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162节

  梦天实验舱的外舱门直径有2米,内舱门的直径有1.2米。

  在梦天实验舱里,航天员穿着舱内航天服就可以非常灵巧地把载荷装载在滑动平台上,然后退出去关上舱门让它自主运行就可以。

  确认安全之后,梦天实验舱的2米外舱门和1.2米内舱门会依次打开,然后滑动平台向上滑动,接近舱口。

  这时在天和核心舱机械臂操作台,连舱内航天服都不用穿,只穿工作服的航天员会操纵外部的机械臂接力工作,抓取载荷放到预定点位。

  这一系列的操作航天员在舱内就能完成,不用穿着笨重的舱外航天服出舱工作。

  不过梦天实验舱的1.2米直径方形货舱门有点……憋屈,因为天宫空间站的大部分对接口都是通用对接口,也就是直径0.8米的圆形舱门。

  也就问天实验舱上专门的人员出舱气闸口是直径1米的圆形舱门,相对于节点舱上的0.8米直径圆形舱门更容易出舱一些。

  路云的“太空码头”将会有所改变。

  它将采用一个梦天实验舱的前期工程试验舱体作为主舱,但不要圆锥形的资源舱和上边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

  另外它的“码头”是一个类似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但要更大!

  (网图,从上到下依次是太空码头、梦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

  “太空码头”的主体直径跟梦天实验舱一样是4.2米,但长度不如梦天实验舱的接近18米,“太空码头”的长度只有15米。

  它的节点舱比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大两圈,带上对接结构的直径也能达到4.2米。

  它的最大特点是有四个直径1.2米的方形舱门,分别是节点舱前方正舱门、节点舱和舱体连接的舱门、类似梦天实验舱货物舱的舱壁舱门,还有绿区货物舱和白区工作舱的舱门。

  剩下的,比如大节点舱的四个方向对接口和尾部对接口,就是常规的0.8米直径圆形对接口。

  其中尾部对接口是对接天和核心舱尾部对接口的。

  节点舱的四个圆形口是适应“神州”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对接口。

  节点舱正前方的1.2米直径方形对接口是对接“木鸢号”太空穿梭机的。

  之所以这么搞,是为了从“木鸢号”搬运更大型的设备进入“太空码头”,也可以在“太空码头”白区工作舱组装直径1.1米的大型设备,然后通过内部1.2米的舱口运到外部进行释放。

  比如运进去一些零件,然后组装出一颗直径1.1米的方形卫星在轨释放。

  别看梦天实验舱也有这个功能,并且也有一个直径1.2米的舱壁舱门,但因为其他舱门直径的限制,所以只能释放直径零点几米的小立方星。

  路云看着正在组装中的“太空码头”怎么看怎么喜欢,尤其是那贯通式的1.2米直径方形舱门。

  虽然它的大型节点舱还没运过来,目前正在张家港智能基地里建造,但路云已经能想象它装上去的整体模样了。

  杨总师也挺感慨:“天宫空间站设计的时间太早了,十年前就开始设计,当时咱们的技术还不太行。”

  “虽然跟国际空间站比有后发优势,但优势有限,所以就沿用了0.8米直径的圆形对接口。”

  “现在看了你的‘木鸢号’和‘太空码头’,你这个后发优势才叫巨大,天宫空间站的对接口反而有些拖后腿了。”

  路云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技术的发展总需要时间,就像国际空间站上那几个最早发射的舱段,它们已经严重拖累了国际空间站。”

  “如果空间站要出什么问题,肯定是它们先出问题。”

  杨总师闻言看向路云。

  “你的意思是,国际空间站快撑不下去了?”

第244章 国际空间站的问题,美利坚不接受太空只有一座天宫空间站!

  杨总师:“你的意思是……国际空间站快撑不下去了?”

  路云闻言摇摇头:“这个倒没有,国际空间站甚至会进一步延寿几年。”

  “为的就是不让咱们的天宫空间站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在运营的空间站。”

  “还延寿?”

  杨总师一愣,皱眉说道:“现在距离国际空间站最早的舱段已经有22年了,它的设计寿命本来只有10~15年,到二四年已经是延寿过两次了。”

  “这要是继续延寿,早期舱段肯定撑不住,搞不好国际空间站会以一个非常不体面的方式退役……”

  杨总师不仅仅是梦天实验舱的总师,他是整个天宫空间站系统的总师,所以国内要论对空间站的了解,那基本上就是他了。

  包括其他国家退役烧毁的空间站和现存的国际空间站。

  要说国际空间站运营的信息,那可有的说了。

  国际空间站之所以敢叫“国际”,是因为它是多国合作的产物,前前后后出力的有16个国家。

  本来老中也想参与的,结果老美不让,于是后边就有了天宫空间站这个让老美骑虎难下的产物。

  而国际空间站最初的计划是从九八年开始建造,到零一年完成初期装配。

  然后从零一年到零六年进行最终装配,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但实际开始建造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多国合作是很强,还能扯上“国际”的名头,但真搞多国合作的时候就知道这里边的门道了。

  尤其这些国家还都是典型“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国家。

  需要扯皮的东西太多,需要跨国匹配的东西也太多。

  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段确实是九八年发射的,到零一年也完成了初期装配,也就是六个小舱段。

  大的也就13米长,小的甚至只有5米长。

  都不如天宫空间站的几个舱段上来就是17米、18米。

  国际空间站初期装配阶段挺好的,结果最终装配阶段拉了胯。

  它本来应该在零一年到零六年进行的最终装配阶段,结果……一个舱段都没有发射!

  而是中间空了5年,到了零七年才进行最终装配阶段,一直装到一零年才算告一段落。

  所以国际空间站计划用8年的时间建造完成,结果愣是用了12年才建成。

  要知道国际空间站计划是运行10~15年的。

  最初的计划是运行到一五年,但一零年才建成,仅仅使用5年可不划算,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延寿。

  从一五年延寿到二零年,也就是今年。

  甚至一六年还加了一个新的实验舱。

  一八年的时候国际空间站方面做了多方面检查,感觉舱体还能继续用,于是就又延寿到了二四年。

  结果一九年的时候天宫空间站开始组建,老美那边就有点麻爪了。

  这要是国际空间站最终在二四年退役了,那太空里可就只剩天宫空间站了。

  这是老美绝对不允许的。

  为了不让老中在新的太空竞赛时期达成这个成就,老美只能给国际空间站延寿,然后在延寿期间再造一座空间站。

  毕竟从现在到二四年的四年时间内造不出来。

  不过就像杨总师说的一样,继续延寿的话前期的舱段真撑不住,国际空间站确实容易以一个不体面的方式退场。

  比如上一世的常规漏气,并且越漏越快,还堵不住,那就是舱段老化出现的无解问题。

  另外就是偌大的国际空间站没有多少机动能力,只能靠毛子的模块推动变轨,结果一个舱段出了问题,发动机异常启动让国际空间站翻转了540度。

  也就是推力不强,是慢慢翻转的,如果推力大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天宫空间站不会这样,毕竟天宫空间站的设计寿命是10年,那一下子就能到三零年。

  但航天设备的设计寿命就是用来突破的,天宫空间站延寿个5年、10年也属正常。

  只要别像国际空间站一样奔着运行30年去就行了。

  如果天宫空间站延寿10年,那么就是运行到四零年。

  这一世有路云的参与,四零年的时候他真不知道国内的航天技术能发展到哪一步。

  毕竟按照路云的计算,他可能在二八年就能让自己的【航空航天工程】技能达到lv6的境界。

  到时候他都不敢想象会得到什么样的超级技术。

  而在那之前,杨总师和路云不再管国际空间站的事了,不管老美那边怎么折腾,国内一直走自己的坚定道路就行了。

  “放心,你要的‘太空码头’绝对能在今年年中建造完毕,然后再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测试。”

  杨总师说道:“如果你的‘木鸢号’测试正常,那么等它过了测试期绝对能让它按时对接上天宫空间站。”

  路云闻言点点头。

  “木鸢号”的事不仅战支的人在关注,航天局载人工程办公室也在关注,毕竟“木鸢号”跟“神舟”载人飞船对比真的是又便宜又方便。

  还能让国内首次拥有可观的太空货物下行能力,能把大量的空间站实验成果运到地面,载人航天工程肯定要用的。

  虽然正在建造中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也有可观的太空货物下行能力,并且可复用,但是它的使用成本可比“木鸢号”高多了。

  并且它的研发进度也不太行,要想能用怎么也得等到二三年,也就是路云规划的二四年载人登月前夕。

  但这三年的空间站实验成果不可能都堆在空间站,那里边可装不下,要么少做实验,少出成果。

  要么就是用“木鸢号”运下来。

  而“木鸢号”对接空间站的前提就是“太空码头”要先对接空间站。

  现在航天局讨论的只是直接买飞行器还是租飞行器的区别。

  新一代载人飞船研究出来就是执行载人登月任务,以及作为空间站载人任务备份飞船。

  就像老美要搞“载人龙”飞船和“星际客机”飞船这两个一样,要的就是有一个备份。

  一是制衡另一家,不让另一家垄断了载人任务之后开高价。

  二就是应对突发情况,万一有一家拉胯了,另一家好上去救人。

  ………………

  “放心,我们波音已经在解决‘星际客机’的问题了,它很快就可以再次进行试飞!”

  NASA的航天会议上,波音的代表史密斯自夸道:“而且这次试飞是我们波音自己掏钱,不会造成项目款项超支!”

  “我建议直接进入下一项议题,也就是重返月球项目!”

  “我们波音公司非常荣幸参与登月舱的选拔和月球空间站的制造工作。”

  “大洋对岸的天宫空间站今年三月份就要完成第一期的建造了,而国际空间站二四年就要退役,我们非常需要月球空间站!”

  “它既是飞向月球的中转站,又能保证国际空间站退役之后太空里依然有我们的空间站!”

  “并且还是更先进的月球空间站!”

第245章 老美:赢!赢!赢!优势在我!

  随着老中那边的航天信息越来越多,老美这边的航天会议开的也就越来越勤。

  毕竟它自己说了要搞新的太空竞赛,那肯定要知道对手的信息,并且对手出牌了之后他们也得赶紧跟上。

  当然,什么“竞赛”、“对手”、“出牌”之类的,都是老美这边自己定义的。

  大洋彼岸始终没有搭理。

  不过老美这边自己玩得不亦乐乎,已经上头了。

首节 上一节 162/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