓闻言立刻来了精神,“意识流?我还没看过有几个国内的作家写意识流小说呢,写得好的就更少了。”
意识流文学虽然传入中国很早,但是因为这么多年国内文坛一直提倡古典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风气,所以压根就没什么发展这几年文坛的风气逐渐开放,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解放,文学界有不少人对于意识流开始感兴趣,但始终是没有出现什么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作品。
甚至对于文学界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意识流文学仍然是个很新颖和洋气的名词我记得袁可嘉在1964年的《文学研究集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好像叫《美英“意识流”小说评述》,说现代意识流小说是资产阶级开始没落之后表现种种腐朽思想的作品,过于反动颓废,反社会、反理性、反现实主义。”
李拓提到了十儿年前的论文,祝伟和陶玉成听都没听说过,林朝阳却接过了话题他那篇文章我看过,很多地方写的很好。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福克纳的《喧嚣和狂乱》.-.他对于这些意识流作品的分析很具体、深入。
但有些地方还是太刻意了,把意识形态的东西强加到文学创作上。不过也算难得了,那大概是国内这么多年来唯一篇认真评介意识流文学的文章。”
李拓见林朝阳对于论文内容烂熟于心,心中对他的评价不禁又高了两分。
在这个文学界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关注到意识流文学的时候,林朝阳不仅认真研读了这方面的著作、论文,还亲身实践创作了一部这样的小说,这样的开拓和进取精神让他十分欣赏。
祝伟听看两人的对话,心中不禁生出一股高山仰正的感觉来李拓和林朝阳探讨的这些内容,他别说看了,有些连听都没听说过他唯一知道的就是福克纳,还是托了《外国文艺》的福朝阳,上个月《外国文艺》上还发表了几篇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祝伟说道林朝阳点了点头,“对,我也注意到了。”
《外国文艺》是由沪上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刊,主要译介当代外国文学艺术作品和理论,介绍有代表性的流派,反映新的外国文学思潮和动态,也包括介绍一些获得国际重大奖项的文学作品,算是这个年代国内为数不多可以让文学爱好者接触当代外国文学的渠道。
79年12月的第六期上,《外国文艺》开始系统性的介绍意识流文学这个概念,并且发表了意识流文学代表性作家福克纳的几篇短篇小说,看样子接下来还会介绍其他意识流作家的作品。
我看到了明年,“意识流文学这个名词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林朝阳笑著说道李拓语气该谐道:“到时候大家都写意识流,你说不定还能混个教主'呢。”
林朝阳轻松的说道:“教主'就不当了,别把我批成ngss就行了。”
他所谓的”批”不是”pd”,而是”pp”现在国内文学界革命浪漫主义的风头被压了下去,但主流风气还是现实主义,意识流文学的风格还是与主流格格不入。
你是打算要在意识流文学这个方向深耕吗?“祝伟问林朝阳他摇了摇头,“那倒没有。这次纯粹是因为我把小说里的季节设定在了夏天,我想要那种带点迷色彩的感觉,就像你在夏大抬头看太阳,会有那种一瞬间耀目的眩晕感。”
林朝阳一说,李拓和祝伟立刻就明白了他所想表达的那种氛围和感觉林朝阳能如此清晰准确、一语中的的阐明他想要向读者展示的东西,对小说内容和情绪的把控必然是极为精准的两人内心不由得对林朝阳的这部作品产生了强烈的期待一番畅聊,到了晚上八点,林朝阳和陶玉成离开了李拓家回家路上,陶玉成内心突然有些感慨自家这个妹夫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可偶露静碟,总是能让人叹为观止。
陶玉成好岁也算是个文青,但今天林朝阳和李拓聊的那些话题,有许多他只是知道个皮毛,想参与都不知道该从哪聊起林朝阳却能够侃侃而谈,与李拓聊的有来有往,甚至是让人李拓心生敬佩,这让陶玉成不得不再次刷新了对于妹夫的认知。
看来朝阳小说写的这么好真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实打实的学习和积累才有了这番见识又过了两天,林朝阳在上班的时候发现同事杜蓉在看《收获》。
一月份的《收获》最近刚刚发行上市,作为国内文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收获》一直是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必看读物。朝阳,这期《收获》你看了没?”中牛吃完饭后,杜蓉问林朝阳没呢,怎么了?”
杜蓉说道:“没什么。我就是看到了一部小说,跟你的《牧马人》和《小鞋子》的风格很像。”
林朝阳心里有些意外,没想到杜蓉的感觉这么敏锐没等林朝阳说话,杜蓉把杂志翻给林朝阳看,“你看,就是这一部,《父母爱情》。”
《父母爱情》正是林朝阳之前寄给李小琳的那部小说,这部小说参考的是后世的同名电视剧。
实际上,电视剧本身也是改编目小说,但改编的开非是一部完整的小说,而是一部由军旅作家刘晶所写的中短篇小说集。
电视剧的情节实际上是杂颗、融合了小说集当中的七个故事,而林朝阳则是将这儿个故事精炼到了一部篇福十二万字的中篇小说当中。
《父母爱情》电视剧在播出当年便获得了日玉兰奖、飞大奖和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电视剧奖等诸多荣誉,在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4分。
众所周知,豆瓣对于国产文学和影视作品向来苛刻,超38万人打出的9.4分的高分足以说明这个故事的优秀。
林朝阳版本的《父母爱情》仍旧是以海军军官江德福与富家小姐安杰五十年的感情为线索,讲述两人在特殊年代共同克服了出身的差异、文化程度的悬殊、生活环境的恶劣以及特殊时期的生存困境,抚养看五个孩子共同走过风风雨雨的故事,不过小说在时间跨度上有所调整,《父母爱情》的时间线变成了从建国前夕开始,最后停在了一九七八年老人家宣布改革开放这个时间节点上。
这部小说啊,你觉得怎么样?“林朝阳问道杜蓉犹豫了一下,“我说了你可别生气。”
我有什么好生气的。“林朝阳笑道我觉得这部小说比你的《牧马人》和《小鞋子》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