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325节

  俞兴对刘琬英很久之前聊过的一个工具之说记忆犹新,钱是工具,项目是工具,资源是工具,加密货币自然也可以充当工具。

  电车项目是一个让资本转成生产资料的工具,而这个工具最好能够不止于在国内竞争。

  俞兴心里有个小小的还不成型的念头,加密货币以后明显在国外更有空间,以它为工具来运作开路,或许就能让手上的东西都更顺一些。

  刘建凯兴冲冲的来,又兴冲冲的走,只是来分享自己挖矿的成绩,至于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他的回答是不急于一时。

  本来,刘建凯是想在微信里面帮帮忙的,结果微信被卖给阿里之后引发了地动山摇,他也就想再看看这种深刻的影响会到什么程度。

  顺便,他也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

  百晓生按照步骤的推进上市进度,电车团队虽然难招人,但还是渐渐成了一个超过40人规模的团队,按照俞兴划定的方向去接触国内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公司。

  四月的时间似慢实快,等到进入五月,百晓生正式与摩根、高盛达成合作,将会由它们负责承销工作,尝试对纳斯达克发起冲击。

  徐欣作为百晓生的股东,虽说碍于拧巴的关系,近期一直没和俞兴有过什么直接交流,但不管派人帮忙把关俞兴家里的水果连锁生意,还是推荐汽车行业资深前辈去担任顾问,实质动作上都是有良好互动的。

  只是,五月份的第二天,她忽然接到被自己推荐到俞兴那里的庞瑞阳的电话。

  论起来,庞瑞阳与自己父亲关系匪浅,属于叔叔辈,从业几十年都是浸淫在汽车行业,绝对是经验丰富的资深人才。

  徐欣也是苦思许久又发动关系才请来庞瑞阳,自觉对得起俞兴的托请,然而……这还没两天,竟然就被辞了??

  她接到这通怒气冲冲的电话,连忙安抚对面:“庞叔,庞叔,你别生气,这里面肯定有误会,呃,这个,嗯……”

  徐欣想到俞兴强硬的性格与行事的跋扈,又找补一句:“俞兴那人的性格不好,是比较难搞的,你别往心里去,我这就打电话骂他一通!”

  电话好容易结束。

  徐欣想着自己这边的三顾茅庐,又想着长辈的语气,心里的怒气也在上涌,直接拨通俞兴的电话,带着怒意的问道:“俞兴,你怎么回事?庞厂长是什么情况!”

  俞兴接到电话就估摸到是冲什么事来,平静的说道:“徐总,感谢你的推荐,我很感谢庞厂长对我的指点,他在战略层面对我很……”

  徐欣打断道:“别整这些虚的!你直说好了!搞这些干什么?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

  俞兴有些无奈:“徐总,那你让我怎么说?说庞厂长太古板了?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

  徐欣怒道:“姓俞的!你不要以为你卖项目赚到钱就做什么都行了!你压根在汽车这一行没有经验!你以为庞瑞阳多愿意去给你当顾问吗!这是好不容易请来的!”

  俞兴没有生气,耐心的说道:“徐总,那你让我怎么办?我说增程路线可以做,他一口咬定不行,非要我改,我说一体式压铸可以做,他一口咬定不行,认为传统的冲压和焊接才是真理……我确实感谢你的推荐,但是,这真的调性不合,还是别让老先生过来了。”

  徐欣听着俞兴言之有物的解释,怒气减少一半,觉得自己可能有点冤枉他了,思考着说道:“就像你刚才说的那两条,庞厂长都是有经验的,也不一定你就对,这是应该需要讨论的啊。”

  “好,可以讨论,一体式压铸没有先例,虽然供应商觉得技术方向可行,增程路线很早前就有,虽然现在电池进步又能绕开变速箱专利,这些都不谈。”俞兴冷静的说道,“现在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我说我要做新能源,他给我否定了,让我去做燃油车……”

  徐欣愣住了:“……”

  这个……

  俞兴问道:“徐总,你说我这样还怎么展开工作呢?”

  “嗯……”徐欣沉吟,“唔……呃……”

  “徐总,我还是感谢你的,感谢你这么费心帮我找人。”俞兴姿态很真诚,“我和庞厂长也没矛盾,只是认知存在差异,这强求不得,也就不用强求了吧?”

  徐欣抿了抿嘴,只能勉强说了句:“那你说话沟通的时候也不要那么直接粗暴。”

  俞兴笑着答应下来:“好的,徐总。”

  徐欣捏着电话,越说越觉得自己无理取闹了。

  她赶紧转换话题,谈到百晓生上市前的工作。

  等到这通电话结束,徐欣反复思考,这次的退货似乎太有道理,俞兴又太像人了……

  她翻着手机通讯录里的庞叔叔的名字,不知道要如何来解释现在的情况。

  过了好一会,手机上忽然收到庞瑞阳的短信。

  庞瑞阳:“是不是看不上我?是不是觉得我是老古董?我明天还会去的!”

  徐欣盯着短信内容,忽然有些后悔让这位叔叔退休再就业,能不能发挥作用且不说,身体别再给气着了。

  ……

  俞兴的电车团队在四月份接触了很多厂商。

  连带着他自己也在周末的时候抽空去拜访走访了申城附近的汽车工厂,包括上汽、吉利、福特以及它们的供应商、研发中心。

  俞兴认为要做成电车,第一任务是从供应链下手,但学习和思考成熟车企的运作,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截止到目前为止,俞兴还算不错的声望都局限在互联网,所以,他这样的拜访不是都能得到高管的接待,但不管高低,还算是管中窥豹,若有所得。

  5月4号的晚上,俞兴结束百晓生的工作,浏览电车团队的汇报,忽然注意到来自京城的一条信息汇总,说那边有家公司掌握了“镍碳电池技术”,正在筹备新能源汽车的项目。

  俞兴想了想,拨通秘书章阳煦的电话,让他帮忙约个时间,可以去京城交流交流,顺便再看看那边的车企。

  晚上九点半,章阳煦回了电话,给出一个意外的答案。

  “俞总,京城的那家东方公司拒绝了交流。”章阳煦在电话里说道,“我联系到的是副总经理,他说公司现在太忙,没有时间交流。”

  俞兴“噢”了一声,不以为意的说道:“那行吧,没事。”

  章阳煦犹豫一秒后又说道:“但他反应挺奇怪的,我说了咱们这边的身份,他反复问了两句,‘哪个百晓生?想干什么?是得罪你们了吗’……”

  这似乎是知道乃至颇为熟悉百晓生的模样。

  俞兴挑了挑眉:“这什么意思?听到是我就连面都不给见吗?”

  章阳煦“嗯”了一声,感觉对面就是这种反应。

  “镍碳电池,镍碳电池。”俞兴念叨两句,摇了摇头,“行了,知道了,大概是不靠谱的东西,不用管了,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有缘就会碰见的。”

  他结束通话,继续浏览颇多的文件。

  ……

  来自申城的只是一通常规的交流询问电话,然而,百晓生的名字在某些人的心里颇具威力。

  深夜时间,京城东方财星公司召开了核心高管的会议,反复考虑问题所在。

  “那个俞兴想干什么?是不是盯上我们了?他手里有什么消息?”

  他们不光知道百晓生,知道俞兴,甚至熟知百晓生过去两年戳破了不少骗局。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这做了亏心事,忽然接到百晓生的电话……

  BOSS马少桦深深的吸了一口烟:“你们别急,我去申城看看这个俞兴到底想干什么!”

  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297章 一戳就破(6k)

  俞兴还没有想好汽车品牌的名字,但集团公司的注册流程在五月已经完毕,因为需要符合命名规则,所以相较于香江的“香江碳硅集团”,申城这边多了对行业描述的两个字,成为“申城碳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按照集团成立的法规要求,申城碳硅科技集团之下设立了5个子公司,而以现在与预计的业务展开,主要的是“申城碳硅新能源”、“申城碳硅供应链管理”两家,次要的则是“碳硅投资”、“碳硅材料”以及“碳硅技术服务”三家。

  截止到目前为止,电车项目的团队规模包括俞兴本人在内是43人。

  所以,秘书章阳煦略微迷惑的询问老板,为什么要注册那么多公司,而得到的答案很让他心悦诚服——“好听啊,碳硅集团比碳硅公司好听。”

  不过,相较于电车这种看起来似乎没那么靠谱的东西,章阳煦还是觉得“上市公司”这种名头的光环会更加受人尊重。

  因为普遍感受到海外上市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所以,不管俞兴还是百晓生,又或者高盛、摩根都在加倍工作,冲刺渐渐黯淡的IPO窗口。

  五月第一周的时间一过,摩根与高盛就初步协商定下来向纳斯达克递交申请书的日期是本月的最后一天,而考虑到SEC审核的周期一般在4-6个月,百晓生如能通过,或许最迟能在11月左右上市。

  “要到11月?这几个月时间可能会进一步出现不确定性吧,我们就不能再快一些吗?”

  俞兴听到具体时间后便询问了高盛对接的负责人史密斯。

  史密斯是用流利的中文回应了疑问:“当然可以,不然你以为我们现在在干什么?我们希望能在两个月之内结束SEC的审核,然后一周路演,一天定价,俞总,最早到7月份,你也许就能到纳斯达克敲钟了。”

  不得不说,因为有一部分的注意力放在电车项目之上,俞兴从正式筹备上市以来就没有太多兴奋的感觉,但真正听到这样临近的日期,他的神经还是有种愉快的跳动感。

  5月10日,上午十点钟,俞兴结束外面的碰头会议,刚到公司还没进办公室就被前台提醒。

  “俞总,庞厂长在办公室里等了一会了。”

  俞兴挑挑眉,笑了一句:“老头又来了啊。”

  很快,他瞧见了固执的庞瑞阳。

  “老……老厂长。”俞兴差点没收住,“又来说服我啊?”

  庞瑞阳的身材颇为高大,尽管已经六十多,但站起来之后的精气神一点都不像这个年纪:“俞兴,我跟你说……”

  “好的,跟我说,说这个电池的问题,说这个增程的事情。”俞兴这几天已经是第二次见这位“前顾问”,打断他的说教,“老厂长,这样吧,既然你觉得插混是更正确的路,我认识王川福,我给你写一封推荐信,你去那边帮帮他。”

  庞瑞阳一点没觉得“推荐信”这种说辞从俞兴嘴里出来就是调侃,眼睛一瞪:“你认识他,我不认识?他造车才几年!我搞了一辈子的车了!”

  “是是是,先在济南汽车的厂里,后来去了川汽,然后这俩变一家了。”俞兴自然仔细看了徐欣给的资料,“重汽资不抵债搞重组,你又去南方汽车了,哦,应该说,去长安了,老厂长,我知道你的资历很深,但说白了,咱们确实对行业的看法不一样。”

  南方汽车是在09年才改名的长安汽车。

  庞瑞阳这下准确的听出来俞兴的敷衍,怒道:“你有什么行业看法?你进行业里了吗?你谈得上看法吗?我在川汽搞底盘的时候,你还没生出来呢!我当厂长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

  俞兴不生气,笑道:“老厂长,你要这么说,那我也得说点异议了,你那是副厂长啊,不能我喊你厂长,你就真把职务默认的提档了啊。”

  庞瑞阳是被徐欣请了几次请到这边来的,然后表达多次的异议之后就被温和劝退,这还是第一次被俞兴这么阴阳怪气,冷不丁的就觉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

  然而,他还没说话,总裁办的门被连续敲响,随即被推开。

  “俞总,他们没预约,非要见你。”前台匆匆跟过来,为难的解释眼前情况。

  俞兴挥了挥手,乐呵呵的说道:“没事,反正我这办公室是谁都能来的。”

  庞瑞阳又觉得这话是在点自己了。

  俞兴看向这次的不速之客,虽然不认识,但还是起身欢迎,又用眼神示意对方表明来意。

  “俞总,你好,我是京城东方财星的马少桦。”走在前面的带头人自我介绍,走了几步,伸出右手。

  俞兴没反应过来这个名字和这个人是什么来头,本想礼貌握手,但敏感肌的他往后扫了扫就瞧见有一位的手里悄悄摸摸的举着手机,摄像头正对着自己的方向。

  他眉头一皱,收回右手,提高声音,不客气的问道:“你们是来干什么的!”

  马少桦本就对百晓生的询问心存疑虑,又见这“真正的百晓生”一见面就是这样的态度,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更加不客气的说道:“是你想干什么?!”

  “我想干什么?”俞兴是真的纳闷,但看到跟着来的人这会都不遮掩,而是直接举起手机,也就知道怎么都是来者不善,冲着门口听到声音的员工招了招手。

  同时,他心里的念头急转,这样愤懑的上门问候,莫不是过山峰出了什么纰漏……

  马少桦看到俞兴脸色似有变化,一句过后也没了回应,顾不上被打乱的计划想法,义正言辞的说道:“俞总,你做百晓生,做八卦网站,你就好好的做,不要来搅合我们响应国家政策的新能源制造。”

  俞兴听到这样的话,神色忽然镇定下来,虽然还有些搞不清情况,但对方是和新能源有关啊。

  还以为过山峰被发现了呢。

  短短一会,总裁办门口的位置已经被围满,公司即将上市,每一个员工都不希望这时候出现任何意外的情况,也就都是同仇敌忾的眼神。

  董事长宋宇锋更是当仁不让的从人堆里挤进总裁办,护在俞总面前,愿意为他再断一条胳膊。

  俞兴有了员工们的支持,更加从容,试图再次定位问题所在:“东方财星?马少桦?新能源制造?你们是制造什么的?”

  电车项目接触了国内供应链的大大小小环节,单是这段时间的文件叠起来就有好几摞,他现在完全不清楚是什么环节的情况。

  马少桦尽管被团团围住,但丝毫不惧,他接过同伙手里的文件,一边在手里甩,一边高声强调道:“这是国发〔2010〕32号文件,新能源汽车是明确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俞兴,我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但你不要和政策背道而驰,不要听信谣言的攻击我们这些响应号召的公司。”

  他这么说着,又两只手展示手里的红头文件,表示正当性和权威性。

首节 上一节 325/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