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2节

  毕竟那些车夫不看着,搞不好也会赌钱、打架什么的。

  放下纸和笔,陈光良思索起一些事情来。

  A项目(3辆),已经运作70天时间,资产值增加了180大洋。

  B项目(9辆),已经运作40天时间,资产值增加了380大洋。

  C项目(12辆),已经运作18天时间,资产值增加了210大洋。

  D项目(24辆),已经运作6天时间,资产值增加了150大洋。

  四个项目所产生的‘新增资产’,基本都是现金流,但基本都用于商品采购中去。

  最近,陈光良干脆让林峰在旁边再搭建一个‘仓库’,用于商品存放。

  不过在此时,陈光良真正想的是‘继续扩张’。

  毕竟四十五辆黄包车算不上什么大车行,连中等车行都算不上。

  而扩张的话,是需要资金的!

  此时,陈光良的借贷情况是:

  沪市储蓄银行的350大洋(李超也有350大洋),年息20%,这个是在B项目里挂着;

  番瓜弄储户们的1000大洋(李超另借500大洋),年息30%,这个是在C项目挂在。

  借章教授的1000大洋,没有利息,这个算挂在D项目上。

  债务的事情,陈光良倒是不感到头疼,毕竟源源不断的收取租金,那点利息都不算什么。

  所以他考虑着,是不是该用C项目、D项目去抵押,再从沪市储蓄银行借贷。

  这一次,如果可能的话,他想借贷6000大洋。

  如今以他和交通科的关系,自然应该乘机扩张,不要错过最好的机会。

  再加上他的‘仇人’已经锒铛入狱,更应该加快速度扩张。

  “先借到钱再说!”

  陈光良正这样想着,却看到周兴高带着个东西走进来。

  “老板,我回来了!”

  陈光良高兴的起身,拍拍周兴高的肩膀,说道:“什么叫做你回来了,你不是一直都在么!”

  何向东也放下纸和笔,说道:“周哥,老板早上还谈及你呢!”

  最近几天,周兴高不在基地,陈光良对外自然是说去办事了。

  实际上,陈光良以为周兴高不告而别了。

  毕竟事情都办好了,怎么还不归队。

  “多谢老板惦记何兄弟,能不能让我单独和老板说几句话,帮我把把门。”

  “行”

  何向东爽快的离开!

第32章 麻烦

  当周兴高打开一个衣服包裹着东西,里面露出一沓沓黑灰色的纸币,以及大量的银元,陈光良脸色开始凝重起来。

  这个狗曰子,出去一趟玩野了!

  五圆一张的交通银行票子,一沓沓的,怕是得有数千元。

  陈光良不用问也知道,周兴高是去洗劫王承运的宅子了。

  这对他不是一件好事!

  “老板,这钱是我从王承运家拿的你放心,我做事情绝对没问题,还特意在外面待了几天才回来。这第一他们没有报警,第二我做事”

  陈光良语气僵硬道:“既然周兄如今已经得手,我说什么自然都是多余。以周兄现在的身家,不妨也开个车行,不要坐吃山空。”

  事已至此,就指点一下周兴高,顺便尽量自己不要引火烧身。

  周兴高急了,他哪里懂经营,连忙说道:“老板,这钱我交给你。你只要算我一半,用来入股黄包车就行。以后,我还是跟你混!”

  他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他突然暴富,又脱离长江车行,以后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反观,如果陈光良能帮他处理一下,他就可以后顾无忧。

  陈光良没有很绝情,而是说道:“我问你,如果拿着这些钱来购入黄包车和牌照,巡捕找上门,说这笔钱是怎么来的,我该如何回答?”

  他前面的每一笔钱,都是有来路的,任何人来查,也是干干净净的。

  若是突然得到这五千大洋,去发展黄包车,就算现在没事,以后东窗事发,他又该如何脱身?

  虽然,上嗨滩很多人的发迹都不干净。

  但他陈光良都已经起势了,又何必去冒险呢!

  周兴高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呆愣在现场。

  良久他才说道:“求老板指点一下!”

  他明白,要么他带着钱远走高飞,要么就想办法将这些钱洗干净。

  他见识过租界繁荣后,就再也不想去其它混乱的地方,所以还是希望留在租界。

  陈光良在办公室里踱步,他倒不觉得周兴高抢王承运家有什么不对,只是担忧引火上身而已。

  “这里人多眼杂,你先去休息吧!东西带上,不要让外面的人发现什么,白天正常上班。”

  周兴高在番瓜弄也有搭建自己的房子,陈光良先让他回去再说。

  “好老板,这里面我只要一半,另外的.”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以后再说,这钱我拿了也不能投到长江车行,我再想想办法吧!”

  他对这笔钱不是很动心,但他对周兴高这个猛人却有拉拢之意。

  很简单,他要白手套,也需要黑手套。

  所以说,他愿意继续收留周兴高。

  夜晚,陈光良来到二舅杨青山家做客。

  一见面,二舅妈就抱怨道:“光良,你把林峰那小子都提拔到身边做事,怎么还让你二舅拉车呢?”

  面对这种犀利的质问,陈光良连忙解释道:“舅妈放心,我怎么会忘记二舅呢,让二舅再坚持一段时间,很快我也让他不拉车,来车行做事。”

  做人不能忘恩负义,二舅就是他真正的恩人。

  当初他来沪市,就是投靠的二舅。

  杨青山马上说道:“别听你舅妈的,我不拉车,难道能算账?能镇住那群车夫?”

  在自己这个外甥的三个手下中,何向东能识字算账,周兴高能打能组织,林峰也是年轻力壮,他自己有自知之明的。

  陈光良笑道:“企业做大了,总有适合二舅的工作。拉车太伤身体,我是知道的,二舅也该准备退休了。”

  舅妈、表妹、表弟都是很高兴。

  杨青山才说道:“今年怎么也要拉完,不急那一时半会的!”

  长江车行的发展速度,他是看在眼里,相信外甥有这个本事。

  “看情况吧,我来安排,总归有事做的。”

  随后,陈光良留在这里一起吃饭。

  等长江车行做大后,别说一个二舅,就是表妹也可以安排到车行做事。

  照这么说,长江车行要抓紧发展起来。

  等陈光良吃完饭,准备回长江车行休息。

  “良哥”

  “阿峰,你怎么也在!”

  林峰就在不远处,像是望风的。

  “周哥让我跟着你”

  陈光良笑道:“这个老周,把我当成病猫啦走吧,一起回去玩会。”

  几个普通人,根本别想伤害他。

  随后。

  陈光良带着林峰走在番瓜弄的巷子里,街坊邻居总会喊一声‘陈老板’。

  不知不觉,陈光良手中已经有一只‘可靠的班底’。

  就他的这个班底,怕是比王承运的打手队可靠。

  更不要说,135名车夫跟他是一条心,打架都不会袖手旁观的,因为大家有‘共同利益’。

  正值乱世,有这样的班底自然是很重要的,而且还要扩大这样的班底。

  回到长江车行,这里可热闹,有车夫点着煤油灯在打牌,赌注是花生、香烟。

  见到陈光良回来,都纷纷打招呼。

  “大家玩,别赌钱啊,伤和气!”

  “好勒,陈老板,我们晓得!”

  其实,这些人也不老实,本来只允许赌花生,后来他们开始赌香烟,这就相当于玩大了。

  不过‘水至清则无鱼’,陈光良也没有管得太严格。

  翌日,时间进入8月。

  陈光良将事情交给何向东、周兴高、林峰三人去做,他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扩张上。

  他喜欢看报纸,每天至少三份不同类型的报纸,了解这个时代的信息。

  最近他发现一个很大的商机:

  今年7月7日,沪市特别市政府成立,列为国民政府直辖市;但是沪县保留,和松江、青浦、金山、南汇、川沙、宝山、嘉定、奉贤、崇明等9县仍属江省,并宣布租界为特别区。

  按照这种情况,预计明年(1928)沪市才会接收9县;另外,全国各地的商人、知识分子正在陆续朝着沪市迁徙。

  所以陈光良猜测,未来三年沪市(租界和华界)的地皮、地产,将迎来一个大暴涨。

  “炒地皮”

  这一刻,陈光良怦然心动。

  地皮本身还可以抵押贷款,亦可以盖临时的长江车行基地,反正没有什么违建的问题。

  他不能将事业孤注一掷在车行上,必须找机会分散一下投资。

  更何况在回报率上,地皮未来三年的升值,未必输给车行生意。

  想到这些,陈光良决定开始留意机会。

首节 上一节 22/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