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豪生活从家庭自卫开始! 第171节

  “各取所需而已,白川老师。”

  对方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说感谢了,龙川彻淡淡笑了笑。

  他是为了在文坛地位更进一步才写了《俳句大要》《与歌人书》,白川毅人的语气太过崇敬他有些受不了了。

  “从俳圣松尾芭蕉后,短歌短诗匠气越来越浓,太过追求“不易”之说,写出来的东西大多乏味,远不如”

  老人看着满山遍野的诗俳有些满意。

  “远不如现在如此鲜明啊。”

  一路往高处走的路途平坦,龙川彻笑了笑。

  ““不易”之说为蕉风核心,也是‘不易’之说把俳句带入正统文学领域的。”

  松尾芭蕉的俳句追求“风雅之诚”。

  其中核心倡导是“不易”与“流行”。

  ‘不易’之说指俳句必须书写内心,观照世界,讲究风雅,不能在嬉笑中混日子,而且这点要在往后之中始终不变。

  松尾芭蕉就是用这点将俳句从原来的‘文人消遣’带到现在的正统文学,也是这点将俳句定死了创作形式,导致以后大家只能在字句上下功夫,写出的俳句越来越刻板,也越来越追求风雅。

  风雅没什么不好的,但是在定式里却越来越难写出东西。

  “你们文人变化这么快?”

  松尾芭蕉几乎成圣,龙川彻弄了个写生法出来大家就前呼后拥的跑来写新俳句,一旁的武田真妃好奇问道。

  “不是我们变化快。”

  女人几乎要把喜新厌旧这几个字写在脸上,白川毅人笑着解释。

  ““风雅之诚”倡导“不易”与“流行”,我们之前太过追求“不易”其实是走了岔路了。”

  这些古文脉络听的人头疼,武田真妃揉了揉太阳穴望向龙川彻。

  ‘解释给我听。’

  女人脸上露出这种表情,龙川彻古怪蹙眉。

  “这是文人聚会,可不是在你讲谈社。”

  龙川彻的意思很明显,在公司你是前辈,在这里你耍这套可不好使。

  “呵。”

  常务大人冷笑,看得人阴恻恻的。

  “所谓“不易”,就是指“风雅之诚”为俳句始终不变之追求,俳人应以“风雅”为创作的最高理想。

  所谓“流行”,是流动变化的意思与中国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说相类,指俳句风雅的表现形态可能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明确提出为追求“风雅之诚”的文学理想应该掌握丰富多变的艺术手法。”

  “写生法破除‘不易’但是沿袭‘流行’,所以大家的认可度较高。”

  龙川彻嘴皮子打架的快速秃噜几句。

  这女人又聪明,心又黑,龙川彻被她盯的有些发毛。

  虽然还是听不懂,但是龙川彻的态度让她满意,女人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到了山顶,发现小尾一郎那帮人已经开始了。

  所谓诗会就是互相写诗借阅观摩,江户时代尤其盛行,甚至还衍生出会席料理这种专供俳人聚会的餐饮。

  “来,龙川,来看看我的俳诗写的怎么样。”

  因为龙川彻前面的恭敬,小尾一郎现在对他相当傲气,背着手站在山顶看到他来就冲他招手。

  龙川彻认识獭祭屋主很多人都知道,因为那声‘一声孤月下,啼血不堪闻。’最早就是他说出来的,但是他本人从未写过俳句俳诗,小尾一郎今天愿意带他进来也带着指点炫耀的意思。

  毕竟写生法出来后,他的俳句写的是公认的不错。

  从高尾山的山顶往下望去,群山连绵,云层起伏,碧空如洗,春意正浓。

  小尾一郎在山顶的诗签上写:

  [民の春同胞三千九百萬]

  [一年は正月に一生は今に在り]

  如果以传统的‘风雅之诚’创作理念来说无疑是偏于打油诗,不得严肃,风雅的创作风格,但是写生法重写实,里面也结合时代用春联式的排列写出了春景朝气。

  “还不错啊。”

  龙川彻点点头,小尾一郎这个人小说慢慢写的不行,新俳句的出现倒是给了他一些生机。

  像他这类人不少,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总是会有一批其他路走不通的人受益。

  龙川彻这句‘还不错’倒是说的真心实意,不过小尾一郎.

  “过奖过奖。”

  小尾一郎捏着诗文看周围的人都有些佩服面带微笑,他转头看向龙川彻。

  “对了。”

  好像才想起来似得,小尾一郎背着手。

  “龙川你说我文路已断,写不出好的作品。”

  中年人摇头晃脑,他还记得讲谈社里对方说他文学路断,说他已经很难再称呼为一个文人了。

  “不过我的诗写的还可以。”

  小尾一郎拍拍对方肩膀。

  “今天是诗会,你叫我一句小尾老师”

  “不过分吧?”

第202章 :啼血子规

  龙川彻一直看不起自己,小尾一郎知道。

  被他撞见说他不好不恼,当面挑衅他视而不见。

  这个年轻人看自己的时候时常轻蔑,称呼自己用的也都是‘审查’‘小尾审查’这种名头。

  不当自己是前辈,甚至不当自己是文人。

  小尾太郎现在的表情就是说文学一途不光有小说,有《雪国》。

  俳句作为纯文学领域的一颗明珠需要的功底造诣你这样的年轻人把握不住。

  “其实我并不太懂。”

  小尾一郎拍着龙川彻的肩膀笑意凛然,老师这个称呼是自觉双方差距过高才会用的。

  龙川彻夹起桌子上的诗签看了看,两指宽,上面的字迹是小楷有‘幕末三笔’,卷菱湖书《千字文》的风格。

  小尾一郎字写的不错,文学功底也还行,龙川彻不明白对方好像一直挺讨厌自己的。

  “你不明白?”

  诗会诗会,来的人大多都是要写诗的。

  本来写的好差未必要紧,但是今天被誉为对‘写生法’有独到见解的小尾一郎好像不会放过龙川彻。

  小尾一郎在这种破开‘不易’之说的俳句出来后就表现出极高的见解,纳新入古,会把火车,编辑部等等现代化的东西写进诗俳里。

  汽車道に低く雁飛ぶ月夜哉

  一人居る編輯局や五月雨

  葡萄酒の蜂の広告や一頁

  写的很有新意也很有亮点,但是对方好像一直针对自己。

  没见面的时候就说他不配入座评委席,见面了也是暗戳戳想要高他一头。

  联合旁人孤立,抓到瑕疵放大。

  看到龙川彻停职了才算开心。

  “因为老树已死,新芽刚抽。”

  小尾一郎攥着龙川彻的手腕,站在观景台一旁的桌子边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很好的朋友。

  “你是青年才俊又怎么样?你能写小说,俳句你还能.”

  就是有那么一批人,秉持着严格的前后辈观念,打压新人比自己去透力研究还起劲,因为他们觉得压着那些有名头的年轻人能提高自己的圈子地位。

  龙川彻风头正盛又如何,在某些方面还不是要尊称我一声老师?

  小尾一郎这么想的时候,龙川彻拿起一片诗签,在上面写下:

  (十二層楼五層あたりに夏の不二)

  字体轻快,以行书的方式书写,漆黑的墨迹在微黄的书签上如同墨龙,一旁的白川毅人愣了愣,把诗签拿了过来。

  “这个诗文?”

  白川毅人拿起龙川彻的,又拿起旁边小尾一郎的。

  “写的.”

  “无耻!”

  小尾一郎气的脸色通红。

  将现代景物加入到诗俳,写生法出来他是第一个做的。

  比如铁路,比如编辑部,上次在讲谈社他还巧妙的运用了复制的概念。

  但是现在龙川彻在诗里面也加入了这种‘新景。’

  五层十二高的大楼,龙川彻写出了摩天接踵的感觉。

  虽然写的很好,但是小尾一郎看来这是防制,是抄袭,是..

  “无耻!”

  小尾一郎气不过,又骂了一句。

  “别吵。”

  白川毅人瞪了小尾一郎一眼,龙川彻这首俳诗看起来跟小尾一郎的相近但其实表现的东西完全不同。

  小尾一郎的俳诗现代化的景物众多,龙川彻这句诗俳里虽然也有‘新景’,但是

  “不二峰啊,没记错的话龙川是山梨县人?”

  站在高尾山的山顶,今日天气晴朗。

  向南部眺望是一点碧蓝的湘南海岸,侧移一点是繁华的东京都,靠西边一点则可以看到群山环绕的富士山。

  “古来短歌、俳句中屡现的名胜,歌枕。”

  龙川彻放下笔墨拍了拍小尾一郎的肩膀。

  “新景虽好,旧物不要完全忘却。”

首节 上一节 171/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