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55节

  因为不止方唯提醒过他,就连郑先发都说过他一次,让他少和某些“惹祸精”打交道。

  安置人员到村上也有一段时间了,各人的本性逐渐暴露,有一部分人的风评还真不咋样。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都可以先不说,关键是背后的怪话还多,让他们干点事就磨洋工,搞得很多社员不待见这几个人。

  其中,就有祁峰。

  要知道把他们安置在二队,是占了社员们的口粮的,结果还什么不想做,真以为自己是来当大爷的?

  郑先发倒没有发火,再次强调,明年他们的口粮将会和工分挂钩。另外,抗拒劳动的人员,队里会如实记入各人的考评当中。

  这才让有些人收起了那些小心思。

  “关大爷,这碗麂子肉你放到明天吃,肯定不会坏。”

  方唯再也没提过祁峰的事情,爷俩之间很有默契,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影响感情。

  关崇阳去拿了一副碗筷,尝了几口麂子肉,喝了一口红薯酒,美的连眼睛都眯起了。

  “老三,我这一身本事,你真不学?”

  “不学!如果空闲的时候,听你老讲讲倒是可以,就当是增长见识了。”

  方唯没心思学那些东西,阴阳风水这一套算是封建迷信活动,他犯不着给自己找麻烦。

  了解一下倒无所谓,继承关崇阳的衣钵还是算了吧。

  方唯在关崇阳这边坐了一个小时,陪老头聊聊天,顺便说一下外界形势的变化,便回家准备洗洗睡觉。

  现在的天气已经转凉,他就不去河里洗澡了,一般都是在家里用井水冲洗。

  洗了个冷水澡,方唯感到神清气爽,翻了翻从队部拿回来的报纸才睡着。

  睡到后半夜,他突然被一阵激烈的敲门声惊醒。

  “小秀才,快开门,有人病了你给看看。”

  郑先发的大嗓门能传出去二里地,方唯的瞌睡虫瞬间就被赶跑了。

  他赶紧穿好衣服跑去开门,然后就看到郑先发和郑豹等人,用板车推着一个病号站在院子外面。

  方唯招呼大家进来,然后点灯看了一下生病的人,发现对方是一个安置人员。

  此人他有印象,是省城林学院的一名副教授。

  “高老师,你感觉什么地方不舒服?”

  高青山这会儿满头大汗,捂着肚子直哼哼。

  “肚子疼,哎呦!”

  方唯一听肚子疼,顿时觉得很麻烦。

  他上前做了简单的按压检查,再结合记忆中的经验,他感觉像是阑尾炎。

  “队长,送县城吧,我这里和公社卫生院都处理不了。”

  郑先发一听,也察觉到了问题很严重。

  于是赶紧安排人手,给病人盖上被子,就用板车连夜送去了县人民医院。

  好在没有耽误,经过手术治疗,高青山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这件事在安置人员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之前他们和对立的社员格格不入,虽然没有明面上的矛盾,但背后抱怨的人却不少。

  尤其是祁峰和另外两个人,整天说郑先发和方唯等人的坏话,双方的隔阂就更深了。

  但在队里积极救治了高青山之后,很多人都转变了观念,开始主动和社员们靠近,干活也比以往积极主动的多。

  求一下双倍月票!

  继续求追读。

  谢谢各位大佬。

第74章 舍小家为大家,我行吗?

  这天早上。

  方唯和郑虎、邓元恩等人,挑着担子去赶圩。

  最近没什么事,大圩小圩方唯都会去转转。每次去都会多带一些红薯,偶尔也会带上一只鸭子。

  今年家里的红薯大丰收,即便是酿了两缸酒,还剩下不老少。

  一部分做成了红薯干和红薯粉条,其余的都打算卖掉。

  大旱过后,县里稍微恢复了一些元气,但粮食供应依然没有摆脱紧张的局面。

  特别是外地总有人过来搞粮食,地下交易一下子变得很红火。

  红薯的价格并没有下跌,大米、生猪尤其是鸡鸭的价格还在飞涨。

  举个例子,头两年几毛钱一斤的鸡,现在卖到了1块2一斤。

  “三哥,你在这里忙着,我俩去别处看看。”

  今天是十五的大圩,到了地头之后,郑虎便拉着邓元恩跑了。

  他俩过来就是为了玩耍,顺便给方唯帮帮忙。

  一共3担红薯,差不多有400斤,数量可不少。

  方唯这边刚掀开箩筐的盖子,就有人过来问价格,不大的功夫就围了一圈人。

  “后生,咱们又见面了哦。我要100斤,价格还是2毛,咋样?”

  其中有个男人热情的和方唯打了招呼,方唯想了半天才想起来,有一次赶圩遇到过此人,对方好像是专门混迹于地下交易市场的。

  姓什么叫什么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行啊,先给钱。”

  方唯想起了对方的身份,也不愿意再磨牙,直接收了20块钱给了那人100斤红薯。

  对方用袋子将红薯装好,放在自己的板车上,立马就推走了。

  接下来不断的有人掏钱买红薯,区区400斤红薯不到一个小时全部卖光。

  他将80元钱塞进衣服里,然后将箩筐摞在一起,蹲到角落里去歇息。

  等了挺长时间,郑虎和邓元恩才回来,两人的手里都拎着东西,全都是在圩上买的。

  “三哥,你这就忙完了啊?”

  郑虎和邓元恩有点傻眼,两人也就是转了一圈的功夫,人家的箩筐都空了。

  随后,方唯也去买了点东西,三个人便返回了村上。

  圩上热闹是热闹,就是太花钱。

  过了一段时间,方唯和大哥大嫂又去赶圩,这次依然遇到了前次买走100斤红薯的那个家伙。

  “后生,总算遇到你了。你今天带来了多少红薯?我全要了。”

  “我这里没多少,不过我的两个同伴有200来斤。”

  方唯给大哥大嫂使了个眼色,三人分别把红薯卖给了这家伙。

  还是400斤,三人分别收了钱,便一起离去。

  他想好了,下次赶圩自己不来了,就让大哥大嫂来,免得自己被人盯上。

  不过,他明显想多了,一共卖出了2500斤红薯,啥事都没有。

  500块钱装进兜里,比什么都踏实。

  “大哥,大嫂,这200块钱你们留着,我自己也留了200块钱,另外再给大嫂100元还有这些布票,咱家每个人都做一身新衣裳。”

  卖红薯的钱方唯没有独吞,不仅给了哥嫂200元,另外也拿出了100元交给了田桂花。

  家里这些人身上的衣服,全都是补丁摞补丁,关键是要给涛涛重新做一件棉袄。

  涛涛每天上学走挺远,早出晚归,等寒流来了可扛不住。

  “小弟,你还真攒了这多的布票啊。”

  田桂花知道搞布票有多难弄,没想到小弟居然凑齐了。

  这些布票刚好够家里人都做一身衣裳,还能给两个孩子重新做两件棉衣。

  这一刻,她的确有些感动。

  方唯受不了这个,直接转身就去了外面。

  路过牛棚的时候,看到有不少人围在一起,他以为出啥事了呢。

  走近一看,好嘛,关崇阳正和人在下象棋。

  那人是安置人员,以前就爱下棋,这次分流到二队,也没忘记带着他的棋盘和棋子。

  围观的人当中,既有二队的社员也有安置人员,在一旁看的很专注。

  “这就挺好,没事了下下棋,少在那里指点江山。”

  方唯没有凑热闹,绕着牛棚转了一圈。

  牛棚经过改造之后扩大了很多,郑先发就从安置人员中抽了几个人过来,专门喂养水牛。

  当然,队里还派了一个老手在这边盯着,带一带新人。

  “小方,你好。”

  “温工、罗工,你们好。”

  牛棚里还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在干活,这两人也是安置人员,同时还是两口子。

  男的姓温,女的姓罗,两人分流之前是一家拖拉机厂的工程师。这两人看着文质彬彬的,但思想有些激进,要不然也不会被分流。

  可来了之后,这两口子很快就适应了眼下的生活,各方面的变化都很大。

  不过方唯和他们不熟,互相打过招呼之后,他就去了新建好的【禽舍】。

  【禽舍】是按照1000只鸡鸭的规模建造的,占地不小,修建的规格并不低。

  忽然,有信息从他的眼前飘过,他扫了一眼便露出了笑容。

  【一座基本合格的饲养家禽场所,评价良好。】

  【你是否将此处指定为临时禽舍?】

  果然,有了“鸭司令”的名头,他就可以针对新建的禽舍进行临时指定。

  这还有啥好说的吗,指定就是了。

  【临时设施】→【生产设施】→【2号禽舍】

  【设施等级:(1级,010)】

  【设施属性:防病、强壮、加速生长、提高蛋产量、恋窝】

  【在此建筑内养鸡,全属性额外增加5%】

首节 上一节 55/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