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86节

  但队里的产量暂时没那么大,方唯就和对方说,让他们先拉一些,等元旦前后再过来。

  最终三家单位一共买走了6000只鸡和5000只麻鸭。

  【产出肉鸡,点数+32000】

  【产出麻鸭,点数+36000】

  【产出鸡蛋,点事+20000】

  【总点数:6913920点。】

  这年月利用各种物资和人家拉关系还是很容易的,因为现在的物资供应虽然比前些年要好些,但依然比较紧张。

  钢铁厂把鸡鸭拉了回去,职工们分了。大家回去杀鸡杀鸭子,做成各种菜肴一吃,都是赞不绝口。

  拉回来的鸡鸭肉质鲜美、口味绝佳,都说厂里的后勤部门这次办了一件好事。

  意见反馈到领导那边,人家当即拍板,今后要是下塘大队需要钢材,无论如何都要保证供给。

  陈州纺织厂的吴厂长也接到了类似的反馈,说这批鸡鸭的品质比以前还要好,反正子外面买不到这么好的鸡和鸭。

  吴迪一直都维持着和方唯良好的关系,听到大家的意见,他便批了几车布头和次品布,给下塘大队送了过去。

  车队抵达大队的时候,方唯正好在办公室。

  “几位辛苦了!我已经接到了吴厂长的电话,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先休息休息,我去安排饭食,等你们吃过饭车辆肯定卸空了。”

  方唯自然很高兴,现在社员们的消费水平很低,工业品可以不买或者少买,但有一点,人总得穿衣服啊。就每年发放的那么一点布票够干啥?全家人凑一起都不够做一套衣裳的。

  这些年纺织厂给队里帮了大忙,有点瑕疵的布根本不算什么,社员们反而很喜欢。

  因为次品和布头都很便宜,这都变成了队里的一项固定福利。

  “方支书,厂长让我给你带句话,等元旦后还会有一批布给你送过来,回去的时候希望能拉一些鸡鸭。”

  带队的是纺织厂厂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吴迪还让他给方唯带了一句口信。

  方唯心领神会,点点头,就赶紧安排人手卸车。

  来人吃饱喝足之后就准备空车返回,现在队里的物资也很紧张,过两个月才能补充完毕。

  鸡鸭的饲养都只这样,出栏多少就会及时补充多少。

  禽舍中鸡鸭的出栏时间已经下降到52天左右,而队里因为上次鸡瘟的事情采购了多台孵化设备,小鸡小鸭随时可以孵化出来。

  “方支书,我们走了啊,等元旦后再来。”

  “好啊,下次来了绝不让你们空手而归。这有点土特产你们带上,回去尝一尝。”

  方唯给纺织厂来人送了一些干货,还给几个司机每人发了两包烟。

  车队驶向了远方,郑虎等人早都等不及了,嚷嚷着赶紧分布。

  刘会计等人计算过了,这些布分给社员和知青,足够每一个人做一身衣裳的。

  方唯定下了标准,然后让郑虎去组织实施。

  布匹需要交现钱,到了现在,全大队也找不出来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人。

  五保户分的布由大队出钱,这是惯例,也不会有谁说什么。

  领了布回到家里,盘莲花开始给阿姐、阿公以及两个小家伙量尺寸。

  家里分的布只够两个孩子两个大人,各做一身衣裳,先紧着阿公阿姐和两个孩子,方唯和盘莲花等元旦后再说。

  元旦后人家送过来的布,会给瑶寨,到时候阿公和阿姐领了布,又可以做两个人的衣服和裤子。

  家里的这太缝纫机可是立了大功了,全家人的衣裳都是依靠它做出来的。

  现如今,盘莲花和阿姐都学会了裁剪,至于缝纫的手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尤其是盘莲花,学什么手艺都快,去外面开一家缝纫店都没问题。

  “老三,明儿你陪我去新民居的建设工地看看。之前看过了图纸我就很羡慕,等啥时候咱们寨里也能这么干就好了。”

  阿公量过了尺寸,便坐下来和方唯聊天。

  他在下塘大队呆了这么久,深受震撼。

  以前觉得瑶寨也算发展的不错,不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看起来比起下塘大队,简直差的太远了。

  “行啊,明儿陪你老人家去转转。不过你老也不用羡慕,我对寨子的规划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我现在就和你说说。”

  方唯不忍心让老人家总是羡慕别人,于是他便说了自己的打算。

  他觉得瑶寨没必要和下塘大队攀比,要建设新民居就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色。

  等回头可以由寨里出钱,队整个寨子进行改造。

  寨子里的民居要突出当地的特色,也就是吊脚楼的特色,在保持传统风貌前提下,尽量让大家住的舒适一些。

  有些话方唯没说,保持传统风貌很重要。毕竟是有上百年历史的瑶寨,拆了重建简直是暴殄天物,还是重新修缮改造比较好。

  这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珍贵财富,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光是旅游收入都能让寨子赚的盆满钵满。

  两世为人,方唯从来不缺少长远的眼光。

第253章 家长见面,托关系

  “哈哈,是我这个老头子想岔了。老三,你说得对,不管什么时候,自己的传统和特色不能丢。”

  阿公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所以感到很欣慰。

  他觉得自己的确没有看错人,让方唯当瑶寨的头人,绝对是正确的决定。

  “都在屋里呢?莲花,回头我要给你大哥和侄女各做一身衣服,尺寸我这里有,你帮我裁剪一下呗。”

  两人正说着话,田桂花忽然从外面走了进来。

  她会缝纫,但裁剪的技术就不太行了,所以过来找盘莲花帮忙。

  “没问题啊,尺寸给我就行了。大嫂,你对衣服的样式有没有要求?”

  “有啊,我和你讲”

  三个女人说着说着就去了放置缝纫机的房间,过了好一会,阿姐才想起来该做晚饭了。

  吃过饭,方唯溜蹓跶达去了关老爷子的家里。

  “老爷子,我最近打算陪大哥大嫂去一趟省城,你帮我想想,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

  现在城里不流行提亲,实际上双方家长见面也和提亲差不多。

  方唯对这种事情礼仪所知不多,因此才特意过来向关老爷子讨教。

  “仅仅是双方家长见个面,倒没有太多的礼仪。当然,初次登门,东西还是要挑选一下的。

  首先,两瓶酒两条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多带一些腊肉,还有黄豆、小米和花生。

  男方这边需要准备的结婚物品,列一张单子,比如像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以及全套家具什么的”

  关崇阳也很重视这件事,便给方唯细细的说了一遍。

  方唯记了下来,回去后就开始准备。

  三天后。

  方唯、盘莲花陪着大哥大嫂去了省城,列车刚停下,他们就在在站台上看到了方涛的身影。

  “爸、妈、满满、婶婶,这一路挺累的吧?”

  方涛跑过来从田桂花和盘莲花的手上接过了旅行包,一手拎一个,然后和大家打了招呼。

  几人出发之前给涛涛打了电话,当时单位传达室的值班人员去喊人,方涛还不在办公室。

  方唯就给涛涛留了话,看样子人家是传达到了。

  “这点路有啥累的,走吧,我们先去招待所安顿下来再说。”

  方唯回应了一句,然后大家跟随人流走出了火车站。

  出了车站,几人便坐上了公用汽车,直接到了农科院附近。

  农科院本身就有招待所,大家开了两间房,方唯和盘莲花一间,方平和田桂花一间,正好住四个人。

  从家里出来之前,方唯还特意去公社开了介绍信,就是为了住宿办事方便一些。

  但其实也没这么麻烦,由于方涛是本单位职工,只要他担保也没有问题。

  他们过来的列车到的时间早,方唯等人洗了澡还睡了一觉,直到方唯来喊他们吃午饭,大家才起来。

  这年月的列车速度很慢,一夜折腾下来也挺疲乏的。

  中午饭是在涛涛单位食堂吃的,伙食一般,胜在比较实惠。吃完饭,大家一起回到了招待所,商量明天去文小雅家里的事情。

  明天是星期天,方涛也提前给下家打过招呼,他们会在上午时分登门拜访小雅的家人。

  大家在招待所聊了一个小时左右,方涛便赶紧去上班。

  下午。

  方唯和盘莲花带着大哥大嫂去逛街,方唯对省城还算熟悉,盘莲花也来过,方平和田桂花还是头一回来。

  两人看什么都稀奇,路过家具店的时候,方平还特意进去瞅了一眼。

  “大哥,你觉得他们的家具咋样?”

  从店里出来后,方唯笑眯眯的问了一句。

  “不咋样,样式很难看,用料也不好,还卖的那么贵。”

  方平翻了个白眼,压根看不上这家店里的家具。

  竹器厂现在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家具样式,很畅销,特别是最近新出的一款竹制家具,简直供不应求。

  这一套家具包括两把竹椅子和一张竹制的小茶桌,样式美观,经久耐用,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方唯最近没怎么关注竹器厂的事情,这会听大哥一说,马上就明白这是【爆款+1】起的作用。

  当然,这话他是绝对不会说的,还表扬了竹器厂几句。

  随后路过一家糕点店,几人进去买了一些糕点,准备明天一起带上。

  晚饭就在街上解决的,方唯掏钱请客,请大哥和大嫂在一家国营饭店吃了一顿好的。

  至于涛涛就不用管他了,对方说晚上要和小雅商量明天的事情。

  吃完饭,方唯等人便回到了招待所休息。

  翌日。

  方涛一早来喊大家吃早饭,吃过饭,大家回到房间准备了一下,然后跟着他去了文小雅家里。

  文小雅的父母都是第三机械厂的普通职工,住房条件还可以,是一套带小院子的瓦房。

  家里地方不算宽敞,肯定还比不上乡下,但在城里来说还是不错的。

  “文叔,廖阿姨,这是我爸妈,这是我满满和婶婶。”

  方涛应该经常来这边,和文小雅的父母都很熟悉。

  他一进门就给双方做了介绍,小雅的父母很客气,把大家请进堂屋坐下,然后就端上来了茶水。

首节 上一节 286/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