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秀才,打猎去了?”
快到村子的时候,他遇到了几个上山砍柴的社员。
对方很热情的和他打招呼,方唯也做了回应。
现在大家的燃料全都靠柴火,每天上山砍柴是一种常态,他也没在意。
回到家,方唯将【天鹅菌】交给饿了大嫂。
晚上就吃这玩意,吃不完的可以晒干,以后用来炖汤也很不错。
“小弟,下午老吴来了一趟,看你没在家就走了,问他有什么事他也不说。”
方平上工还没回来,田桂花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便告诉了方唯。
这还是吴茂盛第一次主动上门来找他,他连忙放下东西,就跑去了牛棚那边。
吴茂盛从去年冬天开始就有了新的住处,还是在牛棚附近。
“吴老,我今儿上山去了,你找我?”
“是啊,我去找你是有点事想和你说说。之前郑队长告诉我,上面正在审查我在这边得表现,可能会恢复工作。”
方唯听到吴茂盛的话,在替对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心。
能回城工作当然是一件大好事,说明上级认可了吴茂盛的表现。但现在回城有一个问题,定量不够,恐怕日子也很难过。
“恭喜你,吴教授。”
方唯向对方表示了恭喜,这对于吴茂盛本人来说,的确是一件大事。
“不知道这个审查的过程会有多长,我是希望即便要离开,也最好等到秋收之后再说。”
二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帮年轻人因陋就简,居然真的搞出了像【南光一号】这样的优秀水稻品种。
有不少人都说,吴茂盛才是【南光一号】培育成功的幕后英雄。
可他自己却知道,这件事和他没多大的关系,自己仅仅是给方唯等人传授了一些基础农业知识而已。
自己要走了,吴茂盛才蓦然发现,居然有点舍不得离开。
他想看到方唯等人的究竟能走多远,他还想看到社员们在秋收后的喜悦。
“吴教授,现在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你老多保重。”
方唯不会天真的挽留对方,说实话,对方的去留甚至连他自己都做不了主。
吴茂盛点了点头,心里有了几许的伤感。
这时,关崇阳迈步走了进来,说道:
“吴老头,人生无常,这就是你的一场修行,干嘛要苦着一张脸?走走走,咱们一起去老三那边讨杯酒喝。”
在生活态度上,关崇阳可比吴茂盛洒脱得多。
他家里没什么好东西,知道方平是队上的酿酒能手,便主动提出来让方唯请两人喝酒。
方唯也不推辞,拉着两人去了自己的住处。
然后让大嫂蒸了一盘腊肉,素炒了一盘【天鹅菌】,同时还从大哥的酒缸里舀了一壶红薯酒。
这酒还是二姐和二姐夫送来的,大哥平时都舍不得喝。
听说吴茂盛快要离开了,方平也跑过去凑热闹,大家往日里在嘴上不说,其实都很佩服像吴教授这样的文化人。
另外,他是从心里感谢吴茂盛对方唯的教导之恩。
其实吧,方唯更应该感谢人家,毕竟对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了他的挡箭牌。
三天后。
公社带着从省城来的两位同志到了二队。
所有的手续已经办妥,人家是来领人的。
吴茂盛没想到会这么快,别说等秋收,连中秋都等不到就得走人。
“老三,这一年多,多亏有你和队长的照顾,要不然我熬不到今天。
等我回去之后,会给你和虎子他们寄一些书过来,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写信问我。”
走到村口,吴茂盛拉着方唯的手絮叨了半天。
在他转身离开的那一刻,不禁老泪纵横。
郑虎等人也舍不得对方离开,有好几个小伙伴包括邓元恩都哭出了声,方唯还得挨个劝。
“都回吧,看不到人影了。”
郑先发也来了,等吴茂盛一行人越走越远,他便招呼大家回村。
不管怎么说,吴茂盛能摆脱现在的环境回省城,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这会时间还早,郑虎等人便去了试验田那边忙活。
他们16个人大多数时候都会坚守在田间地头,若论精细化耕作,试验田毫无疑问是整个公社的第一。
方唯在试验田转了一圈,便回到了家里。
接下来他需要接替吴茂盛给邓元恩讲课,种田虽然很吃经验,但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更加重要。
郑虎等人之所以进步这么快,和吴茂盛的付出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方唯在家里理了理思路,然后开始备课。
有准备的讲解和信马由缰的讲解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更好的被他们吸收,而后者多半是听了个热闹。
他一直忙活到吃午饭,才停了下来。
“大家听好了,以后每周一、三、五的晚上,你们都到我屋里去,我给大家多讲一些农业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吴老传授给我的,你们要认真听,认真思考,会有大用处的。”
上课的时间暂定为每周三次,时间可以随时调整,但总量不变。
方唯之所以愿意劳行,其实也是为了自己以后的时间更自由一些。
他觉得郑虎等人完全能做好试验田的工作,自己只需要把把关就行。
求追读!求票!
感谢各位大佬的支持。
第62章 不宣传,不推广
下午。
方唯去试验田那边宣布了每周的学习安排。
“好啊!”
“育种组”的成员们轰然叫好,反正他们平时也没什么娱乐,能学点东西也挺好。
他们都很清楚,方唯掌握的农业知识比他们强多了,当他们的老师那是绰绰有余。
“三哥,这会儿你没啥事,我和邓元恩他们几个去摸点小鱼小虾回来。”
最近试验田这边的活儿不多,今天的工作已经做完,郑虎就想着去搞点吃的。
方唯自然不会反对,他自己今年都17岁了,小伙伴们的年纪也都差不多,都知道轻重的。
离开试验田,他去了关崇阳家。
此时,关崇阳正坐在院子里的阴凉处打盹,别看他表现的很豁达,实际上吴茂盛的离去,他还是有少许的伤感的。
他都70岁了,对方这一走,说不定就再也见不到了。
“关大爷,虎子他们几个去河里摸鱼虾,晚上咱们炒辣椒吃。”
方唯心知肚明,但没有提吴茂盛离开的事情。
人家关大爷江湖经验丰富,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根本不用他开解。
“要得!老三,你再去搞点红薯酒过来,我想喝两杯。”
关崇阳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便把少许的离别惆怅压到了心底。
今儿想喝酒的人不只是他,就连方唯都想喝点。
于是,方唯又去大哥的酒缸舀了一壶酒过来。
郑虎和邓元恩等人在河里抓了不老少的小鱼小虾,晚上用辣椒和蒜子一炒,就是一道味道鲜美的下酒菜。
方唯、郑虎陪着关崇阳边喝边聊,邓元恩等人没在这边吃饭,早就走了。
“吴老头不该现在走,他应该等一等,等全国范围的灾情彻底过去,再回省城。我听说城里的定量都减少到每人每月21斤,粗粮占了绝大多数。”
关崇阳和普通的社员不一样,他识文断字、见多识广,往往能从细微处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但吴茂盛走不走,不是他个人能决定,所以这注定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已。
“没事的,吴老是教授、农业专家,既然恢复了工作也就会有相应的待遇,咱们不用担心。”
方唯也不知道自己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就当是宽慰关大爷的借口吧。
郑虎呆到九点多,他家里喊他回去,便先走一步。
关崇阳让方唯等一下,随后进了卧室拿出来了一根小黄鱼。
“老三,这根金条可是我好不容易才留下来的,你拿着,帮我换一些粮食和肉食。你先别急着拒绝,这玩意放在我这里也保不住,还不如物尽其用呢。”
关崇阳知道陈麻子那些人对自己还没有死心,他听人说,陈麻子到处和别人讲,他藏了多少多少金条和银元。
再加上五保户的口粮本来就不多,所以他才下决心用金条换点吃的。
总比到时候被人找出来没收要强。
“也行,就先放我那儿吧。关大爷,你这边缺吃的就和我说,我来想办法。”
方唯倒没有推辞,他知道关崇阳的身份比较特殊,容易被人抓住痛脚。
而他自己就没这方面的顾虑,他父母以前就帮助过同志,兄弟俩家世清白,一般不会受到冲击。
稍后,方唯便告辞离去,回到了屋里。
他找了个地方把小黄鱼藏好,暂时也没什么用,就先这样吧。
过了几天。
公社一群人到二队来检查工作,唐泽亲自带队,重点考察了试验田和【南光一号】的大面积推广田。
唐泽对【南光一号】的态度就是默默的支持,不宣扬,不推广,一切都等到秋收之后再说。
郑先发和方唯、郑虎等人一直跟在唐泽的身边,以便随时回答对方的提问。
但多数时候,唐泽都是在细心的观察,查看稻子的生长情况,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很不错!老郑,你们这个【鸭田共生】有点意思,统计过没有,这种放养的方式,能节省多少饲料?”
最后,唐泽问起了“鸭田共生”的细节。
“鸭子就晚上喂一顿饲料,大约能节省7成以上的饲料。这个方法是小秀才想出来的,具体让他和你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