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先生,新上任的这位港督卫亦信是你亲戚?”
上个月9号,第27任港督卫奕信在王后码头登岸,署理港督钟sir正式下台。
翟远没回应,反问:“我不想接受其他组织的资助,自己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行不行?”
建大学的开销不小,尤其他这种盈利性的机构,税务负担比公立学校更重,不避税交钱给港府,无异于扔钱如水。
何子朗点头答道:“高等院校本身就满足慈善机构的要求,也可以避免高税负和提升社会形象。”
“那就注册一个自家的慈善基金,做点宣传看看有冇人肯捐钱进来。”
“名字呢?春秋学院慈善基金会?”
“神经!”翟远乜了他一眼:“当然是用我的名字,学校要知名度有什么用?”
何子朗呵呵讪笑:“明白,完全明白。”
接下来,把各项注册资料一填就等着盖章,很快‘春秋演艺学院’的名字便会被录入香江大学教资会。
搞定手续的第二天。
翟远接到黎志鹰打来的电话。
黎胖子在电话里笑声得意:“怎么样阿远?选择不一样的立场,有没有感受到比你之前做事更方便?我问过了,其实你所有审批资料都没问题,但按章办事起码还要等一年,能不能批准也尚未可知,毕竟关乎民生教育的事,港府怎么会轻易交给你一个白丁呀!拖你到97都有可能。”
翟远握着电话,用无声的口型骂了两个脏字,赔笑奉承两句。
黎志鹰的声音再度传来:“教资会会给你拨50万资助款项,钱虽然不多,亦是对你办学的态度认可,接下来就看你的态度如何啦~”
翟远笑着回道:“明白,黎老板尽管放心,很快你就会在《九一日报》上见到我的态度。”
挂断电话。
翟远略作思忖,打定主意还是得先暂时留着这位黎老板,满足他想做幕后大佬的心思。
后世一直听说外务省有16亿美金的狗粮,这次如果能啃两口下来,陪对方玩玩角色扮演也不是不行。
“喂周哥,你放心,小萍在香江有我照顾没问题。”
翟远紧接着便拨通周学军的电话,简单聊了几句他女儿周萍的事,话锋一转:“这次打电话是想拜托你帮我找个人,内地的一位作家,本名叫管莫言,现在的笔名应该叫莫言,再具体的信息我也不清楚,上次去内地看过他的文章很感兴趣,麻烦你帮我打听一下……”
…………
“好家伙,你给的这点资料也太少了,我托了不少关系去各个出版社打听,花了一个礼拜才从禾北的《莲花》上找到些消息。”
周学军再打来电话,已经间隔了一个礼拜。
翟远从报社回到九一娱乐,正在跟施楠生交代些事情,桌上电话跳响。
他接起电话笑着打声招呼。
又低声吩咐施楠生:“其他演员不急,总之先把张国容找回来。”
施楠生推门而出,去联系正在海外开演唱会的张国容速归。
翟远握着听筒,笑着问周学军:“名字没错吧?”
“没错,管莫言,笔名莫言,都对得上,你在内地看到他的文章估计也是通过《莲花》杂志。”
“可能是吧,记不清了。”
翟远含糊两句,本以为给的信息太少,都打算放弃这位文坛大家,准备自己亲自上阵了。
想不到周学军舍得下功夫,真找到了对方。
周学军声音传来:“我听说你在香江办了份报纸,打算请他撰稿?这位小管今年才三十岁出头,需要的话我再帮你找几个老作家。”
“不必。”翟远直接拒绝他的好意,问:“能不能安排他来香江坐班,薪酬我按千字100给他,外加一万块的底薪,住的环境差一些,在我家从前的公屋。”
电话那头,周学军咕噜一声咽了口唾沫:“那啥,其实我也挺擅长舞文弄墨……”
翟远没好气的翻翻眼皮。
你擅长顶个鸟用,写得出我莫言老师那般鞭辟入里的犀利文章吗?
…………
六月中旬。
《九一日报》的发行销量逐渐稳定下来,与首刊销量相差无几,基本维持在18万左右。
看报的习惯养成以后,这18万读者形成了报社的基本盘。
单论销量,仅仅能维持正常运转,包括整个九一文化公司的员工薪酬开支。
但落进翟老板口袋的利润并没有多少。
“这个月开始可以接广告了,把我九一娱乐的电影广告放下去,头版多接些地产、珠宝这些价格高的类型,美食专栏也一样,首选那些大餐馆……”
翟远吩咐潘永强去外面谈广告事宜,也是报刊业盈利的大头。
18万的发行量绝不算低,能接到不少优质商单,以《明报》去年公布的财报来看,对方日均20万的销量,年盈利已经高达八千多万,金良庸独占其中六成。
同一时间段,《禁果日报》销量已经攀升到25万,依旧是卖的越多亏得越多。
“翟先生,今期的漫画专栏我照你提供的故事,已经做出来,你看下是不是这种风格?”
潘永强刚走出办公室。
漫画专栏的一个年轻姑娘笑容灿烂走进来,将几份四格漫画摆在翟远桌上。
女孩名叫陈少媚,笔名雪晴,此前是报纸美术设计版面李惠珍的漫画助理,李惠珍被挖角来九一以后,介绍她来创作四格漫画,有意给机会捧新人出头。
第一次由助理转为主笔,陈少媚递交上来的作品是一份画风偏向日式的大眼美少女恋爱脚本。
翟远觉得不行,节奏太缓显然不适合报刊这种日更纸张。
于是给这个年轻小姑娘量身打造了一套新漫画,依旧是青春校园风格,但更偏向《乌龙院》式的搞笑。
名曰《阿衰》。
翟老板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直接抄了千禧年以后内地最火的搞笑漫画,与陈少媚一同设计形象画风,又提供故事给她,创刊至今一个多月时间,《阿衰》的形象便先一步入侵初高中校园群体当中,金鱼街的臭豆腐突然成了风靡儿童青少年之间的美食。
“OK,没问题。”
翟远迅速扫了几眼陈少媚摆在桌上的草稿,基本没什么问题,在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当代香江青少年们流行的热梗,又有他亲自把关,创作难度并不算太高。
“50期以后你把这些内容重新整理一下,公司印刷成册,帮你做出版发行,不过合同要重新签,即是签一份长期卖身契啦~”
放下草稿,翟远笑着对陈少媚点一点头,简单勉励两句,就让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漫画姑娘兴奋的满脸通红。
从漫画助理一跃成为可以出版漫画书的作家,别说卖身契,卖什么都没问题。
不过翟远现在吃惯了好的,陈少媚虽然也颇有几分姿色,也提不起别样心思。
在九一文化简单处理过几单事务。
下午六点左右。
被派出去机场接待贵客的陈家乐打来电话。
“远哥,我已经接到那位内地来的管先生,是不是现在带他来见你?”
“是吗?那你先带他过来,我在九一文化办公室等你们。”
挂了电话,翟远整了整衣衫,咧嘴笑笑。
顺手扯过一旁的一份《九一日报》,将其中一个介绍海外风情的版面划去,提笔又写了个新的专栏名字。
《内地往事》,主编:管莫言
第371章 情绪价值拉满
三十岁出头的管莫言,给翟远最大的印象是头发乌黑浓密。
堪称要颜值有头发,要气质有头发。
‘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有恰好灵魂开窍,过耳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秃头生毛。’
此时的管老师估计尚未达到自己描述的巅峰期。
但已经初露锋芒。
在内地出版社尚未按字数计费时,他的第一部作品已经卖出七十多块的价格,彼时月收入才十块左右。
而后接连在杂志社发表文章,生活条件不算最好,但在家乡也肯定称不上差。
陈家乐把管老师带进翟远的办公室,看着管老师拘谨的模样,翟远方才察觉有点失误了。
应该让少林五祖他们去接机的,陈家乐那灾难级的普通话水平,两人一路过来肯定都是相互折磨。
“莫言老师你好,我是翟远,你应该听过?”
老实讲,翟远对管老师倒是没什么特殊的感情,毕竟年代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后世新生代看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富强,他曾经歌颂苦难那一套自然会被抛弃。
不过既然现在有人肯吃这一套,正好让他发挥最大作用。
初次见面的管老师先是惊诧于面前青年的年龄,文联的领导只告诉他有位香江老板看上自己的文章。
香江、老板,这两个词搭在一起,第一印象就是资本主义的地主老爷。
却没想到这位老板比想象中更加年轻,甚至普通话流利到让刚刚经历了陈家乐洗礼的他有些感动。
“翟老板,您好您好!”
管老师的口音夹杂着些许陕东乡音,伸出双手跟翟远握了握,态度很是谦卑。
衬衫加西装,六月份的香江正是热的时候,管莫言仍裹得严严实实。
简单寒暄两句。
翟远示意他随便坐,抽了支红双喜散给他,笑道:“不必紧张,就当到自己家一样,麻烦家乐哥让助理送壶茶进来。”
让陈家乐退出去,翟远再度望向管莫言:“管老师,知道请你来什么事儿吧?”
管莫言点点头说知道,又把周学军说的那一套讲出来,对话中翟远才知道,老周那货也是章口就来,怕莫言耽误事,直接说这是组织任务,当天就把人从老家调到燕京搭上飞机。
“生意而已,哪来特么什么任务。”
翟远翻个白眼,指了指外面办公厅的环境,直截了当告诉管莫言:“我这间报业公司现在想开一个新专栏,从六十年代开始,逐年介绍内地发展的情况,从无到有,从苦难到富强,这种事香江的臭写手写不出来,要么就是胡编乱造没有深度,想来想去还是请咱们自己的作家来合适。”
一个专栏让莫言负责六十到八十年代,写个几十期,足可以撑到让欧西金主看到他们想看的东西。
而后九零年代直到转折点零八年,内地百姓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焕发惊人生命力的内容,完全可以找其他经历者描述书写。
《九一日报》这个专栏会做的很长。
你以为我膝盖软讨好欧西金主?
没有啊,我只是让主笔描绘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而已,从头到尾都是你们异想天开,还主动塞钱给我。
管莫言问:“翟老板有什么要求没有?”
翟远连连摆手:“我不敢有,你就按照自己的风格来创作。”
管莫言不知道不敢二字从何说起,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
沉默片刻,他搓搓手试探问:“文联的同志说,咱们的这个工资……”
“每个月底薪一万块,外加千字一百的酬劳,住房偏僻些,需要的话可以给你配辆车。”
“可不敢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