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97节

  毕竟大队干部和各生产队的干部,都没有参与分房,其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公示期结束之后,郑虎代表大队将新居的钥匙发了下去,限定他们一个月之内搬家。

  腾出来的旧房子收归大队,然后会全部拆除。

  这些天,队里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没分到房子的人开始盼着2期3期工程早点建好,到时候又有大批的人可以搬进新居。

  因为有盼头,所以此次分房才会显得格外的祥和。

  晚上。

  盘莲花用幽怨的小眼神看着方唯,然后很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三哥,看到别人有新房子住,好羡慕啊。”

  “莲花,你也跟着凑热闹。咱们秋天肯定能分到新房子,你不用刻意提醒我,下一次分房,队干部都不会再让了。”

  方唯不禁莞尔,赶紧解释了一句。

  盘莲花这才放过了他,多等等都不要紧,就怕男人一心要发扬风格,让了一次又一次。

  “对了,三哥,厂里这几天可忙活了呢。即将搬入新居的社员,好多都到厂里来买竹制家具和竹器,大哥做主给了他们出厂价,他们都很高兴。”

  结束了之前的话题,盘莲花想起了厂子里的事情,就随口念叨了一句。

  “不错啊,大哥都知道变通了,难怪厂里的生意会越来越红火。”

  方唯随口赞叹了一句,没想到大哥在竹器厂早准备了自己定位,经营管理搞得有声有色。

  他基本上很少管竹器厂的事情,一般的事情都是由方平做主。

  比如像盘莲花所说的价格优惠,方平就有权力做主。都是一个大队的人,他直接给了最优惠的价格,人家自然都很满意。

  “三哥,还有不少人想让我们制作木质家具,厂里的强项是竹制家具和竹器,大哥就没同意,让他们去找人自己做。”

  两人继续聊着,直到阿姐那边做好了晚饭,才停了下来。

  第二天。

  方唯刚到办公室,就有一些社员找上门来,请求队里给供应木材。

  如今山上的树木大多已经成材,就连作为防护林的楠木都数不胜数,已经具备了砍伐的基础。

  方唯让他们先回去,然后召开大队会议,专门研究此事。

  “支书,我觉得有计划的利用森林资源是可行的。咱们杜绝的是乱砍滥伐,有计划的利用也是为了给大家减轻负担。”

  郑虎首先发言,他支持给社员们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

  “我觉得不好,一旦开始大量的砍伐树木,就怕刹不住车啊。”

  也有人反对砍伐树木给大家做家具,现在的木材很容易买到,而且价格不贵,各人自己想办法就是了。

  “我觉得可以适度的给社员们提供一些木材,咱们可以制定一个标准,每个人供应多少木材,超出部分一律自己想办法,

  而且指标不可转让,一旦发现,会给予严厉的处罚。可循环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不可偏颇。”

  最后还是方唯一锤定音,责成育林队提交砍伐计划,并详细制定分配方案。

  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实行严格的环保政策,队里的林地,大队就能做主,最多上报公社备案就行了。

  更何况下塘大队还是人工林,政策就更宽松了。

  但育林队制定的砍伐方案很苛刻,并和植树造林相结合。比如像某个社员购买了1方木材,相应的就要去山上种植10棵树木。

  而且砍伐的计划很详细,不能造成防护林的缺失,必须要严格执行间隔伐木的要求。

  方案报到方唯这里,他签了字。

  育林队本来就有伐木工具,因为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枯树病树需要砍伐掉。但大量的伐木就需要更多的工具,队里又马上购买了一批。

  沉寂多年的山林迎来了喧嚣声,可砍伐树木由育林队挑选,并上报砍伐计划。

  砍伐回来的木材运到大队晒谷场上,第一批搬进新居的社员可凭借手里的指标购买。这个需要交现钱而不是从工分里扣。

  有资格购买木材的社员纷纷用掉了手里的指标,毕竟队里的供应的木材比外面便宜,而且质量非常好。

  木材拿回去还得放一段时间,彻底阴干了才能制作家具。

  下午。

  方平来到方唯的办公室,找他说了厂里的一些事情。

  “现在社员们要求我们帮着制作木质家具的呼声很高,我们倒是能忙得过来,只不过厂里缺乏生产木质家具的经验,你说咋办?”

  竹器厂的管理层很纠结,一方面社队企业本来就应该为社员们服务,人家又不是不给钱,有这个条件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另一方面,竹器厂的确在木质家具这一块不擅长,真要生产的话还得添置新设备,也得引进几个这方面的技术人员。

  这都是麻烦事。

  “设备的事儿好说,花钱就能买回来。制作家具的老师傅不好找,县家具厂不是黄了好几年了吗?看能不能请两个老师傅来帮忙。”

  方唯也觉得完全不理会社员们的呼声不好,社队企业说到底还是归全体社员所有,不能简单的拒绝了事。

  方平点点头,随即就带人去了县里,寻访当年家具厂的老师傅。

  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木工,但家具厂和手艺人还是有区别的,再怎么着也有一套生产流程,竹器厂现在就缺这个。

  设计和生产的问题都不大。

  方唯过后就不再操心这事儿,竹器厂增加一项业务也就是制作木质家具,本来也不是啥大事。

  可随后武耀阳找了他,旧事重提,希望竹器厂能将原先的县家具厂吸收合并。

  “武主任,你也别怪我说话难听。就县家具厂的那些老掉牙设备,以及那么些混日子的职工,给谁谁都不能要。

  厂里想新开展木质家具的业务,最多也就是请两个有水平的老师傅过来,其他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我们可养不起。”

  方唯这次干脆把话说明了,竹器厂不可能养活那些闲人。

  实际上家具厂给农机厂做配套都搞不好,他才不会自寻烦恼呢。

  “你这个同志什么都好,就是活的太明白。不行就不行吧,县里背上这么一个包袱,甩都甩不脱。”

  武耀阳也知道自己这个要求有点过分,既然对方不同意那就算了。

  以前家具厂成了塞闲人的地方,结果硬是把一个厂子给搞垮了,根本扶不起来。

  “武主任,我给你出个主意,县家具厂已经不存在了,你就把这些人分流出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还能任由他们光拿钱不干活吗?”

  临出门,方唯和武耀阳开了一句玩笑。

  这些人要是那么好搞定,家具厂也不至于让他们给拖垮了。

  武耀阳没吱声,也没起身相送,不知道在想啥。

  回到队里,方唯直接来到了竹器厂找方平,然后就看到方平正和两个老师傅在说话。

  “支书,这两位就是以前县家具厂的师傅,他们现在已经退休了,我好不容易才说动他们到厂里担任技术顾问。”

  方平和两个师傅都站了起来,并互相做了介绍。

  “都坐啊,站着做么子。”

  方唯笑着和两人打了招呼,然后大家又重新坐下。

  竹器厂请两人到厂里担任技术顾问,已经走了程序,并得到了公社的批准。两个师傅今天是第一天报到,所以还有点拘谨。

  方唯和对方聊了一下以前家具厂的事情,其实在早些年家具厂还是不错的,红火过一段时间。

  后来一个是县里往厂里塞了一些闲人,还有就是家具厂跟不上时代发展,家具的样式多年不变,最终被淘汰了。

  竹器厂现在有专门的设计人才,林汉阳现在已经开始放飞自我,各种设计灵感层出不穷,并为厂里培养好几个这方面的人才。

  要不然一个知青也不会坐上竹器厂二把手的位置。

  方唯和两人聊了一会,感觉竹器厂的底子还是不错的,完全可以构建起一个木制家具的业务。

  “那行,苏师傅、黄师傅,还请你们二位多操点心。你们继续谈工作,我有事先走了。”

  方唯放心了,回去后就在竹器厂申请购买新设备的报告上签了字。

  添置几台设备需要花费10万元,他不得不慎重。现在看来问题不大,收回设备投资还是没问题的,说不定还能重新开辟一项赚钱的业务。

  竹器厂在得到批准之后,很快就买回来了新设备。

  经过短暂的安装调试,新设备投入了生产,开始为社员们生产制式家具。机械设备生产的优势就是标准化,流水作业,不可能生产定制家具。

  好在林汉阳设计出来的家具样式大受欢迎,厂里一下子接到了七八十套木制家具的订单。

  这些订单刚好可以锻炼队伍,有两个老师傅坐镇,家具的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时间匆匆。

  大队迎来了插秧的日子。

  农机队隆重登场,现在队里插秧他们才是主角,拖拉机和插秧机的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插秧工作。

  这一季,大队所有的水田除了70亩试验田之外,全部用来培育【南光二号】稻种。

  县里和公社对于二队的插秧工作非常重视,包括武耀阳、郑先发在内的县领导和公社领导,这些天几乎都在下塘大队打转。

  下塘大队现在等于是为半个省提供高产稻种,这要是出点问题,全省的粮食产量都会减产。

  等队里的插秧工作顺利结束之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们对于方唯还是很放心的,但农业生产牵扯到很多方面,尤其是气候,还得继续重点关注才是。

  “虎子,今年的气候有点不正常,到现在都没什么雨水。水井还有抽水机要维护好,万一遇到旱情,队里就全它们了。”

  全大队的水井肯定不止二队大风那两口井,但数量也不是很多,只有19口灌溉井。

  前几年风调雨顺,方唯也没怎么关注过这些水井,但抽水机还是分批都配置上了。今年的气候有点异常,现在说干旱还有点早,但不得不早做准备。

  “我晓得的,这几天我已经派人去检查各队的水井和抽水机了。三哥,我和你说啊,今年很有可能会干旱,没跑了。”

  郑虎在农业生产上的经验很丰富,他的判断和方唯差不多,那就是要提前做好抗旱的准备。

  当然,他们预测的也未必准确,仅仅是为了有备无患。

  “那行,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回头你去找一下打井队,争取在队里再打几口井。你和他们队长说,如果能尽力帮忙,以后队里可以给他们限量供应平价肉鸡和鸭子。”

  另外还得多打几口水井,真要是遇到大旱,姚家岭水库都不保险,最终还得靠自己。

  郑虎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随后他召集各队队长开水,提前布置了相关的任务,然后亲自去找了打井队。

  打井队还是一样的牛气,因为一年到头都是别人有求于他们,一个个都很难说话。不过,郑虎一出现,打井队的人就很热情的迎了上来,没谁敢给他甩脸子。

  郑虎掏出来两包烟,散了一圈,然后就和打井队长进屋去聊。

  “你们下塘大队要打井,我们绝对支持。这样,我们先把手头上的工作收收尾,后天去你们大队可好?”

  人的名树的影,郑虎现在很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下塘大队不仅是瑶岭公社的一块招牌,也是新林县的一块招牌,走到哪儿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当然,仅凭别人的客气是不够的。

  “我们大队绝不会让你们白帮忙,方支书说了,以后你们可以队里购买鸡鸭,绝对平价,只不过对购买数量会有所限制。

首节 上一节 297/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