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搞事业,你竟然想跟我结婚 第38节

  机房的布置很朴素,唯一的点缀,可能也就是窗台上,摆放着的一盆绿萝,可能是刚浇灌过,愈发显得生机盎然。

  “你就一个人在这剪片子?”

  李兵兵把屋里也收拾了一下,坐在蒋博旁边的桌子上问道。

  “是的呀,先大概剪出来一版,后面调整就容易多了。”

  “你知道不知道,王总那边,要拿片子跟你争档期的事情?”

  “知道呀,你不用担心,山人自有妙计。”

  “对不起啊……”李兵兵情绪有点低沉:“这次是因为我的事情,才连累了你,实在不行,要不找中间人说和一下?”

  蒋博一拍屁股:“说什么呢?你是我的人,什么连累不连累的,以后不许这么想。

  至于华宜那边,还真是没完没了了,你帮我查下,最近那边有什么片子要上映?”

第59章 制片厂

  在男女关系里,身份认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带着另一半,去见朋友,见父母,都是认可身份的一种方式。

  不管李兵兵是怎么想,但是蒋博还是以为,既然她已经做了自己的女人,那以后就是自己人,没有经过官方认证,也不影响实质性的关系。

  李兵兵当然很感动,固然事业上,已经做得很成功了,但更关键的是,成功的喜悦,有没有人能跟她一块分享。

  万一遇到个什么问题,需要过个槛,是不是有人在身边,能够相互搀扶一把。

  女明星嫁人其实没那么容易。

  首先有一点需要明确,相识于微的情况除外,在一块的时候,事业不怎么好,后来相互扶持,发展起来的情况不算。

  结婚了,但是婚姻状况不稳定,很快就离婚的也不算。

  之所以说女明星嫁人很难,关键还是匹配的问题,看上一个人,不外乎有两种价值体现,要么是物质价值,要么是情绪价值。

  在物质上,对于相当一部分女明星而言,基本上都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该有的物质基础,差不多都已经齐备了。

  还能继续提供什么物质价值?

  是私人飞机,还是上市公司股份?

  有能力提供这些物质基础的男人,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况且也不一定,能看上女明星?

  抛开物质不谈,那么就是情绪价值了。

  蒋博温柔而又坚定的表态,恰好击中了李兵兵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作为家里的老大,从小到大,她在家里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想好,大让小。

  从来都没有人,真正的,打从心眼里,关注过她本人的情感需求。

  李兵兵先是低头,试图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没控制住,直接扑进了蒋博的怀里:“你还是第一个为我说这些话的人。”

  随即不觉泪两行,浸湿了蒋博的肩膀。

  蒋博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以后做事情,不要傻乎乎的,什么问题都自己担着,有我呢。”

  “嗯嗯……,前些天,我去见花姐了,她还想拉我过去。”

  “你是怎么考虑?”蒋博拍了拍大腿,让李兵兵坐下。

  “我觉得,还是算了吧。”

  “算了是对的,两次离开,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以后经纪公司,要是没有制作资源的话,恐怕很快就要没落了。”

  艺人经纪业务,一般也就是帮着安排商演,代言,以及争取影视剧资源什么的,还有就是跟各大媒体公司打交道。

  在互联网不发达之前,宣传渠道,只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里,凭借着这些资源的垄断,有些人在行业内就占据了优势地位。

  想要变现的话,就离不开中介平台,而艺人经纪,其实就是个中介。

  当然也有更加顶尖的经纪人,这些人可以帮着明星规划事业,他们倒是有可能能够在互联网的大潮冲击下活下来。

  每个行业的头部效应,聚集都非常明显,再小的行业体量,也足够养活一小撮人。

  李兵兵又问:“前段日子,你让我妹去香港,帮你注册公司,还找办公的地方,是准备用来做什么?”

  “哦,那是为了处理资金,以及开展业务做的准备工作。

  国内的制片业务,还会进一步放开,所以我之前才说,与其争资源,不如自己捧自己。”

  制片厂的存在,是有历史原因的,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好莱坞的几大厂牌,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等。

  当艺术发展成为产业之后,更加高效的运转方式,就会成行业的首选。

  所以制片厂制度,并不是哪个人发明的,而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电影制作与发行等,多方面不同的业务,相互交叉联合之后,产生的最有效,最优化的运作方式。

  具体表现为,行业内部的垂直整合。

  他们自己制作的电影,在他们自己旗下的电影院线中放映,并且通过批量订购的销售模式,分销给其他没有加盟关系的放映商。

  制片厂的高层,也会和一些他们信赖的制片人,进行联合制片,对一个电影项目进行开发,甄选角色和委任导演之前,制片人需要对剧本进行梳理,以及制作工艺确定。

  一系列的前期工作,都有吃紧的预算和日程安排加以限制。

  导致的最终结果,其实就是影视行业的工业化流程改造,以及制片人中心制的形成。

  “你说得很对。”李兵兵很信服。

  自从在北影见识过了蒋博拍片子的阵仗之后,莫名就有了很多的信心。

  “接下来,你是怎么打算的?”

  “等这部片子剪完了,我想办法先把资金问题解决了,到时候看看,能不能把我那位老师兄给请过来,听说他那边最近也不太平。”

  “你说的导演?”李兵兵还是头一回听说比较确切的信儿。

  别说是李兵兵了,圈子里其他人也一样。

  关于二张之间的关系和矛盾,风言风语一直都没停歇过。

  张一谋和张卫平相识是在 1990年,那时候老谋子的女朋友,还是巩利,名副其实的那种情侣。

  那时候张卫平刚从国企的小职工,摇身一变变成了房地产富豪。

  给他们之间前线搭桥的,就是巩利和张卫平的老婆,后者是前者的影迷。

  不过那个时候,两人也只是认识而已,从性格方面来说的话,可以说是迥然不同。

  老谋子是个社恐,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吃喝玩乐,而张卫平是个生意人,热情好客,走南闯北,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所以在最初的那个阶段,两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间并不多,但也保持着联系。

  情况发生变化,是在1996年,拍摄电影《有话好好说》的时候,投资方撤资,让老谋子很是发愁,没有了资金,电影眼瞅着只能搁浅。

  中间也找过其他投资人,不过都没能谈成,最后还是张卫平提议:“要不我给你投吧。”

  眼看着投资款又着落了,老谋子却提醒张卫平,电影投资有风险,而且风险很高。

  张卫平却没有放在心上,权当是帮朋友忙了,于是在 1996年,二张正式成为搭档,为了《有话好好说》这个电影,张卫平暂停了两个项目,投资了 2600万。

  (未完待续……)

第60章 二张

  最终电影上映,那句“安红,我想你”,也火遍了大江南北。

  插一句。

  《有话好好说》是老谋子难得执导的一部都市荒诞喜剧电影,根据述评的小说《晚报新闻》改编,同时述评也担任本部电影的编剧。

  只说述评这个名字,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是再往后数一数作品,就会发现,原来还是个人才。

  姜闻后来的作品,从《鬼子来了》到《太阳照常升起》,还有《让子弹飞》,以及《一步之遥》都是这位编剧的作品。

  2010年的时候,还凭借《让子弹飞》拿了金像奖最佳编剧,当然这跟英皇杨受成的投资,也肯定脱不开关系。

  说回《有话好好说》,演员的阵容也很强大,姜闻,李宝田,还有瞿颍主演,葛尤,赵苯山,杜旭东,李雪建等一大堆知名演员客串。

  杜旭东就是新三国的庞统,都不用演,看起来就像是个坏人,不过他闺女长得还行,也是个演员,不知道是媳妇儿漂亮,还是基因变异了。

  其中张一谋本人,也在片子里客串了一把。

  95年,张一谋和巩利分手了,97年这部片子中法两国同步上映,同时也是戛纳的展映片,是年巩利正好是戛纳电影节的评委,就是不知道老情人见面,是分外眼热还是分外眼红……

  不过作为生意来看的话,《有话好好说》这部片子,张卫平的运作并不成功,上映之后,他做了个糊涂事儿。

  把电影的海外版权,以 800万卖给了一家公司,而那家公司,一转手就卖到了 4600万,最后结算完成之后,张卫平还亏了 1800万。

  张一谋心生愧疚,但张卫平却是在心中,生出了一个新想法,进军电影市场。

  从此也开始了二张十余年的合作里程。

  合作时间长了,朋友就很难相处了,尤其二人还有着决定性的分歧,那就是对金钱的看法不一样。

  在张卫平看来,高票房就意味着一切,为了拉高票房,他也开始逐渐越过边界,开始插手选角。

  《满城尽带黄金甲》在一开始的时候,拟定的是经历了半年选拔,拼到了最后的黄宣。

  后来让周杰仑出演,则是完全出于张卫平的坚持,为了配合周杰仑,小王子的年龄,也从 19岁改成了 14岁。

  不仅如此,根据张卫平的意思,剧本又增加了刘晔和巩利出格的戏码。

  电影上映之后之后,票房将近 3个亿,张卫平成了最会赚钱的制片人和老板,但是张一谋却成了“无良导演”,落差就很大。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成功,让张卫平在路径依赖的主导下,又一次对张一谋的创作,和专业毫无干系的“干涉”。

  《三枪拍案惊奇》是张一谋很看重的片子,原本走的就是悬疑路线,被张卫平硬生生加入了赵家班,结果就是给整成了“四不像”的喜剧片子。

  以至于张一谋在后来的采访中,张一谋本人,都直言快语的说道:“张卫平想赚钱,用小沈阳炒作,东拼西凑出了这个剧本。”

  说白了,就是赚快钱,砸口碑。

  按照原本的进程,二张关系的破裂,还得等《金陵十三钗》之后,不过蒋博已经等不了那么久,而且也不乐意看到,那么好的题材,被一个浑身铜臭味的投机商人给玷污了。

  是时候给两人之间的矛盾加把火了,把老谋子挖过来,真正的艺术大才,没必要陷在泥潭里,为了几个铜板,委屈了自己。

  做点对社会,对民族有意义的事情,不比什么都强?

  扯回来。

  蒋博对于李兵兵的惊讶,并没有感到任何的意外,多少年了,有多少人打过老谋子的主意,但是都没有成功,主要还是老谋子这个人念旧情。

  而蒋博最不缺的,恰恰就是这么个旧情,和老师,和北影——老谋子的母校,比起来,张卫平连个屁都算不上。

  “对的。”蒋博肯定了李兵兵的猜想:“听说新画面那边,张卫平越来越放肆了,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把我那位师兄争取过来。”

  有这个可能性,李兵兵情绪稍微有点激动:“要不把我的工作室,也并到你的公司里去吧,这样的话,展现出来的实力,也更有说服力一些。”

  其实也难怪,老谋子的号召力很强,不是蒋博这种,身上带着背景的号召力,而是实打实,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自身实力的号召力。

  拍电影,老谋子拿了多少奖?

  拍老谋子的电影,有多少演员拿了奖?

  只要简单想想这个问题,就能明白,导演这两个字,对于演员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87年,《红高粱》,老谋子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就拿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92年,《秋菊打官司》,就让巩利拿了威尼斯影后。

首节 上一节 38/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