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650节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脑补出这个结果的。

  其实这是高振东的实话,这年头的中高级轿车他是真不熟,特别是外形、风格之类,他是实在不太能接受的,至于技术,到了中高级车了,有啥就往上装啥就行,堆料堆技术就完事儿,十三机部的同志比自己熟悉得多。

  但是他还是补充了一句:“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三点式安全带和ABS刹车防抱死系统,能在这些车上得到强制性安装。这两样东西都花不了几个钱,但是效果我觉得还是很好的。”

  ABS是早就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才发明出来没几年,但是十三机部的同志是知道的,对于高振东的话非常重视:“嗯,我会向部里提起这个事情,由部里来安排。”

  不论这两个建议是否现实,但是人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司乘人员的安全,自己这边作为主管汽车生产的部委,总不能当没听见。

  “振东同志,你看我们是不是派几个人过来,跟着你们的同志一起做最后的试验,既能提前接收技术,也能减轻你们的工作负担。”事情最后还是要落到这台发动机身上的,十三机部的同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台发动机的完成度很高,早一点来人,就能早一点把技术转移过去,人家高总工可是说了,1.2、1.5、3.0这几台系列发动机,都要接手的同志来完成。

  高振东点点头:“嗯,这很有必要,具体的事情,你们的同志和我们三分厂技术处的梁发明同志沟通就可以。”

  验收会时间虽然长,可是过程还是很顺利的,主要是实在挑不出毛病来,来参加验收的同志们自己都没到这个水平,对着一台远超自身水平的发动机自然是挑不出半点毛病,非要说的话,略高的压缩比是个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

  一切都很顺利,该签字的签字,该盖章的盖章,只有十七机部总工在签字的时候,总有一种吃软饭的错觉,嗨,部里什么都没干,人家自己从厂里的研究经费里面挤一点出来,就把这个国家级的重大成果给完成了,让他作为分管技术的部委领导,实在是有些汗颜。

  甚至人家挤的经费,只有加工费、材料费、一点点试验费,别的费用一概没有。

  看了看乐呵呵的高振东,是他做的?那没事儿了。

  眼看离下午下班还有不少时间,十三机部的司长顾不得高振东再三挽留吃晚饭,拿着资料转身就跑。

  一坐上自己的车子,就对驾驶员同志道:“尽可能快点,我要回去见领导。”

  嘎斯-69摇摇晃晃,向着十三机部“飞”奔,飞是飞起来了,但是奔得不快。

  要是规划里的那些车子早一点生产出来就好了,就能把这东西换掉,司长在心里想着。

  毕竟“松江牌”轿车是高级轿车,整个生命周期30年一共也只生产了7万3千台不到,63年就更是没多少,就算是主管机动车生产的部委,他们也只能用嘎斯-69先凑合。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更加急迫,自己有没有好车子先摆一边,但是手上这件事情是真的重要。

  半个小时不到,他就冲到了领导的办公室里。

  看见他到来,十三机部的领导倒是不觉得奇怪:“今天你去参加发动机验收会,怎么样?其他部委的同志功力如何?有你们司的几分风采?哈哈哈。”

  既然有跨部委的工作,那科技司司长参会之后来找自己汇报情况那就是肯定的,领导还顺口开起了玩笑。

  没想到自家的司长却是一脸的惭愧:“没想到啊没想到,我现在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什么意思?”十三机部领导有些懵,开个会怎么成这样了?

  只见自家的司长将手里的一份资料往自己这边一递:“您亲自看看吧,他们做了一台很了不得的发动机。”

  领导接过来一翻,第一页的性能总表就让他瞪大了眼睛。

  “不可能吧?这是奔驰220S那台最新式发动机的水平啊,而且体积排量重量还小了这么多!这些同志,难道卫星还没放够?”甚至他有些生气。

  “不假,这些数据都是真的。而且,到我离开为止,那台发动机的满额定功率连续运行时间已经差不多140小时了。”

  “嘶~~~~~~~”十三机部领导倒吸一口凉气。

第1011章 香,真香!

  作为负责机动车辆整机的领导,技术细节可能他不是很懂,但是作为汽车三大件之一的发动机,大致是个什么水平他还是很清楚的,而且奔驰220S还是“松江牌”轿车的仿制对象。

  不是,这件事情一点风声都没有,甚至没有任何厂所向自己这边提过要做这件事情,怎么一转眼,东西就给做出来了?

  看见科技司司长的表情,他知道自己的得力干将是被人家彻底折服,这东西的水平绝对是很高的。

  不过,这一口凉气还没抽下去,一股猛烈的热风从他的脑海里升了起来。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能在汽车方面,多下功夫了啊。一台好发动机可不只是对应一种型号的车子的,这方面他非常清楚。

  “来来来,坐下,好好说说,还有什么收获?”看着科技司司长手上的资料和笔记本,他从自己座位上走出来,拉着司长在沙发上坐下。

  “很多!”司长只说了这两个字,领导马上就起身抓起电话,打向外间的秘书室:“我这里有重要事情,只要天没塌下来,来人一律不见!”

  放下电话,他坐了下来:“我们有的是时间,慢慢说,仔细说!”

  科技司司长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一点一滴的,把在三分厂的收获汇报了一遍,最后还补充道:“最重要的是,十七机部的高振东同志提了一句,这是需要大量劳动群众和工人一起参加进去的事情……”

  十三机部领导这才得知,这次不只是一台2.0升L4发动机那么简单,是一系列多个排量的直列发动机,以及半自动变速箱,还有好几个非常实用的车型的大计划。

  而司长最后这一句,更是说到了他心里去。

  说实话,十三机部领导是万万没想到在十三机部之外,还能有这么一位对汽车的相关技术、规划和意义都如此熟悉的同志。

  这位同志看到的不只是汽车技术本身,还有更多其他的东西,这极为难能可贵。

  “嗯,你这一次,收获很大!这位同志的所有建议,都非常具有操作性和经济意义、社会意义。这件事情,你一定要做好。”

  领导话刚讲完,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不,这件事你一个人做不了,这样,你把你这次的收获,先好好的整理归纳,加上部里原本的想法,形成一个本子,我上部里的会,讨论润色后,向上汇报。这是我们的大好机会,一定不能就这么蹉跎了。”

  类似的计划,十三机部这边并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是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这刚发展十几年,实际上真正踏足,也就三四年的汽车工业,想要撑起类似的规划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是现在在十七机部这位异军突起的同志那里拿到的收获,却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底盘,仿!

  变速箱,改!

  发动机,自己做!

  车型,覆盖齐全!

  而且这一切,都不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而是实实在在已经存在的东西,其中最紧要最麻烦的发动机,人家已经给做好了放那儿了,就等着自己这边去摘取胜利果实,并且改进发扬光大。

  要是这都还做不出来一点名堂,得,自己这个部委领导趁早回家卖红薯去。

  现在当务之急,是把这次的收获,还有本部位原本就有的想法和产业规划,形成一个文件,向上级汇报,相信有了这些条件,这件事情还是有光明的未来的。

  主流世界被划分为两个阵营,有坏处也有好处,至少有一半市场,是没有强力竞争者的,反正从这台发动机的性能来看暂时是如此。

  而且这件事情要快,技术是在发展的,不紧紧抓住十七机部的同志创造的好条件,等到时间一过,别人也发展起来,事情是怎么样可就不好说了。

  “是,我马上去办!”科技司司长非常兴奋,这可是个大场面。

  看着关上的办公室门,十三机部领导靠在沙发上,嘴里忍不住哼起了《定军山》:“末将年迈勇,血气贯长虹。斩将如削草,跨马走西东……”

  十七机部的同志,大才!

  ——

  二月初,黔山省黔阳市,状元楼旁,黔山省的同志收到了高振东寄来的一个包裹。

  专门负责对接高振东的同志收到包裹之后,叫来了办公厅的一位同志。

  “高总工上次说的事情你那边安排得怎么样了?”虽然上次高振东的要求实在是奇怪,但是人家的要求也不麻烦,而且还给兜了底,保证群众不受损失。

  那就当是人家真的把黔山当做家乡,思乡心切故土难离,有点奇怪的要求,整点家乡东西啃两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办公厅的同志闻言,翻了翻自己的笔记本:“报告领导,办好了,按照要求,选的七星地区草海县的高山农户。”

  七星地区有黔山最大的县,而且海拔比较高,这个县在这年头穷得叮当响,一家人共用一条裤子的情况很常见。能承担这件事情,对于他们也是好事,至少有高振东同志兜底,不论丰欠,他们这一段时间的劳动绝不至于打水漂,这甚至能让附近的其他老乡羡慕。

  黔山的农作物收成,实在是太难看了,雨水又多,一不小心涝了,毛都捞不着也有可能。

  “省农科系统的同志呢?准备好没有。”

  “准备好了,他们正好有人在那边承担指导和研究任务,而且就是这方面的。”

  “在草海县,农科系统的同志除了这方面也没别的东西可指导了。那就把这些东西送下去,按照高振东同志的要求做起来吧。”负责对接高振东的同志笑了起来,但是笑容里带着很深的苦涩。

  几天后,正在草海县工作的黔山省农科所同志,就收到了省里送来的东西。

  ——一大口袋圆滚滚的土豆,还有播种要求。

  农科所的同志拆开信件,边看边骂。

  “这是哪个地方的特权官僚,自己想吃洋芋,还专门叫我们这边的人种?”

  “你看看你看看,要求还不低,pH值要5.5~6.5的微酸土壤,海拔要800~2600米,根深30~35公分,一两重的种子整块播种,一两以上的切30~35克播种,而且刀具还要高锰酸钾消毒,怕把自家吃死了还是哪样?后边还有一堆要求,这些人咋个不像以前皇帝老儿选秀女一样选洋芋吃嘞?咹?”

  “老张,你别骂了……”

  “我怕啥子,敢做还不敢让老百姓说了?老子偏要骂!老李,你啊,就是在旧社会呆的时间长了,没得胆子。现在是群众的天下,怕个球!”

  “不是,我的意思是,你看这播种要求,看起来像是在育种还是做栽培试验噢。”老李也不生气,知道老张就这脾气。

  “卵嘞一声!农科系统要在这边做试验,特别是洋芋品种试验,能跨得过我们两个?我们都不得收到消息,哪点可能嘛!育种?这像是育种嘞流程?就是嘴巴馋!”老张坚持己见。

  “但是你发现没有,这些洋芋卖相好得很啊!个大,光滑,不软,看起来粉头很足……”老李看着这口袋洋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诶,你说对咯,来来来,我们先煮两个吃,尝哈啥子味道。正好我勒口粮匀了点给新分来嘞大学生,有点不够。”

  “你……你怕是脑袋出问题了吧?”老李像看傻逼似的看着他,再是怎么生气,也不能这么干嘛。

  “老子偏要吃!”

  老李看着自己的搭档,眼睛一转,招呼自己的学生。

  “小王,你拿两个洋芋去实验室,测一下淀粉含量这些营养指标。再煮一个烤一个,我们测试一下口感、软硬这些食用性指标怎么样!回头做个报告。”

  嗯?老张一脸震惊的看着笑眯眯的老李,要说狡猾,还得是你啊!

  要想把洋芋种好,总要把这些指标摸清楚了,也好针对性的下肥料嘛,至于播种说明里的施肥要求,被他们暂时忽视掉了。

  古人怎么说来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个小时之后,两个老技术员,加上两个学生,一人手里半个大洋芋在腾腾冒着热气,洋芋的断茬儿上,一颗颗大小不一的洋芋碎粒儿甚至带着点亮晶晶的反光。

  “香!真香!”老张拿着滚烫的洋芋左右倒手,就是舍不得放下。

  “吃!”老张和老李对视一眼,招呼自己的学生。

  香,真香!.jpg。

  众人都是一样的表情,不是因为饿了,现在虽然粮食还是不富余,但是作为省农科院的同志,倒是也不至于就饿着,不过这洋芋,那是真的香!

  粉,不硬,容易咀嚼,虽然大口还是有点噎喉咙,但是小口吃起来口感好得很!

  实际上几十年后的很多东西,都是经过改良的,要是没有育种工作者千百年的辛勤劳动,西瓜是苦的,柑橘是酸的,苹果是涩的,玉米只能结十来颗籽。

  这洋芋吃起来,就是比现在他们有的那些洋芋要好吃得多!要是有这洋芋,这边的百姓吃起口粮来也不会觉得那么难受。

  这洋芋到底哪儿来的?他们心里都腾起了这个疑问。

第1012章 龙骨

  高振东怎么弄到这些洋芋的问题先抛一边,对于老张老李两位同志来说,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种!这个洋芋一定要好好种!”老李一反温吞吞的性子,斩钉截铁的道。

  别的不说,就这口感,就值得好好研究研究。只要亩产不低,这个洋芋比别的洋芋就更值得种植,甚至作为育种的材料,那也是极好的。

  马铃薯这东西虽然种植的时候是采用的无性繁殖,但是不等于种群就不退化了,育种,保持种群的活性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老李,那封种植要求,我们抄两份下来,原件一定要保存好,不要打落了。”老张此时觉得,没准儿真的是有同志在搞栽培试验?育种是不可能的,这就不是育种的搞法。

  反正不管怎么说,就算是种来吃的,我们种得好,留几个当辛苦费,上面的同志总不可能有什么意见吧?

  “小王,吃吃吃,吃够了没?吃够了赶紧去把营养指标测完。”老张像是想起了什么,催促道。

  “好嘞,别急,等我把这个吃完先。”小王笑呵呵的也不急,他知道张老师就这脾气,拿着半个土豆吃得香喷喷的。这洋芋是真好吃啊,只可惜短时间之内,那是肯定吃不着咯。

  两个小时之后,就在草海县农科站这个简陋的实验室里。

首节 上一节 65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