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766节

  虽然iPhone 6在亚洲刚开启发售,普通人很难抢到首发,但这对圈内的数码大博主来说,却完全不是难事。

  况且,早在一周前,iPhone 6就已经在北美地区发售。

  这帮博主手里,除了大陆国行版本,还握着海外版机型,测试、对比起来毫无压力。

  最先火起来的是数码博主天才大熊猫!

  在他的视频里,左边是曜橙 X2 Plus,右边是iPhone 6,同时打开斗音。

  曜橙 X2 Plus的色彩饱和度高,得益于120Hz的刷新率,画面流畅得没有一丝卡顿;而iPhone 6略逊一筹,滑动时居然会出现延迟的现象。

  按理说,人眼在最佳条件下,可识别的刷新率范围约为60Hz至75Hz,但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实际的感知效果。

  特别是有了参照物后!

  120Hz和60Hz的刷新率放在一起一对比,就能察觉到iPhone 6的卡顿。

  “大家看,同样是刷短视频,橙子的极光未来 OS对短视频平台的优化更到位,天工 A100T的SPECint评分虽说比A8低,但应对这类轻应用完全游刃有余,甚至因为系统适配更贴合国内用户习惯,体验反而更顺。”

  天才大熊猫将两款手机凑到镜头前,让观众清晰看到屏幕和反应速度差异。

  他顿了顿又说:“再看续航,这两款手机都连续重度使用了4小时,曜橙 X2 Plus还剩79%的电,iPhone 6只剩72%,说明天工 A100T在功耗和电池管理系统上,要远超苹果 A8。”

  可谁知,看到这里的网友们反倒先乐了。

  之前橙子科技一直不承认曜橙 X2 Plus用了第二代深蓝电池,如今iPhone 6一上市,两者一对比,当即就暴露了。

  因为哪怕网友再傻,都不会相信:曜橙 X2 Plus在使用一代深蓝电池的情况下,续航还能比iPhone 6更强,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视频下方的评论区里,网友的讨论更热烈。

  有人晒出自己的使用截图:“我的曜橙 X2 Plus玩手游时,能开最高画质,iPhone 6开中画质还偶尔掉帧,这就是差距!”

  紧接着,天才大熊猫又分别测试了APP启动速度、网页加载、多文档处理等。

  尤其在用视频剪辑软件导入一段时长、帧率和分辨率相同的视频时,曜橙 X2 Plus在导出耗时、频率稳定性和预览流畅度方面,竟然都比iPhone 6略胜一筹。

  或许是为了避免肉眼观测数据不够精准、引发争议,天才大熊猫还特意借助性能监控、负载生成、计时与帧率分析等专业工具,对两款机型展开了多场景续航测试。

  他可不想因为只用单一指标评判优劣,被网友吐槽不够客观。

  测试视频的最后,天才大熊猫调出后台的实时数据图表,对着镜头认真总结道:

  “从专业工具监测的数据来看,曜橙 X2 Plus在视频剪辑这类高负载场景下,CPU频率波动始终控制在5%以内,而iPhone 6的波动达到了 12%,这意味着天工 A100T的性能释放更稳定,不会因为发热降频影响体验。

  至于续航,连续8小时混合使用后,曜橙还剩64%电量,iPhone 6只剩55%,即便不看电池版本,单论软硬件协同优化,橙子科技已经走在了苹果的前面。”

  这条视频发布不到两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1000万。

  评论区被网友的“还说你没用二代深蓝电池”的调侃刷屏了!

  有网友艾特橙子科技官方账号:“别装了!快承认曜橙 X2 Plus用的是二代深蓝电池!不然怎么解释续航比苹果还强?”

  还有人玩起了梗:“苹果:我用了二代深蓝电池;橙子:巧了不是,俺也一样!”

  橙子科技的公关部门反应迅速,没过多久就在评论区回复:“感谢大家对曜橙系列的关注,不管是深蓝电池的几代产品,只要续航性能达标,就是一款好产品。”

  既没承认也没否认,打了一个漂亮的太极。

  而此时的苹果亚洲区总部,市场部总监看着后台不断攀升的“负面舆情监测数据”,脸色越来越沉。

  他刚把天才大熊猫的测试视频投屏到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就被推门进来的葛悦打断:“现在情况怎么样?用户反馈和预售数据有变化吗?”

  “老板,不太乐观!

  天才大熊猫的这条视频登上了斗音热榜第三,带起了‘A8不如天工 A100T’的话题,截止到目前,一共过去13个小时27分钟,现货成交量30万台,预售订单仅为71.4万台,勉强超过100万台。”

  市场部总监连忙回答道。

  100万台看上去很多,但远远不及苹果对华国市场的心理预期。

  要知道, iPhone 5S和iPhone5C在去年的发售当天,轻松就卖出了300万台的恐怖销量。

  被寄予厚望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加在一起,却只卖了100万台?

  葛悦眉头一皱,扫了一眼市场部统计上来的问题点:A8处理器性能不如一颗上市近一年的天工 A100T、机身徒手就可以掰弯、玻璃面板接缝容易卡头发等。

  市场部总监见自家老板的脸色阴晴不定,犹豫了片刻,还是硬着头皮开口道:“老板,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挽回口碑。我认为可以联合线下门店,推出‘以旧换新’的补贴福利,再针对机身和触摸屏的问题承诺‘免费维修’。

  另外,也可以联系数码博主,发布一些A8处理器在海外应用场景下的优势测试,对冲负面舆情。”

  葛悦沉默了几秒,她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但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点了点头说道:“就按你说的办,先列一份营销预算表交上来。”

  “好的老板。”市场部总监应道。

  第二天上午,有第三方数据机构称,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首日销量为154.7万台。

  对此,媒体纷纷给出“苹果新机遇冷,销量暴跌150万台”的新闻标题。

  与此同时,郭小四在微博晒出手持苹果新机的照片,并问网友“这是6还是6P?”

  结果网友为了损他,硬是给出了标准的计算公式:头与机身长度的比值为7:6,按一般人体比例,头身比1:7,由此可推算出,若郭导的手机是iPhone 6,身高为135厘米;如果是6 Plus,则是154厘米!

  所以,郭导手里大概率拿到的是iPhone 6。

第690章 大鱼要吃,小鱼也不能放过!连跳两级,直接上14纳米!

  iPhone 6与iPhone 6 Plus在华上市后,销量远不及预期。

  这边库克还没显露出焦急,华强北的手机配件厂商们却先慌了神。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他们早就提前从北美地区弄到了样机,不少商贩更是备下了价值几十万、上百万的手机壳、钢化膜等配件,本想借着新机热度大赚一笔。

  可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重击:新机首日仅卖出30万台现货,而剩下的120多万笔预售订单,还得等三到五天才能陆续到货,配件根本没处消化。

  “干!全是没用的东西!”

  华南地区的配件厂老板们看着堆积如山的存货,个个大失所望,满是懊恼。

  毕竟对他们来说,少赚就是亏!

  值得一提的是,橙子科技虽然没有正面针对苹果展开打压,却凭借自身在处理器、操作系统、触摸屏、摄像模组和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的硬实力,悄然在用户心中种下了一个清晰的印象。

  苹果这款刚上市的新机,竟然还比不上橙子科技半年前发布的曜橙 X2 Plus。

  与此同时。

  黄甫江的晨雾刚散去不久,沪城国际会议中心,便迎来了数百名海内外的参会者和媒体记者。

  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全球巨头齐聚于此,表面是为交流,实则为窥探、博弈与站队。

  华国半导体的行业代表个个面带喜色。

  反观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企业代表,却全都面沉如水,脸上没有丝毫的笑意。

  陈延森吃完早饭,坐上一辆银蓝相间的红旗 L5,迎风驶向国际会议中心。

  恰好此时,防空警报响起。

  远在会议大厅的部分参会者,这才反应过来,星源科技为什么要与国际半导体协会沟通,将峰会的举办时间定在9月18日。

  入口处,站着黑压压的一群记者。

  “陈延森怎么还没来?上午不仅有国际半导体的峰会,还有星源科技的新品发布会,我们报社派了两组人过来。”

  《沪城晚报》的记者靠在墙边,不时地探头张望,并不忘和一旁的同行闲聊。

  “据说破晓 A220都卖出去6台了,不知道能否借助国际半导体峰会的契机,再多卖几台?”

  《庐州日报》的记者小声嘀咕道。

  在他看来,出货量越多,说明破晓 A220 EUV光刻机的市场认可度就越高。

  好东西是不愁卖的!

  “光刻机又不是大白菜,一块非球面反射镜的抛光和镀膜处理都得好几个月,更别说整机生产了。阿斯麦作为光刻机行业的巨头,每年也就100多台的产能。”

  《国民日报》的记者笑着说道。

  从陈延森一贯的行事风格来看,他向来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尤其看重芯片这类关键领域的布局。

  因此,星源科技在产能拓展初期,那些宝贵的产能资源,多半会被他优先投入到自家芯片生产线的组建上。

  要知道,只有把芯片制造的主动权握在手里,才能真正巩固公司在核心领域的优势。

  从本质上来说,星源科技成立之初的市场定位便是Fab工厂,而不是设备制造商。

  十分钟后。

  红旗 L5缓缓停在国际会议中心正门,车门打开的瞬间,陈延森稳步走下,剪裁得体的西装,把他的身材映衬得格外挺拔。

  记者们见状,连忙小跑着上前。

  四名风隼安保的工作人员,立即组成人墙,将陈延森护在中间。

  “陈总,请问星源科技有进入DUV光刻机的打算吗?”

  央视的记者跑得最快,甩开一众海内外的同行,把话筒递到了陈延森的面前。

  陈延森轻轻一笑,抬手示意安保人员不必过度阻拦。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不小,却让人听得极为清晰:“DUV光刻机是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重要设备,特别是在成熟制程芯片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星源科技当然不会忽视这一领域。”

  言外之意,星源科技既要吃大鱼,也不会放过小鱼。

  几名北欧的媒体记者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一丝担忧。

  从破晓 A220的功率稳定性和生产效率来看,星源科技绝对掌握着多项能提升晶圆处理效率和良品率的核心专利。

  阿斯麦危险了!

  要知道,阿斯麦在DUV光刻机市场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若星源科技真要涉足,无疑会对其现有的市场格局造成猛烈冲击。

  “目前行业内大多是先做DUV再攻EUV,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先突破EUV技术,再回头优化DUV方案。”

  陈延森进一步解释道,他顿了顿又说,“这样做有两个考量:一是EUV技术能直接解决高端芯片制造的‘卡脖子’问题,像天工 A系列处理器的后续产品,就需要更先进的制程支持,毕竟苹果已经用上了20纳米制程的A8处理器,天工科技也不能停滞不前。

  所以,我们的策略是,跳过20和16纳米制程,从14纳米制程入手,推出一颗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芯!

  二是EUV研发过程中积累的精密控制、光学成像等技术,能反哺DUV设备和上下游的产业链,让星源科技的DUV光刻机在性能和成本上更具优势。”

  闻言,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不仅记者们在屏息倾听,就连不远处的阿斯麦、高通和美光的代表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侧耳关注着陈延森的每一句话。

  《国民日报》的记者立刻追问道:“那星源科技的DUV光刻机预计什么时候能推出?会优先供应哪些企业?”

  “预计年底,明年第一季度会交付一部分。”

  陈延森淡淡说道。

  事实上,周围的人大多还沉浸在震惊当中,因为他刚刚说了,要连跳两级,研发14纳米制程的芯片。

  乍一看似乎有些贪功冒进,但实际上即便陈延森不干预,以梁劲松的能力,只要给他半年时间,绝对能在14纳米制程领域将良品率提升到60%以上;若给足一年时间,良品率突破95%也不在话下。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梁劲松此前在山星就干过类似的活。

  他曾带领团队完成了从28纳米到14纳米制程的技术跨越,而且比湾积电更早实现14纳米制程的量产。

  本身就有成熟的工艺经验和扎实的技术积累,如今再从头攻克一次14纳米制程,自然不会有太高的难度。

首节 上一节 766/8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