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搞事业,你竟然想跟我结婚 第82节

  老陈还比较矜持,拽了句文:“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

  亚运村附近的一家私房菜。

  这家私房菜,一晚上只有一桌,都是提前预定。

  也不知道王忠磊是怎么搞定的老板,硬生生加了一桌。

  包厢里气氛有点诡异,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125章 闺门旦

  之所以会这样,还是钱闹的。

  饭桌上只有六个大老爷们,等老板上菜,也是闲的无聊。

  王忠磊就有点嘴欠主动问道:“蒋导接下来是有什么要紧事,能不能简单透露一点,我也好早做准备。”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却来投。

  蒋博似笑非笑,端起杯子,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了下去说道:“其实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是想拿一部分票房出来,做个基金,支持一下母校的教育事业。”

  话说的挺轻巧的,蒋博也真没有装逼的意思,但耐不住就有人问,不说还不行。

  王忠磊听了这话,瞬间就有种,想要打他自己嘴的感觉!

  我让你多嘴!

  我让你多嘴!

  王忠军人已经麻了,看向王忠磊的视线,已经几近实质化,眼瞅着就要刀人了!

  心里也忍不住吐槽,非得多这个嘴干嘛!

  不知道多说闲话多吃屁吗!

  老陈对蒋博的提法,比张惠军还感兴趣,连忙追问:“你准备具体怎么操作?”

  “在我看来,学院派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许多理论不能说是错的,但绝对已经过时了。让大多数的学生,还继续学习这些过时的陈旧的知识,还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我想提供点资金,支持一下在校生,多搞一搞实践。尤其咱们学校的所有学科,今后都要面临实践和市场的检验。”

  在座的,除了王家兄弟,都是专业出身,深知知识陈旧,以及缺乏实践的弊端。

  都说九十年代之前的大学生值钱,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单论知识水平的话,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跟现在的大学生比起来,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水平线。

  之所以出现那个时候,大学生能力更强,水平更高的论调。

  主要还是因为供需结构的缘故。

  老陈和张惠军,都是恢复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要知道,之前可是停了十一年。

  厚积薄发,能在这十一年积累下的人群里脱颖而出,确实要有几把刷子。

  以前的科举,也得三年一考。

  还有就是,大规模扩招之前,大学教育走的是精英教育路线。

  就那么些个学校,每年就招那么点学生。

  大部分都是中专之后,就直接进厂工作了。

  能读到大学的,都是凤毛麟角。

  人数上根本就不够用,能特么的不是精英吗?

  所以根本就不是人的问题,选择大于努力,选错了赛道,N多人都在这条赛道上卷,绝大多数人就只能成为炮灰。

  扯回来。

  老陈对蒋博提法很感慨:“电影行业的发展,确实日新月异,连我都有点跟不上节奏了。有时候搞创作,明明感觉各方面都挺好的,但是票房上,就是不尽如人意。”

  也不怪老陈苦恼。

  当年《无极》那件事情,闹得还挺大的,让老陈在心里耿耿于怀了很多年。

  “一个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

  这是老陈还在柏林的时候,接受记者采访时候说的。

  确实是把老艺术家给逼急了。

  蒋博想了想,也没留啥情面:“陈导,其实是您搞错了方向。大众平时受到的教育就挺多了,在家被家长教育,在单位还要被领导和同事教育,在外面还要被社会教育。

  教育意义已经太多了,大众看电影,说白了就是图一个乐子,放松一下。要想票房高的话,还是要投其所好,我想这一点,王董和王总,都有发言权。”

  许多人不明白,做生意和做产品,其实是两码事。

  做生意讲究的成本核算,如何让消费者买单。

  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好利润率,以及投资周期的管理。

  而站在做产品的角度,则更多考量的是性能以及外观,甚至更有追求的话,要引领一下大众审美和大众习惯。

  到目前为止,能把这两样,结合挺好的,只有乔布斯做到了。

  而且,苹果也经历了前期的市场失败。

  审美在线,产品力不行。

  好在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竞争对手,所以才能活下来。

  王忠磊插言道:“确实如蒋导说说,我们在决定投还是不投一个片子的时候,都要提前分析一下,成本以及可能产生的票房是什么比例,最起码,要尽量保证不亏。”

  蒋博补充道:“要我说,就是太贪心造成的。要艺术,就干脆艺术到底,不要想票房的事儿。多拿个奖,成本就回来了。

  要是想票房,就仔细研究一下,主流的观众,究竟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

  眼瞅着话题又要跑偏,张惠军出言拉了回来:“咱们还是先谈谈钱的事儿。

  你的方案我看了,确实挺不错,就是 IP运作那块,我没有看太明白。”

  蒋博解释道:“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知识产权。

  首先基金肯定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会通过先期选拔的方式,来确定扶持投资的目标。

  等本子和片子都做出来之后,就可以根据效果来进行价值评估。

  选出来合适的内容,就可以进行 IP运作,包括不仅限于拍成长片上映,或者版权出售等等。

  要是运作成功的话,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基金的投资,以成本为上限即可,相当于是某种程度上的天使投资。”

  蒋博在方案里,还是提出了版权要求,不过不是全版权,而是跟原作者共享的模式。

  想拿钱,就得付出代价。

  不是蒋博想要占便宜,而是没什么代价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不会太上心。

  相较于某些执行环节,韩三坪的关注点,在另一个角度:“一千万的话,够吗?要不我看看,能不能从集团批点预算。”

  这下子,王忠军更坐不住了。

  两家都出钱了,华宜作为第三家,总要表个态。

  “蒋导,基金到底是个什么章程,要是方便的话,华宜也愿意每年出一笔钱。”

  蒋博直接摆摆手拒绝了:“目前来说,钱不是问题。”

  韩三坪追问:“那什么是问题?”

  “学校的实践资源不足,也没有充足的能力,来协调那么多的实践,所以可能需要集团的帮助。”

  ……

  蒋博这边,讨论的热火朝天。

  李少虹那边,到公司之后,沉思良久,还是拿起电话拨了出去:“李心那边拍摄结束了吗?”

第126章 赚钱的法子!

  李心是李少虹一手挖掘出来的新人。

  零八年那会,还在戏校上学,被李少虹在机缘巧合之下看中,出演了薛宝钗。

  本来李少虹应该还在剧组,但是荣欣达出了问题,肯定没办法安心拍戏,索性就回来了。

  接电话的是李心的执行经纪张晶。

  “导演,李心还有三天的戏份。”

  李少虹沉吟了一下,说:“暂时把手头上的戏放一下,今晚你带她回来一趟,明天早上我要在公司见她。”

  挂了电话之后,李少虹来到李晓婉办公室,看见后者十分丧气,双目无神靠在沙发上,走过去坐在旁边,拍了拍李晓婉的肩膀说:“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

  李晓婉醒了醒神,满脸苦笑说:“还能怎么办,脸皮都被人揭干净了,正准备安排庭外和解,赶紧把合约解了,以后离这个灾星远点。”

  没错,在李晓婉的眼里,杨密也好,蒋博也罢,都已经成了灾星。

  李少虹不知可否,接着问:“那公司的其他艺人怎么办?聚变那边,当初可是把公司的艺人,从上到下全都联系了一遍。”

  李晓婉揉了揉美貌,看起来十分苦恼:“我也很头疼这个问题,要是都解约的话,公司还怎么继续开下去?”

  “要留人就得提高待遇,降低分成。”

  “短时间内或许能够维持住,但是长期来看,对公司还是很不利,根本留不住人。”

  艺人和经纪公司,从来都是双向选择。

  是东风压到西风,还是西风压到东风,这对矛盾一直都不曾消失。

  以往都是公司强势。

  为了保住某个艺人,也不是没妥协过,但那都是主动作为的结果。

  像这一次,因为外力的介入,攻守之势易位,是李晓婉最难接受的。

  一次退让,公司还能接受。

  但照葫芦画瓢,多来几次的话,荣欣达还不得关门大吉。

  “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李晓婉终于想起了眼前这位老搭档了。

  也不怪,两人一开始就有分工,根据专业特长来的。

  李少虹建议道:“既然咱们已经打不过聚变,那不如趁着手里还有本钱,尝试一下合作。”

  荣欣达的优势是什么?

  具体来说,就是采用亲情捆绑式的经济模式,即通过发现、栽培并训练艺人,通过自家影视作品来主推艺人这套模式。

  典型的案例,就是《橘子红了》、《大明宫词》等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把周讯推入了大众视野。

  包括杨密在内,以及后来红楼剧组里的李心和蒋梦洁,也都有类似的经历。

首节 上一节 82/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