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11节

  这个年代的沪市,neon light(氖灯)才刚刚兴起,故马路上基本仅路灯微弱的灯光,倒是黄包车上一般晚上都配备了煤油灯。

  去年(1926)的一个夜晚,NJ东路江西路口的英商伊文思书局门口挤满了好奇的脑袋。橱窗里,一个小小的‘皇家牌’打字机广告却有着稀奇的红蓝两色灯光。

  看痴了的路人问这是啥,洋老板得意地说:“neon light”(氖灯)。于是,大街小巷开始流传一种叫‘年红灯’的东西。

  很快,‘年红灯’便兴起沪市。

  今年,胡北路上的“中央大旅社”和“centralhotel”中英文字在夜空中熠熠生辉。这块最早的中英文对照“年红灯”招牌,出自华夏第一家“年红灯”制造厂——沪市远东化学制造厂之手。

  而所谓的‘年红灯’,后世又叫做‘霓虹灯’。

  如此一来,沪市将在三十年代将形成‘远东不夜城’。至于此时的香港,不过是一个乡下小城而已,和沪市完全不能比。

  而且。

  据陈光良的了解,1927~1937年是沪市发展最好的十年时间,经济发展得非常的快。

  其中一个原因是,明年沪市才正式成立‘沪市’,而现在叫做‘沪县’,租界不在此内。

  沪县原本不大,明年国民政府将江苏的几个区划分给‘沪县’,从而形成后世的‘沪市’。

  想到最近十年沪市会发生的变化,陈光良自然也希望自己能抓住机会,完成他的事业原始积累。

  等到第一次到香港的时候(1937),也能安身立命。

  凌晨三点。

  陈光良拉着客人穿梭在租界的马路上,客人应该是和友人打牌聚餐结束。

  “先生,需不需要香烟、火柴、饮料、冠生园零食我这里有售!”

  客人是一个小生意商人,闻言不由得笑道:“你倒是挺会赚钱的.有什么烟?”

  很快,客人点上一根香烟,陈光良当然也做成了一笔生意。

  最近关于推销商品的事情,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怕是将提高车行10~15%的盈利额。这就相当于,原本一辆车的租金是三十大洋,但还需要扣除税、保养费等,如今则可以稳定在三十大洋的水平。

  将客人安稳送到家后,陈光良收到了车资,给了两分钱的小费,正好收车资一毛。

  夜晚不是一直都有客人,但碰到豪爽的客人几率较大。、

  拉着空车,陈光良行走在夜晚的租界。

  他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黄包车被打劫的几率并不大,本来也就没有几个大子。

  更何况,陈光良穿越已经两个月时间,他发现一个自己的‘金手指’——那就是他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很多。

  假设以前是‘有点力气’,那么如今便是‘力大无穷’;就算他不会功夫,一般三五个人都不是他对手,因为他的力量、敏捷、反应能力都大大的提高。

  这个也将是他在上嗨滩安身立命的根本之一。

  “喂喂.”

  陈光良突然发现一个男人躺在马路边,一动不动,便喊了几声。

  见男人无动于衷,陈光良提着煤油灯走过去,一探究竟。

  “喂喂.”

  见男人动了一动,但并没有翻身,陈光良直接用脚将他翻了过来。

  “还有气”

  只见男人非常虚弱,但又不像受过伤,陈光良猜测十之八九是饿昏了。

  他随即回到车上,拿出一瓶可乐打开,随后蹲下身子,将其喂给躺着的男人。

  社会如今艰难,陈光良不是见死不救的人。

  趁机,陈光良也打量着男人,看样子应该是逃难来沪的;从穿着上看,应该是落难,就是以前的生活应该还不错。

  是不是共?

  不得而知,但事到如今,也必须救人,最多事后让其离开就行。

  “跟我走”

  陈光良将这个男人抱起来,随后直接放在黄包车上,打算拉到番瓜弄暂住。

  陈光良换上自己唯一的一套中山装和双层底布鞋,朝着租界内的沪市储蓄银行走去。

  他的心情很激动,因为章教授告诉他,已经将他介绍给自己在沪市储蓄银行做副经理的朋友。

  “李经理,我是章教授介绍的小陈!”

  在李寿民的办公室,陈光良恭敬的问候,丝毫不敢怠慢。

  而李寿民打量陈光良一番,清淡的说道:“你想贷款,有什么资产做抵押?”

  陈光良连忙说道:

  “我们的资产有两张黄包车牌照,这个市场上的价值在200大洋以上,而且是一个牌照的价值;再加上三辆崭新的黄包车,总价值在700大洋以上。”

  “另外,这次贷款由我和工部局交通科的一名合伙人做贷款人;特别是交通科的合伙人,他拥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即拥有还款的实力。”

  “最后,这里有一份我做的‘长江车行发展计划书’,以此说明我们长江车行的潜力是巨大的。”

  李寿民拿起‘长江车行发展计划书’,随意的翻阅起来。

  他也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还知道做‘计划书’,不是说就一个黄包车夫么?

  计划书上,有‘提高服务’这样的企业经营理念,也有‘增加商品推销’这样的营销理念,更有‘长期发展的计划和展望’,相当的全面。

  “你们想贷款多少?”

  “七百大洋,以我和合伙人李超两人的名义。”

  李寿民点点头,随后说道:“你等一等”

  随后,他喊进来一个年轻人,说道:“小王,你去调查一下这位先生的情况,如若属实,便批准他的贷款请求。”

  说完,将手中的资料递给属下,便不再理会陈光良。

  “谢谢李经理,您先忙!”

  这么小一笔贷款,自然不需要一个经理级人物亲自出手,能见陈光良都是因为章其华的原因。

  虽然李寿民惊讶陈光良的能力,但也不至于拉拢。

  当然,若是长江车行真的发展起来,李寿民自然就会亲自接触。

  但此时,显然陈光良还不够资格。

  这边,陈光良邀请沪市储蓄银行的工作职员,翌日上午十点来番瓜弄检查黄包车资产,一切进展有条不紊。

  陈光良也明白,从李寿民安排小王接手时,其实就已经成功了。

第16章 规模扩大

  “谢恩人给我活命之恩”

  陈光良回到番瓜弄住处时,昨晚救活的男人已经可以行动,见到他就欲拜。

  他扶住男人的胳膊,不让其跪拜,嘴里爽快的说道:“活过来就好,世事艰难,遇到了也不能见死不救。”

  男人只能起身,随后看着陈光良说道:“能有恩人这样热心肠的人不多,以后恩人若是有事,我周兴高一定赴汤蹈火。”

  陈光良摆摆手,随后坐下来和周兴高聊了起来。

  期间,周兴高也没有隐瞒,告诉陈光良他是北洋军出身,部队吃了北伐军的败仗,因此走散而流落到租界来。

  “你有什么打算?”

  “不知道,就是希望在这沪市找个生计,能吃口饭就行。”

  陈光良马上严肃的说道:“这恐怕不是你的真心话吧,你一个北洋军的,甘心就吃口饭。还是你想到沪市来闯荡,活出个人样来?”

  周兴高一愣,心知瞒不过恩人,连忙说道:“恩人,我一开始确实有那种想法,可是现在想想,我除了当了几年兵,其它什么也不会,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更何况,这沪市能人辈出,势力盘宗错杂,岂是那么好混的!”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我不管你内心怎么想,不过想吃饭的话,我这里有人力车夫的工作,你养好了可以考虑。若是你想去闯荡,我也不阻拦你。”

  周兴高连忙起身,躬身说道:“我想吃饭,人力车夫的工作就很好,恩人请收留。”

  不管他心中多希望闯荡,但此时显然人生地不熟,先吃饱饭再说。

  “嗯,那你先安心静养。”

  下午交班的时候,陈光良动员几名人力车夫道:“最近,我和李先生将又要发起一轮‘邀股行动’购买新的黄包车和牌照,大概还剩余500大洋的认购额,你们若是还有想法,可以准备资金另外,大家有介绍的人力车夫,也可以推荐进来,反正这里面的好处大家都知道,绝对比以前只是做车夫待遇好。”

  贷款的事情,明天应该就能确定。

  次轮招股,陈光良打算集资1200大洋,购买四张车牌、六辆新黄包车;其中,他和李超则出资七百大洋,即贷款的资金。

  这样一来,还有足足五百大洋的‘认购’,按照每十个大洋为一股计算,也就是还有五十股的认购额。

  何向东马上说道:“还是十个大洋为一股嘛?这样的话,我还想认购,这可是大好事呢!”

  陈光良点点头。

  有人笑道:“阿东,你也太贪心了,上次就已经认购四十大洋了,这次把机会留给大家嘛!”

  何向东说道:“呸,机会难得,我当然要抓紧机会。”

  其实,何向东已经无力筹集资金,不过是在捧哏而已。

  倒也不需要捧哏的,毕竟每一个人力车夫都希望购买一辆黄包车,但现实的问题却让这个希望不太可能实现。

  如今有人‘招股入伙’,那只要脑子稍微灵活一点的车夫,都会趋之若鹜。

  更不要说,有前面的例子,更是让人非常安心。

  散会后。

  陈光良对跟着他的林峰说道:“阿峰,机会难得,你就算没有钱,去借也要借到至少二十大洋。不然啦,你拉一辈子黄包车,未必有将来人家的分红多。”

  林峰连忙说道:“我知道的,良哥,这就回去借钱。”

  他加入长江车行已经快一个月时间,平常听到其他合伙人的交谈,也知道这里面非常‘有利可图’。仅仅是八个月时间就能回本,就足以让他去到处借钱。

  “嗯,我这里也能省个5大洋借给你,其它你就自己想办法吧!”

  “谢谢良哥”

  陈光良点点头,林峰性格忠厚,他愿意帮助林峰过上好的生活。

  至于自己,他马上可以从长江车行里支取‘十元’薪资,不至于生活费没有着落。还可以偶尔拉拉车,改善一下生活的。

  三天后,在番瓜弄的一块空地上,陈光良和李超正在发起‘募股行动’。

  而在他们的下首,站着足足二十七八个人力车夫。

  陈光良首先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说:“我们人力车夫终其一生的梦想,不过是获得一辆新的黄包车,可以不用缴纳租金,然后过着努力就能致富的生活。但实际上呢,一辆黄包车需要100大洋,很多人一辈子都攒不到这个数目;更重要的是,沪市的黄包车牌垄断在那些大车行手里,现在外面一个车牌就需要两百大洋以上.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堵死你们‘努力就能致富’的梦想。”

  “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合伙购买黄包车’来完成梦想我们长江车行打算购入数辆黄包车,现在已经筹集到资金七百大洋,还有五百大洋的认购额。”

  “我想大家也听说过前面一批的情况,知道如果你投资一笔钱,那么八个月后他就翻倍.那么两年、三年后呢,你们今天投资的前,可能会翻四倍、八倍。就说是,你今天投资20大洋,三年后可能就有二百大洋,翻十倍.与此同时,长江车行还为股东提供工作的机会。”

  下面的车夫,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纷纷开始表示要投资。

  这些车夫不算富裕,但拿出二三十块大洋还是没问题的。

  随后,李超也站出来说道:“在下在交通科上班,有些便利可以给长江车行。可以说,你们在入伙的那一刻,实际上投资的钱已经涨了不少。”

首节 上一节 11/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