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哈哈一笑,做了详细的介绍。
【YX-032】稻种目前正在积极推广,面临的竞争也很大。所以育种基地采取了相对稳妥的做法,不着急上量,而是步步为营确保稻种的品质。
方唯诧异的看了对方一眼,没想到对方还能忍住短期利益的诱惑,放长线钓大鱼。
“这样挺好!等到来年春播的时候咱们再沟通,如果不需要帮你们培育育种材料,到时候你提前给我们出具一份公函,好吧?”
“没问题!”
两个人如今倒是相处的不错,本来也都是为了工作,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
这一季育种基地的收获也不错,【YX-032】稻种的亩产虽然人为的降了下来,但由于扩大了种植面积,总产量则达到了1200万斤。
按照收购价计算,总收益达到了1416万元。可供应200万亩-240万亩农田所需的种子,已经和五个县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王亮在方唯的办公室坐了一个来小时,便告辞离去。
郑虎正好进来找方惟有事,一眼就看到了办公桌上放着的烟酒。
“虎子,你可真会挑时间!育种基地的王主任给的,你拿一条烟去抽吧。”
“多谢三哥,那我就不客气了。”
郑虎直接抓过来一条烟拆开,方唯则把剩下的烟酒放进了柜子里。
“三哥,公社刚下发的文件,给了咱们大队10个招工回城的名额。”
郑虎点上一支烟,然后把文件放到了方唯的面前。
又是招工回城,方唯不禁暗暗的叹了一口气。知青们在队里锻炼了这么些年,基本上都成长起来了,用着很顺手。
但回城的事情牵扯到人家的前途,再舍不得也只能放行。
“让各队先选出一个人选,然后从12个人当中抽签抽10个人出来,然后送他们走。这件事你来负责,我就不参与了。”
方唯给郑虎交代了几句,对方便带着文件转身离开,走的时候也没忘带上那条烟。
如今各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安排知青回城,队里的知青人数也在慢慢的减少,终有一天会人去楼空,为这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活动画上句号。
第二天。
方唯去各队巡视了经济作物的生长情况,目前整个大队这一季种植的都是花生,上一季种植的黄豆,等花生采收之后就会会种植烤烟。
“方支书,我们队上的花生再有几天就可以采收了。我觉得这一季的花生长势良好,应该有不错的收成。”
张楚陪着方唯在一队转了转,他介绍说,一队培育的高产作物种子取得了成功,上一季的黄豆种子就不错,相信这一季的花生种子也一样抢手。
两天后。
大队开始采收地里的花生,经济作物虽然归副业队管理,但种植的时候和采收的时候,还是会动员全大队的社员知青一起出动。
一共有1800亩的旱地坡地种了花生,,几天的功夫就采收完毕,总产量为117万斤。
上一季的黄豆还存放在库房里,一共是99万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117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990000】
【总点数:16911380点。】
等花生脱粒、晾晒之后,郑虎就准备将这两种高产作物的种子卖给收购站。毕竟数量太多了,零打碎敲的卖都不知道要卖到啥时候去。
“虎子,还是分开卖吧,这可是一大笔钱,小心有人眼红。”
方唯想更多一些,花生和黄豆种子的单位价值肯定要比稻种高,一次性卖给收购站怕是不妥。
他觉得最好还是分批卖出,反正经济作物的种子又没有强制收购的要求。
“也对,那我想办法去联系一下。”
郑虎点点头,觉得自己疏忽了,做事不应该那么高调。
随后他放出风,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大队分别找上门来。他们实际上早就眼馋高产黄豆种子和高产花生种子,但之前由于产量有限,根本买不到。
一个大队种一季黄豆大约需要2万斤种子,种一季花生大概需要6万斤种子。
光是这三个大队就购买了6万斤黄豆种子,以及18万斤花生种子。
接下来陆陆续续有大队前来购买这两种种子,瑶寨的那个大客户也听到了消息,赶来之后把剩下的高产种子全都包圆了。
下塘大队卖高产花生种子收入了269.10万元,卖高产黄豆种子收入了475.20万元,加一起就是744.3万元。
实际上种植经济作物比种植主粮赚钱,但由于主粮有生产任务,包括口粮、征购粮和公粮都必须完成。
所以,大家一般都是以种植主粮为主,少部分的田地可以种植经济作物。
“三哥,咱们以前光盯着水稻育种,实际上高产经济作物的育种更赚钱。咱们今年的现金收入远超1000万元,感觉就跟做梦似的。”
不要说郑虎,就连一向稳重的刘会计、治保主任等人,都笑的合不拢嘴。
今年大队的收入实现翻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大家能不高兴吗?
“不过今年就没有花生油分了,各家想吃炒花生或者花生油,自己掏钱买去。黄豆还有一些库存,一直到明年春节的豆腐供应都没问题。”
方唯提醒了大家一句,郑虎等人也不以为意。
首先队里根本不缺食用油,包括菜籽油、茶油都给大家进行了分配,也需要那一点花生油。谁家想吃,想想办法还是能买到的,就看自己愿不愿意花钱吧。
黄豆的话,大队可以从其他公社购买。需要的其实也不多,只是为了保证社员们的豆腐供应。
今年收入大幅增加的项目主要有几个,一是增加了定型稻种的种植面积,产出的多了收入自然会增加。
第二就是大队培育出了品种十分出色的花猪,输出良种猪增加了收入。
第三就是开始全面培育高产经济作物的种子,这一项增加的收入比较多。
大队部整天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方唯又开始当甩手掌柜了,每天在山上转悠,查看大队的植树造林情况。
截至目前,队里的板栗树林和油茶树林已经扩充完毕,高山上的珍贵树木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在林下栽种的草药业已初具规模,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这个瑶山下的偏远大队,早已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回到家,方唯开始做新的规划。这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未来房屋的建造,以及乡村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做好了规划,他便召集大队干部和各队队长开会讨论。
“三哥,你这个规划一看就让人热血沸腾,可是不是有点超前了啊?”
当方唯公布新的规划的时候,大家在兴奋之余又有些担心。主要是担心这个规划到底能不能实现,会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按照规划,大队将重新划定宅基地,统一建造房屋,实行集中居住。
蓝图画的很好,家家户户都是三层小楼,有庭院、有整齐划一的道路,同时还会实现自来水入户,保证排水通畅。
真的,看起来很美好。
郑虎给这个规划泼了一瓢凉水,因为这需要庞大的资金还有海量的物资。
“这属于中长期规划,咱们大概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实现。我们可以分批投入,逐步解决所有人的住房问题。
而且,集中规划住宅之后,还可以腾出来更多的耕地。”
方唯循循善诱,大家才慢慢认可了这份规划。
从现在起就要做更详细的规划,先把新的宅基地范围圈出来,然后建设一批搬迁一批,力争用5年的时间完成这项宏伟的规划。
“建材好办,咱们和水泥厂、砖厂的关系都不错,唯一比较麻烦的是钢材,我去和衡州钢铁厂联系一下,应该问题不大。”
郑虎主动请缨,他来负责建材的购入。
盖房子也很容易,只要请几个专业技术人员,队里有的是壮劳力,可以利用农闲时节大干快上。
设计这一块自己就没办法了,方唯认识省建工设计院的总工,到时候可以请单位上出设计方案,花点钱就能解决。
这份规划获得了通过,随后方唯以大队的名义上报给公社。
“这个小秀才!果然还是一天都闲不住,居然又准备放一个大卫星。这事儿我管不着,还是看看县里怎么说吧。”
像方唯这样的规划,之前没有先例,郑先发也不知道该如何评判。
于是他便将这个规划上报了县里,文件很快到了武耀阳的案头,对方看了好几遍,忍不住有些怦然心动。
这份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规划,真的很吸引人。在这之前,他从没见过这么大胆的想法,却又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下塘大队的经济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整个规划分五年进行,可以大大减轻经济上的压力,方唯的能力应该能做成这件事。
现在的障碍在于这个规划太超前了,一旦实施,会不会又引起很多人的嫉妒,从而带来没完没了的麻烦?
他真的很纠结。
考虑了两天,武耀阳把方唯喊到了办公室。
“你的规划我认真看了,给你提几个建议。第一,三层小楼改为二层楼是不是会更好一些?顶层做成天台,可能更实用一些。
第二,庭院的面积可以大一些,毕竟是农村,要考虑到特殊性,地方小了不好放置东西。”
武耀阳讲了很多,有时候还会征询方唯的意见。
方唯也明白减少一层的意义所在,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减少一些非议。
另外,房屋的外观尽量朴实一些,宁可把钱花在屋里。
“好的,武主任,我拿回去再修改一下。”
方唯从善如流,听进去了很多建议。
他随后带着规划书返回了家里,重新修改规划,到了夜里很晚的时候还没有睡觉。
“三哥,我给你煮了一碗米粉,吃点吧。”
盘莲花心疼男人,给方唯做了宵夜。
方唯冲着婆娘笑了笑,然后去一旁端起碗就吃。米粉里有一些切碎的腊肉,配上青菜、酸萝卜和剁椒,吃起来很香。
“我这边还得要一会,莲花你早点睡。”
吃了点东西,方唯继续埋头苦干,直到夜深人静时才完成了规划的修改。
第二天。
他直接带着修改完毕的规划去找武耀阳。
“这样就可以了,规划书先放我这儿,回头县里还要开会研究一下。”
“好的,那我先走了。”
方唯从武耀阳的办公室出来,去催问了一下安装电话的事情。
本来他也没报啥希望,结果接待他的工作人员说,下塘大队的电话安装申请已经批了,一个月之内肯定能安装好。
这还真是意外之喜,之所以这么麻烦,还是因为国内的通讯设备严重不足,排队等候的时间太长了。
他最近没去瑶寨,也不知道王松林办的拉电的事情怎么样了。
中午。
方唯在烟厂门口等到了下班的婷婷,然后带着对方去了饮食店,点了两个菜和一个汤,和侄女一起吃了午饭。
“满满,厂子生产的卷烟很畅销,所以我们经常加班,好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