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穷养的我被迫开始二周目 第195节

  由于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发展不同,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同。

  几十年前男女之间相互认识主要是依靠媒人。

  媒人们为了减少客户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必须对青年男女以及背后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如果合适就牵线搭桥安排见面。

  后面就逐渐形成了行业。

  现在很多地方依旧还是用“媒人”这种传统方式作为主要渠道。

  苏澄的老家就是那样的。

  先给媒人发3000块钱,给男男女女挂上号,然后开始安排。

  说成了就再给几千一万的大红包。

  老一辈人依旧把这个东西奉为圭臬,美名其曰“传统”。

  自己认识的都得先往后稍稍,父母找媒人介绍的有很大Buff加成。

  但媒人的口碑是两极分化的,为了促进“成单率”,什么人都配,经常颠倒黑白、满嘴谎话,替双方隐瞒缺点,粉饰太平。

  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

  有些人并不是专业的媒人,但就是比较“好事”,凭着想赚人情的心态成为了“兼职媒人”。

  兼职媒人的现象在体制内尤为明显,刚考上编制,立马就在同事心里挂上号了,都不用交“挂号费”。

  成了就拿个大人情,不成也无所谓。

  这是历史发展和如今的一些现象。

  但相亲并不应该是牲口配种,拉过去差不多看对眼就直接办婚礼,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上一代那么多婚姻不幸的老前辈在那罩着呢。

  不是很多人都像苏澄一样带着六眼,很短时间内就能分辨出对方和自己匹不匹配,需要交流,了解,磨合。

  这一套过程下来,打底一两年。

  同居的情况下快一点,但也得三五个月。

  这就导致很多男男女女即便相亲,也是处于骑驴找马的状态。

  倒不是真的海王或者渣。

  也有可能是真没时间等了,没办法的办法。

  你是骑驴找马,我也是骑驴找马。

  甚至大家都清楚双方都是这种状态,有些内在能量不足的男女为了避免自己被对方判断为“驴”丢了面子和自尊,所以相处模式更加内敛。

  一旦苗头不对就火速撤退,不给对方任何踩自己的机会。

  都搁这儿玩儿呢。

  这玩意很复杂。

  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但幸运的是。

  《心动信号》的目标群体并不是婚恋市场,而是没有催婚压力的年轻人。

  赵鹏在这一点做的很好,区分了“珍爱网”“百合网”等等婚恋平台。

  在互联网领域,社交是公认的难度最大,死亡率最高的创业领域。

  真要把《心动信号》搞成婚恋那种模式,那苏澄一开始就不会出资收购股份。

  死路一条。

  做不起来的。

  苏澄可以直白的说,《心动信号》就是给用户们搞网恋的。

  QQ当年的定位就是搞网恋,让网友们线下见面。

  做大了以后就是熟人社交,没有这块功能了。

  微信短时间内其实也是靠网恋交友做起来的。

  什么创造性的摇一摇,后面也就变成了熟人社交,把这一块位置让给了像探探,陌陌这种软件。

  现在国内还没有类似的软件,不像后面什么“他趣”、积目等等平台分流,是个极大的空白市场。

  只要《心动信号》上了,仅凭现在这一套模式,不需要做任何改动,指定赚钱。

  问题是。

  怎么样可以赚更多的钱,怎么样可以长久的赚下去。

  叶黎等人在得知《心动信号》这个案件以后,反应各有不同,张烊文的反应是最大的。

  张烊文询问:“是我理解的那种社交软件吗?”

  “我不知道你理解的跟我的理解是不是一个理解。”

  张烊文很不好意思地说了他的理解:“就是……约?”

  “差不多。”

  “准确来说,核心功能就是约。”

  “啊?”

  张烊文非常地惊讶。

  苏澄为什么脸不红心不跳的就这么直白的说了出来。

  张烊文看向旁边的叶黎和秦奋,他们两个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反应,好像稀松平常的一件事情。

  张烊文的反应让苏澄想起了古早的无线医生文写的男主帮女主(通常是冰山)治疗时候的暧昧桥段。

  专门设计这种产生肢体接触或者窥探私密部位的低级趣味剧情。

  而且还要给自己立个牌坊,在我们医生眼里没有男人和女人只有病人巴拉巴拉……

  改善优化癌症慈善基金会的运营方式是他们的业务。

  做约炮软件也是他们的业务。

  在他们眼里是没差的。

  这才是在医生眼里没有男人和女人,只有病人。

  也只有张烊文这种刚刚入行的医生会比患者还要扭捏。

  苏澄的解释让张烊文更尴尬了,是他想的有点多了,他向大家道歉:“好吧好吧。”

  “嗯嗯,待会你们都先试用一下看看。”

  他们不是要用约炮软件,而是体验产品。

  苏澄给叶黎安排了别的任务,她就不用体验产品了:“栗子姐,你帮我们收集资料和行业相关信息吧,看点调查啥的。”

  叶黎心中暗爽。

  苏澄这是不想让她用吗?

  不是体验产品?

  叶黎本身倒没有太多抵触情绪,她平常是不碰这种软件的,没意思。

  但体验产品是体验产品。

  “嗯?不用我体验?”

  苏澄有那方面意思,但不是最主要的:“栗子姐你是苹果手机,没法装安装包,他们没做ios版本。”

  秦奋这时候举起了手:“澄哥,我也刚换苹果手机,小陈送我的。”

  “你那个安卓呢?”

  “在家。”

  张烊文尴尬地补充:“呃,澄哥我也是……”

  苏澄:???

  好家伙。

  那他们四个都是苹果手机?

  这咋整?

  “那你们用桌面端的安卓模拟器先简单体验体验吧,我来收集资料。”

  接下来的几天。

  几人在体验的同时,也都在准备这方面的资料。

  叶黎针对行业进行了一些调查:“查过了,目前国内都还没有主要运营这个领域的产品。”

  “国外有一个《Tinder》,不过刚刚开始做,有很猛的势头。”

  “而且跟《心动信号》也差不多,《心动信号》应该是抄了人家的匹配模式。”

  苏澄搜集的信息主要是关于心理调查和行为实验。

  他找到的大部分是千禧年代以后的资料,但他惊奇的发现也有千禧年之前的调查报告。

  从20世纪初到千禧年都有这个领域研究和实验,不过大部分是西方人整出来的。

  那时候的研究调查并不是就直接就奔着“约会”和“在线约会”进行的调查。

  调查者也不是社会学心理学专家,而是一些研究时效的专家进行的附带调查案例。

  虽然文字方面的信息调查记述不多,但确实挺有用的。

  就比如说有个现象就挺有意思:碰到谁就爱谁。

  苏澄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研究价值。

  除此就是数据的掌握。

  男人主动向异性发出或者接受约会邀请是女人的240%。

  这个数据的发现可让叶黎嗤之以鼻。

  “呵呵,臭男人都这样。”

  苏澄不得不辩驳:“栗子姐,这是生理性质的,是科学的,你可不能开地图炮啊!”

  “那你呢?”

  “我是例外。”

  “哦。”

  秦奋立马附和苏澄:“我和澄哥一样,也是例外,我都没谈过女朋友。”

  张烊文快速跟上:“对,我虽然谈过女朋友但我从来没有出过轨,我一直都是1v1。”

  “哦,哦哦哦哦。”

首节 上一节 195/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