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想起来了!
他是ESC TOULOUSE毕业。
我现在很怀疑,他是不是花了钱,否则以他的这种水平,怎么可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呢?
回你的文学领域吧!
“可恶!”
伊娃在旁边,突然用法语骂了一句。
刘进愣了一下,放下报纸看向伊娃,发现她手里正拿着那份《纽约联合报》。
“这家伙叫什么名字来着?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威廉,威廉塔布曼。”
“你也看到这篇文章了?就是乱说嘛……你那本《阿摩司的奇幻之旅2》里,不就有一篇叫做《逃离……》什么来着?就是描写黑人被迫害的故事,他怎么能说没有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估摸着是接到了电话,甚至没有仔细研究过我,连夜写一篇文章交差,恰烂钱的嘛。”
“你不生气?”
“这才哪儿到哪儿!”
刘进笑着说道:“Diddy如果只有这个水平的话,我甚至都会看不起他。
太仓促了,所以只能先开个头。
后面才是关键,他们得多找一些我的破绽,否则掀不起什么风浪。”
“你有什么破绽?”
刘进想了想,笑道:“大概率会是和小日子联手吧。”
伊娃闻听,顿时露出了紧张之色。
“那会不会很麻烦?”
“能有什么麻烦?呵呵,且看他们怎么表演,让子弹飞一会儿再说。
对了,你一会儿出门的时候,查理便利店的时候,让他每份报纸都给我留一份。”
“你不送我?”
“我今天不去学校,要去西蒙舒斯特那边拜访一下卡洛琳女士。”
“好吧!”
伊娃有点失落。
她挺享受每天刘进送她去学校的感觉。
那段路程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却可以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和刘进独处……
该死的Diddy!
伊娃心里面,暗自咒骂了一句。
“那我今天开你那辆雪佛兰去学校。”
“好!”
冰雨,路滑。
跑车不太安全,比不上布卢门撒尔送给刘进雪佛兰太浩来的安全。
再说了,昨天他得罪了Diddy,以这帮黑人的作风,弄不好搞一些下三滥手段……
这里是纽约,不得不防!
……
第645章 King的采访
接下来两天,刘进分别拜访了几个出版社。
其中,在拜访兰登书屋的时候,南希·米勒问他最近在忙什么?
他随口道:“杰弗里不是说我写不出阿美莉卡的小说吗?最近就在忙这部作品?”
森区罗眼睛一亮。
“是关于什么题材的作品?”
“嗯,一段南北战争时期的爱情。
我之前偶然间在图书馆看到了一个资料,所以就产生了创意。”
“那挺好的。”
森区罗似乎有点失望。
她更希望刘进写一部类似于《悲惨世界》这样的作品。
之前由于和刘进的矛盾,兰登书屋错失了《悲惨世界》,让森区罗感觉非常失落。
作为编辑,最希望能接手一部能名留青史的作品。
《悲惨世界》毫无疑问就是这种类型,可惜没有落在她手里。
不过,她也知道。
《悲惨世界》这样的作品,可不是说写就能写的。
估摸着是被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给气到了,所以赌气似的写一部关于阿美莉卡的小说。
爱情题材?
森区罗本能的忽略了‘南北战争’这四个字。
在她看来,估计是披着南北战争壳子的爱情小说,重点是在‘爱情’,而非南北战争。
刘进之前,写过爱情小说吗?
写过!
两小无猜、初恋五十次、时间恋旅人。
他写爱情的功底不差,这三本书,销量最差的应该是两小无猜吧。
北美市场的销量,到目前为止是一百八十万本。
一个非常出色的成绩!
其他两本,销量也都突破了两百万。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这个成绩已经是非常出色了。
可对于刘进这种动辄销量往千万级别狂突猛进的作家而言,他写的爱情小说,似乎很普通。
当然,森区罗也知道,她的要求有点过高了!
可谁让他是阿摩司呢?
“写了多少了?”
“已经写完了一个开篇,几万字吧。”
开篇就几万字了?
南希·米勒的直觉还是要比森区罗敏锐一些,笑着试探道:“听上去,好像是个大部头。”
“嗯,大概是八十万字左右吧。”
“八十万字?”
南希米勒道:“比《悲惨世界》还长?”
“是啊,写的我手发酸。
不过学校图书馆的氛围不错,写的还算顺利。如果不是Diddy的事情打搅我,说不定我这会儿还在图书馆里写作呢。我不喜欢纽约,纷扰太多了,影响我的状态。”
南希·米勒和森区罗忍不住哈哈大笑。
不过在笑的同时,两人相视一眼。
南希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重点:刘进用的是handwriting。
作家圈里,有这样一个说法。
阿摩司如果进行商业写作或者普通创作的时候,大都会使用计算机;而当他特别重视一部作品的时候,就会用手写的方式来进行创作。比如《巴黎圣母院》,比如《悲惨世界》。
据说,法国有富豪愿意出80万欧购买《巴黎圣母院》的手写稿。
但是被刘进拒绝了!
嗯,这件事确有其事。
就是亨利-皮诺那家伙……
“能提前欣赏一下吗?”
“啊?”
刘进一怔,笑道:“稿子在家里啊。”
“没关系,森区罗反正也没什么事情,一会儿正好跟你回去。
我可是对你这本要和杰弗里打擂台的作品,非常好奇呢。”
刘进笑了笑,也没在意。
“当然可以!”
南希·米勒面带微笑,偷偷看了森区罗一眼。
森区罗没什么商业头脑,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编辑,对作品的判断力,超乎寻常。
这一点,南希·米勒非常信任。
森区罗也明白她的意思,点了点头。
“对了,我和纽约时报的索尔兹伯格先生说过了,正好茱蒂丝刚从监狱出来,所以他把这个文案交给了她。不过你别担心,茱蒂丝是纽约时报最好的记者。
而且还是一位女记者,女权主义者。
她对贝鲁奇女士的遭遇非常感兴趣,还联系了其他一些来自欧洲的女演员……
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一旁森区罗则低声向刘进介绍了茱蒂丝的背景。
纽约时报最顶级女记者,而且笔杆子非常厉害。
05年,茱蒂丝因为做了一篇报道,内容非常敏感,被报道人向法院提出了起诉。
法院要求茱蒂丝提供信息来源。
但茱蒂丝坚决反对,不肯透露消息来源,最终被法庭判决造谣事实成立,被判入狱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