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49节

  方平见三弟这样说,就不再多言。

  两人把42斤种子挑选出来之后,才回去吃饭。

  今天中午有韭菜炒鸡蛋、煎辣椒,还有一盘小河虾,搞得方唯都以为自己是不是记错了日子,莫非今儿过节?

  “家里暂时不用拿鸡蛋去换钱,你们最近很累,总得补补。小河虾是虎子让邓元恩送过来的,趁着新鲜的时候吃,晒干了可就没这个香味了。”

  田桂花笑着做了解释,方唯才恍然大悟。

  他前几天把存放时间稍长的鸡蛋都拿了过来,让大嫂每天给涛涛煮一个鸡蛋吃。涛涛每天上下学很辛苦,营养要跟上。

  田桂花哪能让小叔子这么做?

  她自己也养了鸡,以前舍不得吃鸡蛋是为了换钱,现在家里宽裕了不少,再抠抠索索的就有点不像话了。

  这才是中午能吃到鸡蛋的根本原因。

  “老三,山谷那边需要肥田,种红薯得过一段时间。”

  方平始终没忘记种红薯的事情,他打算多存一些粮食,哪怕是晚稻大丰收,也不耽误他愿意多囤一些红薯或者马铃薯。

  不过刚采收完黄豆,不能马上种红薯,需要先增加土地的肥力,等到了中秋前后再说。

  方唯点点头,这种事没什么好讨论的,就按大哥的意思办。

  不过,他有种预感,山谷里的那片地恐怕用不了多久了。短则一年,长则一年半到两年,山谷那边应该会有大的变化。

  不过他没有把这个猜测告诉大哥,那块地能用一天算一天,多想也没用。

  翌日。

  方唯一早来到了队部,和社员们一起上山。

  郑虎等人都来了,试验田那边让邓元恩留了下来。

  一群年轻人一路上说说笑笑,也没把这件事当成一个苦差事。

  到了地方,大家便开始采摘油茶籽。

  方唯观察了一下,今年的情况明显好于去年,也就意味着每家每户最终分到的茶油会多一些。

  可惜这片林子属于生产队,他无法进行指定,要不然今年的收获还会更多。

  “等有空了去深山老林里去转转,如果能发现成片的油茶树,倒是可以尝试指定。”

  人工栽种油茶树也不现实,队里目前还处于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哪有余力搞那么多的事情。

  而且,现在的种植技术也不过关,没必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方唯不紧不慢的采摘着,他们的工分不和育种之外的事情挂钩,倒不用和社员们去争。

  山林里到处都是欢歌笑语,采摘油茶籽是一年当中的一件大事,要不然平时就吃不到油。

  尤其是一群结了婚生了子的女人,一边开着令小年轻脸红的玩笑,一边手脚麻利的干着活。

  方唯并不反感,他反而觉得到处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大家忙活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结束了采摘油茶籽的工作。

  接下来的晾晒、脱壳、上锅蒸、榨油等环节,就用不到育种小组了,方唯等人又恢复了往常的工作节奏。

  方唯分到了17斤茶油,全都交给了大嫂。

  他自己又不开火,反正都是在一口锅里吃饭,他更省心一些。

  郑虎等人一方面要仔细照顾试验田,另一方面还要抽空学习。

  时间不知不觉的溜走,自留地里种的红薯成熟了。

  方唯也不用人帮忙,一个人就把红薯都采收了。过了秤,一共是400斤,折合亩产4000斤,产量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采收农作物,点数+400,总点数:5795点。】

  【请注意,现有的红薯品种即将达到亩产上限,上限为每亩4500斤-5000斤】

  【更换红薯品种有可能实现亩产突破。】

  突如其来的提示信息,让方唯愣了好一会。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任何农作物的产量,在某个时期都是有上限的。除了种子(品种)之外,还会受到气候、土壤、肥料等等因素的制约。

  所以,他也算不上很失望

  据他估算,山谷里的这片地,种植红薯的亩产将止步于4500斤左右。

  在没有化肥的年代,这个夸张的亩产数字,已经把快种子的潜力耗尽了。

  看最近几次红薯的增产情况其实就能明白,增产增收的比例是在逐渐降低的。

  不过能到亩产4500斤的产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拿到其他生产队去种,估计亩产也能达到3000斤左右。

  因此,以后不会专门再培育新的红薯品种,除非现有的品种退化,否则就一直延续下去。

第66章 中秋走亲戚

  几天后。

  方平就从这些红薯里当中,挑出来一小部分做种,开始育苗。

  方唯已经把山谷里的地整理好了,翻了地、施了肥,只等着红薯苗到位就可以栽种。

  他这几天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南光一号】的产量上限会是多少呢?

  之前培育的稻种和红薯,其实就是本地最普通的品种。只不过因为属性的加持,才变得与众不同,貌似十分优秀的作物品种。

  但他心里很清楚,这些品种的“底子”较差,那么与之相应的,即便是有外力的加持,它们的上限也不会太高。

  一转眼,中秋节就要到了。

  方唯从【禽舍】里抓了一只公鸭子,提到了大哥家。

  最早的6只鸭子已经长大,试验田也快到收割的时候了,所以很快就会“收鸭子”。

  收了鸭子之后,就不再放养,然后一直到来年的春播鸭子就得靠饲料来喂养。

  所以在这个阶段,卖出成年公鸭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母鸭子可以留着下蛋,来年还可以孵化小鸭子。

  一般来说,在放养期到来之际,需要提前一个月孵化小鸭子.周而复始。

  这就是【鸭田共生】的全过程。

  “大嫂,这只鸭子放这里喂几天,中秋给来【炒血鸭】吃。我那边还有一只公鸭子,回头给你娘家送过去。”

  田桂花的娘家经常和方家礼尚往来,马上要过节了,总得给人家送点东西过去。

  方唯打算给大嫂的娘家人送一只鸭子,外加几斤黄豆。

  “那多不好意思?谢谢你,小弟。”

  田桂花的脸上顿时绽放了笑容,她虽然不喜欢往娘家划拉东西,但并不代表她对娘家无情。

  方家兄弟总是在困难的时候帮衬娘家,还不是看在她的面子上?

  这个道理她自然是懂的,这份情她也会记在心里。

  “一家人不要见外,回头让大哥跑一趟。”

  方唯摆摆手,转身走了出去。

  第二天,方平带着东西去了一趟岳父家,回来的时候拿回来一包红糖和一小筐柑子。

  二妹那边没有去,前几天方梅就说要回来过节,没有必要来回跑。

  方唯给关崇阳送去了一些吃的,有腊肉、黄豆、几斤大米,还有一箩筐各色的蔬菜。

  中秋节的当天,方梅一家人都来了。

  田炳义挑着一坛红薯酒、两斤鳅鱼,进门就说要和方家兄弟好好喝几杯。

  田桂花尽自己的所能做了一桌菜,【炒血鸭】、【香煎鳅鱼】、【蒸腊肉】、【韭菜炒鸡蛋】以及一些素菜。

  还是很丰盛的。

  “大哥,老三,尝尝,自家酿的红薯酒,口感咋样?”

  田炳义心灵手巧,不仅会干农活还会干木工活,尤其是有一手酿酒的好手艺。

  如果不是碰到头两年的年成不好,他家里的日子过的其实还不错。

  三个人端起酒碗喝了一口,方唯觉得入口有点辛辣,但回味微甜,别有一番风味。

  “不错!你的手艺没得说,比我强。”

  方平也会酿酒,不过水平确实比不上妹夫。

  于是,田炳义就拍了胸膛,答应回头帮大舅哥酿一缸红薯酒。其实他也会酿米酒,但现在大米多金贵呀,没人舍得这么干。

  方梅关照几个孩子吃喝,听到涛涛上学了感到很高兴。

  在这件事情上面,她对大嫂很有意见,怎么可能为了节省学费就不让孩子去读书呢?

  想到这儿,她忍不住白了田桂花一眼。

  “你莫鼓眼睛,我以前是觉得读书没用,但看到小弟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我已经改变了想法。放心吧,家里会供涛涛、婷婷读书的。”

  田桂花可不吃这套,当即笑眯眯的回了一句。

  姑嫂之间的关系还行,小矛盾也有,没有大的矛盾,一见面就爱或明或暗的斗嘴。

  “二姐夫,回头你走的时候带一些红薯和黄豆回去。自己吃也行,用来做种也行,都是好品种,产量很高,是省里的老教授搞出来的新品种。”

  方唯有意识的向田炳义推荐了黄豆和红薯的良种,反正是自己家里种,也无所谓。

  即便如此,他还是把吴茂盛拉出来当挡箭牌。

  倒不是不相信二姐夫,而是别人问起了二姐夫能有个说道。

  “哦?那我可得带回去试着种一些。老三,都说【南光一号】是你在吴茂盛的指导下搞出来的?唉,我们生产队怎么没有这样的能人?”

  田炳义早就听说过方唯育种的事情,好多人都说他这个小舅子走了狗屎运,遇到了下放到二队的农业专家。

  一个初中生能搞出什么名堂,背后肯定是人家老教授的功劳。

  对这样的传言,方唯从不分辨。

  如果他真是一个17岁年轻人,可能会沉不住气觉得自己被人鄙视了,但他并不是。

  两世为人,他明白很多道理,这年月还是低调一点的好。

  “吴老学识渊博,是真正的专家。可惜啊,他恢复工作回城了,以后有什么疑难问题只能写信去问人家。”

  方唯没有正面回答田炳义的问话,一语带过。

  “过节不说这些,来,喝起!”

  方平虽然性格有些沉闷,但人却不笨,当即岔开了话题。

  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顿饭,方梅一家人在村上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才走。

  临走前,方唯给田炳义的箩筐里装了30斤红薯、一篮子鸡蛋还有10斤黄豆。

首节 上一节 49/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