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59节

  他对此嗤之以鼻,收拾了东西出门去武当山路找林海。

  林海住的地方叫供销部门宿舍楼,环境很好,街道上两侧是一人合抱的老梧桐树。

  秋风起,枯黄的梧桐叶悠悠飘落。

  钱进攥着帆布包站在102号楼的1单元楼前,水泥台阶泛着冷光,楼道里飘来煤球炉子烘烤的咸鱼味,不像大杂院那般混着尿骚气。

  他数着铜制门牌号拾阶而上,最终在301停下敲门。

  开门的是个秀气妇女:“您找谁?”

  林海正在客厅沙发上看杂志,闻声一扭头站起来:“钱进同志?!”

  钱进笑着点头:“林科长,我有事登门一趟。”

  林海脸上的笑容顿时有些僵硬。

  再看看他手里提着的帆布包,笑容更加敷衍:“噢,快请进,有什么事慢慢说。”

  钱进进门扫了一眼,林家布局了然于胸。

  供销总社的干部家庭就是不一样。

  一进门没有异味,是樟脑丸、肥皂交杂的清新气息。

  水门汀地面用红漆勾出方格,门厅处铺了当下少见的拼花马赛克地板砖。

  三合板五斗橱上摆着带天线的红灯牌收音机,后面墙上是1975年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奖状和林海穿65式军装的全家福大照片。

  林海坐的是人造革沙发,靠背铺着玻璃丝巾,上面图案精美但看风格不是中国的。

  钱进示意自己换鞋。

  林夫人说话细声细气:“鞋不用换。”

  她怕脱鞋后味道大,还不如在地上踩几个泥印子呢。

  林海像拎起牡丹花暖水瓶往茶杯里倒水。

  钱进道谢。

  林海看了眼帆布包:“你上次在国营二饭店帮过我,这次有事找我,我能帮一定帮。”

  “但东西你拿回去,这不是让我犯错误嘛。”

  钱进作愕然姿态,说:“东西是你妹妹托我给你捎来的。”

  “噢,是这样,我是咱市里的支农模范嘛,国庆假期两天我又下乡了。”

  “然后凑巧跟你表妹苏向红同志搭上了话,她得知我认识你,让我给你捎带点东西。”

  帆布包里用旧报纸裹着一样一样的东西。

  有煮了晒干的盐水花生,有个头饱满的虾米,有透着光泽的虾皮等等。

  还有一份旧报纸里包着两双千层底布鞋,鞋底用的麻线还掺着麦秸屑。

  听到这番话、看到拿出的东西,林海脸上有明显的诧异。

  钱进又打开个纸包,里面有点干海参:“那些是她让我给你的,这是她给她嫂子的,说是让她嫂子炖汤补补。”

  林海脸色泛红了。

  他手指摩挲着报纸上的盐粒叹息说:“这大傻丫头,我在城里能缺着什么?”

  正要进卧室的林夫人见此改了姿态,去拿了一条湿毛巾递给钱进:

  “钱同志,擦擦脸,累你跑一趟,真是不好意思。”

  毛巾有肥皂香混着洗发精的味儿,这年头海滨市的洗发精几乎都是海鸥牌,味道很好。

  林海去给他泡了一杯麦乳精。

  他的招待变得热情,笑容也热情:“我妹家里怎么样?”

  钱进知道他肯定会问苏向红家里情况,所以当时上门拜访的时候他是仔细看过房子也详细了解过生活。

  他说:“西厢房漏雨,今年又来了暴风雨,她家里修缮了一下,整体还挺好的。”

  听到这话林海叹气:“我妹子的老屋不行了,西厢房早就漏雨。”

  “之前说想修一修还托我给她问问料,我把这事给忘了,她怕是伤心喽。”

  围绕苏向红家庭情况两人聊了聊。

  话题聊着聊着,自然聊到了钱进身上。

  得知钱进在劳动突击队和治安突击队双重任职,林海颇为佩服:

  “看来街道和治安所都很认可你的能力。”

  “但这两个地方都不是青年的久留之地,你在工作上有没有想法?”

  钱进开玩笑的说:“想法挺多,不好实现,比如加入供销社当个采购员、售货员什么的。”

  林海说:“这确实不容易,我实话实说,我们这个单位的工作现在挺抢手,正常来说很难进人,这方面可出了不少事。”

  他用讲笑话的姿态给钱进讲解。

  有工人通过关系伪造供销社招工表和知青返城证明等文件,然后打通了治安所、档案局等多个环节,终于加入了供销社。

  结果今年供销系统搞了个揭批查运动把他给查了出来。

  这下好了,工作没了,原来的工人也当不成了,夫妻分离真被送去下乡当知青了。

  还有人冒名顶替。

  他们单位有个老员工本该女儿接班,结果女儿出意外去世了。

  有个居委会主任让自己妹妹紧急回城,冒充了老员工的女儿去接班。

  结果这事被人举报出来,自己工作丢了,也连累老员工遭受了处分。

  钱进问道:“没有合法渠道?”

  林海沉吟,说:“有是有,一般来说先争取当个临时工,通过以工代干积累资历等待招工指标。”

  他给钱进举例子。

  去年他们武当山路有个插队东北农场的返城知青通过街道办主任推荐,进入区供销社担任临时仓库管理员。

  今年夏天大雨损毁了一处仓库顶,该知青抢救物资立功被表彰,上个月刚转正为采购员。

  钱进意动了。

  但林海为难:“这种临时工指标也很少。”

  犹豫一会,他凑近钱进说:

  “之前商业局有个司机的弟弟也是回城知青,他找我们单位的领导牵了条线,用全国粮票换取了一处公社供销社试用三个月的承诺。”

  “外地有个公社书记让儿子顶替县一家百货大楼死亡职工名额,代价很大,给百货大楼的好几个领导一家送了50斤花生油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钱进眼睛亮了。

  鲁迅同志说的好,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现在,前人走出来的路它不出现了吗?

第51章 存款暴涨再暴涨

  论送礼,钱进谁也不惧!

  只要有路子就行。

  林海却很够意思。

  他思索到吃饭时候,最终还是说:

  “你是支农模范、先进个人,加入了治安突击队后还抓捕了一个很重要的盗贼和两个身背命案的劫匪,没错吧?”

  “还是我给你想想办法,应该能帮你办个临时工。”

  “要我说能不送礼就不送礼了,第一可以减小经济压力,第二不怕被人查。”

  钱进点头:“那麻烦林哥了,我一切听你安排。”

  这次上门可有大收获!

  他终于摸到了供销系统单位的门槛。

  晚饭挺丰盛,有鱼有肉有青菜,其中肉是一盘子午餐肉。

  钱进看着这午餐肉的肉丝纹理感到眼熟。

  他吃了一口感到味道熟悉,忍不住问道:“林哥,这是哪个品牌的午餐肉?”

  林夫人小声说:“是我弟弟送来的,他在九条巷黑市换的省领导特供!”

  钱进愣住了。

  省领导就吃这东西?

  这分明是他在黑市换出去的午餐肉!

  吃过饭他道谢出门,临走之前放下个锦盒:“林哥我不是给你送礼。”

  “我知道你不缺笔,但你工作上需要用笔的地方多。”

  “所以多一支总归是好的。”

  说完他就关门而去。

  林海有心拒绝却拒绝不得。

  钢笔用一个小塑料盒装着。

  它通体是红色,上面有领袖的金色头像和金色字迹的语录:

  为人民服务。

  林夫人看到这支钢笔当即赞叹:“呀,好有气质的一支钢笔。”

  烤漆雪亮,图案清晰,色彩鲜艳醒目。

  关键是笔帽有典雅的金色装饰环和金色挂钩,一看就适合挂在衣兜里。

  林夫人给林海试了试。

  林海站在镜子前看,忍不住点点头:“这钢笔确实不错。”

  林夫人帮他整理了一下衣服,说:“看来你这次非得帮忙不可了。”

  林海点头:“一个临时工问题不大。”

  钱进回家。

  日子很平淡。

  白天干活晚上巡街。

  不知不觉到了周五晚上,他家来了个意外访客:曾经给过他月份牌的老姜,姜有胜。

首节 上一节 59/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