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181节

  迷你火星车的太阳能电池板不是展开式的,就是贴满了方盒子的上方,四边也有一些。

  两侧是折叠伸缩的六个轮胎,支撑起来之后能让迷你火星车的底部离地10厘米。

  前方还有一个折叠杆摄像头,竖起来之后离地有50厘米。

  不同于“金蟾号”,它是分正反面的。

  毕竟“金蟾号”是在探测器的“舱壁”上弹射下来的,而迷你火星车依然是采用“母鸡下蛋”的方式分离。

  也就是在大火星车的腹部直接分离落地,上下方向是固定的。

  大火星车展开太阳翼之后长宽超过3米,竖起摄像杆之后“人目摄像机”的高度接近1.9米,是一个重达240千克的大家伙。

  虽然比不上老美900千克重的“好奇号”和1000千克重的“毅力号”核动力火星车。

  但也比170多千克重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太阳能火星车大两圈。

  上一世的时候路云可没机会这么近距离的观看这个大家伙,也有做航天科普公众号的“宁叔”看过1:1的活动模型,而他现在却可以穿着防静电服摸一摸真家伙。

  当然,还有他主导研发的10千克迷你月球车。

  再看看旁边的大火星车……

  大就是美,大就是好啊!

  旁边作陪的工程师没有注意路云的表情,他热情的说道:“路总,你搞的‘静电除尘’系统太好用了,它的除尘效果非常强,我们搞了五次测试全部达标!”

  “得亏当初同意了让你参与这个项目,要不然火星车就会缺少一个重要的除尘手段,这对于之后的任务影响非常大。”

  “毕竟我们是科研人员,不能去赌火星风暴是尘土覆盖的作用大,还是清洁作用大……”

  这个路云倒是认同,上一世祝融号火星车就是死在了一场大的火星冬天的大沙尘暴里。

  所以这一世路云才提出了“静电除尘”系统。

  不过他也说道:“地球测试是地球测试,我们还是要看实际效果,毕竟它不仅仅要在火星上使用,之后的载人登月任务里也要用到。”

  “我们可不能让咱们的航天员得上阿波罗宇航员那样的‘月球花粉病’,让咱们的航天员忍受一辈子的痛苦。”

  工程师点点头:“没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两人聊着聊着就从火星聊到了地球,尤其是火星车的工程师也知道“万户”火箭在滨海航天城的发射场建好了,近期要进行首次滨海发射,也要进行首次海上的整流罩回收。

  “如果这次成功的话,你们蓝星航天就在复用火箭上真正赶上大洋对岸的太空叉了,不容易。”

  “确实不容易……”

  两人遥望南方,不过火星车工程师也只是望一望,而路云则是过了四天就到了现场。

  毕竟各种航天第一次路云多多少少要参加一下,很有纪念意义的。

  就跟不少人工作之后买玩具买零食一样,就是为了宴请小时候的自己。

  路云是在宴请上一世的自己。

  当然,主要是《三体》电视剧确实快杀青了,他的戏不多。

第273章 “万户”火箭一级与整流罩首次海上回收,又省几百万

  “万户”火箭在滨海航天城的发射台要比东风航天城的发射台建设规格高一些。

  毕竟滨海航天城在海边,潮湿的空气和盐雾侵蚀,还有台风袭扰都是问题。

  但还是因为低纬度、运输方便和落区安全等优势成了国家航天产业重点发展区,目前规划了十几个发射台!

  (网图,超级发射场规划模型,红点标注)

  这里有早期的长征五号与长征七号发射台,还有刚建成的“万户”火箭发射台,也有正在建设中的长征十号综合发射台。

  另外其他的商业航天公司也在规划和建设自己的发射台,甚至小固体火箭的“水泥地发射台”也来凑热闹。

  蓝星航天公司的太空机场和“星舰”基地距离这里稍远,那里相对独立。

  毕竟这俩的模式跟这边不同,一个是需要超长跑道的太空穿梭机,一个是起飞质量7000吨的超级火箭。

  路云跟于星辰看着“万户”火箭的滨海发射台有些感慨,他们从创立蓝星航天公司,再到“万户”火箭在戈壁上的东风航天城发射,现在又要在滨海航天城发射,这才过去了三年时间。

  相对于大多都是感慨的于星辰,路云的自得要多一些,说道:“怎么样,我没骗你吧?”

  于星辰看了看自信的路云,笑道:“骗了。”

  路云扭头看他:“?”

  “哈哈!”

  于星辰看着一脸疑惑的路云,然后指了指远处边正在建造中的太空机场和“星舰”基地笑道:“你之前可是只说造可回收火箭的,还是比‘猎鹰九号’小两号的,可没说要搞太空穿梭机和超级火箭。”

  “……”

  路云无语的斜了于星辰一眼,真想把他推海里。

  于星辰又笑了笑,感慨的说道:“虽然‘万户’火箭比老马的‘猎鹰九号’火箭小两号有些可惜,但我清楚当时国内的航天技术积累确实比不上老美,所以还挺满足的。”

  “毕竟发展要一步一步的来。”

  “只不过你给我的惊喜还是太多了,甚至有时候我都感觉是惊吓。”

  “因为我想着,就算‘万户’火箭要小不少,还能摸着‘猎鹰九号’火箭过河,但怎么也得研究几年,结果你一年半就搞定了。”

  “还有即将首飞的划时代载人航天器,以及还没怎么开工,但我知道你一定能成功,比老马的9米直径‘超级猎鹰’还厉害的10.6直径‘星舰’火箭。”

  “真不知道你后边还能搞出什么样吓人的东西。”

  “现在想想,有时候就跟做梦似的……”

  路云的手在于星辰眼前晃了晃说道:“先别做梦了,等几个月之后乘坐木鸢号去了太空再做吧,那时候身体轻飘飘的悬浮着,还能在太空观看地球美景,那才更像是做梦。”

  于星辰闻言愣了一下:“也对……”

  “咳咳!”

  路云被自己的口水呛了一下,明明之前那么聪明睿智的于星辰怎么这样了?

  难道二十多岁的自己一年半造出可回收火箭,两年造出太空穿梭机,同时还是载人登月火箭的总师,时不时拍电影还能破纪录的拿到60多亿票房能把人吓傻吗?

  “走了走了,回指挥大厅,一会火箭就要点火起飞了。”

  于星辰跟着路云走进了指挥大厅,如果让他知道路云在想什么,那他一点也不会奇怪。

  确实会把人吓傻,越是航天专业内的人就越震惊。

  因为这研发时间线太离谱了。

  而为了不被真的吓傻,那就只能自己脑补合理性。

  比如宣布的时间线肯定不是真实的时间线,这些东西肯定很早就开始研制了,只是等研制的差不多之后才正式立项,正式对外公布。

  就像是老中的载人登月计划还没有正式立项,而是在研制各种子系统,等子系统研制差不多了才会正式立项。

  至于路云是如何进行提前秘密研究的……

  要么他有一支别人都不知道的秘密研究团队,要么就是他真的是超级天才,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搞定大部分前期预研和工程构架。

  天才与正常人之间有巨大的差别。

  而超级天才和天才之间亦有天差地别。

  显然只要跟路云接触过的科技工作者都知道路云就是一个超级天才。

  有人把他比作钱老一点也没错。

  当然,其实路云是比较虚心的,除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航空航天工程】等级提升到了lv5,并且在向lv6前进。

  其他的“先进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多少有前世记忆的影响。

  毕竟当其他人的技术线才走到一六年的时候,路云已经知道二六年的技术线了。

  虽然到了二零年,路云从知道提前十年的技术变成了只知道提前六年,但因为他的技能等级一直在提升,所以他的技术依然显得很牛批。

  “3、2、1,点火!”

  “起飞!”

  一枚崭新的“万户”火箭带着第三批30颗“星斗”卫星从滨海发射台样准时起飞。

  路云的情绪波澜不惊,毕竟已经看过很多遍了,这里顶多是风景不一样。

  而海湾对面的游客和观众就不同了,纷纷欢呼。

  毕竟他们以前在这里看的都是一次性火箭,哪怕是更壮观的长征五号火箭也看过好几次了,第一次看可回收火箭就是觉得新鲜。

  “万户”火箭作为一款成熟的可回收火箭也相当给力,滨海航天城这边为了发展航天旅游下了大功夫,在不少观景点都竖了大屏幕,专门播放航天直播。

  陆地上的人已经肉眼看不到火箭了,也看不到飘在海上的一级火箭和整流罩回收船,却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

  现场有不少人看过“猎鹰九号”火箭的海上回收,但是看自己国家的火箭进行海上回收是另一番风味。

  “好家伙!真够稳当的,一下就落到平板船上了!”

  “AUV!一下就落到了正中间,真准嘿!”

  相对于一级火箭回收是“火箭找船”,整流罩回收就是“船找整流罩”了。

  毕竟整流罩上没有发动机,两片整流罩被抛开之后就各自展开降落伞慢悠悠的落了下去。

  整流罩里有定位装置和摄像头,最初会有个一个大的落区,回收船会在该区域待命,然后就像载人飞船着陆一样不断地汇报位置和预测落区,回收船赶过去。

  如果正好到了位置,那就张开巨大的回收网接住。

  到不了位置也没关系,整流罩本身就类似一个空壳船,设计人员给它做了特殊设计,它自己就能像船一样飘在海上,回收船开过去把它捞上来就行。

  不过第二种方式会让整流罩沾染海水,而海水有腐蚀性,所以可复用的次数会少一些。

  但……

  通过回收船的摄像头看到整流罩被网兜稳稳接住,于星辰攥拳挥了一下。

  “又省了几百万!”

第274章 《三体》电视剧杀青,德普与前妻与马一龙的二三事

  在路云的万户火箭还没成功首飞的时候,老马的猎鹰九号单次商业发射的报价约为6200万美元,全新火箭不考虑回收的情况下利润率在30%左右。

  那么发射一枚猎鹰九号火箭不考虑回收的成本约为4340万美元。

  若考虑回收和重复使用,一级火箭助推器约占火箭总体成本的60%。

  二级火箭约占20%。

  整流罩约占10%。

  剩下的就是测控保险、燃料等费用,这些加起来约占10%。

  由于猎鹰九号的一级助推器和整流罩可回收,从第二次发射开始每次发射可以节省约70%的成本,即每次发射只需投入新的二级火箭,还有整体维护、测控保险和燃料等费用,大约为1302万美元。

  但老马的报价是5000万美元,利润超级大。

  这简直赚翻了。

  当然,那是万户火箭还没有成功首飞之前,在它成功之后猎鹰九号的国际发射市场就遭到了打击。

首节 上一节 181/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