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35节

  寄件人地址写的很含糊,只有一个门牌号而没有单位名字,搞不清楚是啥情况。

  “谢谢队长!”

  方唯很开心,既然是包裹来了,那么他有理由相信包裹里面装的就是“农垦58”的种子。

  果不其然,等他把包裹领回来,拿去给吴茂盛一看,里面不仅有几斤种子,还有一封信。

  “信里说,【农垦58】的技术攻关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寄过来的这些种子,是去年挑选出来的优质良种,希望能对咱们有所帮助!”

  吴茂盛的朋友很够意思,居然寄来了还没有定型的【农垦58】种子。

  方唯如获至宝,一溜小跑把这些种子拿了回去。

  不过这些种子的种植先不着急,试验田那边很忙,等忙完了再说也不迟。

  匆匆数日。

  转眼来到了清明节。

  这天一早,方平和大嫂带着两个小家伙,以及方唯去给父母扫墓。

  父母的坟头就在村子的后山,位于半山腰,长了很多杂草。

  南方气候温热,各种杂草长得快,每年来扫墓都要带镰刀,就是为了割草。

  大哥在坟前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话,最后在地下倒了三杯红薯酒,大家才转身下山。

  经过这么些年,该悲伤的已经悲伤过了,方平只希望父母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三兄妹,一辈子顺顺利利的。

  也是从这两天开始,队里的大田和试验田,都展开了早稻的插秧工作。

  和往年一样,队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

  妇女和半劳力打下手,壮劳力在田里插秧,田间地头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

  今年的开局不错,初春就下了几场雨,这对于农业生产很有好处。

  方唯和郑虎等人干劲十足,郑先发本来还打算派两个经验丰富的社员过来帮忙,但看到他们动作娴熟的样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些年轻人跟着方唯和吴茂盛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至于干农活反倒简单一些。

  “三哥,你说以后咱们也能用上机器,机械化插秧?”

  方唯为了给大家鼓劲,会时不时的给他们画大饼。

  其实也不能说是画大饼,农业机械化是未来的趋势,以后肯定会用上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脱粒机等等。

  但这个过程却很漫长,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当然!我说的这些一定会实现的。说到这儿我考考你们,集中育秧有什么好处?”

  方唯希望小伙伴们都能进步,让大家都学习数理化也不现实,但作为农民,肯定要多掌握一些农业知识。

  头几天,方唯就和大家说了集中育秧的好处,不知道这些家伙忘了没有。

  目前,当地还没有实现集中育秧,耕种方式比较落后。但这一点恰恰是最容易改变的,所以方唯才会给郑虎等人灌输这些。

  “集中育秧能降低病虫害的风险”

  “能提高产量”

  “能提高劳动效率。”

  郑虎等人七嘴八舌的开始回答,方唯笑着点了点头,看样子大家都用心记住了。

  实际上集中育秧的最大好处是实现了工厂化和集约化,从而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但现如今无法实现高标准的材料设备要求,只能退而求其次,在避风向阳的位置,露天进行集中育秧。

  以后倒是可以考虑“土造大棚”,但这颗“种子”已经扎进了郑虎等人的心里。

  “都说的不错,看来你们是记住了。大家先歇一会,一会有吃的。”

  方唯直起腰,抬头看了一下天色,然后招呼郑虎等人去田边歇息。

  过了一会,关崇阳提着一篮子烤好的马铃薯走了过来,篮子里还有一碗腊肉丁蒸萝卜干。

  大家席地而坐,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第47章 意外之喜,追踪麂子

  这些吃食是方唯自己拿出来的,关崇阳帮着加工了一下。

  干农活的人饿的快,这会儿能加个餐,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方唯自己也吃了一些东西,吃完之后,招呼大家继续干活。

  关崇阳收拾好残局,也不急着回去,就站在一旁看这些年轻人在那里挥汗如雨。

  一排排秧苗插在水田里,横平竖直,怎么看怎么舒服。

  关崇阳看了半个小时,便提着篮子回去了。

  随后他又送来了茶水,当地特有的苦茶不仅能解渴,还能让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

  两天后,5亩试验田的插秧工作全部结束。

  后续的田间管理由郑虎等人负责,郑虎是副组长,日常工作主要靠他、

  育种小组的成员都有满工分,副组长额外加10%,作为组长的方唯则额外加20%。

  “虎子,田间管理不能马虎,试验田必须要做到精耕细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方唯给郑虎布置了任务,他自己则抽空去了山谷。

  红薯苗早已扦插完毕,放眼看过去,绿油油的一片,长势喜人。

  今年做种的红薯是去年留出来的,各个属性的特性已经开始表现。

  首先在育苗、扦插阶段,就表现出生长力旺盛、抗病抗虫害的能力强等特性,种植周期缩短,而且可以看到丰收的希望。

  生长力旺盛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抢夺营养的过程中,野草都不是对手。

  这片地里的野草不仅少,而且全都蔫头耷脑的。

  “无意中倒是培育了新的红薯品种。”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不过仔细想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农作物在【种植区】生长会得到属性的加持,而这种加成效果会固化在农作物的基因里,即便是到了第二代也会完全的显现。

  为了验证这个事情,方唯在不远处重新开出来一小块地,然后移植了少量的植株过去。

  这片地已经在【种植区】之外,就是为了方便做对比。

  最近方唯考虑的问题很多,因为自己的金手指是一个“闷葫芦”,绝大多数的事情都需要他自行摸索。

  比如像继承了属性特性的作物,第二代作物依然在【种植区】里种植,属性的加成作用是否会叠加?

  去年在试验田里种植的稻子(一代),成熟之后,继承了各项属性额外增加25%的特性。

  选出来的种子(二代)今年继续栽种,理论上无论是耐旱、抗涝、抗病抗虫害的能力,还是生长速度和产量,都能自然提高25%。

  如果是种植在【种植区里】,按照升级之后各属性额外增加30%计算,叠加在一起,各项属性特性会比一代提高62.5%。

  那么三代的属性特性能提高多少呢?在同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理论上比一代能提高111.26%。

  表面上看很激动人心,但种子的遗传特性是一直能保持,还是会逐渐递减?

  各项属性特性是同步遗传,还是有限制的遗传?

  总之,还有很多事情没搞清楚,现在下结论还是太早了。

  今天上山,方唯特意带了纸和笔。他观察到的一些情况都需要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积累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

  他一个人忙活到中午,吃了点干粮,然后就去了【狩猎区】。

  升到6级之后,【狩猎区】的面积增加到5000平方,他可以游刃有余的重新布置一下陷阱。

  山林里很安静,有个别的陷阱受到了破坏,其他的陷阱都没有任何的收获。

  只是,今天他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自己一走进【狩猎区】,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

  他不仅感到头脑更加冷静,就连走路都更加的迅捷和轻盈。

  为了证明这不是错觉,他随后退出了【狩猎区】,之前那种感觉果然不存在了。

  “有点意思!”

  方唯知道自己以前可能疏忽了一些事情,在【狩猎区】晋升到6级之后,他终于察觉到了属性的叠加效果。

  具体来说,他本人就像是一粒种子,能完美继承【狩猎区】和【采摘区】赋予的属性特性。

  他的力量、速度、敏捷、追踪、辨识、狩猎经验、采摘经验等等,会随着区域等级的提高而提高,并固化在身体里。

  这些属性加成效果,已经和他融为一体,成为身体和记忆的一部分。

  同时,当他踏入【狩猎区】和【采摘区】范围内,区域的属性特性还会有叠加效果,使得他的实力,比在其他的地方更加强大!

  假如原本的实力是1,那么他现在的本身实力就是1.30,而进入【狩猎区】和【采摘区】的实力就是1.69。

  “1”差不多是一个普通男子的实力,而他在【狩猎区】里面的实力是1.69,绝对是狩猎专家级别的人物。

  “要是我自己有一个属性面板就好了,这样的话,看起来就会更加直观。”

  方唯很开心,但还觉得有点美中不足。

  当然,没有面板也无所谓,他可以自己设定数值进行对比,也能正确反映自己的状态。

  【接收到宿主的要求,经过判定,要求合理。】

  【是否具象化个人属性特性?】

  很意外,闷葫芦一样的系统突然发出了信息。

  这让方唯在原地愣了半天,他只不过是在心里吐槽了一句,系统居然回应了?好稀奇啊。

  “是的,立即具象化个人属性特性。”

  奇怪归奇怪,他还是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转眼之间,他的眼前就生成了一个属性面板,个人属性清晰可见。

  【宿主:方唯】

  【力量:1.69】

  【敏捷:1.69】

  【探查:1.69】

  【辨识:1.69】

  【狩猎技巧:1.69】

  【注:个人属性之间可以相互调整,但单项属性值不能低于1。】

  这才叫惊喜不断!

  具象化个人属性特性,能非常方便的了解自身的状态。而各个属性值可以相互调整,就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于是他减少了6.1的【辨识】值,全加到了【追踪】上面。两项属性值同步改变,【辨识:1.08】,【追踪:2.3】。

首节 上一节 35/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