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39节

  “三哥,要不我陪你去采药?”

  盘莲花果然想进山,方唯说什么都不肯,对方只能作罢。

  第二天一早。

  方唯就带齐东西,直奔基础药材培育地点。

  一路上他健步如飞,比和盘莲花一起进山的时候,速度起码快了五成。

  这还是方唯头一次火力全开,他想试一试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这些年,他的身体素质在属性加成以及养生功的作用下,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身体各项属性值平均为2.2,比正常成年男子高出一倍有余。

  原本三个多小时的路程,他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抵达目的地。

  这一带就是1号草药培育基地,经过他连续不断的移栽,这里完全就是野生草药的宝库,各种珍惜草药随处可见。

  不过其中有不少草药还没有到能采摘的时候,其中只有一小半进入了采摘期。

  这么大的一片地方,仅仅是给一家医院供应一些珍稀草药,随便采摘一些就够了。来的时候他带了两个大麻袋和一根扁担,这样可以多装一些草药。

  接下来,他就开始采摘草药,一口气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才把两个大麻袋装满。

  随后他吃了一点东西,便挑着两袋草药踏上了归途。

  两麻袋采药起码有200斤重,但方唯来说却根本不吃力,在山路上的行进速度依然很快。

  午后。

  方唯便回到了家里,歇了一会还去队部转了转。

  接下来他就懒得这么拼命了,去山里采药的时候会把方平和方涛叫上。反正方平和盘莲花至少要有一人在竹器厂坐镇,盘莲花因为有了身孕的缘故刚好不宜外出。

  匆匆数日。

  草药准备好了,医院的采购员过来验货付钱。

  对方还去板栗林里看了大队种植的草药,发现这些草药的品质出乎意料的好。采购人员当即收购了8万块钱的草药,说过两个月还要。

  方唯本人获得了3827元的现金,他自己留了2000元,把剩下的1827元现金给了大哥方平。

  对方这一次没有推辞,高高兴兴的把钱收了起来。

  实际上方唯现在也不缺钱了,一方面是因为珍稀草药的价值高,几次下来,家里又有了一些积蓄。另外,瑶寨头人的10亩职田还给她带来了一万多块钱的收入,用于给阿公看病吃药足够了。

  【采摘草药,点数+11035,总点数:5121930点。】

  方唯手里的点数超过了500万点,他考虑了一下,决定将【狩猎区】的等级提升上来。

  现在他虽然很少上山打猎,但狩猎区的等级提升,却关系到他的个人属性。【狩猎区】的等级越高,他的个人属性就越强。

  【临时土地】→【林地】→【狩猎区】

  【区域面积:5000万平方米(7.5万亩)】

  【区域等级:(12级,0500万)】

  【区域属性:敏捷、速度、力量、狩猎技巧、必杀+1】

  【在此区域内狩猎,全属性额外增加60%】

  【总点数:3621930点。】

  方唯消耗了150万点点数,将【狩猎区】等级从10级提升到了12级。

  此时他的浑身上下被一股暖流覆盖,脑海里也多了不少东西。他知道自己又变强了一些,这就是个人属性增长带来的好处,无论是身体各项机能、以及一些技能技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几年他都没有专门提升个人属性,主要是担心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而如今盘莲花已经怀了二胎,他所有的顾虑都没有了,可以放心大胆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第221章 国字号的含金量,小心思

  早上。

  方唯吃过早饭就骑车出发,去了其他11个生产队巡视。

  张楚见到他一下子就慌了,心里不停的反省,莫非自己最近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

  各队的队长不怎么害怕郑虎,别看郑虎脾气上来骂人骂的很凶,骂完了就完了。

  可他们现在越来越看不透方唯,再加上对方头顶的光环实在太耀眼,这些人见了方唯就打怵。

  方唯在一队查看了水稻的生长情况,又去山上看了植树造林的情况。

  “支书,没什么问题吧?”

  张楚见方唯一言不发,实在忍不住了就小声的问了一句。

  “大问题没有,你们要加强田间管理,植树造林的工作也不能松懈。”

  “好的,好的,我们马上整改。”

  张楚松了一口气,趁对方不注意,偷偷的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

  离开一队之后,他又去了三队。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详细查看了各队的生产情况,总体还不错,有一些小问题他都及时指了出来,让他们整改。

  各个生产队还都挺高兴,小问题不怕,改了就行。

  随后方唯召集大队干部开了一个会,总结了今年以来的生产情况,并对接下来的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不能一直躺在过去的功劳上,不愿意走出舒适区。现在上级提出了‘大干快上’的口号,大家应该应该深挖潜力,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再一个台阶。”

  方唯举例,有些生产队的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能增加的耕地在那儿闲置。还有的生产队不思进取,连一个育种方面的行家里手都没有。

  特别是一些生产队,拨弄一下动一下,村里的卫生还行,可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愿意做。就不能向人家二队学习?

  好好规划一下,在村里种树种花,美化一下环境不好吗?

  还有业务学习,除了二队,就没有一个生产队能长期坚持下来。

  郑虎等人很惭愧,这是他们的工作不到位,要求不严格,致使各个生产队都有些松懈的苗头。

  这时,郑先发和黄志刚突然来到了队部。

  “开会呢?你们先忙,我俩在外面等一下。”

  郑先发笑容满面,态度好的让人满是怀疑。

  “我们讲的差不多了,郑主任,黄主任,你们二位有何指示?”

  “没有指示,我俩是来报喜的。接上级通知,授与下塘大队【全国育种示范基地】的牌子,明天县里会派人过来举行挂牌仪式。”

  或许是方唯在京城的表现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经过讨论,才有了最新的挂牌。

  这块牌子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关键是授予整个大队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是授予二队的。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就连方唯这个始作俑者,都感到很激动。

  “郑主任,黄主任,谢谢两位领导来报喜,这既是我们大队的荣誉,也是整个公社的荣誉。”

  方唯的这番话简直说到郑先发和黄志刚的心窝里了,下塘大队取得的成绩,自然也有公社的一份功劳在里面。

  郑先发很满意,和大家随口讲了两句,便乐呵呵拉着黄志刚走了。

  他俩今儿来就是为了报信,明天还得陪着县领导再来一趟。

  翌日。

  在武耀阳的带领下,一群人敲锣打鼓送来了牌匾。

  【全国育种示范基地】的牌子挂在了大队部的门口,金光闪闪,引来了很多社员围观。

  不管什么单位,前缀加上了“全国”两个字就显得更加的“高大上”,以至于很多社员都觉得和做梦差不多。

  武耀阳站在大队部的门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这块牌子的含金量很高,武耀阳心里高兴呀,这也是他的工作成绩,今年的总结报告有得写了。

  不过县领导并没有在大队多呆,挂牌仪式过后,来人就全部撤离。

  根本不给方唯提要求的机会。

  实际上方唯刚才还真想提要求来着,挂了这么大一块牌子,总得给点好处吧?要不然都对不起上级的信任。

  可惜武耀阳跑得快,根本没等他开口。

  但事情的发展还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一周后,来自国内顶级农业研究所的15位专家就来到了下塘大队。

  武耀阳亲自陪同这些专家过来的,人家不肯住在县城,打算在下塘大队住下来,好好考察一下当地的杂交水稻育种情况。

  二队之前为了安排学习交流人员建设宿舍,明显不够用,二队只好暂停接待学习交流人员。

  这些专家住下之后,就开始在田间地头忙碌起来。重点是考察二队的田地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会出现只能在这一带育种的情况。

  比如像南光系列、离开了二队的水土,根本培育不出来。

  这些专家采集了样本,也和方唯等人聊过,但自始至终找不到答案。

  一周后。

  这些专家离开了下塘大队,返回了京城。

  他们对带回去的样本进行了化验,结果显示,二队的土壤活性要比一般的土壤强大,富含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各种元素,甚至还有一些无法判断的活性物质在土壤里面。

  按照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无法对二队的土地特殊性做出解释。

  但存在就是真理,他们同样无法证伪,人家二队所取得的育种成绩可是实实在在的。

  方唯觉得这些国家级的专家来一趟也好,免得老有人拿这事儿作文章。反正他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是真真切切的,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除了二队,包括清河县以及成立不久的新林县农优育种基地,都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

  反正他没有造假,随便什么人来检验都行。

  等到今年秋天,等县育种基地的【YX-032】稻种培育成功之后,一些质疑的声音就会销声匿迹。

  时间匆匆。

  于浩的婆娘梁雪琴生了一个闺女,队里将一栋空置的小院子简单收拾了一下,分给了他们夫妇。

  在赵金生看来,两人虽然是知青,但结婚生子之后大概率会在本地扎根。

  盘莲花去探望梁雪琴的时候,见到了人家的闺女,心里喜欢的不行。她也想给三哥生一个女儿,但这种事可说不准,生男生女都有可能。

  县里在下塘大队新修建了一排宿舍,具体地点在一队靠近二队的地方,具备同时接待100人的能力。

  自从那些专家回去之后,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工作者到大队来学习取经。县育种基地趁机向来人推荐了【YX-032】稻种,希望把这种稻种推向全国。

  当然,推广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但【YX-032】稻种的名气却逐渐打响了。

  很多地方的农业科研单位,都向县育种基地下了订单,他们要把这种稻种拿回去进行研究,争取研制出新一代的杂交水稻。

  方唯这下可没办法继续悠闲的生活了,因为很多时候都需要他去和人家做技术讲解。

  在杂交水稻这一块,即便是吴茂盛也得甘拜下风,队里压根找不出来能替代他的人,有时候只能自己亲自上阵。

  不过这对于他也是有益处的,让他在结识了很多专家级人物的同时,也了解当前农业科技的真实水平。

  新林县地处偏远,信息不通畅,他对于外面的事情一直处于模模糊糊的状态。

首节 上一节 239/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