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159节

  小阿姆斯特朗还好一些,毕竟他小时候就跟老中的留学生交流过,那人在他家寄宿了不少时间,足够他通过那人了解到一个大概的情况。

  当然,那是十年前的事了。

  后边他学会了中文,又因为喜欢航天,所以看了不少老中的航天方面信息,知道老中在航天领域发展很快,能在航天领域发展那么快,那其他方面应该也不会太差。

  只不过他只关心航天领域,对其他方面不感兴趣,所以他对老中的了解是复合型的。

  也就是十年前的留学生信息加上自己找的航天信息,还有大量老美媒体加工过的信息,以及其他方面看到的只言片语。

  但怎么说也是有不少了解的。

  西蒙·艾利就不行了,他之前基本没接触过老中的信息,因为他的任务跟老中没关系。

  是的,他就是CIA的特工。

  而且他之前都不是在老美的本土,是在加麻大。

  虽说加麻大是老美的盟友,但……监视盟友也是老美的传统艺能了。

  艾利在加麻大明面上的工作就是飞行教练,而他所在的城市又是温哥华,那里有几十万华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20%,是北美大陆上华人比例最高的城市。

  以至于他的很多客户都是华人,所以他也就理所当然的学会了中文。

  后来因为这次的任务需要,所以他就变成了在老美本土工作的飞行教练。

  在加麻大工作的时候他一脸的络腮胡,现在则是剃的非常干净,一副中年帅哥的模样,跟之前完全是两个人。

  虽然是来老中这边执行任务,但组织并没有让他了解过多老中的信息,要的就是符合他人设的“原生态”。

  而他工作中接触的那些华人提供的消息,怎么说呢……

  那些人要么出来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或者根本没在老中待过,也有的是通过其他方式出来的,反正那些人在他脑海里塑造的老中更加魔幻。

  现在猛地来到了真正的东方大国,巨大的高科技机场、巨大的繁华都市、巨大的摩天大楼、巨大的交通网、巨大的人口规模……

  一切的一切,对他的冲击不言而喻。

  以至于让他这个工作了多年的CIA资深特工想到了不少其他的东西。

  他感觉这次任务肯定不仅仅是自己,而是还有其他的同事,但他自己应该不是这次任务的“主角”,而是为了转移注意力的“配角”。

  不用想就知道,蓝星航天内部肯定已经有老中安全部门的“同行”在活动了,他们这些特工进去之后搞不好会暴露。

  如果只是让他潜入蓝星航天的话,其实他用加麻大的身份更合适,毕竟是个人都知道老中和老美不对付,那么“同行”肯定格外警惕老美的面试人员。

  要是老中这边的“同行”把他查了出来,那他的其他同事就相对安全了。

  只不过,哪怕他想到了这些,但任务依然得执行。

  为了……

  为了自由美利坚。

  看着兴奋的小阿姆斯特朗,艾利打算同意他说的乘坐磁悬浮列车的提议,虽然不是顺路,但多少也算在一个方向,坐一坐也没什么。

  其实他也挺想坐一坐的,不知道磁悬浮列车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如果这次任务真的“顺利”,那他估计会“顺利”的被逮捕,然后一直等着交换俘虏被换回去。

  他感觉自己帮组织、帮联邦做了那么多任务,应该很重要,应该会被优先换回去。

  不过那之后他应该一辈子没机会来老中了,不如先体验一下这个陌生又神奇的国度。

  他正想着这个呢,机场里又走出来两个外国人,一黑一白,对方见他们也是外国人就自动“合并同类项”凑了过来。

  一问之下还真是“同类项”,都是来参加蓝星航天面试的。

  小阿姆斯特朗兴奋的说道:“伙计们,走,我们去坐磁悬浮列车!”

  “我知道老中这边新出了一家商业航天公司,他们要研发电磁弹射火箭起飞装置,想要最大幅度的减少火箭燃料和重量,磁悬浮列车让我想到了那个……”

  另外两个人一听就来了兴趣,立刻跟着小阿姆斯特朗走了。

  显然他们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航天爱好者。

  而艾利这个纯纯来“上班”的人也跟了上去。

  后来的那一黑一白是法兰西人,加上两个美利坚人,磁悬浮列车上的国人一脸神奇的看着这四个外国人用流利的中文赞叹一路的风景。

  更神奇的是他们打了一辆车,那辆车的司机一看是外国人还感觉有些麻烦呢,结果那四个外国人一开口中文比司机还流利!

  司机的普通话带着方言口音,四个外国人的普通话味相当正!

  小阿姆斯特朗:“司机师傅开车,麻烦你从城市中间开过去!”

  司机:“……”

  好么,还会喊“司机师傅”。

  得亏司机是不是京城的人,要不然非得接一句“地道”。

  “看,那边就是魔都中心大厦,它是世界第三高的建筑!”

  “这简直太神奇了,感觉魔都比巴黎繁华多了。”

  “不仅仅是巴黎,整个欧洲都没有这样的超级都市!或许只有纽约可以与之相比。”

  “不行,纽约也不行,纽约已经非常破旧了。”

  “感觉我这一趟就算没有选上也没什么了,简直太神奇了,跟去了一趟太空没区别……”

第239章 职业航天员与商业航天员的差距,记者们准备搞一个大新闻

  蓝星航天现在有三个基地、两个发射中心、一个发动机综合试车中心和一座太空机场。

  三个基地中的京城基地是总部和设计中心。

  张港市基地是智能制造中心,“万户”火箭和“木鸢号”太空穿梭机都在那制造。

  发动机的试车中心也算是智能制造基地的一部分,发动机生产出来直接拉到试车中心就试车了。

  所以张港市的智能制造基地也是三个基地里最大的。

  第三个基地就是正在建造中的“星舰”基地,它综合了“星舰”超级火箭的制造与测试功能。

  发射与回收也是在基地里进行,所以不算在两个发射中心之内。

  两个发射中心说的是“万户”火箭的发射中心,分别位于东风航天城和滨海航天城,两个航天城里都各有一座“万户”火箭专用的发射塔架。

  至于要不要在另外两个航天城里建设“万户”火箭的专用发射塔架还在讨论中。

  一是“万户”火箭的发射频率还没有提上来,现在两个发射中心就绰绰有余了。

  二是国内其他的商业航天公司也在大力发展中,要给它们留一口饭。

  毕竟国内另外两个航天城都在山里,相对于“巨大”的“万户”火箭,小一些的火箭更适合在那里周转。

  或许后期那两个不太方便的航天城会慢慢停用,毕竟在大山里确实不方便,但肯定不是十年内的事,足够其他航天公司吃一段时间了。

  蓝星航天的那座太空机场就不用说了,是目前各方关注度最高的地方,还没建成就成了众多游客的打卡地,天天有大量的游客去附近拍照留念。

  火箭终究还是距离普通人太远了,而从机场跑道上起飞,又从机场跑道上降落的飞行器,那不就是飞机吗?

  甭管是什么太空穿梭机还是太空飞机,你就说它的形式是不是跟飞机很像吧!

  要说民航飞机,全国、全世界肯定还有大量的人没坐过,但坐过的比例也不会太低,普通人也不会觉得坐飞机和坐火箭一样遥远。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太空穿梭机是很贴近生活的东西,偏偏它又可以载人去太空,反正就……很神奇,总想过来看看。

  同时这座太空机场将成为国内第二个航天员训练中心。

  当然,因为是商业航天员,所以他们的训练范畴和强度没有职业航天员那么广、那么强,以至于用的设备都是简化的,甚至没有。

  像路云之前试过的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也就是那个臂长8米的载人离心机,太空机场的训练中心就没有对应版,而是简版的小离心机。

  因为从跑道上起飞和从跑道上返回的太空穿梭机主打的就是舒适性,职业航天员们乘坐载人飞船可能遇到的8倍重力加速度根本不会出现在太空穿梭机上,所以只做简化版的训练。

  负责前庭功能训练的电动转椅保留了,毕竟它占地真的很小,造价和训练成本跟载人离心机不是一个级别。

  另外的职业航天员的着陆冲击训练科目直接取消。

  这个科目需要用到一座四层楼高的冲击塔,这个设备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航天员专用的“跳楼机”。

  冲击塔的作用是模拟飞船返回地球的冲击环境,从而加强航天员的抗冲击耐力,研究各种方式的防护措施。

  毕竟载人飞船是直接打开降落伞落下来的,它的下落速度比一般的跳伞下落速度快得多,最终快落地的时候要启动反推火箭再极致的减一下速,然后才会落地。

  最后那一下说是反推火箭减速,其实可以当做“爆炸减速”,因为真的就是在离地几米的地方减速一秒。

  而全过程的航天员是在一个密闭空间里的,看不到外边,只能看到屏幕上的数据变化,这对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的冲击都非常大。

  冲击塔的训练就是让航天员先适应这个情况,他们训练的时候会在冲击塔训练室里躺着直落而下,最后触地的时候还要震动一下,以此来训练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

  要乘坐太空穿梭机的商业航天员们就不用了,毕竟太空穿梭机不是直接落下的,而是会像飞机一样滑翔降落,过程非常平滑顺利。

  并且他们是坐着的,全程能看到外边的环境变化,而不是像载人飞船航天员那样躺着一直落下去,直到剧烈震动那一下才知道落地了。

  所以太空机场的训练中心规模比较小,设备也比较简单,商业航天员学员们基本上训练一年就能出师,而那些只是去太空旅游几个小时或几天的游客,他们训练一周就行了。

  相对于还没有选出来的学员们,他们的老师,也就是退役的职业航天员就好说了,路云直接从国家队那边签约了三位,分别是陈泉、赵川东和潘展春。

  他们都是国内的第一批航天员,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太空就退役了,他们现在都50多岁,正是航天员这个职业“年富力强”的时候。

  因为他们的之前接受的训练跟太空穿梭机的训练不一样,所以也要接受几个月的适应性训练。

  他们有之前的职业底子,太空穿梭机的训练科目对他们来说都是小儿科,所以他们会一边适应、一边学,然后一边给之后的学员们当老师。

  偶尔也会有上过太空的职业航天员过来上几节课,给他们讲一讲真正在太空里需要注意的事项。

  路云现在的计划是年中首飞“木鸢”号,然后再做三次无人试飞,如果顺利的话秋天就能载人。

  到时候这三位就可以上岗飞天了。

  不顺利的话另说。

  也因为这个,所以相关事件的关注度就非常高,比如蓝星航天商业航天员选拔的事,那些过了复试的人来国内面试还上了热搜。

  因为蓝星航天官网有公布名单,名单里有照片,所以当记者在张港市智能制造基地门口蹲守的时候很顺利的就拍到了他们。

  “来了来了来了!”

  “是他们吧?”

  “应该是,这一车下来的全是外国人,快找名单照片对一对!”

  “直接国内过来面试的人一看一个准,我对外国人有点脸盲,还得一个一个的对照。”

  “找到了,哈,这个有特点,那个一脸傻乐的就是史蒂夫·阿姆斯特朗,跟几十年前的‘登月第一人’姓一样!”

  “虽然知道他们没有亲戚关系,但一想到‘阿姆斯特朗’从老美那边来国内应聘商业航天员就好笑!”

  “咦,这个想法有意思,我的新闻标题有了,我现在就发!”

  “卧槽,这个想法是我先想到的!”

第240章 群友各个是人才,首档商业航天员青春成长综艺节目?

  【人类的一小步,世界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来华应聘商业航天员!】

  【震惊!先是人类登月第一人,现在又来蓝星航天应聘商业航天员,神奇的阿姆斯特朗!】

首节 上一节 159/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