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503节

  现在新凯奇做出一副要和瑶岭农业在玉米上一决高下的姿态,其实国际巨头的胃口更大,他们想控制内地的食用油、谷物和饲料。

第449章 踏脚石,王者归来

  作为方唯来说,他一直盯着更宽泛的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玉米。

  既然新凯奇想搞名堂,那么他也可以配合对方演一出戏。

  实际上当他搞出了【南豆333】之后,国际巨头想要控制的大豆的阴谋就破产了一半。

  之所以说是一半,因为有个关键的问题国内解决不了,那就是国内的耕地还是不够啊!

  种植大豆会占用大量的耕地,在国内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肯定是要优先保证主粮的生产。

  但不管怎么说,能提高产量的大豆品种就是好品种。

  上午。

  方唯在办公室里处理了几件公务,然后驱车去了县城。

  “方支书,你来的正好,罗书记正等着你呢。”

  来到县里,罗志敏的秘书笑眯眯的把他请进了办公室。

  罗志敏是新来的领导,前几天本来就是要去瑶岭乡视差的,结果方唯不在。于是他就推后了行程,还留了话说等方支书回来了请他到县里见个面。

  所以方唯就来到了对方的办公室。

  “方支书,我总算是见到真人了,你看起来很年轻啊。”

  罗志敏也就四十出头的年纪,身材高大魁梧,国字脸,看着像是从部队出来的。

  “我可不年轻了哦,罗书记,我刚从京城开完会回来,我向你通报一下本次会议的精神吧。”

  初次见面,两人寒暄了两句,便分别落座。

  方唯主动挑起了话题,谈了本次会议的一些议题以及大家讨论的情况。

  罗志敏听的很认真,实际上他面对对方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之前陈学军的事情他很清楚,一方面觉得陈学军的确做的很过份,另一方面也发愁该如何与方唯打交道。

  “方支书,我初来乍到,目前还处于熟悉情况的阶段。瑶岭乡是全县的榜样,而你们瑶岭农业集团公司则是县里的经济支柱。

  今后有什么问题,我希望咱们能开诚布公的说出来,我在这里表个态,只要是你们合理合法的诉求,我一定支持。”

  罗志敏的想法不多,他只想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

  所以刚一见面他就对方唯表达了善意,免得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

  “罗书记,你太客气了。作为我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家乡为乡亲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咱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方唯马上接收到了对方的善意,并予以了回应。

  两人相视一笑,以后会不会发生矛盾不好说,但起码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方唯在罗志敏的办公室坐了一个多小时,两人相谈甚欢,随后他便告辞离去。

  其实呢,他和县里历任的领导大都关系不错,从唐泽到武耀阳、黄志刚、崔义明等等,只有个别的比如像陈学军等才针锋相对。

  现在罗志敏愿意处好关系,他是求之不得。

  对于钻营的事情他不感兴趣,只要不给他添乱,他这人其实还是很好打交道的。

  时间匆匆。

  大规模培育的【南玉一号】杂交玉米种子,顺利收获。

  经过检测和测评,【南玉一号】的目前能达到2300斤左右,其他像口感、含油率、淀粉含量等指标,在当前来说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作物所的同志跃跃欲试,他们在等方唯宣布,从而把这个玉米新品种推向市场。

  论文他们已经在写了,但却没有进行项目评奖申报,因为还没有获得允许。

  “方支书,我们都觉得这个项目已经完全成功,可以进行申报了。”

  研究所的负责人代表大家来找方唯,委婉的提出了建议。

  “先不急,我暂时还不想让对手得知咱们的成果。论文可以继续写,写完之后先不要着急发表,事先必须征得我的同意才行。”

  方唯解释了一下,让他们稍微缓缓,这一次他还是决定打新凯奇一个措手不及。

  负责人连忙点头,公司和新凯奇的恩怨他很清楚,在这个节骨眼上,全体科研人员是不会给公司添乱的。

  “明白了,请支书放心,我能会顾全大局的。”

  “那就好!你去忙吧,我这还有几件紧急公务需要处理。”

  方唯感到很满意,随后很客气的把负责人打发了出去。

  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情,方唯去各大队以及育种中心和新林农场转了转。目前各单位的稻种长势良好,一切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午饭是在育种中心吃的,下午在新林农场呆了挺长时间。

  瑶岭合作社、田炳义合作社、瑶寨、新林农场和阳山农场,是瑶岭农业的基本盘,育种中心是合作的兴致,而其他的生产基地则是租赁的土地。

  对他来说,只要公司的基本盘不倒,那么就没什么外力可以打倒他。

  “方支书,有电话找你。”

  方唯走在田间地头,听着农场的负责人介绍最近的工作情况。

  这时,有一名农场员工跑了过来,说社里打来了电话,说那边来了很重要的客人。

  方也懒得再回电话,随即驾车赶回了办公室。

  “方支书,你可回来了。这次我带来的东南亚客商,他们需要大量的籼稻杂交水稻稻种,在签订之前需要进行实地考察。”

  省外贸的同志带来了新的客户,以前打过交道的客户暂时没有新订单,没想到他们又开发了新的客户。

  公司没有外贸进出口权,所以这一块他很少操心。

  “没问题!今儿有点晚了,这样,晚上我安排一下,请大家尝一尝我们当地的风味美食。”

  方唯看了看表,知道这回是没办法去考察的。

  于是他就在大食堂安排了饭食,全都是当地的特色菜,大家吃的还挺欢乐。

  这次来的客商是一对中年夫妇以及他们的随行人员,吃过饭之后,他们就跟着省外贸的人返回了县城。

  村里的接待条件有限,当然还是住在县里好一些。

  方唯忙活了一整天,回到家都快九点了。

  盘莲花已经泡好了茶水,见状让男人歇一会就赶紧去洗澡,晚上早点睡觉。

  “没事,我倒不是有多累,就是摸不清楚这些东南亚客商的想法。他们下订单很痛快付钱也痛快,但之前的几个客商交易完就没了消息,搞不清楚咋回事。”

  方唯笑着摆了摆手,一边喝茶一边和婆娘随意的聊着。

  当然,这种一次性的客户也没啥,毕竟公司现在的育种产能已经过剩,只要给他调整计划的时间,多大的稻种订单他都敢接。

  “别想那么多,明儿还得陪客户考察呢。”

  盘莲花不禁莞尔,自己的男人也有迷惑的时候呀。

  见对方没少喝酒,过了一会她就催促方唯去洗澡,然后就直接睡了。

  翌日。

  方唯一早就陪着客户实地考察,首先在瑶岭合作转了转,随后又带着他们去了育种中心、新林农场,最后一站去了阳山农场。

  整个考察过程历时两天,让两个大客户震惊不已。

  几十万亩的育种面积,多达三个品种的稻种,而且籼稻和粳稻都有。就这育种水平,他别说见过恐怕连做梦都不敢想。

  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南光五号】稻种,不仅仅是产量的原因,主要是供货及时。

  最后三方签订了合同,他们订购的【南光五号】稻种数量很大,直接包了10万亩农田全部产出的稻种。

  根据合同,这批稻种需要在今年七月三十号之前交货。

  “请你们放心,我们交货的日子只会提前不会推后。”

  签订合同的时候,蔡桐等人已经赶了过来。

  不过作保证的是方唯,包括外贸的同志和东南亚客户,他们都只相信方唯的承诺。

  签完合同,客户就跟着省外贸的人返回了省城,蔡桐亲自陪同他们一起走的。方唯没去,他的任务不在迎来送往这些方面,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一周后。

  新凯奇正式发布了第三代的玉米品种。

  仅仅隔了一天,瑶岭农业便正式发布了【南玉一号】杂交玉米。

  数据公开之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大家把两家发布的玉米新品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瑶岭农业的新品玉米完胜新凯奇的第三代新品玉米。

  新凯奇再一次成为了瑶岭农业的踏脚石,现在就连局外人都看出问题来了,新凯奇一次次的发起挑衅,又一次次的被打脸,怎么就不长记性呢?

  而此时,有一件事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

  在国家放开了部分农产品的进口限制之后,国际巨头按照计划开始在国内大量倾销低价的大豆。这和种子都没什么关系,人家就是奔着占领市场来的。

  瑶岭农业的大豆种子即便是再好,但农业生产可不仅仅是是种子这一项决定的。

  种子、化肥、农药、机械化程度等等,都会影响到产量的生产成本。

  由于国外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低,且所谓的四大粮商垄断了全球市场75%的的谷物和油料作物,所以国内的大豆竞争不过国际巨头也是正常的。

  “支书,好在你搞出了【南豆333】大豆,要不然国内的大豆连抵抗之力都没有。”

第450章 超级大豆项目,再胜一局

  蔡桐打来了电话,各地传回了数据,显示国内的大豆种植面积正处于萎缩的状态。

  不过还好,这种萎缩的趋势比较缓慢,特别是使用了【南豆333】种子的地区,由于亩产增加明显,所以还不至于一上来就被人家打死。

  “暂时问题不大,放开部份农产品市场本来就有试验的性质,大不了政策再收紧就是了。关键是以后,狼来了的次数多了总有一天会变成真的。”

  方唯根据上一世的记忆,目前国内没有到大面积放开农产品市场的时候。

  但随着改开的深入,国家展开了“入世”谈判,农产品市场的开放是迟不早晚的事儿。

  结束了和蔡桐的通话之后,他合计,接下来还得继续研究大豆新品种,努力把亩产提上去。只有产量提上去了,才能摊薄一部分成本,从而在面对国际巨头的时候还能有还手之力。

  当然,这事儿也急不来,他又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没办法做到动一动念头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匆匆数日。

  随着【南玉一号】的上市,彻底引爆了舆论场。

  【南玉一号】是国内第一款杂交玉米,而且产量高品质好,一经问世就超越了当前的世界先进水平。

  之所以舆论这么火爆,还是因为新凯奇的骚操作。正是由于新凯奇的衬托,所以才显得【南玉一号】的珍贵不凡。

  作物所的同志忙着写论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忙着总结经验,孙所长忙着【南玉一号】评奖的事情,每个人都很快乐。

  方唯则忙着在办公室和瑶寨之间穿梭,他感觉这几年国际巨头在转基因方面的进步很大,他要是不努力真有可能被国外的同行给甩开了。

  新稻种的验证工作在有条不紊进行着,等作物所的同志和研究所的人员冷静下来之后,方唯再次给他们发布了新的任务:

  培育下一代的高产大豆品种。

首节 上一节 503/5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