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把所有需要的技术手段都搞得清清楚楚,剩下的就是自己这边想办法落实细节的程度。
好像这个热发射也有门,风险比冷发射大,但感觉也不是搞不出来。
这时候,蒲总和海装局的同志陷入了幸福的烦恼,到底选哪一种?
从原理上看,冷热发射各有优劣,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适用于不同的弹种。
特别是海装局的同志,那种“我全都想要”的感觉又来了。
高振东又补充了一句:“实际上热发射还有一种便宜行事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更适合改装,正儿八经的垂发这么搞有些磕碜了。”
蒲总可顾不得磕碜不磕碜:“只要是有的我都想要啊,您高总也不是不知道,我们除了新设计之外,改装任务也是很常见的。”
这一次的6607改装估计是用不上了,但是我们船舶领域肯定不止这一条船要改嘛,先学到手。
第1042章 冷垂发,热垂发,温垂发
“这个简单,那就是把垂发装置布置在舰体建筑物两侧,舷侧的位置。这样一来,对原本的舰体设施影响是最小的,对改装中的导弹布置非常有利,同时,放在舷侧,甚至都不需要对发射燃气进行换向,只需要偏转就行了。”高振东在船身侧面比划了一下。
又是这种以巧破力,尽量利用现有条件的方法,但是很实用。
蒲总看着这个,又看看6607,蠢蠢欲动:“高总,那这个能不能用在6607上面?”
高振东摇了摇头:“其实我是不建议的,这种方式,其弹体长度、直径、弹种多样性方面比较受限,同时对舰体重心影响比较大,而且对导弹的保护方面,代价比较大,毕竟没法利用舰体本身的保护功能了。”
这种挂壁式的垂发,倒是的确有船这么布置,有很方便的地方,不过正经的主力防空舰,基本上很少这么干。
海军的同志却摇了摇头:“我倒是觉得可以,高总工,你要求很高我知道,但是我们其实在改装上要求没那么高,在改装舰上,只要能实现360度射界、低火力间隔、发射储运一体,我们就很满意了。关键就看对重心的影响。”
蒲总笑道:“如果是这样,那反而就好办了,我们可以在改装的时候,把泄压口放到甲板以下、最大吃水线以上来,尽量压低导弹布置高度,降低重心。而且这样还有一个好处,把导弹布置在两侧,中间可以利用起来,安排别的东西,调整得好的话,能为海军战士们提供更好的环境或者提供更大的自持力。”
那个地方装直升机是不可能的,但他知道高振东喜欢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量提高舒适性和居住性,这也算是他主动拿这个来诱惑高振东,争取他的认可。
高振东有些哭笑不得,报应啊报应。
不过这个想法还真是不错,他点点头:“嗯,这么说倒是也有道理,而且改装难度甚至还下降了。”
一套自动化装弹的倾斜发射系统,其复杂程度和成本其实是要远超这种“挂逼热垂”的。
最终皆大欢喜,蒲总乐颠颠的在本子上记下,6607尾部改装舷侧热垂发,自动化装弹倾斜发射装置研究优先级下调……
高振东看着这一切,有点惆怅,尼玛,调来调去,怎么倾斜发射装置就没了呢?以前他还是觉得那种单臂或者双臂的倾斜发射装置其实挺带感的,有一种机械的美,然后就被自己折腾没了。
不过转念一想,上辈子自己家的倾斜发射架,除了那个很不靠谱的十-X舵的海旌旗-61双臂发射架之外,就只有买的老毛子的施基利单臂发射架,其实也没啥区别。
这么一想,那没事儿了。
蒲总还没忘记被高振东引开的话题:“高总,那你设想的最后一种方案是?”还没榨干净,蒲总记得清楚着呢。
高振东笑了起来:“有冷的,有热的,你猜第三种是什么?”
一位船舶研究院的同志举起手来:“我知道!”
高振东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来,说说看!”
“温的!”
“噗~~~~~”
海装局的同志正在喝水,水喷了一桌子。
蒲总停下手里的笔,捂住了脸,一副“家门不幸,同志们见笑了”的表情。
高振东张了张嘴,点了点头:“其实这么说,也有那么几分道理。”只是蒲总能看得出来,高振东点头点得很是艰难。
“其实第三种,就像是温水兼具了冷热水的特性一样,兼顾了冷热发射的特点。那就是冷热共架!”高振东连忙公布答案。
蒲总一边感慨高总工对年轻同志那是真的爱护,同时又马上被这种方式给吸引过来。
海装局的同志表现更为明显,一听就是自己想要的,既有冷发射的好处,又有热发射的好处啊,就要这个。
高振东继续解释道:“我们可以把垂发的直径做大一点,就好像是发射筒里装小发射筒,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做成冷发射,又可以利用大直径垂发的空间,在筒内直接布置燃气通道做成热发射,甚至能把小型的弹几枚放在一起,放进一个垂发筒内,这样不需要更换发射装置,技术进步了,弹小型化了,自然而然的火力密度就加强了。”
海装局的同志高兴得很:“这个好这个好,就要这个,就要这个。”什么冷的热的,这个温……不是,这个冷热共架的才是好东西!
高振东却摇了摇头:“但是这种方式是有代价的,系统复杂,前期规划一定要做好,技术难度更大,而且对船的大小有要求,太小的船装不了几个坑,反而影响了火力密集度。”
蒲总点了点头,的确是有这么个问题。
海装局的同志也冷静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没代价的,如果说别的都还是不确定的话,那船体大小这个事情几乎是致命的,56型的基础上,就算是加宽了型宽,也弄不出多大条船来。
“那在新型驱逐舰上,高总你的建议是什么?”他冷静了一下,问高振东。
“我的建议,是先做冷发射保证有垂发可用,同时展开冷热共架的研究,热发射如果有余力也可以一起搞一搞作为储备技术。”高振东的话非常的务实。
“会不会对多弹种通用发射造成影响?”在新型驱逐舰上,海装局的同志就和6607改装的要求不同了,想要实现的东西比较多。这也是一种务实的想法。
高振东摇摇头:“冷发射的燃气发生器做到储运发射一体箱里,不会有影响的。”
“这么做的话,我们这边的压力倒是的确最小,而且技术难度和投入最低,同时又能保证可用性和先进性。”蒲总权衡了一下,越来越觉得高总工这个选择很妙,在技术上他是激进的,但是在实现规划上,他是偏保守,或者叫偏稳妥,总是按照一主一备的思路在考虑问题。
“冷发射的实现可能性很高吧?”海军的同志问道。
蒲总点点头:“高总的这个建议,我们没有任何急迫的技术压力,可以把精力投入到远期的冷热共架上去,夸张一点说吧,按照高总工的这个计划,冷垂发我们只需要设计个垂发架子就行,压力都在导弹设计的同志那头,垂发系统本身没有任何压力。新型驱逐舰用上垂发系统的可能性接近100%!”
100%?!
如果说刚才还是定性的说成功率很高,现在这个定量的数字马上就击中了海装局的心尖尖。
他刚才在高振东的描述和介绍里,是听懂了的,不论冷热,垂发系统的那些好处基本上都是一个不拉的,在这个系统上,革命性的是垂发,而不是冷热。
能有接近100%的成功率,傻子才不干!
说得难听点,就算是整来当技术储备,那也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高振东补充了一句:“当前条件下,冷垂的成本要低很多,当然,导弹的成本会高一些,但是考虑到热垂发的维护频次和成本更高,两者的运行总体成本相差不大。”
这倒是一说就能明白的事情,不受火烧和此次都浓烟烈火的,肯定是后者需要的维护更多。
总价差不多,但是拥有的价格会比较便宜,这其实对海装局这边的诱惑力非常大。
“我倾向于高总工的想法。”海装局的同志举起了手。
关键在于,这东西不论冷热,都是非常先进的系统,还没听说哪个国家有类似的想法或者装备,用冷发射保证当前的先进性,用冷热共架保证未来的先进性,这笔账,谁都会算。
“我也是。”蒲总也举起了手。
高振东不用举手,这事儿就是他的提议。
“那我们就按照这个计划向上报,包括护卫舰改装、驱逐舰改装、新驱的新总体方案三个部分,高总、蒲总,你们看如何?”
高振东连连点头,这条驱逐舰拿出来,周围都得疯。
反潜直升机、数十发25公里以上射程的垂发雷达防空弹,而且至少两个以上的照射雷达,如果设计得当可不止两条通道。
别说别的国家,老毛子和花旗佬过来都得掂量掂量。
不过大概率周围根本看不见这玩意,甚至……甚至以现在的风格,造出来了都要往外放烟雾弹,想拍到那是很难的,包括老毛子在内。
这一点都不奇怪,别看几十年后卫星满天飞,但是北半岛曾经的一条自产驱逐舰到底长什么样都一样主要靠猜。当然,那玩意其实也算不上驱逐舰就是了,而且北半岛后来完全没有大建海军的必要和动力,倒腾陆军才是他们的本职要务。
又在海角市呆了两天,据海军的同志说,原因是天气不好没飞机,高振东也没搞懂,天气不好就天气不好,没飞机就没飞机,两个加一块就没搞懂是个啥意思。
就在来自蜀省矿冶厅的同志和甘陇金城大学的甘老师快顶不住的时候,高振东才终于回到了京城。
第1043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甘老师
三轧厂招待所里,粮票快要弹尽粮绝的蜀省和甘陇同志终于快要顶不住了。
按说现在粮食情况比高振东前世所知,的确是要好很多,不过也没好到取消票证的程度,而且就算是足够了,到取消票证也还有一段时间,政策是有惯性的。
几位同志呆这么些天,就只差去黑市上搞票了。
三分厂的同志态度都很好,也非常支持工作,奈何高总工不在就是不在,那是真变不出来啊。
不过票倒是还好,三分厂的同志总不至于让同志们饿出毛病来,整点票接济接济还是没问题的,三分厂条件可是好得一批,就连整个京城比起来,比这里好的地方也不多。让来访的同志在这里饿出三长两短,那真是纯纯的笑话,丢三分厂的脸了属于是。
“甘老师,实在是不好意思,来之前和三分厂的同志确认过,高总工在的,没想到临时出差了。”三轧厂招待所里,矿冶厅的同志也是感到很抱歉,毕竟时间是有限的,也不可能长期呆在京城等着。
甘老师也知道这事儿吧,真怪不着人家,现在还算是方便多了,这种大单位在来之前还能确认确认,要是搁以前,就只有闷开,过去了再看。
没想到虽然确认过,但是临时人家有事出去了,这上哪儿说理去?高总工这种级别的同志,临时有事实在是太正常了。
“这也是赶巧了,不能怪你们。不过接下来我们怎么弄这个?”
“再等等吧,来都来了。”这年头,“来都来了”这几个字的杀伤力可比几十年后大多了,交通不便,来一次不容易,不把事情办完,那是不太好走的。
“嗯,再等等,好在我学校里的工作都是安排得比较清楚的,等一等问题不大。”很明显,甘老师也是这么想的。
“叮铃铃~~~~~”就在此时,房间的电话铃响了。
矿冶厅的同志一边去接电话,一边在心里想着,大单位就是大单位,招待所里每个房间都有电话的,而且还是按键拨号的那种。
别的单位想在邮通委搞一套程控交换机可能有困难,毕竟这东西现在紧俏得要死,但是很明显其中不包括三分厂,就连三轧厂乃至整个十七机部,都要沾几分光。
“嗯,你好……对,是我……真的?太好了!我们马上就去找他。”矿冶厅的同志欣喜万分。
他放下电话,对甘老师道:“回来了回来了,高总工昨天回来了,今天就回厂上班,三分厂的同志通知我们去找他呢!”
“真的?走走走!”甘老师把黑色人造革包一拿,和矿冶厅的同志拔腿就走。
二十分钟后,高振东和几位同志一起坐在会客室里,有点不好意思:“哎呀,实在是没想到临时有工作,让同志们久等了。”
“不碍事不碍事,高总工,工作要紧,我们也刚到没几天。”矿冶厅的同志上次是和蜀省领导一起来见过高振东的,比较熟悉。
“嗯,不管怎么说,还是耽搁了,抱歉抱歉。来,甘老师,我就不浪费你们时间了,我们说正事。”高振东道。
当他知道甘老师是蜀省的同志在蜀省实在找不到对螯合树脂领域熟悉的人,从甘陇请来的外援时,不禁对蜀省同志的主动性又高看了几分,他们是真想做事啊。
得陇望蜀了属于是。
这对于蜀省的同志来说,几乎是必须的。听当天高总工那意思,如果自己这边找不到这种同志,这事儿就算是黄了,至少对蜀省来说是这样,所以想尽办法都找来了甘老师。
“好的好的,高总工,也要感谢您给我们这次机会啊。”甘老师看起来不但业务精通,基本的待人接物也并不是传说中那种书呆子,实际上大学里的老师,找不出几个书呆子来的。
“大致的情况你都了解了吧?”高振东问道。
“嗯,了解了,说实话,在这方面,虽然我敢不客气的说,全国范围内我也算是比较靠前的,但是也只是了解皮毛,对于这个方向是知道的,略有研究,但是更深的的确没有深入进去。”甘老师说话很实在。
“没关系没关系,了解就好,我们很多同志都是边学边干的。这一次,我想搞的是偕胺肟螯合树脂,主要针对的,是铟和镓这两类金属离子的螯合提取。当然,这不表明偕胺肟只能吸附这两种,实际上,偕胺肟的螯合范围很宽,前景还是很不错的。”高振东介绍了自己的想法。
原来是这样,难怪他一开始就要找对偕胺肟熟悉的人。
高振东又转头对矿冶厅的同志道:“吸附镓,是针对黔山省的铝土矿和电解铝厂的,能从电解铝前道工艺母液里提取到镓,而铟,则是针对你们和彩云省的铅锌矿,这里面能提取到铟,也是很宝贵的特殊金属材料。”
不同的矿里,伴生矿不太一样,而铅锌矿在黔山是很少的,但是在周边,特别是彩云省那就多了。
蜀省矿冶厅的同志一听,很是高兴,高总工是直接把产、研结合起来,再加上来自金城大学的甘老师,产学研结合,这事儿说起来门道可就多了。
果然,听部里大专家的错不了。
“太感谢领导了,又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这个称呼不是他在拍马屁,矿冶厅的一把手没来,其他同志看见高振东都得称一声领导。
高振东笑了笑,问甘老师:“你有没有实际研究过制备螯合树脂?”
甘老师点点头:“制备过,不过不是您说的这种。”偕胺肟他是看到才知道的,那之前没怎么研究过。
高振东放下了一半的心:“制备过就好,总之是有一定基础的,我相信你总能找出一条路来。”
这话听得甘老师有些懵圈,总能找出一条路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