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158节

  说起来挺不好意思,他们这些人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两次,到头来还得让一个年轻人来照顾。

  “行了,既然来了就别想那么多。虎子,你把他们安顿好,给罗工他们两口子安排一间屋,老高和吴老住一间屋,其他人你看着安排。”

  这会儿也不是深谈的时机,方唯呆了一会就去看了一下另外的人。

  他没别的要求,只要求从即日起,来的人都必须下队干活,具体怎么分配稍后再说。

  二队不养闲人,或者贡献你的聪明才智,或者贡献你的体力汗水,总之都得干点啥。

  晚上。

  方唯在屋里取出来了给盘莲花娘俩买的一些小东西,东西都不贵,但盘莲花确很喜欢。

  “大哥说要给斌斌做一辆小推车,到时候可以推着他在外面走。”

  听到盘莲花的话,方唯的脑海里马上就想到了曾经见过的“婴儿车”。

  不过现在没那么好的条件,做一辆婴儿车只能是全木制的,聊胜于无吧。

  “孩子满月怎么搞?我的意思是把亲戚喊过来吃顿饭,你说呢?”

  孩子要满月了,现在不方便大操大办,方唯就想着请二姐一家过来热闹一下。

  阿公和王竹韵在这里,自己人关上门庆祝一下就行。

  “这样最好,现在少出风头,就这么定。”

  盘莲花点点头,她知道吴茂盛那些人又回来了,更加能体会低调的重要性。

  于是方唯稍微筹备了一下,到了斌斌满月的日子,大哥一家、二姐一家,还有就是阿公、王竹韵、关老爷子、孙道人,坐在一起吃了顿饭。

  其他人都没来,连郑虎他们都没喊。

  忙完了这件事,队里便迎来了插秧的时刻。虽然有插秧机,但人力也必不可少。

  包括下放到二队劳动的8个人,全部参与了这项工作。年纪大身体不好的人,可以干一些轻活,不动手肯定不行。

  没见方唯都下田踩了两脚泥,别人还有啥脸面搞特殊?

  “吴老,你以后就跟着育种小组劳动。老高,你还是去【育林区】,罗工和温工去【禽舍】,剩下的人,两个去堆肥场,两个去副业组。”

  说实话,这些人干农活都不行,方唯就把他们分到了几个地方,也算是很照顾了。

第160章 林下经济,探寻“老虎嘴”

  中午。

  大家都到队部门前集中,插秧这几天管饭,所有人都可以来吃大锅饭。

  早上是红薯粥、白面馒头外加炒制的咸菜,咸菜里有一丁点的腊肉,吃起来香辣可口。

  午餐不知道吃什么,大家都很期待。

  “不得了,中午居然有牛肉吃。”

  大家还没走到跟前,就闻到了浓郁的牛肉香气。

  牛肉在当地比较少,队里养了一些水牛是用来耕地的。虽然现在有了拖拉机,但也舍不得杀牛吃肉。

  “今天大家都有口福了哦,队里有一头牛前两天摔断了腿,治不好了,只好杀了吃肉。”

  郑虎随后笑眯眯的解释了牛肉的来源,大部分社员都没关心过牛棚那边的事情,这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中午就一道菜,【土豆烧牛肉】,量大管饱,配上白米饭,大家吃的那叫一个香甜。

  吃完饭继续干活,几天的功夫就完成了插秧工作。

  方唯对NG-032不育株寄予厚望,这一季一边培育不育系,同时还会进行与恢复系水稻的杂交实验。

  恢复系目前采用了五个样本,除了【贡米】之外,还有几个从外地得到的稻种。

  方唯是希望采用【贡米】,因为这样培育出来的稻子的口感最佳。

  当然,最终还是要进行综合判断,包括产量、抗性、颗粒饱满度、口感,不能单从某一方面来做决定。

  目前由于产量的提升,全县基本上都能足额供应次一级稻种。

  像【南光一号】、【农垦58】都可以多种植三代,杂交水稻都可以多种植一代。

  实际上目前的稻种供应不算紧张,甚至还有部分稻种流向了外县。

  下塘大队12个生产队,除了方唯他们这个队,其他的队等于是专业生产次一级稻种的。

  次一级稻种的销量也很好,与二队出产的稻种相比,产量大约只有5%的下降。

  而换购价格比较低廉,同样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有些生产队甚至自己留种,一直种植到次二代、次三代才会购买的新的水稻种子。

  当然,杂交水稻不在此列,次一级稻种种植过后就不能再留种。

  插秧结束之后的第二周,阿公和王竹韵返回了瑶寨。

  方唯清早起来就去山上砍柴,回来后看到盘莲花用吊兜把孩子背在背后,在院子里喂鸡。

  “莲花,你把孩子放在小推车里也行啊,背着斌斌干活多累。”

  方唯进了院子把身上的柴放下来,然后笑着和盘莲花说了一句。

  “他不肯哦,放下去就哭,还不如背着呢。三哥,水缸里没水了,你去挑几桶水回来呗。”

  有了孩子之后,生活中仿佛就剩下了各种的琐事。

  方唯倒不在意,他随即又去挑水,直到水缸装满才进屋吃早饭。

  早饭是盘莲花做的,吃完饭她还要去洗尿布,总之有忙不完的事情。而且这些琐事她从不让方唯动手,男人有男人的工作嘛。

  方唯随后去了自留地,看到大哥正在坡地这边忙活。

  这一季,两人种了花黄豆。在没有更好的经济作物可种的情况下,花生和黄豆就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先种什么后种什么倒不打紧,田地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地里也埋了绿肥肥地,土地的肥力根本不用担心。

  “老三,地里已经浇过水,你去忙你的,这边不用你。”

  “那行,我去菜地看看。”

  方唯也不和大哥争,随即去了菜地。

  菜地也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经过这么些年的培育,家里的蔬菜种子都存了几十上百种。

  这些种子全都是优质高产的品种,种出来的菜品质好、产量高,非常好吃。

  在方唯的记忆里,前世在超市买的很多蔬菜,看起来很漂亮但味道一点都不好,菜没有菜味。

  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农村用的都是老种子,可能产量差一点,抗性也不是那么高,但种出来的菜,味道绝对没问题。

  方家有好的蔬菜种子这事儿,根本瞒不住,经常有社员找方平和田桂花来要种子。

  没什么交易不交易的,人家要了就给,反正都要的不多。

  人家拿了种子,回头会送来一点鸡蛋、一小包干笋啥的,这其实还是人情往来的事情。

  方唯在自留地里忙活了一阵,然后才去了队里。

  生产队也没有坐班的说法,反正有事能找到人就行。除了插秧、割禾等,他一般也不参加劳动。

  队长是可以全脱产的,副队长就没这个待遇。

  “三哥,报纸给你送来了,你看完记得给我,晚上学习要用。”

  他刚进办公室坐下,郑虎就凑了过来。

  他现在每天要组织社员们学习,慢慢的也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不过他可不敢抢先,必须等方唯看完了他才拿走。

  “你整天惦记报纸干什么?你等会跟我去山上转一转,我有些事想和说说。”

  方唯不禁乐了,坐下来看了看当天的新闻,然后就把报纸扔给了郑虎。

  郑虎把报纸收好,便跟着对方去了【育林区】。

  “三哥,今年培育这么些乱七八糟的树苗做什么?我知道楠木值钱,可这玩意长得慢,就算成材了卖给谁去?”

  郑虎不是没有见识的人,读过书、跟吴茂盛学习过农业方面的知识,跟高青山学习过林业方面的知识,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育林区】正在培育的树苗,其中就有“金丝楠木”。

  山里的楠木并不少,但金丝楠木就不多见了。楠木和金丝楠同属于楠木科,但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无妨,咱们培育的树苗还是楠木多、金丝楠少。我寻思,金丝楠都快绝种了,咱们多培育一些出来也算一件功德。”

  楠木同样是珍贵的树木,但比起金丝楠就差远了。

  方唯家里的家具,比如像木箱、衣柜、橱柜等,就是用楠木打造的。用这种木材打造的家具,有一股特殊的芳香,经久耐用。

  金丝楠是他在大山深处发现的,那里有一小片野生林,树龄起码有好几十年。

  楠木和红豆杉都可采用播种、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育苗工作倒是不复杂。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来到了板栗树林。

  “三哥,你想和我说什么?”

  “我有个计划,咱们可以尝试发展林下经济。比如在树林里种植中药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收购站常年都收各种药材,但前提是要有一定的量。

  野生草药固然很好,但产量少、品种不固定,很难形成规模效益。要想成为队里的一项副业,就必须采用人工种植或者林下种植。

  队里的水田加旱田一共才570亩,根本不够用,反而是林地面积很大,利用率极低。

  所以,发展经济林、林下经济,是个不错的方向。

  “林下种植药材能行吗?还有,三哥,你知道具体种哪些品种不?”

  “山里的药材多的是,现成的药材种子也很容易买到。这样,你抽空去收购站转转,问问人家,什么药材的价值高、收购量大,咱们就种什么。”

  对于方唯来说,不存在种植技术的门槛,无论种什么都能活而且一定会长得好。

  他找郑虎就是为了通个气,没有指望对方能提供什么帮助。

  方唯都想好了,鉴于队里的人手有限,所以林下种植不搞精耕细作那一套,种子播下去育苗,然后进行移栽就任其自然生长。

  对别人来说这就是靠天吃饭,但对于他来说,药材的品质和产量还是有保障的。

  在各种属性的加持之下,林下种植的药材不见得比野生药材的效果差。

  “三哥,很多药材的生长年限可不短,咱们就当是存钱了,各种药材都种一些,等若干年后再收获。”

  郑虎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种药材又不是萝卜,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效益。

  既然这样,就别考虑那么多了,有什么种什么,种下去就完事。

  这一点他倒和方唯想的差不多,还是那句话,任其自然生长。

  两人达成了一致意见,种子可以去山里找一部分,再购买一部分,品种不就丰富了吗?

  不过,这事也急不来,就和植树造林一样,非一朝一夕之功。

  随后郑虎去安排,在育苗区划出来一片地专门培育草药苗,然后再移栽到树林里。

  方唯宣布了封山育林的措施,第一,不准到林区砍柴。第二,不准到林区放养鸡鸭和牲畜。第三,不准到林区采药。

首节 上一节 158/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