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770节

  陈延森笑着问道。

  “好像.还真没有。”英特尔的CEO布莱恩小声嘀咕道。

  事实上,森联资本旗下子公司在开展海外业务时,很少采用价格战的竞争方式,通常会通过优化买卖双方的用户体验,以此与本土企业展开竞争。

  良性,且有序!

  一时间,海外的半导体企业代表,心态立马发生了转变。

  首先,星源科技推出破晓 A220 EUV光刻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NXE 3300B光刻机的性能更先进也是事实。

  其次,陈延森一言不合就要掀桌子,口口声声喊着要把光刻机卖给更多的竞争企业,若是光刻机轻易就能买到,只会催生出更多的Fab工厂,这些新工厂一旦投产,反过来就会蚕食欧美半导体企业的现有利益。

  “我认为陈先生的建议很合理。”

  格罗方德的CEO桑杰适时补充道。

  法克!

  敢情利益受损的不是格罗方德是吧?

  彼得暗啐了一口,恶狠狠地瞪向桑杰。

  高通的保罗始终沉默不语。他原本还想站出来反对,可一听到陈延森说要把光刻机卖到世界各地,心里顿时慌了神。

  虽说手里有了光刻机,不代表就能立刻具备相应的芯片生产能力,但一台先进的光刻机就像一颗能生根发芽的种子,只要有它在,就有可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Fab工厂。

  到了那时,高通、英特尔和博通的芯片还能卖给谁?

  陈延森,你特么的畜生啊!

  保罗不由地在心里怒骂道。

  “陈先生舍得一年数百亿的收益?”

  诺伊顿插了一句,不信邪地反问道。

  “我说了,你们可以试试。”

  陈延森耸了耸肩,轻描淡写地回复道。

  顷刻间,房间里的气氛降至冰点,双方都玩起了威胁的手段。

  JSR、META、SK海力士和AMAT的几家代表,悄悄地互换眼色。

  他们是材料和设备供货商,半导体行业越发达,他们的订单越多,营收越高。

  牺牲一个阿斯麦,对他们并没有任何影响。

  “我没意见。”田中介浩清了清嗓子,低头说道。

  “欧美市场是自由的,理应接纳星源科技。”

  又一名企业代表出声。

  你们法克!

  彼得黑着一张脸,冷冷地看着这帮人。

  转瞬之间,这些人就帮自己给卖得干干净净。

  资本圈里哪来的朋友?

  在田中介浩眼里,能把阿斯麦卖出一个好价钱,那是彼得的荣幸。

  但余下的一部分人,依旧对星源科技怀揣着敌意。

  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持有一定的阿斯麦股票,而星源科技又没有给足他们利益,所以在思索片刻后,就不断有人反驳。

  “我可以向你们承诺,星源科技只涉足高端芯片市场。”

  陈延森见状,丢出了第二根骨头。

  至于这帮人信不信,他就不管了。

  毕竟陈老板的信用值和道德水平是跟着他的实力走的,实力越高,道德越低!

  说完后,陈延森轻轻一笑,好整以暇地等着他们的回复。

第694章亿,一台5个亿?旧神与新神的交替时代!

  英特尔负责人布莱恩眉心微蹙,目光转向湾积电大中华区负责人杜元俊,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道:

  “陈先生,有个提议想和您商量,能否让星源科技与阿斯麦划定业务范围?比如把EUV光刻机的订单交给星源科技,将DUV光刻机的订单交由阿斯麦负责?”

  在这番话的后面,隐藏着英特尔的利益考量!

  两年前,为了支持阿斯麦研发EUV光刻机,英特尔豪掷41亿美币,拿下15%股份。

  一旦星源科技彻底垄断光刻机市场,这笔巨额投入将血本无归。

  公司背后的财团也绝不会答应!

  湾积电投了14亿美币,山星投了9.4亿美币,除了想靠阿斯麦盈利,更关键是为了锁定EUV光刻机的优先供货权。

  而阿斯麦也确实这么做了,第一批NXE 3300B光刻机,全都卖给了英特尔、湾积电和山星。

  布莱恩显然不想让这项投资打了水漂!

  “不行!”

  陈延森的拒绝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端到面前的菜,哪有只尝一口的道理?

  既然星源科技有实力吞下整个市场,那就应该尽数吃下,这才过瘾。

  见陈延森态度坚决,布莱恩立刻给杜元俊递了个眼色。

  “陈先生,那换个方式如何?按地区划分业务范围,亚洲、南美和非洲地区交给星源科技,欧美地区留给阿斯麦?”

  接收到信号的杜元俊斟酌着试探道。

  “没问题。”

  陈延森似笑非笑地看着杜元俊,痛快应下。

  布莱恩和杜元俊顿时心头一喜,可他俩还没开心三秒钟,又听陈延森补充道:“不过,星源科技此前只做高端芯片业务的承诺,怕是要取消了。”

  陈总的态度很明确:星源科技已经做了让步,别想着两头占尽便宜。

  要么牺牲阿斯麦,要么直接开战!

  布莱恩的神色骤然一僵,眉头拧成了疙瘩。

  一边是41亿美币的巨额投入,另一边是与华国企业在设备、技术领域全面开战,风险难以估量。

  他还真不好抉择!

  一旁的阿斯麦董事长彼得,只觉得胸口憋闷得发慌。

  在场所有人似乎都默认阿斯麦必输,早已做好了牺牲他的准备。

  他没想到,自己没上谈判桌,却上了餐桌!

  彼得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

  他猛地抬头,极为不满地说道:“破晓 A220只比NXE 3300B领先一代而已,给阿斯麦一点时间,同样能研发出相等水准的EUV设备,并保证在晶圆处理效率上超过破晓 A220。”

  “嗯,我相信阿斯麦的研发实力。”

  陈延森率先开口回应,语气听着笃定,字里行间却藏着毫不掩饰的嘲讽。

  在场谁不清楚阿斯麦的底细?

  NXE 3300B的Wph值,即每小时能处理的晶圆数量仅有20片,直到五年后推出的NXE 3400C才勉强突破100。

  而每小时235片晶圆的处理效率大关,即便到了2026年,阿斯麦在EUV光刻机领域也没能摸到这个门槛。

  他实在想不通,彼得哪来的底气敢说这些话?

  尽管在他眼里,破晓 A220只是一台初级产品,但放在彼时的半导体行业里,绝对称得上是跨时代的尖端科技成果。

  阿斯麦拿什么追?

  关于这点,不光陈延森看得明白,屋内这帮在半导体行业浸淫多年的人,心里也都跟明镜似的。

  彼得那些说辞,哄哄外行、自我安慰也就罢了,还想把他们这群业内人士当傻子骗?

  简直可笑!

  彼得的脸色难堪,他又不傻,自然听出了陈延森话里的阴阳怪气。

  “陈先生,阿斯麦在光刻机领域深耕了数十年,供应链和客户基础都要比星源科技扎实,不妨大家各退一步。”

  布莱恩见状,连忙急着打圆场。

  陈延森听后,倏地站起身说:“开战还是合作,你们自己选,反正峰会还有两天时间,足够你们慢慢考虑。”

  说完,他便转身朝着门口走去。

  梁劲松快走两步,为陈延森拉开会议室的门。

  何波庭与刘迅峰交换了一个眼神,立刻向众人颔首告别。

  他们并非单纯受陈延森的影响,更因为作为华国半导体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必须摆出该有的姿态,绝不能让欧美企业压过一头!

  随后,紫光、华虹和沪城微电等十几家企业的代表纷纷离场。

  眨眼功夫,原本坐着华国半导体企业代表的区域走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满室寂静。

  “法克!华国人太嚣张了!”

  彼得一拍会议桌,气势汹汹地说:“你们也都看见了,以陈延森这种行事风格,要是不趁早限制,半导体行业上下游的利润,迟早被他吃干抹净!”

  “我认为没什么不妥,破晓 A220的产品性能的确强大,星源科技崛起,不代表阿斯麦的光刻机就没人要了,行业里多些竞争,完全可以公平竞争嘛。”

  格罗方德的CEO桑杰笑着摇了摇头,跳出来反驳道。

  “怎么封杀?不给星源科技提供配套设备和光刻胶?你们想过没有,到底是光刻机的制造难度高,还是氧化炉、等离子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和光刻胶的技术难度高?”

  全程没说过一句话的黄任勋,推了推眼镜,双手一开,一脸无奈地说道。

  他这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一些人“联手施压”的念头。

  真要论技术壁垒,星源科技能造出EUV光刻机,未必就绕不开其他设备的限制。

  黄任勋停顿了几秒,接着说道:“万一双方撕破脸,陈延森索性放开光刻机的销售限制,到时候大家损失的利益只会更大。”

  布莱恩皱着眉,不断在脑子里飞速盘算着利弊得失。

  在他看来,黄任勋说的没错。

  如果真把陈延森给逼急了,对方把EUV光刻机卖往世界各地,届时别说靠设备赚钱了,就连芯片产业本身的利润都会受波及。

  想到这里,他下意识地看向彼得,心底冒出一个念头:与其大家都没钱可赚,倒不如牺牲阿斯麦一家的利益,总好过所有人都赚不到钱。

  彼得正低头沉思,隐约感觉有人在盯着自己。

  他忽地抬起头,视线恰好与布莱恩撞了个正着,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你该不会是想把我推出去当牺牲品吧?

  另一边。

首节 上一节 770/8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