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断言,今年的返销粮又泡汤了,我们只能铤而走险。”
方唯没有讲什么科学道理,而是从另外的角度,阐述了队里为什么会选择新稻种的原因。
老支书听完之后,久久不语。
全大队的人都知道他偏爱郑先发,一门心思想把下塘生产大队交到对方的手里。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就是因为郑先发敢打敢拼,勇于担当吗?
而且郑先发并不笨反而很聪明,对方既然很看好新稻种,就必然有他的道理。
“小秀才,好好干,我和社员们都会感激你的。”
老支书拍了拍方唯的肩膀,离开了村里。
方唯这段时间忙的脚不沾地,也顾不上琢磨对方言语里的意思。
育秧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进来。
山谷那边的一亩地,最近都是由方平在照顾,据对方说,花生和黄豆的长势良好,过段时间黄豆就可以采收了,花生的采收最多晚半个月到二十天。
匆匆数日。
又到了队里交粮的日子。
这次,方唯和小伙伴们就不能置身事外了,他们同样要参与运粮。
在公社,他遇到了盘莲花和阿公,寨子也是今天交公粮。
“方家哥哥,听说你搞出了新稻种,真了不起。新稻种是不是可以大幅提高产量?如果是真的,你可得帮我留一些种子哦。”
二队的晚稻种植全部采用了新种子,这件事已经传遍了整个公社。
盘莲花早已意动,但阿公的意思是再等等,看看二队的秋收产量再做决定。
种子只能从二队购买,毕竟这件事不是个人的交情问题,而是集体对集体的事情。
“好说,好说!到时候我会在队长面前帮你们说好话的。”
方唯也没当回事,不是每一个生产队的管事人都像郑先发一样勇于担当,等他们彻底想明白了再说。
盘莲花微微一笑,也就不再多言。
两人聊了几句便就此分开,方唯回到了队伍里。
等忙活完交粮的事情返回到村里,都到了半下午,这一天折腾的,把人累够呛。
接下来,很快就到了插秧的日子。
大田和试验田同时插秧,所以方唯这边就得靠着16个小伙伴。他自己也亲自上阵,劳动效率比虎子等人高多了,让人看的直咂舌。
郑先发抽空到试验田转了几圈,他发现这些半大小子,和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每个人不仅干活堪比壮劳力,关键是学会了动脑子。
吴茂盛经常会给这帮家伙讲课,传授的都是一些很实用的农业知识。
郑虎等人起码识文断字,基本上都上过小学,所以进步都挺大。
“小秀才,你这边的进度很不错,我就不派人来帮忙了。回头,你给社员们说一下田间管理的注意事项,咱们可不能弄砸了啊。”
要说压力,肯定是郑先发的压力最大。
他让方唯抽空给社员们讲一讲关于田间管理的事情,毕竟这一季换了新稻种,他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
“行啊,等忙过这一阵子你来安排。队长,实际上虎子他们也学到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回头也可以让他们尝试着给大家讲一讲。”
方唯没有推辞,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同时,他还把郑虎、邓元恩等人推了出来,也是想着锻炼锻炼他们。
他就一个人,哪怕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铆钉?队里的事情得靠大家群策群力,仅凭他自己是玩不转的。
“哦?有本事就露一手,我支持。”
郑先发微微一笑,无可无不可。
想给经验丰富的社员讲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或许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伺候庄稼的路数人家门清。
要是没有真才实学,到时候被人家问了个大张嘴,那就有意思了。
“三哥,我们咋行?不行的。”
等郑先发走了之后,郑虎他们这些人就炸了锅。
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进步很大,但去社员们讲课,他们可没这个信心。
一个个苦着脸望着方唯,希望他能把这事儿推掉。
“怎么不行?后续的田间管理,吴老给你们讲了那么多,我也和你们做过交代,复述一遍总没问题吧?
再说了,不是还有我嘛,届时我也会在现场的。”
方唯给他们打气,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大胆的讲。
后续的注意事项就那么些,没有长篇大论,都是干货,一点都不复杂。
等全队的插秧工作结束之后,方唯带着郑虎等人在晒谷场给社员们讲解了后续的注意事项。
郑虎等人都上台讲了几条,虽然有点磕磕巴巴的,但效果还算不错。
闲下来的方唯,还经常在大田那边转悠,记录【南光一号】的生长数据。
他之前做过属性特性遗传的对比实验,比如像在山谷里,就进行过指定区域内外的生长对比。
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将对比实验更加深入,研究属性特性的遗传是否会衰减?如果会衰减,那么到底几代之后的种子就不能再使用。
等等。
试验田不需要做这个实验,因为有临时指定区域的属性加成效果,几乎不存在种子退化的问题。
但数据记录还是要有的,这项工作交给了邓元恩,日常工作由郑虎全权负责。
第58章 河里救人
这天。
方唯和大哥早早进山,去山谷里采收了黄豆。
黄豆在当地一年能种植三季,一季的生长周期不超过90天,大概在75天到80天的样子。
方唯特意调整了属性值,这一季的黄豆成熟时间大概在48天左右。
整整忙活了两天,兄弟俩才将黄豆收割完毕并运回家。
接下来还要晾晒、脱粒,等这些流程走完,才能上称称重。
最终,半亩地的黄豆一共收获了112斤,折合成亩产就是224斤。
当地的黄豆,平均一季的亩产大概在150斤-160斤的样子,而现在的亩产超过了200斤,还是很不错的。
“老三,这些黄豆是初步筛选出来的,咱们用来留种。”
方平很有经验,这部分黄豆都是出自强壮的植株,从中筛选出来的种子,品质更高。
方平点点头,回头又进行了一遍筛选,一共选出了20斤黄豆留种。
“大哥,这些黄豆种子需要单独存放,最好和其他的作物种子隔开,千万不能混杂。”
这20斤黄豆等于是方唯培育出来的第一代种子,其中,加速生长的属性特性最为明显。
而为了保持种子的纯净性,就必须和其他物种隔离,避免因为昆虫或者风媒的影响,带来少许的污染。
“好,我晓得了。”
方平也不觉得三弟的要求太高,他自己没多少文化,主打一个听话。
现在村里人都喜欢喊三弟“小秀才”,他是打心眼里赞成的。
方唯笑了笑,没有多做解释,然后就去了试验田那边。
黄豆在他的心目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现如今大家的蛋白质摄入量严重不足,作为拥有丰富植物蛋白的黄豆,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三哥,你来了?”
方唯走到田边,郑虎就迎上前来。
“我过来看看,没遇到什么问题吧?”
“能有啥问题,长势好着呢。三哥,我们几个今儿摸了一些田螺,晚上炒田螺吃,咋样?”
“要得,晚上去关大爷那边吧。”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在试验田里转了一圈。
正如虎子说的那样,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时不时还能看到6只鸭子在稻田里觅食。
这些日子以来,小鸭子正在长大,尤其是方唯自己的6只鸭子,看着就比生产队的鸭子大一圈。
生产队的几十只鸭子,平时在大田里放养,而他自己的6只鸭子是在试验田这边放养,也从来没有混在一起。
每天早上,涛涛和婷婷会将鸭子赶到试验田,然后将家里的鸡赶到山脚下。
到了午后,鸡鸭就会自己回到【禽舍】。
每天傍晚前后给鸡鸭喂点饲料就行,完全是以放养为主。
“三哥,这两天是不是要晒田了?”
郑虎见方唯没说后续的安排,便主动问了一句。
“肯定需要晒田呀,这种事以后没必要问我,你自己安排就行。”
方唯会在暗地里盯着一切,但不会总是干涉郑虎的工作。
现在看来他的做法是对的,对方也在快速的成长,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郑虎的心里面是有一本账的。
晚上。
一群小伙伴聚在关崇阳那边嗦田螺,田螺这玩意没多少肉,吃的就是一个味道。
可惜没酒,田螺配酒,那简直是绝配。
“老三,你咋不喊老吴过来嗦田螺?”
关大爷吃的很开心,忽然想起了吴茂盛,搞不清楚对方今儿为什么没来。
“吴老不吃这玩意,包括田鸡、鳅鱼他一概不吃。”
郑虎抢着回应了一句,他们都知道吴茂盛的饮食习惯,所以才没喊他。
一大盘【炒田螺】很快就吃干净,大家帮忙收拾好残局,便约好一起去河里洗澡。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在河里洗澡的人也多了起来。毕竟在家里洗澡不痛快,今年的河水水位没有回落,大家玩的也很开心。
等他们去到了河边,大人小孩已经来了一大群。
女人也不少,只不过她们洗澡的地方隔得老远,不会和他们这些男人凑拢一堆。
方唯会游泳而且水性还挺好,不过这会儿天都黑了,他也没有到河中间去。
反正也不是什么都不穿,根本不怕别人看。
只有小孩子才会光丢丢的在河里戏水,其他的人还是要讲究遮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