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从香江开始 第461节

  灯火璀璨中,瑞草洞的教堂钟声撞碎夜色,伫立在江边的虎多力吉祥物亮起彩灯,映照江水模糊作橙蓝斑点,远处的铜雀大桥隐约可见悬挂的霓虹灯牌,闪烁着‘欢迎来到汉城’‘和平的庆典’‘和谐与进步’一类标语。

  女翻译看了眼翟远身姿挺拔的背影,拿出电话拨通号码,轻声道:“姜社长,翟会长出来了……”

  …………

  “半导体代工厂与三星签订为期五年的合约,五年时间内,持续生产出价值3000亿韩元的集成电路,期间提供从制造到封装、测试及全部技术服务。”

  “另外三星要拿到快播VCD和光盘在南韩的独家代理,代理周期同样是五年,允许他们在南韩建厂,快播需要在代理期间无偿向他们提供技术援助。”

  “那么作为回报呢,三星集团会对我在香江的通讯业务提供全力支持,共享南韩通讯的技术和器材,保证将目前领先的电子交换系统带到香江……”

  一大清早,

  翟远穿着件宽松睡袍,趿拉着拖鞋,在新罗酒店的餐厅与陶宗颐一同用餐,向老陶讲了遍昨晚见到李健熙时,对方提出的条件。

  “怎么说?李健熙的智囊团够厉害吧?”

  翟远咬着吸管嗦了口牛奶,冲陶宗颐笑道:“号称是南韩最厉害的智囊团,三星经济研究所,这一刀剌的真是又稳又狠,我回去得继续招兵买马了,起码搞个九一经济研究所出来。”

  “3000亿韩元啊。”

  陶宗颐揪了揪为数不多的头发,脸色为难道:“折合下来差不多4亿美金,五年……照这么个搞法,接下来五年咱们的代工厂不用接其他企业的单子了。”

  “要不说人家是专业谈判的团伙,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留了一部分议价的空间出来。”

  翟远深吸了口气,叹道:“李健熙提出来,我们留在南韩这段时间呢,可以随意参观南韩通讯公司和电话公社的业务,东亚这一区,目前的通讯业务南韩的确领先不少,毕竟前总统提出来要搞信息革命嘛。”

  翟远顿了顿,继续道:“你带人先去了解一下吧,跟美利坚作下对比,挑些毛病出来,回头讲价的时候有个由头。3000亿韩元属实夸张了些,白嫖我们的生产线五年时间,他还不得赚上万亿?”

  今年三星第一款品牌手机问世,SC-100,亦是南韩制造的第一款手机。

  价格折算下来约莫两万五千块港币,功能上没什么创新,同样的笨重,但却比摩托罗拉同款竞品昂贵六千多块。

  饶是如此,打着本国自研的口号,哪怕SC-100严重溢价,在南韩的支持者依旧占据大半,第一企划铺天盖地的广告宣发也朝着‘身土不二’这个方向靠拢,颇有种‘不买不是南韩人’的意思,因此三星的手机甫一问世,在本土的销量直接盖过摩托罗拉系列。

  自家的代工厂哪怕只帮对方代工手机芯片,3000亿韩元的出货量,不仅减轻了三星电子的生产压力,更能使其从中赚取翻倍的盈利。

  “况且还有快播的VCD和光盘。”

  陶宗颐提醒道:“无偿提供五年的技术援助,谁知道五年后三星会不会反客为主,迭代出更先进的产品。”

  “是,所以这个条件我肯定不会同意。”

  翟远点一点头,又道:“不过五年代理权倒是没什么问题,东洋那边的代理做的就挺不错,现在光盘已经盖过录像带的市场份额,如果三星正常运营的话,顺便还能扩大九一娱乐的内容输出,未免不是单双赢的生意。”

  ……

  于是在接下来两天里,陶宗颐便带着自家通讯方面的工程师班底,参观考察起南韩的通讯业务。

  囊括起来是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车载电话、宽频线路和媒体娱乐五大种类。

  细分之下,又涉及到本土和国际线路、无线电传呼、信号发射基站的覆盖、海底光缆的铺设等方面。

  属于是触碰到了翟远的知识盲区。

  好在只要大方向能定下来,翟远就只需要负责掌舵,凭借记忆里的经验,无论如何不至于让航线偏离。

  就像此时大东电报局还在联手香江电话公司,大肆扩建香江的公用电话亭之际。

  翟远已经盯上了移动电话和宽屏线路两个类别。

  虽然自己和身边的人早早就用上了大哥电话,但此时香江九成以上的普通市民,仍处于使用固定电话和传呼机的阶段。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哥电话价格昂贵,无论摩托罗拉还是三星一般人都负担不起,更何况还有一笔几千块的入网费,每月几百块的基础服务费,以及每分钟两块港币的电话费。

  如果三星能帮手搞定信号发射基站和电子交换系统,翟远完全可以凭借降低入网费、服务费以及电话费用,从大东电报局手里硬抢来客户,考虑到往后平价手机的出现,此时即便承担一部分亏损风险,也要牢牢占据这一块基本盘。

  新企业的优势在于可以随便进取,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

  反观大东电报局一间上市公司,做任何决定都要考虑股东们的意见,无论在基建还是价格方面都完全没有优势。

  而另一项大东电报局还没开始发展的宽频业务,翟远更是视作重中之重,要做全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赶在所有人前面,将互联网的火种带到香江。

  “老何,我在南韩这边已经接洽过三星集团,现在正在讨价还价阶段。”

  距离汉城奥运会倒计时还有两天,

  翟远在酒店房间里,用固话拨通国际线路打给远在香江的何子朗,问道:“卫亦信那边什么情况?他打算几时发牌照给我?”

  电话那头,传来何子朗踌躇的声音:“翟先生,这件事恐怕没那么顺利啊。”

  翟远挑了下眉:“即是什么意思?”

  “卫sir现在连我的面都不肯见。”何子朗语气纠结:“我昨天去港督府拜访,连大门都进不去,打电话给他也没有人听,根本联系不到对方。”

  “不是吧?”

  翟远闻言为之错愕。

  难道自己高估了卫亦信,一个大东电报局就吓得他缩头缩脑?

  “是啊!”何子朗在电话里郁闷叹口气,不无担忧的问道:“现在怎么办?如果卫sir不肯发牌照,你拿不到经营权,就算在南韩谈妥全部生意都冇用呀。”

  “丢!神又是他、鬼又是他!”

  翟远心中略微生出几分不爽,语气也跟着沉了下来:“我就不信大东电报局能在香江一手遮天,总之香江通讯这盘生意我一是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到尾。卫亦信做缩头乌龟嘛,那我自己搞!你即刻帮我联系沈威,让他去一趟巴拿马,年底之前如果不能让大东电报局主动把专营权分出来,你老母我翟字倒过来写!”

  ……

  十分钟后,翟远黑着脸挂断电话。

  原本打算拿到经营权,等在业务上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再腾出手对付大东电报局。

  如今看来,这件事不得不提上日程了。

  翟远坐在床边点起支烟,将大东电报局的整体业务在脑海中复盘了一遍,除了香江、马交、还有今年刚搭上线的内地鹏城,大东电报局余下大部分业务,则集中在以巴拿马为首的中南美洲国家。

  巧了,不止你们鬼佬在海外有势力,巴拿马总统跟我也有几分交情。

  除此之外的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这几个有大东电报局涉足的国家。

  你不让我在香江发展通讯业务?老子转身就带着三星过去抢生意!

  还有在大东电报局在内地的电信运营企业。

  顶你个肺!

  你跟阿爷什么交情?我跟阿爷什么交情?

  大不了让三星再割两刀,我梭哈全部身家,文娱不要、半导体不要、快播不要、咩叉都不要,一次过把宝全压在通讯信息上面!

  叩叩叩——

  就在翟远琢磨怎么恐吓大东电报局,逼对方交出专营权之际。

  房门被人叩响。

  紧接着,利枝的声音隔着门扉响起:“翟先生,外面有客人想见你。”

  翟远正是上头的时候,起身拉开房门,粗声粗气问道:“边个啊!”

  利枝被吓得一抖,胸脯随之颤动,小心翼翼道:“是个英国女人,说是姓黎的,又说你一定认识她,现在人就在楼下。”

  “即是番鬼婆喽!我认识的?”

  翟远一翻眼皮,旋即回忆了下姓黎的鬼婆,印象中似乎并没有这一号人。

  “走吧,一起下去看看。”

  心中好奇,翟远大喇喇搂住利枝的葫芦型腰肢,往电梯方向走去。

  电梯很快下到一楼。

  翟远搂着利枝走出来,嘴里还调侃道:“感觉你最近又瘦了,是不是南韩的饭菜不合口味?不如今晚来我房间,我亲自下厨给你补一补……”

  利枝脸色微红,按住翟远在自己腰间作怪的手掌,轻声道:“别闹了,要见你的就是那位夫人。”

  翟远闻言顺着利枝的眼神望去。

  酒店大厅里,一个玫红色头发的英国妇人站在那里。

  妇人的年龄约莫在四十岁往上,虽然看起来保养的不错,但脸上的深眼窝和法令纹仍尤为明显,穿着一件中式旗袍,气质端庄,正微笑望着自己。

  翟远可以确信,自己没见过对方。

  英国妇人见翟远表情诧异,眼神中流露出揶揄神态,用流利的广府话问:“翟先生不认得我?”

  翟远摇摇头,好奇问:“怎么称呼?”

  “那你应该会认识我的丈夫。”

  英国妇人笑容更甚,没回答翟远的问题,而是伸手指向大厅另一边的休息区。

  休息区的沙发上,一个男人靠在那里,手里捧着份对开大报,将整张脸遮的严严实实。

  下一秒,男人放下报纸,站起身,在翟远错愕的眼神中迎面而来。

  “怕你知道我来南韩,又玩失踪那一套,所以让我夫人请你露面。”

  何子朗口中联系不到人的缩头乌龟,此时正一步步向翟远靠近,语气无奈道:“我话晒也是香江的总督,汉城奥运会提前半年就发邀请函给我,你为什么觉得躲到南韩就万事大吉?翟先生,难道你也知道自己出了个难题给我?”

  翟远笑容逐渐尴尬,挥手打声招呼:“……哟,卫sir,好久不见!”

第454章 开幕

  “一册《三体》大概十几万字。”

  空气里弥漫着混合了冷却剂和焊锡的气味,

  翟远走进南韩电信公社的设备间,四面墙上贴满灰色防尘塑胶板,墙角摆放着Sun Microsystems的工作站和IBM的磁带机,冰箱大小的服务器发出隆隆声响,指示灯红绿交替,工作人员抱着满是打孔纸带的回收箱穿梭往来。

  一间这个年代典型的互联网机房。

  “卫sir,十万字一本书,大概有这么厚吧?”

  翟远往外退了两步,远离了老式拨号调制解调器刺耳的连接声,对一同来参观机房的卫亦信,比了个一拃宽的厚度。

  卫亦信将好奇的目光,从CRT显示器上绿色闪烁的连串命令行上收回,望向翟远点一点头。

  “那又怎么样?难道有了互联网,你还能节省纸张?”

  卫亦信语气不咸不淡,显然对翟远玩失踪跑路来南韩这件事,仍有些不爽。

  “节省纸张是硬件相关的问题,不过你感兴趣,我也可以介绍下嘛~”

  翟远哈的一笑,丝毫不在乎对方的态度,说道:“IBM电脑搭载的外置硬盘,现在可以扩展到80MB,即是一台电脑里,差不多就能存储……”

  说到这里,望向一旁的陶宗颐问:“多少?”

  陶宗颐笑道:“换算成文字大概四千多万,也就是四百多部小说。”

  “听听!这就是科技啊卫sir,一个硬盘四百本书,十个硬盘几多?”

  翟远对卫亦信咧嘴笑道:“分分钟盖过香江大学的图书馆,你话有冇节省纸张?”

  卫亦信乜眼望着翟远,不以为然道:“一台电脑几万块港币,不谈便携性,成本比书可贵太多了。”

  “所以说啊,做人要拥抱时代,大东电报局没有在香江做起宽频业务,连你这位港督都不了解今时今日科技的进步,以为现在还是前几年硬件起步的阶段?”

  翟远笑眯眯说了句,指着电信公社的机房说道:“南韩用UUCP协议搭建的互联网,现在主要流行的范围位于各大高校当中,信号传输速率60KB每秒……老陶,你来举个例子。”

  陶宗颐再次说道:“如果我们继续用刚才四百本图书来做比方,60KB每秒的传输速率,理论上传输四百本图书大概只需要花费两分钟时间。”

  翟远接茬说道:“即是话,只要在南韩信号基站的辐射下,无论你跟我距离多远,我只需用两分钟就能把这四百本书送到你面前。”

首节 上一节 461/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