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门的第一个项目,准备工作得做的扎实一点,最起码要有个通盘的计划。
人财物,拍摄,后期,过审,宣发,上映。
每一个环节,都得考虑好,安排好,时间线,进度表,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好在《风声》进展很快,大年初三就重新开工了,赶一赶的话,可能最多也就半个月二十天,李兵兵的戏份就能全都结束了。
时间上正好来得及,无缝进组到这边来,转型第一部,学着当制片人。
刘老师一边看,一边随口问道:“那么多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长辈嘛,问一问,不放心很正常。
蒋博也没隐瞒:“是别人的投资,我之前跟您提过的,在剧组认识的朋友,李兵兵还有任权,他们都是华宜的演员,正好想转型,就投了我这个片子。”
有些事情点到为止,跟老师也不能说。
比如跟李兵兵的私人关系……
说实话,刘老师还挺意外,这么短的时间,一见如故关系好,是有可能的。
但是能到掏钱的地步,就有点不太一般了。
电影从来都是个高风险行业,每年拍那么多部电影,真正能够走到上映,还能回本的,其实没几部,成功率都不用说不足 10%,甚至连 5%都没有。
投资的都是业内人,这点数应该都有,但还是拿了钱,就不得不让刘老师对自己这个关门弟子有点刮目相看了。
饶有兴趣的问:“你是怎么说服他们出资的?”
蒋博挠挠头,得找个合适的说法,总不能说是陪投资人睡觉睡来的,他倒不担心丢人不丢人,就是恐怕老师年纪大了,受不了打击,一下子气昏过去。
斟酌了一下,蒋博说:“可能他们比较看好这个片子吧,投资肯定不会亏,要是能拿奖,或者票房上还可以的话就赚大了。”
刘老师也没有深究,点点头说:“方案的类型度很高,既然你已经把资金和方案都准备好了,那就跟我一块,去找院长谈谈吧。”
在学校,还是要以职务为先,在这一点上,刘永四一直做的挺不错,带头遵守规则,很给张院长面子。
需要明白的是,北影成立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 1936年,刘永四出生于 1935年,比刘老师的岁数还小一岁。
要是大家都摆老资格的话,张院长是招架不住的,老前辈太多了,你一言我一语,工作还要不要开展了?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刘老师作为张院长的老师,带头遵守规则,其他人也就没有了话说。
当然这些并不改变师生情分,具体体现就是,刘老师要见院长的话,比其他人还是方便一些,带着蒋博就到了院长办公室。
第41章 辈分
“老师您怎么来了?”
张惠军有点诧异,师生之间为了避嫌,刘老师在学校的时候,其实很少来院长办公室,就算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回家谈,左右不过一个电话的事儿。
刘老师一指蒋博:“这不带你小师弟过来认认门,顺便有点事情跟你谈谈。”
在学校里,蒋博只是个普通学生,很少能需要跟院长打交道,所以跟张惠军见面,也都是在集体活动的时候,单独到办公室来,还是头一回。
“你好,小师弟。”
张会军也没啥架子,主动伸手跟蒋博握了握。
也确实,岁数上,地位上差异都有点大,他要是不先开口的话,蒋博还真不太好把握。
“师兄好。”
蒋博也不怯场,简单打了个招呼。
张惠军松开手招呼了蒋博一声:“坐吧,别客气。”
至于刘老师,不用招呼,已经坐下了。
招呼了蒋博之后,张惠军就走到柜子跟前,拿出茶叶,一边冲泡,一边说:“老师您得尝尝,别人刚送我的,上好的祁门红茶,天气比较冷,喝这个正合适。”
冬天确实比较适合喝红茶,比较养胃。
把茶都泡好之后,他才搬了把椅子,坐到了刘老师的对面,问:“老师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刘老师也不客气拿起本子和蒋博做的文件说:“不是我的问题,是你这位小师弟的问题,他想拍一部片子,本子和资金都到位了,内容我看了,难度不大。
所以就想着,是不是可以跟学校里的教学,相互结合一下。”
说着把手里的文件,递给了张惠军。
后者倒是接过来之后,倒没有着急看本子,而是打开了蒋博做的文案。
不是不关心本子,只是老师已经看过了,评价还不错,自然就不用着急了,后面有时间再慢慢看就是了。
倒是项目计划,才是他比较感兴趣的部分。
作为院长,把学校的教学水平往上提一提,才是最主要的工作任务。
张惠军一边打开文案,一边问:“师弟是准备怎么个结合法,简单说一说?”
可能是大家的习惯了,文字性的东西,和口头汇报双管齐下,比较方便提升效率。
蒋博也不怯场:“其实还是老师给提供的灵感,一开始的时候,筹备准备拍这部片子,考虑到内容和结构都相对简单成熟,就想着可以从学校里找一些学长进组帮帮忙,这样在成本和专业上都有优势。
后来老师考虑到可能给学校带来的影响,就稍微提点了一下,或许到时候剧组片场,可以变成教学现场。
反正这部片子,也是我公司主控,只要能够把握住拍摄周期和拍摄质量,给学校出出力,也是应该的。”
不要以为北影那么牛逼的学校,预算就有多充足,许多实践类的机会,还是得靠学生自己去跑,自己去找。
现在一个给学生实践的机会送上门来,张惠军高兴还来不及。
北影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给影视行业输送人才,各种类型的人才。
众所周知的表演系,导演系,和摄影系自不必再多说,其他还有文学系,简单粗暴点说,就是编剧,管理系培养的就是制片人,还有美术系,主业是服化道,但是很多都去拍广告去了。
一部完整的片子,可以把整个北影的院系,全都练过来一遍,机会殊为难得。
张惠军看完了策划文案,考虑了一下,点头答应:“你能想着学校是件好事,但是剧组有没有需要学校帮助的地方?”
问话很隐晦,换一般人还真听不出来。
不过幸好蒋博也不是一般人,很能明白单位的负责人,做事情时候的心态,首要的准则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跟学校合作,一些必要的审核条件,就是为了避免以后可能的麻烦。
蒋博也能理解,笑着保证道:“你放心吧师兄,剧本是我创作的,资金的来源,也全都在掌控之中,不会用学校的名义,做乱七八糟的事情。
实在不行的话,也不必非得学校出面,事情我私底下也能做,但是牵涉到课业和时间的问题,希望学校能给提供个方便。”
求上的中,求中的下。
一开始的时候,蒋博就没想过要占学校的便宜,大学生的市场价,本身就已经比校外剧组的价格低很多,能正常把班底组起来就行了。
账目该怎么结,就怎么结,费用该怎么算,就怎么算,以后大家混的还是同一个圈子,没必要为了省点钱,坏了自己的名声。
不熟悉没有过合作的人,名声很重要,换个说法,就是信任成本。
钱这玩意儿,蒋博已经够用了,正常操作就行。
张惠军倒没想到,自己这位小师弟还挺有想法,主动给台阶下,自然不能辜负美意,也就就坡下驴:“你先准备着,剧组有老师在,可以先组起来,回头学校开院务会的时候我提一下。”
意思就是,可以采用非正式形式帮忙,但是下文就不必了,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还挺顺利。
把文件收起来,张惠军重新落座,开始跟刘老师聊起来:“老师,您看是不是给一谋打个电话,让他过来监制一下,也为学校出出力,不能有什么好事儿,总惦记着隔壁学校。”
讨论到这儿,已经不是蒋博能插嘴的了,静静听着就好,要是真成了,也是个意外之喜。
刘老师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你给他打电话,就说我说的,让他回来一趟。
咱们也挺长时间没一块见个面了,等一谋到了,我把三坪也喊上,也算给你小师弟,补办个拜师宴。”
蒋博也没想到,跟自己还搭上关系了,师生的实质已经有了,把名分也补上的话,以后圈子里正经的身份,就是几位大佬的师弟了。
一下子辈分就上来了。
人还没毕业,但已经感觉到了,以后过年的时候,得准备红包了。
不然的话,真有人自认了晚辈,到时候拜年讨红包,掏不出来才真丢人……
第42章 选角
钱到位了,学校也点了头,剧组组建起来就很容易了,本身学校就是学这个干这个的,人才储备充足。
蒋博是新手,但是刘老师也当过导演,指导一下之后,执行起来就没大问题。
各个系的人肯定是用不完的,剧组只对入选的人提供外面剧组一样的待遇,对于没有入选的人,剧组也不拒绝,不过只能提供来回的通勤,以及伙食供应。
本来就是来学习的,不收学费就不错了。
到了现场,每个人能学多少,就看各自的天赋和努力了。
一周后,学校报告厅,演员面试。
《驴得水》的主要演员就那么几个,校长父女二人,三位老师,铜匠,以及特派员,总共七个人,两女五男。
当然还有那头驴……
所有的角色,都开放试镜,学校里的几位老师都在,教室不方便,干脆安排在了报告厅。
本来用李兵兵来演张一曼也不是不可以,穿上旗袍之后,也是风情万种。
但是碍于她的经纪合约,还在华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算了。
电影的主要角色,对于在校学生而言,还挺有吸引力,尤其还有学校,中影,国师,等身影,在后面背书,片子里的主要角色,无疑就是香饽饽。
所以除了在校的学生之外,刚毕业几年萌新也都惦记上了,纷纷回来试镜。
女一的年龄限制在三十岁以内,女二的岁数二十左右,比较小,基本上只能用在校生。
简历已经筛选过两轮了,不符合条件的,根本就接不到通知,即便如此,来现场面试的,也有小几十号人。
也就蒋博在圈子里,名声不显,知道背景的,也不会贸然打招呼,不然的话,还不知道会有多少麻烦。
为了公平公正公开,面试的阵容很强大,李兵兵和任权来的时候,都不知道该坐哪里,应该是史上最卑微的资方了。
出席面试的有,摄影系的刘永四教授,表演系的齐世龙教授,导演系的谢非教授,就这个阵容,不管放在什么时候,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就这么说吧,一块参加演员面试的张一谋,连个弟弟都算不上,就只是个晚辈。
不过三位老教授出席,主要是为了把关,对于剧组的正常运转,以及选角,并不会干预。
还没进报告厅门,李兵兵只是看到了里面一眼,就把蒋博拉到一边,小声问道:“里面那几位老人家,都是你请来的?”
蒋博摇摇头:“没有,姐,我哪有那么大面子。”
李兵兵拍了拍胸口:“吓死我了,还以为是你请来的,要是那样的话,以后姐姐我可就得抱你的大腿了。”
蒋博解释了一下:“我也是头一回拍戏,心里头没底,就回学校找老师帮着撑撑场子,然后就变成了这样。
你就放心进去,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请教,老师们都还挺好说话。”
说起来也是蒋博的锅,最近这段时间有点忙,再加上李兵兵也在剧组赶着把戏拍出来,每天打电话的时候,都是匆匆忙忙聊几句就挂了,信息根本没同步。
到底也是见过世面,李兵兵落落大方,走进报告厅,跟各位老师打招呼。
怎么说也是个一线花旦,大家都还认得,点点头回应了一下。
张一谋也主动聊了两句,心里却挺复杂,总的来说,还是挺羡慕蒋博这个小师弟,还在学校读书,就可以独立拍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