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算怎么应对?”陈光良当即问道。
以前也发生这样的事情,当时陈光良并不在乎丢失几个单子,毕竟汽车也就二十辆,那时候还没有大发展。
但如今他们拥有一百二十辆车,本身业务就已经‘不足’,居然还被人抢走一些。
梁孟起当即说道:“我们和电话公司的关系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向安装电话的客户提供‘底座’,是一个‘三大欢喜’的局面。我的意思是去和电话公司交涉,查明是哪个接线员的私自行为!”
这是商战的一部分,但如果长江出租车也去收买接线员,无疑会两败俱伤。
陈光良说道:“第一个事情,我们首先得明白到底是哪家公司在搞鬼,这个事情也不难——你安排人在一些固定的地方叫车,采用‘复姓’某某先生的暗号叫车,看看到底是哪家公司派车前往。第二个事情,待查明搞鬼的公司后,不用声张,再去电话公司交涉,警告电话公司倘若这事见报,那对他们的信誉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毕竟谁会高兴自己的电话被监听了。”
梁孟起听得心中连连叫好,老板这两招可谓不声不响的搞定这件事,而且还没有惊动对方。
“好的,我尽快安排好!”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我们就不要做这种事情了,毕竟我们迟早是行业的龙头,做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影响不好。当然,如果这事不得到解决,那我们也未必不能如此做。”
“好,我明白的!”
接下来,陈光良又说道:“对了,我打算成立一间汽车修理厂,不仅可以降低我们的成本,亦可以对外承接业务。”
梁孟起当即说道:“这倒是,毕竟我们很快就有两百多辆车,虽然都是新车,但一年到头也需要保养汽车。另外,我们可以慢慢培养自己的维修人员,增加我们的底蕴。”
陈光良赞同的说道:“特别是培养维修人才,我们要当做一个事业来做。”
汽油比外资贵一点,同样也可以谈,只要业务大,石油商照样给个优惠价;零部件比外资贵一点,同样也可以谈。
最终,外资出租车企业将再无优势,只能公平竞争。
在这毕竟是华夏人的地盘,就像当初的黄包车一样,迟早是华人主宰市场。
祥生出租车。
“威海路XX弄,欧阳先生,马上派车!”
伴随着调度员的安排,祥生汽车第一时间朝着目的赶去。
周三元是周祥生的弟弟,此时笑着对周祥生说道:“大哥,等我们的汽车一到,届时比长江出租车还得十辆。届时,这华资最大出租车公司,还不得是我们祥生。”
当年,周祥生见‘抛岗’生意很赚钱,几个月就能赚一辆二手汽车,于是将自己的弟弟周三元也拉拢过来,合伙购买一辆汽车。
这多年来,周三元也有一定的股份。
周祥生表情有些凝重的说道:“事情不要做的太过分,要是被长江出租车查出来,那就不太好了!”
通过‘接线员’来抢客,他们早就在做,只不过做的比较隐秘,主要是在他们分行附近的客人才抢,这样速度快,而且也不一定是每单都抢,那样太过明显。
周三元笑道:“他们最多知道自己的生意被人抢了,但肯定不知道是谁抢走的,更何况,现在是泰来和云飞围攻长江,相信不会怀疑到我们头上。”
周祥生一想也对,便不再担忧!
说实话,他现在很嫉妒长江出租车,第一是第一个拥有上百辆出租车的华资,第二是其老板抢走了自己的‘华资出租车同业公会’的会长一职,第三是他也想要‘40000’号。
但很信任,如今他也只能嫉妒!
因为陈光良为‘华资出租车同业公会’做了很多大事情:第一是降低10%油费、第二是说服租界一视同仁华洋出租车违规的处罚、第三是制定针对外资出租车的竞争手册。
可以说,目前所有出租车企业的老板,都非常认可陈光良这个会长。
当祥生出租车赶到威海路XX弄时,长江出租车的业务经理许业广明显愣住,老板和总经理怀疑的是两家外资出租车企业,但没想到居然是华资出租车,而且还是‘华资出租车同业公会’副会长的公司。
“先生,您是不是要坐汽车?”
“是啊,不过我已经叫了长江出租车。”
“先生,坐我们祥生出租车是一样的,我这还是新车,您也不需要在这里等了,长江出租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呢!”
“不行,做人怎么能言而不信。对了,你们怎么知道我要叫车的,奇怪了?”
“这反正是上面安排我过来的。”
好说歹说,许业广就是不坐祥生的车,最终司机只能悻悻的离开。
这很奇怪,一般叫车的人,是不会在乎哪家出租车的,毕竟干等也是很让人心烦。但今天的客人,显然有些奇怪。
回到公司,许业广将刚才的事情,告诉梁孟起。
“居然是他们,没想到平常表现得人模人样的,居然做起这种勾当!”
“是啊,我也是真没想到,周祥生是这样一个人。”
商战本身就是这样,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一个人接触过,表面不是那样的人,周祥生在‘华资出租车同业公会’表现非常的热情,如果说陈光良是牵头的人,那么周祥生就是大管家级别的地位,很是热心肠。
许业广随后问道:“总经理,还要不要试试?或许不止祥生一家这样做?”
梁孟起当即说道:“不用了,挺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人家又不是每个业务都会抢。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丢失的业务似乎都在祥生分行的四周,故他们能第一时间可以赶到。以前我们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主要认为是外资搞鬼的可能性更大”
梁孟起点点头,随即说道:“现在你去电话公司交涉,就说我们有明确的证据,如果他们不重视,我们准备登报。届时那些达官贵人,听闻电话被窃听,我相信电话公司会很麻烦的。”
许业广说道:“明白,我相信电话公司会彻查,并开除那名接线员的。”
电话号码的区间,接线员一定是有规律的,再稍微查一查,就知道谁有异常的表现。
随后,许业广就去交涉。
他是业务经理,本身和电话公司打交道很多,也很熟悉那边的情况。
长江出租车现在是‘王者’,本身就准备做出租车的行业,也有这个实力,所以暂时不会考虑收买电话公司接线员,去还击,毕竟本来就能竞争获胜。
第187章 收拾人
长江地产的第一批‘分期分层’122幢洋房,开始交付,并办理分层房契。
倒不是沪市的第一批‘分层房契’,因为期间也有地产公司将建好的房子,进行分层出售,并办理了相应的房契。
所以相应的法律程序,已经是毫无问题。
这天,陈光良来到新交付的新式里弄,这里的房子呈现红砖青瓦的结构,整体呈鱼骨型分部,还是相当的漂亮。
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新式里弄都是‘封闭式’生活环境,一般有两道门,而且有安保巡逻。
“周先生、许小姐,你们也搬新家了!”
正好碰到鲁迅和许广平,陈光良大方的找了个招呼。
要知道,现在鲁迅已经是在南鲸政府通缉的名单,而此时的许广平抱着六七个月的长子,显然不宜奔波,故在租界住下来是比较保险的。
鲁迅拱拱手,说道:“陈老板,我们今天搬新家,说实话,你们开发的房子很好,很漂亮!”
陈光良回应的拱拱手,随即客气的说道:“满意就好,这里不仅安静,而且也会很安全。周先生可以放心创作了,若是有什么好的作品,也可以多往外面《东方日报》投稿嘛!”
安全,是肯定的!
首先这里是租界,鲁迅原来居住的地方是景云里,是华界。
其次陈光良知道,对于鲁迅,总司令并没有真的想怎么样,不然他根本活不到病死。
然而。
鲁迅并不喜欢投稿《东方日报》,因为被退过几次稿,很明显的感觉是《东方日报》不想过多涉及政治,也不喜欢偏左偏右的评论。
当然,他又和陈光良是熟人,便说道:“好啊,有机会向《东方日报》投稿。”
简单的聊了几句,鲁迅和许广平便朝着自己的洋房走去。
陈光良将周兴高叫到身边,说道:“这里安排四名安保”
周兴高当即点点头,说道:“我马上去安排”
长江地产在愚园路修建那么多新式里弄,住进来的名人自然也是非常的多,但住进来的特务,恐怕以后也会多。
长江物业的安保,虽然不一定是特务的对手,但特务也不会明目张胆的生事;而且安保也是周兴高他们的眼线,所以那个地方住的是特务,都逃不脱他们的天眼。
回到长江地产的写字楼。
陈光良询问郭德明道:“情况怎么样?”
郭德明当即汇报道:“不少业主都愿意提前支付完尾款,以赎回房契,比例大概有四成多;至于剩下的业主,可能确实拿不出资金,但对于我们暂时保管房契的事情,没有太大的抵触,个别人例外。说到底,现在正值房地产高潮,大家都觉得买的很值。”
这个时候,正是沪市地产最高峰的时候。特别是地皮的价格,更是涨到了天价,例如愚园路西段已经涨到16000每亩。
所以这个时候的地产公司,基本没有太大的风险。
长江地产要求支付完尾款,才能拿房契,自然不会遭到太大的反对声音。
如果某个客户一定要反对,那么长江地产就原价买回这套房子,另外出售即可。
如今的长江地产,可是不差钱!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提前回款是好事,抓紧时间兑换成黄金,这些都是多余的利润啊!”
今年开始,长江地产一直账户上的资金比较充足,但都是第一时间兑换成黄金。
而黄金每个月都在涨,所以哪怕是事后支付建筑资金,都能赚一些‘差汇’。
郭德明说道:“好,都有正常进行操作。”
长江地产兑换标金,只需要从长江钱庄兑换即可,而长江钱庄是金业交易所的会员单位,自然可以标金现货交易。
《东方日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新闻:一家叫做‘捷瑞煤球’的公司,发明了一种‘蜂窝式煤球’,这种煤球燃烧的速度很慢,价格便宜,而且非常干净;同时这家公司还配备了专用的煤炉,当不需要用火的时候,可以封闭阀门,煤球将燃烧得更加缓慢。经过测试,普通家庭使用蜂窝式煤球,可节省三分之一的费用,而且比传统煤球更干净。
同时,捷瑞煤球也在《东方日报》刊登长期的广告宣传。
配合新闻和广告,捷瑞煤球派出大量的推销人员,前往各大新式里弄推销。
一时间。
沪市的‘灶台’掀起了一场革命!
目前来说,有钱人可以选择使用煤气,穷人和难民自然烧的是干柴,但普通人则只能烧煤球。
住在石库门、洋房的居民,烧柴火自然不现实,烧煤气又太贵,煤球是最好的选择。
蜂窝式煤球,比传统的煤球节约了三分之一的成本,同时又比较干净,自然很容易打开市场。
“走一走看一看,新式煤球,每月可节约四成的价钱,而且干净又安全!”
“炒菜、做饭、烧水,随时随地用火,永不熄灭!”
一名推销员在愚园路的新式里弄,卖力的推销起来。
在的身后,是摆放在整整齐齐的蜂窝煤球;身前,则是一个正在燃烧的煤炉。
当即就引起市民的注意!
“这个煤球好奇怪,中间洞洞眼眼的!”
推销员马上说道:“中间的洞洞眼眼,可以节省你的钱包,又可以把火烧的最大,这就是科学!”
围着的居民指指点点,无疑都很关心这个‘蜂窝煤’。
有人问道:“这火烧的大,那肯定也费煤,怎么可能节约成本?”
推销员拿起一个炉盖,朝着炉子下面的通风口盖住,随后说道:“这里盖上后,煤炉里面的空气就大大的减少,然后这个煤球就不怎么燃烧了。这种设计,不仅不用考虑发炉子,而且还十分节约煤炭,而且比原来的煤球还干净,燃烧完毕是这样的,基本没有多少炉灰。”
“这样啊,看来以前的炉子不能用了!”
推销员:“买我们三百个煤球,我们给大家试用煤炉。你们用得好,以后就改用蜂窝煤;用得不好,把炉子还给我们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