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都八九点钟了,吃个饭就十点了,最近的一家711便利店在6公里外,有点远。”
“不吃饭先去买也行,但回来饭肯定凉了。”
“下次有这种问题早点说啊,这不纯纯自己硬挺着吃苦?”
苏澄心里愤怒,帝豪集团酒店的大堂经理在集团也就K5级别。
他们的联合小组大部分都是K6往上,而且是总部指派的,他们得当爷给伺候着。
多准备点冰袋这么费劲?
“你们吃,吃完干你们的事儿,干完赶紧休息。”
“我现在去找大堂经理,这人也太不负责任了,他妈吃干饭呢?”
张烊文秦奋没有冰袋用,那不用说,叶黎也肯定没得用。
苏澄怒气冲冲地来到楼下,一位文质彬彬的值班经理微笑着迎了过来。
“你好,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苏澄冷着一张脸,他看向值班经理胸前的铭牌:祁暖阳。
“祁暖阳是吧?”
“你好先生,是我。”
“你是不是不想干了?”
祁暖阳疑惑地盯着苏澄,完全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他之前被领导叮嘱过,集团总部那边要派一个团队过来,可能要待一两个月,所以让他们好好照顾着。
所以祁暖阳是认识苏澄的,他知道苏澄是集团的人,而且是集团的核心部门,无论是职务还是级别都比他高不止一个等级。
苏澄胸前的铭牌上明明白白地写着:K7。
祁暖阳这个大堂经理还是很礼貌的,他哪敢跟苏澄有情绪:“苏组长,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呀?”
“您是对我们有什么不满吗?”
“您不要生气,我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进行沟通。”
苏澄阐述了一下他们碰到的问题。
说到底。
就是一个冰袋的提供问题,他们没有做到位。
“嗯?我们没听说你们需要冰袋呀?”
“我们正常的冰柜存放的是可食用的冰块,如果苏组长你们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挨个给您送到房间里的。”
嗯?
苏澄也纳闷了。
那这和秦奋张烊文他们说的情况不一样啊。
“再说了苏组长,一个干冰冰袋才值多少钱呀?”
“我们酒店的职责之一就是为集团出差的外勤团队们提供保障。”
祁暖阳彬彬有礼,让苏澄一时间有火没地方发,他挑不出人家的理儿。
人家也没说不给冰块啊。
哪怕食用冰块当干冰用,人家也没意见。
再者说,他们能有什么意见。
这些东西都是集团的财产,又不是他们个人的,要冰给冰就是了呗。
那是怎么回事儿?
苏澄顾不得心中的疑惑,先给祁暖阳下命令:“你以后每天晚上九点钟,给1808,1401,1402准备十袋干冰送到房间门口,其余的你不用管了。”
“好的苏组长,没问题!您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没有了。”
“那苏组长我可不可以问一下,您刚刚的不满是什么呢?”
苏澄脑筋一转,他决定先按兵不动,悄悄进行。
这背后指定有事儿!
“对不起对不起,我刚刚情绪有点失控,实在不好意思。”苏澄主动向祁暖阳道歉。
“那个,你能找个地方吗,我跟你单独聊几个事情。”
“好呀苏组长,您跟我这边来吧。”
……
第二天晚上。
秦奋和张烊文回到酒店以后,看到了门口的塑封箱,里面满满当当装着的都是干冰冰袋。
秦奋上手摸了摸,还有点冻手,手指放上去一秒钟就黏上去了。
除了冰袋,旁边还有塑料袋,里面装着的是一些药品。
不用说。
这肯定是苏澄给他们整的。
澄哥牛批!
18楼。
苏澄亲自端着装有冰袋的箱子还有药品,他蹑手蹑脚地来到叶黎的房间门口:1808。
苏澄轻轻地放在门口,重重地敲了几下叶黎的房门,然后快速的飞奔到走廊尽头的消防通道藏了起来。
没几秒钟。
房门被打开。
叶黎伸出头左右看了看,并没有发现走廊里有人,但她注意到了门口的箱子和塑料袋。
箱子是满满当当的干冰冰袋。
塑料袋里则是凡士林,无菌纱布,还有一些其他药品。
无论是崴脚、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烫伤都足够她用。
叶黎猜到是苏澄给她放过来的。
她偷偷笑了。
这是怕她不要吗,所以扔下就跑了?
苏澄这会是不是藏在某个地方看着她呢?
生气归生气。
冷战归冷战。
她正好需要这些东西。
不管了!
苏澄看到叶黎搬进房间,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十八楼。
“挺好。”
“收我的东西了。”
“这说明栗子姐对我的态度缓和了许多。”
“还是有希望和解的!”
第217章 慷慨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联合小组的成员们照常轮岗,基本上每一位同事都会轮一到两遍不同的工序。
周日。
有一项原材料紧缺,所以工人们停工一天进行休息。
众人也正好借着这个时间召开了组织会议,讨论大家在流水线上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待改进的项目。
流水线环节其实没太大的问题,但确实有一些细节有待改善,解决办法也有很多,在大家的头脑风暴下,很快就有了很多建议。
但最关键的问题,众人还没有任何头绪。
杜鹃这次的问题是厨房烘焙类的半成品,这几天他们做的也都是这些产品。
像什么速冻小蛋糕,半成品大蛋糕。
预制菜谈不上,就是客户需要拿到手里以后,再稍微加工一下,或者直接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就可以吃的那些半成品。
在会议上。
叶黎慷慨地分享出了自己这几天的日志和笔记。
“我的日志已经摘送到同事们的邮箱了,有兴趣地可以看一看。”
此话一出,众人脸上的表情复杂多变:兴奋、窃喜、质疑、困惑。
大家默认是不交流自己过去近两周时间写下的日志的。
说是没有头绪,但私下里有的已经有了一些主意和想法,只是没拿到这个会议上来讨论而已,私下里会找跟自己关系更亲密的同事商量。
这就是联合小组的一些弊端了。
两个组会明争暗斗,对于考察调研的发现掖着藏着,互相不告知对方。
这其实没什么错,表面上大家是一个组,但实际上还是存在一些竞争关系的。
联系到年终的奖项评比,更是加深了竞争的概念。
秦奋、张烊文、穆雪萍等人如果有什么发现,肯定是私下里先找到叶黎商量。
而袁鑫豪等二组的其他成员,如果有了什么发现和点子,也肯定是先通报林琳,大家围绕着这个点展开一些讨论。
如果能解决案件的问题,就不拿上来说了。
如果不能解决,那就分享出来大家讨论一下,象征性地分享信息。
不过有些极端的联合小组连“象征性”都不做。
灵感是有,但即便自己想不出好的融会贯通的方案,也不会告诉对方,因为对方有可能会因此受到启发。
叶黎当然知道联合小组最尖锐的矛盾就是荣誉的归属,只不过大家都默契地不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
她把自己的日志一字不差的分享出来,其实也就是想让大家更团结,共同处理这次的案件。
杜鹃案件可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难度很高。
如果联合小组不齐心协力地朝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努力的话,大概率会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