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他和郑虎抬着一袋子红薯回来,这些红薯足足有100斤。
“我不抬价,还是按照上一次的价钱,每斤两毛钱卖给你。但我有一个条件,你得补给我几尺布票。”
郑虎按照方唯之前交代的话,复述了一遍。
郭叔连犹豫都没犹豫,马上回应道:“没问题!不过我今天来没带布票,回头我托人送过来,你看行不行?”
“行,我信得过你。”
虎子得到了暗示,随即拿上20块钱走了。
郭叔也不耽搁,将大麻袋绑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然后直奔县城。
他说话算话,第二天就托人给方唯送过来了七尺布票,另外还给方家的两个孩子带了一小包水果糖。
匆匆数日。
自留地里的菜瓜陆续成熟,蔬菜的品种也渐渐多了起来。
方唯一大早起来就忙着浇地,脸上的笑容始终没断过。
【农垦58】的长势非常好,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谷子颗粒饱满,很快就可以收割了。
按照这个情形,【农垦58】的收割时间比5亩试验田要早半个月到二十天。
这还是他尽量压着生长速度的结果,但产量一定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到了日子,方唯一个人就把这一分地的稻子给收割了,脱粒之后就放在自家的前院进行晾晒。
经过称重,一分地总共收获了36斤稻谷也就是亩产360斤。
当然,试验田的数据肯定偏高一些,在大规模生产中,产量要低一些。
但不管怎样,亩产也在300斤以上。
傍晚。
他去喊关崇阳和吴茂盛到屋里吃饭,顺便给他们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收获。
吴茂盛抓起一把稻谷,看了半天,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农垦58】的单产这么高?真要是用来推广晚稻种植,亩产比现在能翻翻。”
“推广的难度可不小,一个是口感的问题,大家习惯了吃籼米,未必能吃得惯粳米。
再一个,【农垦58】对地力的要求高,水和肥料的用量都会增加,田间管理也更麻烦。”
方唯却没那么乐观,推广新品种的阻力往往很大,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成功实施。
今年的晚稻,队里还是会种植籼稻,【农垦58】只能等明年再说。
“是啊,万事开头难!的确不能急于求成。”
吴茂盛叹了一口气,然后将手里的稻谷放了回去。
“晚一点推广怕么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关崇阳见多识广,对于吴茂盛的多愁善感不以为然。
随后几人吃了午饭,关崇阳去方唯的那一块地看了看,总觉得这块地不大一样。
但让他具体说,又说不出来。
接下来,方唯就开始挑选种子,优中选优,总共挑出来了16斤良种。
也就是它的要求很高,否则的话,起码可以选出来26斤可以做种的稻谷。
剩下的20斤谷子进行了二次筛选,选出来了10斤次一级的种子,剩下一点稻谷留给家里煮粥吃。
然后他带着次一级的10斤稻种,来找郑先发。
“队长,这是【农垦58】粳稻的种子,亩产不会低于300斤。我手里还有16斤,这10斤稻种给你吧。”
“好东西啊!你放我这儿,回头我想办法拿这点种子换点好处回来。”
郑先发多精明的一个人,马上就明白了方唯的用意。
随后,他拿着这10斤稻种去找一队的队长,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忽悠的,从人家那边换了50多只小鸭子回来。
队里也有副业,比如像烤烟就是副业,现在再养几十只麻鸭也不算啥事。
“这么好的种子给他们,那老小子就偷着乐吧!不过都是一个大队的,我也不计较那么多了。
小秀才,你要是愿意养,就拿几只小鸭回去。”
郑先发做事有个原则,那就是从不让老实人吃亏。
他见方唯有些意动,便给了对方6只小鸭子,同时给了他100斤饲料。
如此一来,方唯别说养鸭,就连养鸡的饲料都有了。
当然,夏收在即,队里又有新的谷糠进账,也不在乎这百十来斤的饲料。
“谢谢队长!”
方唯没有推辞,带着6只小鸭子和饲料返回了家里。
他随后在鸡窝旁边搭了一个棚子,把小鸭子全都赶了进去。
【发现鸭棚,是否将鸭棚和鸡窝合并成‘禽舍’?】
【此次合并无需消耗点数,建筑等级-1】
信息提示忽然出现,方唯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很合算的。
要不然从头开始提升【鸭棚】的等级,消耗的点数还会更多。
于是他将【鸭棚】和【鸡窝】合并为【禽舍】,【禽舍】相对于【鸡窝】掉落了一个等级。
他手里还有不少点数,在消耗了1000点之后,将掉落的等级重新提升了上去。
【归属设施】→【生产设施】→【禽舍】
【设施等级:(5级,01000)】
【设施属性:防病、强壮、加速生长、提高蛋产量、恋窝】
【在此建筑内饲养家禽,全属性额外增加50%】
【总点数:2576点】
【鸡窝】和【鸭棚】都成为了【禽舍】的一部分,等级还是5级,只可惜家禽的数量太少,无法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54章 大胆的决定
当然,这年月也不允许个人大规模进行养殖活动,方唯能多养几只鸡鸭还是郑先发特批的。
反正什么都可以往“试验田”里装,回头连同队里的几十只鸭子,可以尝试“鸭田共生”的新方法。
在稻田里放鸭子,可以起到锄草、消灭害虫、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不过,“鸭田共生”有很多讲究。
一是放鸭子的时机,禾苗幼小的时候不适合放鸭子,否则会造成幼苗的损失。
二是要把握好稻谷和鸭子的比例,每亩田放养的鸭子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粮食减产。
方唯对于【鸭田共生】的农业生产方法很熟悉,再过几十年,像这样种植出来的水稻,那叫做“有机米”,环保健康,价格贵得要死。
这年月不打农药、没有化肥,图的是资源优化、提高粮食产量。
方涛和方婷婷很喜欢毛茸茸的小鸭子,又把喂养鸭子的任务接了过来。
“大哥,大嫂,涛涛年纪不小了,九月份让他去上学。”
方唯一直惦记侄子上学的事情,今天吃晚饭的时候特意和方平、田桂花说了此事。
方平、田桂花两公婆虽然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但也没反对。
孩子上学会多出来一笔开支,但按照现在家里的情况,也不至于连几块钱的学杂费和书费都拿不出来。
一个学期下来,各种花销加在一起,不会超过5块钱。
“听老三的,九月份让涛涛去读书。”
方平做了决定,田桂花也连连点头。
目前,各地的小学办学还没有下放到大队,读书需要去公社。
这点路程对大人不算什么,但对小孩子来说,稍微有点远。
但问题也不大,现在的孩子可没那么娇气。
方涛很开心,他真的很想上学,但不敢和家里提,没想到小叔一下子就说服了他父母。
这下子,他每天喂鸡喂鸭就更加积极。
夏初。
5亩试验田里的水稻开始收割,比大田提前了半个来月。
一大早,方唯和小伙伴们就来到了田边,只见试验田周围已经聚拢了很多人。
郑先发和几个队干部都来了,方平、田桂花、也来了,就连吴茂盛和关崇阳都远远站在一旁看着。
“小秀才,队里安排了人手帮你们割禾,今天一天务必要收割完。”
郑先发大手一挥,队里的壮劳力就来到了方唯的身边。
他其实并不想这么兴师动众,但既然队里已经有了安排,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随即,他做了安排,收割正式开始。
“依我看,试验田的产量低不了。”
“是啊,小秀才不愧是有文化的人,连种地都是一把好手。”
“大家猜猜,试验田的平均亩产能到多少?”
社员们议论纷纷,队干部全都没说话,但眼睛里时不时闪烁的光芒,却反映出他们的内心并不平静。
方唯育种的事情,大家一开始没当回事,甚至还有人说怪话。
但事实摆在面前,试验田的稻子长势非常好,大多数人都改变了之前的看法,充满了期待。
人多力量大,5亩试验田的收割工作只用了半天,就彻底结束。
接下来就是脱粒、晾晒等常规流程,上称称重的时候,社员们把晒谷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队里的会计和方文书忙忙着进行统计,数据也反复校对了几遍。
随后,他们把最终的统计数据交给了郑先发。
“报告大家的一个好消息,试验田的平均亩产高达325斤!”
郑先发看到这个数据,不禁放声大笑,然后宣布了结果。
亩产325斤是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队里之前早晚两季稻的亩产之和!这就意味着以后的水稻产量至少能翻翻。
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的掌声,这的确是个好消息,一个足以让绝大多数人彻夜难眠的好消息。
“队长,咱们接下来就种这个稻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