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琳琳,你是打算让我吃成大胖子啊?”
方唯抬头看了一眼对方,笑着开了一句玩笑。
他只要不是绷着脸的时候,看起来还是很有亲和力的。
“那不能,支书你多吃点,你比别人都辛苦。”
楚琳琳嫣然一笑,便端着菜盆继续在周围转悠。
谁要是不够菜吃,她会给对方添一点菜,数量连之前给方唯的四分之一都没不到。
有些人就是这么偏心。
下午再接再厉,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三个生产队的水稻收购。
第二天大部队就要转战其他的生产队,农机队还要继续帮助收割完的水稻脱粒。
等以后随着农机的不断添置,能保证么每一个生产队都有一到两台脱粒机。
方唯今天没有参与集体劳动,而是一大早就去了瑶寨。
瑶寨也开始了收割工作,不过寨子不通电也没有多少农机,主要还是靠人力进行收割。
“三哥,新品种的稻种不一般啊,稻子的颗粒浑圆、颗颗饱满,产量一定不会低。”
王松林浑身上下充满了喜悦,不育系的培育很成功,县育种基地来人看过了,人家非常满意。
还有100亩梯田种植了【农优58】杂交水稻,这是一种全新的粳稻杂交稻,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方唯很有经验,他判断亩产大概在700斤到800斤左右,没有令他失望。
“松林,你先忙,我去那边看看。”
方唯随后又去了那10亩稻田看了一下,田里种植的是【YX-032】稻种,目测亩产应该过千了。
毕竟一队的试验田种植过这种稻种,亩产都突破了800斤,现在有了属性的加成,产量不大幅提高也说不过去。
“现在可以收割了。”
方唯喊人过来进行收割,人多就是快,几个小时都把10亩地收割完毕。
然后脱粒晾晒,单独存放。不过他没有称重,这个数量基本上能估算出来,10亩地的收获大概在11000斤到12000斤之间。
也就是说苗产比【南光二号】稻种还要高。
按照1比10的换购比例,10亩职田的产出大概在1.3万元到1.4万元之间。
说多吧,上万块钱在这年月确实不少,毕竟现在还没有“万元户”的提法。
其实考虑到头人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开销,这些钱还真不算什么。
外县的客户比预期来的早,100亩试验田产出了79500斤的【农优58】稻种,平均亩产达到了795斤。
而且【农优58】还没有到产量极限,下一季绝对能突破亩产800斤,这让客户感到十分的惊喜。
“粳稻杂交水稻和籼稻杂交水稻不一样,培育的成本高、产量低,而且口感更好。
这一季可以按照1比10的比例进行换购,但等到稻种定型之后,这个比例至少要提高到1比12,或者你们全部拿粳稻来换。”
方唯直接和客户谈了价格的问题,有些事情现在不讲清楚,以后难免会发生矛盾。
如果是传统的品种,粳稻的产量不见得比籼稻低。但杂交水稻不一样,粳稻杂交水稻很难培育成功,而且成本较高。
现在市面上的粳稻比籼稻起码要贵一两分钱,而这些粳稻还是属于常规稻种,并不是杂交水稻。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咱们先进行试种,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客户等于是变相承认了方唯提出来的条件,那么合作就可以继续下去。
79500斤【农优58】稻种,协议收购价为每斤1.28元,共收入了101760元现金。
方唯顺便把自己的职田产出也卖了,一共是11600斤【YX-032】稻种,一共卖了13688元。
和他之前的估计差不多。
运输是个大问题,卡车开不上去,而瑶寨又没有大量的拖拉机。
方唯从下塘大队调来了四辆大型拖拉机,才费劲巴拉的把把这些稻种运到了山下。
要知道,以前瑶寨几乎全靠人力运输,那个效率才低呢。
客户的卡车停在山下,人家说了一句实话:“你们寨里的路该修了,要不然再多的好东西都很难运出去。”
方唯跟着拖拉机返回了队里,下塘大队的夏收工作业已结束,开始准备夏种了。
这一季,大队的水稻生产总收入和去年相比相差无几,
现金收入为230万元,另外还有480万斤的稻谷收获,之前大队的库存还有150万斤,粮食肯定是不缺的。
不过今年的公粮上交数量也增加了,达到了100万斤。
“虎子,先把公粮交了,顺便再买一些议价粮。”
有关粮食的问题是大队的核心问题,郑虎做不了主,只能由方唯拿主意。
方唯决定除了上交100万斤公粮之外,再给收购站买230万斤议价粮。
郑虎去和收购站商量,人家安排了时间和人员车辆,准时上门收购。
这是下塘大队的特殊待遇,一般的大队想都别想。
230万斤稻谷又给队里增加了23万元的现金收入,队里还剩下300万斤稻谷。
紧接着就是夏种,所有的田地都已经翻好了,育秧工作提前完成,接下来就是插秧。
以前让人望而生畏的插秧工作,现如今在插秧机的配合下,速度快了许多,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瑶寨那边的夏种要晚一些,大概要过一周才能全面完成。
王松林让人送来了统计报表,690亩梯田培育的不育系,总产量达到了355400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485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375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91100】
【采收农作物,点数+355400】
【产出生猪,点数+3160】
【总点数:5110895点。】
夏收的所有数据都出来了,加上最近宰杀的10头猪,方唯收获了一大笔点数。
目前队里还剩下1909头猪。
瑶寨培育的不育系,已经让县育种基地全部拉走了,基地正事开始培育【YX-032】稻种。
当时谈好的价格是每斤不育系种子4.5元,没有粮食换购。
瑶寨这一笔收入了159.93万元,而这么多的不育系种子足够县育种基地使用三季,也就是一年半左右。
培育不育系的成本很高,而县育种基地一季的收入差不多就有800万元,材料的成本分摊到三季,其实很便宜。
瑶寨这一季没有任何的粮食进账,好在王松林提前做了规划,瑶寨目前还有足够的库存稻谷用来分发口粮以及交公粮。
所以接下来的晚稻,瑶寨会全面种植【农优58】杂交水稻稻种,到了秋收,就必须进行换购而不是完全的现金交易。
头人的10亩职田,这一季不再种植水稻,而是种植了【瑶岭黄豆】。
毕竟他又不靠这10亩地的产出吃饭,培育高产的经济作物种子,反而收益会更大。
种植黄豆还有固氮的作用,等明年春播再种植别的作物。
下塘大队这边,二队种植了440亩【南光二号】稻种,只留了20亩试验田培育各种杂交水稻所需的材料。
一队撤销了试验田,毕竟【YX-032】稻种的培育已经由县育种基地接手,试验田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田炳义生产队培育的【YX-032】稻种也卖了出去,收获不菲,具体的数字方唯就不太清楚了。
一年当中最繁忙的阶段过去了,大家又闲了下来。
郑虎来问方唯,是不是把大队的口粮给发了?还有就是按照什么标准发放。
“二队按照平均每人700斤稻谷发放口粮,其他的生产队按照平均每人560斤稻谷发放。”
口粮依然按照系数发放,合计发放口粮116.76万斤。
队里还剩下183.24万斤稻谷,暂时归入了库存。
第二天上午,王松林等瑶寨的骨干赶到了下塘大队。方唯召集大队干部一起和对方开了一个会。
“如今瑶寨急需重新修路,要不然咱们的竹器厂就会面临原材料短缺的窘境。
当然这件事说到底是寨里的事情,我希望下塘大队能提供援助。援助本身肯定不是无偿的,具体细节大家商量。”
方唯作为下塘大队的支书,以及瑶寨暗中的话事人,才有能力把双方拉到一起。
但这件事不能强迫,必须要双方谈妥才行。
“三哥,瑶寨作为县育种基地的材料提供者,县里也应该有所支持。我想,王队长应该和县里要修路的材料。”
郑虎没有提援助瑶寨的报酬问题,而是提了另外一个建议。
王松林记下了这件事,打算回头就去和育种基地的主任谈一谈。
“都是兄弟大队,队里可以不要报酬,寨子能不能给参加工程的社员和知青发放一些补贴?这样的话,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刘会计提出了一个方案,然后就和王松林探讨了起来。
方唯自始至终没发表意见,对他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偏袒谁都不好,还不如让他们自己谈。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会给与参加修路的社员们知青,每人每天发放1块钱的补贴。
反正利用农闲去帮忙,还有一些收入,估计大家都不会反对。
“这个方案不错,虎子,你回头和各队说一下,要是大部分人同意,就这么干。”
方唯最后一锤定音,后面的事情就交给郑虎去落实。
郑虎二话不说就把各队队长喊了过来,把事情一说,大家都很支持。不管是看在支书的面子上,还是看在补贴的面子上,这事就定了下来。
王松林去找了育种基地、公社和县里,武耀阳大笔一挥,给瑶寨调拨了一批修路材料,同时还支援了几名技术人员和施工组织人员。
通往瑶寨的盘山公路正式开建,下塘大队这边支援了1000名劳力,再加上瑶寨本人的人员,施工人员多达1500人。
现在想做点事情只能不等不靠,要是没有这样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做成大事。
县里的财政虽然比以前有所好转,但毕竟是农业县,资金依然很紧张。如果瑶寨想要县里负责修路,估计得等到猴年马月。
第220章 初到京城,实力大增
“老三,你是真利害!这条路我想了多少年一直没法动工,你才当上头人,就干了这件大事,我是比不上你啊。”
道路工程开工的那天,阿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条路对于瑶寨的意义重大,再加上有方唯这么个能“点石成金”的头人,他相信寨子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这年月施工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大型机械,所以就得靠人海战术。
本来瑶寨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但有了下塘大队的支援,这个梦想正在慢慢的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